劉備和諸葛亮接到這個消息時也感到大為驚訝。
司馬懿撤了?
諸葛亮眉頭凝結,他在當初用兵時,便考慮過司馬懿的各種動向。
他考慮過以司馬懿的秉性會對曹丕見死不救,也考慮過司馬懿會避而不戰,也想到了司馬懿逃跑的可能。
可他實在沒有料想到,司馬懿竟然撤的這麽絕然!
完全放棄常山,也沒有像南皮運動,竟然直接向幽州及遼東撤退!
“這司馬懿還真夠狠的,竟然能對曹丕見死不救,為保全自身,直接撤軍到幽州。”
劉備開口,神情中對司馬懿撤軍之事,有凝重,更有幾分驚歎。
凝重是對於未能一舉消滅司馬懿這個隱患。
驚歎,是對司馬懿此人的果決!
“對了,這就對了。”
諸葛亮一聲驚唿,讓劉備為之側目。
“孔明,什麽對了?”
諸葛亮對劉備說道:“主公,我想明白司馬懿為什麽會向幽州撤退了。”
“司馬懿此人城府極深且狼子野心,他會對曹丕見死不救,我早有預料。”
“麵對我兩路大軍,十餘萬大軍夾擊,他必不敢與我軍交戰,這我也想到了。”
“可是我獨獨不敢肯定他會向何處撤退!”
他眼眸一凝,“現在他撤到幽州,一切便明了了。”
“司馬懿當初曾受命率軍平定遼東,他在遼東威名極大,人心懾服。”
“他率軍撤到幽州,可以幽州之地凝聚實力,背靠遼東,大有可為!”
劉備凝眉,“孔明,怎麽聽著你的意思,話裏話外都是這司馬懿想要擁兵自立呀?”
“司馬懿即使狼子野心,他還敢在這個時候擁兵自立為遼東之主嗎?”劉備有些難以相信。
沒什麽不可能,他想說。
他在前世最後獲取的記憶中,司馬懿就做了第二個曹操。而他的子孫則做的更絕。
現在曹魏雖然已經山窮水盡,這時候擁兵自立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完全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司馬懿此人乃陛下之大患,不可不防。”
劉備聽著諸葛亮如此鄭重的語氣也引起了些重視。
“司馬懿突然北撤,讓馬超和雲長撲了空。”
“現在元直已經將兵馬向安國轉移,我們向朕請示,是繼續追擊司馬懿,還是如何行動?”
“孔明你怎麽看?”
他從凝思中解脫出來,緩緩說道:“司馬懿決然撤向幽州,必然在幽州有所準備。眼下南皮還未解決,我軍不可貿然追擊。”
劉備道:“朕也想不能讓他們孤軍深入。”
“朕考慮,在解決南皮後,朕再揮軍北上,一舉蕩平幽州及遼東。”
他抬手用羽扇指向地圖,“主公請看。”
“我軍尚在南皮,攻占南皮,安定人心,尚需要半月時間。”
“這半月時間,我軍不能直攻幽州,但也不能讓司馬懿安然在幽州養精蓄銳。”
“可速傳信雲長元直,讓他們率軍挺進幽州境內。”
他羽扇一指,“屯兵於涿郡!”
“兵鋒直指薊城,讓司馬懿在幽州坐立難安。”
他深知司馬懿的秉性,一旦給他時間,他便會在幽州廣積糧,高築城!
等他們解決完南皮在發兵北上,司馬懿已經建立好一座碉堡陣等著他們。
他不能再給司馬懿這個機會!
就像前世司馬懿都會給他一戰的機會一樣!
劉備當即同意,“好,就依孔明之意。”
“朕當即下旨讓雲長元直進軍幽州。”
“有一點要言明”他特別強調。
“此次進軍幽州,不為與司馬懿交戰,隻為占據有利態勢,勿使司馬懿拒我於幽州之外。”
“主公要嚴令下旨,勿使雲長擅自動兵與司馬懿交戰。”
“我軍不熟悉幽州的情況,極有可能中司馬懿之詭計!”
“嗯”劉備點頭。
安排完軍務後,劉備突然悵然感慨。
“方才聽到孔明提及涿郡,朕突然想起了當年的事情。”
諸葛亮聞言一愣,嘴角微揚,他把涿郡的故事忘了。
劉備迴憶說,“當年朕還是涿郡一愚夫,聽聞朝廷招募義兵剿賊,朕義無反顧與雲長翼德招募鄉勇。”
“抱著一腔熱血,要出家鄉為國效力!”
那年他們青年熱血,立誌建功立業,要無愧大丈夫之誌!
劉備的語氣和神情中悠然感慨,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恍然間他還能想起當年結義時的場景。
時間飛逝,竟都已兩鬢斑白,遲暮之年!
劉備看向諸葛亮,“要不是孔明你提起,朕都快忘了,打到這裏已經離涿郡不遠了。”
當年他從北打到南,是一路敗退。
現在他從南打到北,是一路大勝,勢如破竹!
“雲長率軍進駐涿郡,主公可讓他先迴桃園看看。”
“用不了多久,主公親自率軍北上,可以雲長翼德重聚於桃園之中。”
“衣錦還鄉矣!”他笑道。
“嗨,哈哈哈”劉備聞言一笑。
衣錦還鄉,劉備眼底有著別樣的情緒。
這個夢他三十多年前就做過,可沒想到,這個夢會這麽漫長。
那時也沒有想過他會登臨大位,君臨天下!
是衣錦還鄉吧!劉備心裏一陣柔和。
“孔明,你替朕寫一封信吧。”
從柔情中迴轉過來的劉備突然對諸葛亮說道。
他問道:“陛下想要亮寫什麽?”
“勸降書”
他微微一愣。
劉備微微上前,說道:“如今之事,曹魏已名存實亡。你替朕寫一封信給曹丕,勸他不要再困獸尤鬥。”
“他再執意打下去,受苦的隻有百姓,他曹氏也不能幸免。”
劉備暢然說道:“在信中言明,隻要他願意開城投降,自廢為庶人。朕可以赦免他曹氏一族,安然度日。”
劉備感歎:“天下亂了太久了,朕不忍心再讓百姓受兵革禍亂之苦。隻有盡快恢複太平,才能讓萬千百姓得以生存,讓更多人活下來。”
劉備話鋒一轉,又說道:“更要明確告訴曹丕,朕耐心是有限度的。”
“五日內若沒有迴複,朕將要發兵攻城!”
“到時後果自負!”
他躬身應下,“臣領命!”
司馬懿撤了?
諸葛亮眉頭凝結,他在當初用兵時,便考慮過司馬懿的各種動向。
他考慮過以司馬懿的秉性會對曹丕見死不救,也考慮過司馬懿會避而不戰,也想到了司馬懿逃跑的可能。
可他實在沒有料想到,司馬懿竟然撤的這麽絕然!
完全放棄常山,也沒有像南皮運動,竟然直接向幽州及遼東撤退!
“這司馬懿還真夠狠的,竟然能對曹丕見死不救,為保全自身,直接撤軍到幽州。”
劉備開口,神情中對司馬懿撤軍之事,有凝重,更有幾分驚歎。
凝重是對於未能一舉消滅司馬懿這個隱患。
驚歎,是對司馬懿此人的果決!
“對了,這就對了。”
諸葛亮一聲驚唿,讓劉備為之側目。
“孔明,什麽對了?”
諸葛亮對劉備說道:“主公,我想明白司馬懿為什麽會向幽州撤退了。”
“司馬懿此人城府極深且狼子野心,他會對曹丕見死不救,我早有預料。”
“麵對我兩路大軍,十餘萬大軍夾擊,他必不敢與我軍交戰,這我也想到了。”
“可是我獨獨不敢肯定他會向何處撤退!”
他眼眸一凝,“現在他撤到幽州,一切便明了了。”
“司馬懿當初曾受命率軍平定遼東,他在遼東威名極大,人心懾服。”
“他率軍撤到幽州,可以幽州之地凝聚實力,背靠遼東,大有可為!”
劉備凝眉,“孔明,怎麽聽著你的意思,話裏話外都是這司馬懿想要擁兵自立呀?”
“司馬懿即使狼子野心,他還敢在這個時候擁兵自立為遼東之主嗎?”劉備有些難以相信。
沒什麽不可能,他想說。
他在前世最後獲取的記憶中,司馬懿就做了第二個曹操。而他的子孫則做的更絕。
現在曹魏雖然已經山窮水盡,這時候擁兵自立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完全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司馬懿此人乃陛下之大患,不可不防。”
劉備聽著諸葛亮如此鄭重的語氣也引起了些重視。
“司馬懿突然北撤,讓馬超和雲長撲了空。”
“現在元直已經將兵馬向安國轉移,我們向朕請示,是繼續追擊司馬懿,還是如何行動?”
“孔明你怎麽看?”
他從凝思中解脫出來,緩緩說道:“司馬懿決然撤向幽州,必然在幽州有所準備。眼下南皮還未解決,我軍不可貿然追擊。”
劉備道:“朕也想不能讓他們孤軍深入。”
“朕考慮,在解決南皮後,朕再揮軍北上,一舉蕩平幽州及遼東。”
他抬手用羽扇指向地圖,“主公請看。”
“我軍尚在南皮,攻占南皮,安定人心,尚需要半月時間。”
“這半月時間,我軍不能直攻幽州,但也不能讓司馬懿安然在幽州養精蓄銳。”
“可速傳信雲長元直,讓他們率軍挺進幽州境內。”
他羽扇一指,“屯兵於涿郡!”
“兵鋒直指薊城,讓司馬懿在幽州坐立難安。”
他深知司馬懿的秉性,一旦給他時間,他便會在幽州廣積糧,高築城!
等他們解決完南皮在發兵北上,司馬懿已經建立好一座碉堡陣等著他們。
他不能再給司馬懿這個機會!
就像前世司馬懿都會給他一戰的機會一樣!
劉備當即同意,“好,就依孔明之意。”
“朕當即下旨讓雲長元直進軍幽州。”
“有一點要言明”他特別強調。
“此次進軍幽州,不為與司馬懿交戰,隻為占據有利態勢,勿使司馬懿拒我於幽州之外。”
“主公要嚴令下旨,勿使雲長擅自動兵與司馬懿交戰。”
“我軍不熟悉幽州的情況,極有可能中司馬懿之詭計!”
“嗯”劉備點頭。
安排完軍務後,劉備突然悵然感慨。
“方才聽到孔明提及涿郡,朕突然想起了當年的事情。”
諸葛亮聞言一愣,嘴角微揚,他把涿郡的故事忘了。
劉備迴憶說,“當年朕還是涿郡一愚夫,聽聞朝廷招募義兵剿賊,朕義無反顧與雲長翼德招募鄉勇。”
“抱著一腔熱血,要出家鄉為國效力!”
那年他們青年熱血,立誌建功立業,要無愧大丈夫之誌!
劉備的語氣和神情中悠然感慨,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恍然間他還能想起當年結義時的場景。
時間飛逝,竟都已兩鬢斑白,遲暮之年!
劉備看向諸葛亮,“要不是孔明你提起,朕都快忘了,打到這裏已經離涿郡不遠了。”
當年他從北打到南,是一路敗退。
現在他從南打到北,是一路大勝,勢如破竹!
“雲長率軍進駐涿郡,主公可讓他先迴桃園看看。”
“用不了多久,主公親自率軍北上,可以雲長翼德重聚於桃園之中。”
“衣錦還鄉矣!”他笑道。
“嗨,哈哈哈”劉備聞言一笑。
衣錦還鄉,劉備眼底有著別樣的情緒。
這個夢他三十多年前就做過,可沒想到,這個夢會這麽漫長。
那時也沒有想過他會登臨大位,君臨天下!
是衣錦還鄉吧!劉備心裏一陣柔和。
“孔明,你替朕寫一封信吧。”
從柔情中迴轉過來的劉備突然對諸葛亮說道。
他問道:“陛下想要亮寫什麽?”
“勸降書”
他微微一愣。
劉備微微上前,說道:“如今之事,曹魏已名存實亡。你替朕寫一封信給曹丕,勸他不要再困獸尤鬥。”
“他再執意打下去,受苦的隻有百姓,他曹氏也不能幸免。”
劉備暢然說道:“在信中言明,隻要他願意開城投降,自廢為庶人。朕可以赦免他曹氏一族,安然度日。”
劉備感歎:“天下亂了太久了,朕不忍心再讓百姓受兵革禍亂之苦。隻有盡快恢複太平,才能讓萬千百姓得以生存,讓更多人活下來。”
劉備話鋒一轉,又說道:“更要明確告訴曹丕,朕耐心是有限度的。”
“五日內若沒有迴複,朕將要發兵攻城!”
“到時後果自負!”
他躬身應下,“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