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高懸,諸葛亮緩步走出營帳,目光緩緩轉向天際。
開始進攻,到今日已經是第十五日了。他們十一萬大軍包圍陳留,曹仁領六七萬兵馬固守在陳留。
經過曹仁擴建加固後的陳留城,城防堪比洛陽,長安。
大軍經過三次攻城,隻是略挫其城防,而不能攻破城池。
如此耗費軍力,犧牲士卒,打下一座城流不劃算。
他建議主公停止進攻,包圍陳留,圍而不攻。
等待東線主力大軍解決完徐晃,會師陳留城下,在開始進攻。
在這段時間裏,可繼續消耗曹仁的戰力和軍心士氣,利於最後發動總攻。
集中所有攻城器械,二十萬大軍一舉猛攻,拿下陳留!
隻是……,東線主力大軍進行到哪一步了呢?
元直在鄴城方向又和曹真情況如何?
諸葛亮負手在營中走動,這萬千思緒纏的他睡不著。
走著走著,卻發現走到了劉備的營帳麵前。
營帳燈火已熄。
他本想與主公交談一下,卻沒想到主公已經睡一下了。
嗬
諸葛亮微微搖頭,然後轉身離去。
劉備:年紀大了,熬不了夜。
已睡,勿擾!
十日內,這局勢必然巨變!
若不能一鼓作氣拿下陳留,滅魏的進程將會被拉長一年不止。
一年,一年的時間足夠發生許多事情。
多用一年,會有更多的士兵死傷,會有更多的百姓。在戰火中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諸葛亮負著的手握緊,他要相信東線大軍應該能給他帶來驚喜。
畢竟,不止有子龍士元,他還在東線大軍中放了兩大精銳!
精銳啊……
今夜無眠了。
…………
…………
魏延率五萬大軍正麵叩關攻打,依照龐統下達的軍令,要他三日攻下第一座營寨。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對曹魏進行的一場循序漸進的決戰!
在這之後將會迎來天下一統的勝利,到那個時候為將者,將失去建功立業的機會。
所有將領都在戰鬥中灌注了全部精力,以期建立最後的功勳,為自己征戰的一生蓋棺定論。
當然,這個人也不希望在這最後的戰鬥中犯下錯誤,帶上兵敗的標簽。
領兵五萬攻打魏軍營寨,對於隻有萬餘防守兵馬,士氣低沉的魏軍,魏延有絕對的信心在三天內拿下。
但魏延想給自己再添些彩頭。
先派人買通了魏軍的一個校尉,在魏軍內部露出破綻之際,率兵隻用時兩天一夜便攻占了第一座營寨。
三天拿下第一座營寨,魏延則在第三天便兵臨第二座魏軍營寨。
這樣迅猛的進攻勢頭,讓徐晃不得不向前派兵增援。
從而在側麵支援了鄧艾的行動。
鄧艾奉龐統之命,率軍繞襲魏軍中間大營。沒有有確定的消息,徐晃在第四座營寨還是第三座營寨。
鄧艾提前派出探騎探查魏軍兩座營寨的動靜,看哪座營寨懸掛有徐晃大旗。
既然率軍進攻中樞,就要一擊必中,打掉徐晃!
經過仔細探查,鄧艾得到準確消息,徐晃就在第三座大營之內!
魏延兵臨第二座關隘的當夜,鄧艾抓住時機,趁徐晃調兵外出,率領兵馬衝擊第三座關隘。
在夜色的掩護下,以精兵摸掉崗哨,連弩營發射火箭,點燃魏軍營帳,燃起火勢,震懾魏軍軍心。
鄧艾率無當飛軍及一萬精壯立時衝殺入魏軍大營,與魏軍全麵廝殺!
徐晃驚慌失措之下難以調集兵力反擊,在鄧艾所率精銳兵馬的衝擊下,魏軍宛如一盤散沙,四散分落,陣勢崩潰!
…………
兩路奇兵,鄧艾已將魏軍攔腰斬斷。眼下就看這最後一路,斷尾的奇兵了。
“籲!”
戰馬停歇,驍龍騎不辱使命,已逼近魏軍後一座營寨。
趙雲沒有告訴龐統他挑選的領兵者是誰,現在驍龍騎到達此處的,也不是營中任何一員將軍。
青年眉目清秀,心卻堅毅的臉龐,眉宇間透出一股英氣。
身披鎧甲,跨馬持槍,端的好一個少年將軍!
此人姓薑,單名一個維字。
“薑維,此時正值用人之際,我現在就提拔你為統兵校尉”
“由你統領五千驍龍騎,領兵出擊!”
薑維眼中銳氣四射,他原本的職位不過偏軍都尉。供職於驍龍騎中。
都督提拔他為統兵校尉,已可堪將軍之名。如今擔當此等重任,是對他的提拔和重用!
他絕不辜負都督的信任!
薑維握著長槍的手緊了緊,今日便是他建功立業之日!
“傳令下去,每匹戰馬後麵掛一串樹枝,兵馬來迴移動,造成大軍奔騰之狀。”
“派人前往魏軍營寨傳信,就說陳留已經失守,曹仁徐晃已經戰死。”
“我大軍已經席卷而來,若想活命,開門投降。”
“不降者,殺無赦!”
據他所知,徐晃不在後方的營寨。這幾座營寨中,也沒什麽可堪大用的將領駐守。
前方幾座營寨已經受到大軍進攻,慌亂無比。陳留已被陛下大軍包圍,前後盡失,魏軍驚恐之下,不敢戰。
走投無路,隻有投降一條!
薑維命人製造的聲勢很快便起了作用,與陳留的聯係斷絕,請求援兵無果。
讓魏軍對薑維的話信以為真,守寨魏兵見蜀軍蜂擁而來,魂飛魄散,大部逃跑。
領頭的將領,眼見“大勢已去”,隨即向薑維投降。
就這樣,薑維兵不血刃便拿下了魏軍營寨。
薑維沒有停留,當即又率兵進攻下一營寨。
這一次他命士兵換上魏軍服裝,佯裝上一關隘潰兵,迷惑敵軍,一舉攻入大營。
三日之間,薑維連下兩座魏軍營寨,斬敵三千,俘敵五千!
輕而易舉拿下兩座營寨的同時,也截斷了徐晃的退路。
趙雲龐統統率主力大軍快速跟進,徐晃前後盡失,轉眼便陷入十幾萬大軍的包圍之中。
“派人去魏軍之中送信。”
“告訴徐晃,隻要他願意投降。陛下英明仁慈,斷不會虧待他。”
“他一世英名可以保全,殘留的士卒也可以活命。”
“不要為一己之私,斷送了前程。”
開始進攻,到今日已經是第十五日了。他們十一萬大軍包圍陳留,曹仁領六七萬兵馬固守在陳留。
經過曹仁擴建加固後的陳留城,城防堪比洛陽,長安。
大軍經過三次攻城,隻是略挫其城防,而不能攻破城池。
如此耗費軍力,犧牲士卒,打下一座城流不劃算。
他建議主公停止進攻,包圍陳留,圍而不攻。
等待東線主力大軍解決完徐晃,會師陳留城下,在開始進攻。
在這段時間裏,可繼續消耗曹仁的戰力和軍心士氣,利於最後發動總攻。
集中所有攻城器械,二十萬大軍一舉猛攻,拿下陳留!
隻是……,東線主力大軍進行到哪一步了呢?
元直在鄴城方向又和曹真情況如何?
諸葛亮負手在營中走動,這萬千思緒纏的他睡不著。
走著走著,卻發現走到了劉備的營帳麵前。
營帳燈火已熄。
他本想與主公交談一下,卻沒想到主公已經睡一下了。
嗬
諸葛亮微微搖頭,然後轉身離去。
劉備:年紀大了,熬不了夜。
已睡,勿擾!
十日內,這局勢必然巨變!
若不能一鼓作氣拿下陳留,滅魏的進程將會被拉長一年不止。
一年,一年的時間足夠發生許多事情。
多用一年,會有更多的士兵死傷,會有更多的百姓。在戰火中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諸葛亮負著的手握緊,他要相信東線大軍應該能給他帶來驚喜。
畢竟,不止有子龍士元,他還在東線大軍中放了兩大精銳!
精銳啊……
今夜無眠了。
…………
…………
魏延率五萬大軍正麵叩關攻打,依照龐統下達的軍令,要他三日攻下第一座營寨。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對曹魏進行的一場循序漸進的決戰!
在這之後將會迎來天下一統的勝利,到那個時候為將者,將失去建功立業的機會。
所有將領都在戰鬥中灌注了全部精力,以期建立最後的功勳,為自己征戰的一生蓋棺定論。
當然,這個人也不希望在這最後的戰鬥中犯下錯誤,帶上兵敗的標簽。
領兵五萬攻打魏軍營寨,對於隻有萬餘防守兵馬,士氣低沉的魏軍,魏延有絕對的信心在三天內拿下。
但魏延想給自己再添些彩頭。
先派人買通了魏軍的一個校尉,在魏軍內部露出破綻之際,率兵隻用時兩天一夜便攻占了第一座營寨。
三天拿下第一座營寨,魏延則在第三天便兵臨第二座魏軍營寨。
這樣迅猛的進攻勢頭,讓徐晃不得不向前派兵增援。
從而在側麵支援了鄧艾的行動。
鄧艾奉龐統之命,率軍繞襲魏軍中間大營。沒有有確定的消息,徐晃在第四座營寨還是第三座營寨。
鄧艾提前派出探騎探查魏軍兩座營寨的動靜,看哪座營寨懸掛有徐晃大旗。
既然率軍進攻中樞,就要一擊必中,打掉徐晃!
經過仔細探查,鄧艾得到準確消息,徐晃就在第三座大營之內!
魏延兵臨第二座關隘的當夜,鄧艾抓住時機,趁徐晃調兵外出,率領兵馬衝擊第三座關隘。
在夜色的掩護下,以精兵摸掉崗哨,連弩營發射火箭,點燃魏軍營帳,燃起火勢,震懾魏軍軍心。
鄧艾率無當飛軍及一萬精壯立時衝殺入魏軍大營,與魏軍全麵廝殺!
徐晃驚慌失措之下難以調集兵力反擊,在鄧艾所率精銳兵馬的衝擊下,魏軍宛如一盤散沙,四散分落,陣勢崩潰!
…………
兩路奇兵,鄧艾已將魏軍攔腰斬斷。眼下就看這最後一路,斷尾的奇兵了。
“籲!”
戰馬停歇,驍龍騎不辱使命,已逼近魏軍後一座營寨。
趙雲沒有告訴龐統他挑選的領兵者是誰,現在驍龍騎到達此處的,也不是營中任何一員將軍。
青年眉目清秀,心卻堅毅的臉龐,眉宇間透出一股英氣。
身披鎧甲,跨馬持槍,端的好一個少年將軍!
此人姓薑,單名一個維字。
“薑維,此時正值用人之際,我現在就提拔你為統兵校尉”
“由你統領五千驍龍騎,領兵出擊!”
薑維眼中銳氣四射,他原本的職位不過偏軍都尉。供職於驍龍騎中。
都督提拔他為統兵校尉,已可堪將軍之名。如今擔當此等重任,是對他的提拔和重用!
他絕不辜負都督的信任!
薑維握著長槍的手緊了緊,今日便是他建功立業之日!
“傳令下去,每匹戰馬後麵掛一串樹枝,兵馬來迴移動,造成大軍奔騰之狀。”
“派人前往魏軍營寨傳信,就說陳留已經失守,曹仁徐晃已經戰死。”
“我大軍已經席卷而來,若想活命,開門投降。”
“不降者,殺無赦!”
據他所知,徐晃不在後方的營寨。這幾座營寨中,也沒什麽可堪大用的將領駐守。
前方幾座營寨已經受到大軍進攻,慌亂無比。陳留已被陛下大軍包圍,前後盡失,魏軍驚恐之下,不敢戰。
走投無路,隻有投降一條!
薑維命人製造的聲勢很快便起了作用,與陳留的聯係斷絕,請求援兵無果。
讓魏軍對薑維的話信以為真,守寨魏兵見蜀軍蜂擁而來,魂飛魄散,大部逃跑。
領頭的將領,眼見“大勢已去”,隨即向薑維投降。
就這樣,薑維兵不血刃便拿下了魏軍營寨。
薑維沒有停留,當即又率兵進攻下一營寨。
這一次他命士兵換上魏軍服裝,佯裝上一關隘潰兵,迷惑敵軍,一舉攻入大營。
三日之間,薑維連下兩座魏軍營寨,斬敵三千,俘敵五千!
輕而易舉拿下兩座營寨的同時,也截斷了徐晃的退路。
趙雲龐統統率主力大軍快速跟進,徐晃前後盡失,轉眼便陷入十幾萬大軍的包圍之中。
“派人去魏軍之中送信。”
“告訴徐晃,隻要他願意投降。陛下英明仁慈,斷不會虧待他。”
“他一世英名可以保全,殘留的士卒也可以活命。”
“不要為一己之私,斷送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