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連勝,諸葛亮軍中一片歡愉。
“軍師,這些蠻子也太不經打了!”
張飛在眾人麵前手舞足蹈。
“俺老張所到之處,斬將奪寨,那些蠻人是四散奔逃,潰不成軍呀!”
“此次南下還不到二十日,就已勝利在望。”
“這仗打的太快,還真是不盡興啊。”張飛玩笑道。
“哈哈哈”
眾人聞言皆笑,諸葛亮也是笑容滿麵。
張飛之言切合實情,他們出兵不久,連戰連勝,勝利已近在眼前,怎能不讓人欣喜呢!
張飛滿嘴玩笑,看似輕浮,實則也有所體察。
“軍師,俺還有事稟報。”
張飛突然正了正神色,向諸葛亮微微抱拳,剛才與眾人的玩笑之色蕩然無存。
諸葛亮轉眼一看,微微挑眉。
“哦”
“翼德有話盡管說來。”
張飛滿臉鄭重,“軍師,我軍這一路殺來勢如破竹。”
“如軍師所言,蠻兵不熟戰法,更不懂兵法,不足為懼。”
“可其也並非沒有超長之處。”
諸葛亮微笑,他早就說過,翼德絕非有勇無謀之輩。
若臨陣無有酗酒,狂躁之事。翼德殺敵勇猛,應對之間極有軍略,乃真正之大將!
諸葛亮看了張飛一眼,翼德和雲長皆是如此。
主公手下,最可信,最可用的兩員大將,都帶著根本性的缺陷。
這或許便是天意吧,一項能力的獲得也伴隨著缺點。
“軍師,論排兵布陣,蠻兵絕不是我們的對手,可他們熟悉地形。且能熟練自如的穿梭於山林之中,是我軍所不及。”
“蠻人常居於南中崇山峻嶺之中,其持續作戰能力,堪比我軍中老兵。”
張飛瞪大眼睛說道:“軍師所言,要徹底平定南中四郡,為王化所歸。俺有一個想法”
“翼德是想平定四郡之後,招募蠻人訓練成軍。”諸葛亮揮手間便點出了張飛之意。
“對對,我正是這個意思。”
張飛見諸葛亮明白自己心中所想,很是高興。
“軍師和俺想到一塊去了。”
“南中之人常年在崇山峻嶺之中生存,翻山越嶺的本事無人可比,同等推論步戰也就極為強悍。”
“若將其單獨成立一軍,不但可得一支精銳兵馬,更能使其成為一支在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奇兵!”諸葛亮沉聲道。
諸葛亮眼眸劃過異色,對於這件事沒人比他更清楚,更熟練了。
前世他率軍平定南中,在收服孟獲之後,他也挑選了一批蠻人進行專門訓練。
練成了一支不亞於白毦兵的精銳!
無當飛軍!
他把這支兵馬交給了王平率領,自此便一直跟隨他北伐中原。
直到……,諸葛亮眸色一暗。
最後他也不知道,這支精銳的最終命運如何。
“軍師”
這時,張飛又搓著手上前,一副討好的樣子。
諸葛亮抬眸。
“嘿嘿嘿,軍師,這支兵馬如果能成,能不能交給俺老張來統領?”
張飛既然提出了這個想法,對於這支精銳兵馬的統帥,他自然是眼熱的。
諸葛亮看了張飛一眼,精銳兵馬當然要交到有能力的人手中,可……
“翼德,以你現在的職位和能力,統帥這麽一支兵馬太過大才小用了。”
張飛一聽頓時有些泄氣。
諸葛亮笑道:“日後應該讓你統帥十萬大軍,為主公獨擋一麵。”
“那好,俺一切聽從軍師安排。”張飛垂頭喪氣。
“各位,高定雍闓已經被消滅,永昌郡也已經前來歸降。現在頑抗的勢力主要集中於孟獲!”
諸葛亮開口,將議事推入到正題。
魏延此時出列,“稟軍師,雍闓於亂軍之中被殺後,其殘兵大部歸入孟獲麾下。又新糾集了附近的蠻人頭領。”
“孟獲麾下,此時嘯聚了不下兩萬叛軍。”
魏延最先與孟獲交手,對情況極為了解。
“其手下有一支藤甲軍,號稱刀槍不入。以至於孟獲氣焰極其囂張,大有要頑抗到底的意思。”
魏延的語氣中多有不服,顯然是在之前的交手中沒占到什麽便宜。
“藤甲軍以仗於其身上之藤甲。”
諸葛亮開口:
“這藤甲乃是取山間青藤,經年累月以特殊工藝製成。刀兵不破,遇水不沉!”
“但其也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弱點。”
“火!”
諸葛亮眼眸中無端映射著烈焰!
“與藤甲兵相遇,不需與其正麵交鋒,可將其引至一處,而後以火攻之!”
“其身穿藤甲,極易引火,大火一起,藤甲軍必將化為灰燼!”
“誰願領一部兵馬前往誘敵?”
諸葛亮話音一落,魏延便當即上前請戰。
“末將願往!”
“好”
“再與孟獲交戰,著你領三千兵馬與其交戰,一旦其藤甲軍殺出,你便佯裝敗退,將其誘入我軍伏擊之地。”
魏延抱拳應下,“末將領命!”
“鄧艾!”
諸葛亮出乎意料的一聲,讓在一旁事後的鄧艾愣了愣。
當諸葛亮的目光看來,鄧艾才反應過來,立即上前。
“在!”
諸葛亮目光落在鄧艾身上,“命你率五百兵士速去備齊幹草及引火之物,以供我火燒藤甲軍。”
“喏!”
鄧艾目光堅定,眼底逐漸湧起火熱之色。這是先生給他的機會,到他一展拳腳了!
“張翼,楊任聽令!”
“在!”
“命你二人各率兩千人馬埋伏於兩側,但見火起,藤甲兵陣勢一亂,便立即衝殺!”
“領命!”
“張飛”
“在!”
“在藤甲兵陷於火中,你則率一萬兵馬直殺孟獲本部!”
“喏!”
“軍師,大火一起,無數藤甲兵將無所遁行,必將盡數亡於大火之中,此舉恐怕有上天和啊!”
議事過後,鄧方都對諸葛亮說道。
天和?諸葛亮勾唇,前世他也是這樣認為的。
“荊州大戰,夷陵一把大火,我燒了四十餘萬曹軍。”
“若說有傷天和,如今能與之相比乎?”
鄧方語噎。
諸葛亮暢然說道:“縱然此舉有傷天和,可其不傷人和!”
“助主公興複漢室,平定天下,乃我之夙願。”
“縱然是天地相阻,也要以一力逆之。”
諸葛亮淡然一笑,“又有何懼哉?”
鄧方一愣,迴神後向諸葛亮一拜。
“孔山不必如此”
“我尚有有一事要囑托孔山。”
“軍師但講無妨!”
諸葛亮示意鄧方附耳過來…………
“軍師,這些蠻子也太不經打了!”
張飛在眾人麵前手舞足蹈。
“俺老張所到之處,斬將奪寨,那些蠻人是四散奔逃,潰不成軍呀!”
“此次南下還不到二十日,就已勝利在望。”
“這仗打的太快,還真是不盡興啊。”張飛玩笑道。
“哈哈哈”
眾人聞言皆笑,諸葛亮也是笑容滿麵。
張飛之言切合實情,他們出兵不久,連戰連勝,勝利已近在眼前,怎能不讓人欣喜呢!
張飛滿嘴玩笑,看似輕浮,實則也有所體察。
“軍師,俺還有事稟報。”
張飛突然正了正神色,向諸葛亮微微抱拳,剛才與眾人的玩笑之色蕩然無存。
諸葛亮轉眼一看,微微挑眉。
“哦”
“翼德有話盡管說來。”
張飛滿臉鄭重,“軍師,我軍這一路殺來勢如破竹。”
“如軍師所言,蠻兵不熟戰法,更不懂兵法,不足為懼。”
“可其也並非沒有超長之處。”
諸葛亮微笑,他早就說過,翼德絕非有勇無謀之輩。
若臨陣無有酗酒,狂躁之事。翼德殺敵勇猛,應對之間極有軍略,乃真正之大將!
諸葛亮看了張飛一眼,翼德和雲長皆是如此。
主公手下,最可信,最可用的兩員大將,都帶著根本性的缺陷。
這或許便是天意吧,一項能力的獲得也伴隨著缺點。
“軍師,論排兵布陣,蠻兵絕不是我們的對手,可他們熟悉地形。且能熟練自如的穿梭於山林之中,是我軍所不及。”
“蠻人常居於南中崇山峻嶺之中,其持續作戰能力,堪比我軍中老兵。”
張飛瞪大眼睛說道:“軍師所言,要徹底平定南中四郡,為王化所歸。俺有一個想法”
“翼德是想平定四郡之後,招募蠻人訓練成軍。”諸葛亮揮手間便點出了張飛之意。
“對對,我正是這個意思。”
張飛見諸葛亮明白自己心中所想,很是高興。
“軍師和俺想到一塊去了。”
“南中之人常年在崇山峻嶺之中生存,翻山越嶺的本事無人可比,同等推論步戰也就極為強悍。”
“若將其單獨成立一軍,不但可得一支精銳兵馬,更能使其成為一支在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奇兵!”諸葛亮沉聲道。
諸葛亮眼眸劃過異色,對於這件事沒人比他更清楚,更熟練了。
前世他率軍平定南中,在收服孟獲之後,他也挑選了一批蠻人進行專門訓練。
練成了一支不亞於白毦兵的精銳!
無當飛軍!
他把這支兵馬交給了王平率領,自此便一直跟隨他北伐中原。
直到……,諸葛亮眸色一暗。
最後他也不知道,這支精銳的最終命運如何。
“軍師”
這時,張飛又搓著手上前,一副討好的樣子。
諸葛亮抬眸。
“嘿嘿嘿,軍師,這支兵馬如果能成,能不能交給俺老張來統領?”
張飛既然提出了這個想法,對於這支精銳兵馬的統帥,他自然是眼熱的。
諸葛亮看了張飛一眼,精銳兵馬當然要交到有能力的人手中,可……
“翼德,以你現在的職位和能力,統帥這麽一支兵馬太過大才小用了。”
張飛一聽頓時有些泄氣。
諸葛亮笑道:“日後應該讓你統帥十萬大軍,為主公獨擋一麵。”
“那好,俺一切聽從軍師安排。”張飛垂頭喪氣。
“各位,高定雍闓已經被消滅,永昌郡也已經前來歸降。現在頑抗的勢力主要集中於孟獲!”
諸葛亮開口,將議事推入到正題。
魏延此時出列,“稟軍師,雍闓於亂軍之中被殺後,其殘兵大部歸入孟獲麾下。又新糾集了附近的蠻人頭領。”
“孟獲麾下,此時嘯聚了不下兩萬叛軍。”
魏延最先與孟獲交手,對情況極為了解。
“其手下有一支藤甲軍,號稱刀槍不入。以至於孟獲氣焰極其囂張,大有要頑抗到底的意思。”
魏延的語氣中多有不服,顯然是在之前的交手中沒占到什麽便宜。
“藤甲軍以仗於其身上之藤甲。”
諸葛亮開口:
“這藤甲乃是取山間青藤,經年累月以特殊工藝製成。刀兵不破,遇水不沉!”
“但其也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弱點。”
“火!”
諸葛亮眼眸中無端映射著烈焰!
“與藤甲兵相遇,不需與其正麵交鋒,可將其引至一處,而後以火攻之!”
“其身穿藤甲,極易引火,大火一起,藤甲軍必將化為灰燼!”
“誰願領一部兵馬前往誘敵?”
諸葛亮話音一落,魏延便當即上前請戰。
“末將願往!”
“好”
“再與孟獲交戰,著你領三千兵馬與其交戰,一旦其藤甲軍殺出,你便佯裝敗退,將其誘入我軍伏擊之地。”
魏延抱拳應下,“末將領命!”
“鄧艾!”
諸葛亮出乎意料的一聲,讓在一旁事後的鄧艾愣了愣。
當諸葛亮的目光看來,鄧艾才反應過來,立即上前。
“在!”
諸葛亮目光落在鄧艾身上,“命你率五百兵士速去備齊幹草及引火之物,以供我火燒藤甲軍。”
“喏!”
鄧艾目光堅定,眼底逐漸湧起火熱之色。這是先生給他的機會,到他一展拳腳了!
“張翼,楊任聽令!”
“在!”
“命你二人各率兩千人馬埋伏於兩側,但見火起,藤甲兵陣勢一亂,便立即衝殺!”
“領命!”
“張飛”
“在!”
“在藤甲兵陷於火中,你則率一萬兵馬直殺孟獲本部!”
“喏!”
“軍師,大火一起,無數藤甲兵將無所遁行,必將盡數亡於大火之中,此舉恐怕有上天和啊!”
議事過後,鄧方都對諸葛亮說道。
天和?諸葛亮勾唇,前世他也是這樣認為的。
“荊州大戰,夷陵一把大火,我燒了四十餘萬曹軍。”
“若說有傷天和,如今能與之相比乎?”
鄧方語噎。
諸葛亮暢然說道:“縱然此舉有傷天和,可其不傷人和!”
“助主公興複漢室,平定天下,乃我之夙願。”
“縱然是天地相阻,也要以一力逆之。”
諸葛亮淡然一笑,“又有何懼哉?”
鄧方一愣,迴神後向諸葛亮一拜。
“孔山不必如此”
“我尚有有一事要囑托孔山。”
“軍師但講無妨!”
諸葛亮示意鄧方附耳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