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真的撤退了?”
剛剛逃迴潼關之內,驚魂未定的夏侯淵突然聽聞關羽撤軍,滿臉不可置信。
校尉:“將軍,千真萬確,敵軍已經撤退了!”
夏侯淵聞言立馬轉身向城樓跑去,由城樓極目望去,果然,關羽兵馬煙塵遠去。
夏侯淵神情中由之前的不可置信,現在眼底深沉。
看著剛才那陣勢之下,留下的死傷屍體,夏侯淵有一種劫後餘生感覺。
夏侯淵低聲感歎道:“這文人謀士布下的這陣勢果真厲害啊!”
他原本以為經過這幾日的觀察,已經看出了破綻。夏侯淵眼底閃過後怕,剛才他在陣中,左右無路,四麵臨敵。剛剛突破一陣,又陷入另一陣,循環往複。要不是援軍來得及時,且兵力足夠。
夏侯淵暗自歎息,若非如此,恐怕很難助他衝出陣來。
“將軍,敵軍剛剛大勝,為何不繼續擺陣,困我等於城內,反而撤軍了呢?”
副將疑惑的向夏侯淵問道。
夏侯淵聲音沉穩:“敵軍在此布陣,是為擋住我軍還是為了打擊我軍,目的尚不明確。可是他在此時撤退,本將倒是猜測有幾條原因。”
校尉抱拳:“願聽將軍高見。”
夏侯淵緩緩說道:“我軍剛才能從敵陣中殺出,是因為我軍兵力占優。同樣關羽撤軍的原因,也是因為我軍兵力人強過他。他在剛剛獲勝之後不成勝追擊,進攻我潼關。反而率軍撤退,就證明他沒有實力與我軍一戰。”
夏侯淵看向校尉:“關羽有徐庶相助,雖然布下了精妙陣法,但他不敢與我久戰。我可以和他打車輪戰,但他卻輸不起一次。”
“隻要本將軍堅守潼關,他是不敢進,也不敢輕易有所動作。”
校尉立馬對夏侯淵恭維道:“將軍高見,以潼關之地勢就算有十萬大軍也難以攻破。鄧平他們有精妙的陣法,我軍不出城迎戰也就白費。而他們就要硬攻我潼關,最後必然損失慘重!”
夏侯淵全然忘記了剛才的驚慌失措,此時心緒沉穩的分析道。“以關羽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強攻潼關。有徐庶在側也不可能會讓他行此自取滅亡之道,其必然另有動作。”
校尉旁無聲的點頭應和,剛想開口,卻聽夏侯淵道。“關羽兵馬此時雖然退去,但不知其意圖何為。你速速派哨騎出關前往查看,看關羽兵馬究竟退往何處。”
校尉立馬應下:“喏!”
入夜,夏侯淵派出的哨騎已經返迴。
“將軍,已經查探清楚。關羽所部向潼關以西撤退十五裏後安營紮寨,並沒有直接撤迴長安。”
“你確信,關羽所部人馬全部都在十五裏外紮營,而沒有一員部將撤往別處?”
“屬下確信!留下奉將軍之命,不敢耽誤,即刻出城。是尾隨著關羽所部到了十五裏外的,直到他們全軍安營紮寨之後,屬下才迴來。在期間屬下肯定關羽麾下沒有一人離開。”
夏侯淵聽著下屬的話,微微陷入沉思。
夏侯淵微微轉身,目光透露著思索之色,兀自向前走了兩步。
“以關羽的兵力絕不敢與我硬碰硬,按照我的預料,他在今日一戰取勝之後應當撤迴長安休整,以圖再戰。”
“嘶”
夏侯淵猛然轉身,眉頭微蹙,“如今他卻僅向西拔營十五裏安營紮寨,此舉意欲何為呢?”
夏侯淵眉頭凝結,滿臉不解。
下屬此時說道“將軍,依屬下來看,關羽僅退兵十五裏紮營。恐怕是因今日之戰增長了其士氣,其還想來日故計重施。在關前布陣,使我軍不得前進。”
夏侯淵眼中劃過思索之色,像是考慮下屬的話。
“將軍試想,今日我軍出戰便損失了上萬人馬。敵軍以弱勝強,豈能不沾沾自喜引以為傲。他們不敢進攻潼關,但以此陣法擋我大軍,我大軍若一直與敵軍在陣法上做糾纏,恐怕與我不利。”
“此有利於敵軍,而不利於我,利害關係之下,敵軍必然如此。”
夏侯淵想了想,悠然開口:“你所說不無道理。”
夏侯淵故作高深的說道:“關羽徐庶不會輕易露出破綻,可今日不同。今日起突然得勝,見我極速退迴關內,必然以為我不敢出城,與其一戰。必定心生桀驁!”
借著那名下屬的話,夏侯淵推動出了自己的論斷。
“關羽僅退軍十五裏,必然是想與我再戰。若論戰法,我絕非徐庶之敵。與其久耗下去,徒損兵馬,而不能完成魏王所托之重任。”
“鬥陣鬥不過徐庶,那我便一鼓作氣端了他的大本營!”
下屬試探性的問道:“將軍之意,要夜襲敵營?”
夏侯淵猛然轉身,“對,我就是要去襲營!”
下屬被嚇了個激靈。
夏侯淵沉聲道:“以關羽那點兵馬與我交戰,如以卵擊石。今日卻被他取勝,使我損兵折將。得勝之後他趕緊退軍十五裏麵安營紮寨,足見他信心十足。信心十足之下必然疏於防備,不會料到我會趁夜出兵襲營!”
夏侯淵目光一凜:“今日據我觀察,關羽麾下不過兩三萬人。而我今日雖敗,城中精兵上有數萬!”
“若吸引能夠成功,便可一舉將關羽主力覆滅,擒殺關羽更是手到擒來!”
夏侯淵滿心暢想,已經露出了勝利的微笑。“關羽是劉備的兄弟,更是鎮守長安的大將。如能將其擒殺,本身是大功一件!更何況還能長驅直入奪取長安及關中等地。”
夏侯淵瞟了身旁的下屬一眼,道:“汝須靜待,領兵者不以一時得失為英雄,隻看最後成敗!”
小子,學著點吧!
下屬:“屬下謝將軍教導。”
夏侯淵當即下令:“傳我的軍令下去,各兵馬迅速集結,準備。除了傷病者和留一萬人馬守城,其餘兵馬今夜子時隨我秘密出城,直撲關羽營寨!”
“末將領命!”
夏侯淵目光中燃燒著火焰,此次如能斬殺關羽,奪迴長安關中等地,必是他揚名天下之時!
剛剛逃迴潼關之內,驚魂未定的夏侯淵突然聽聞關羽撤軍,滿臉不可置信。
校尉:“將軍,千真萬確,敵軍已經撤退了!”
夏侯淵聞言立馬轉身向城樓跑去,由城樓極目望去,果然,關羽兵馬煙塵遠去。
夏侯淵神情中由之前的不可置信,現在眼底深沉。
看著剛才那陣勢之下,留下的死傷屍體,夏侯淵有一種劫後餘生感覺。
夏侯淵低聲感歎道:“這文人謀士布下的這陣勢果真厲害啊!”
他原本以為經過這幾日的觀察,已經看出了破綻。夏侯淵眼底閃過後怕,剛才他在陣中,左右無路,四麵臨敵。剛剛突破一陣,又陷入另一陣,循環往複。要不是援軍來得及時,且兵力足夠。
夏侯淵暗自歎息,若非如此,恐怕很難助他衝出陣來。
“將軍,敵軍剛剛大勝,為何不繼續擺陣,困我等於城內,反而撤軍了呢?”
副將疑惑的向夏侯淵問道。
夏侯淵聲音沉穩:“敵軍在此布陣,是為擋住我軍還是為了打擊我軍,目的尚不明確。可是他在此時撤退,本將倒是猜測有幾條原因。”
校尉抱拳:“願聽將軍高見。”
夏侯淵緩緩說道:“我軍剛才能從敵陣中殺出,是因為我軍兵力占優。同樣關羽撤軍的原因,也是因為我軍兵力人強過他。他在剛剛獲勝之後不成勝追擊,進攻我潼關。反而率軍撤退,就證明他沒有實力與我軍一戰。”
夏侯淵看向校尉:“關羽有徐庶相助,雖然布下了精妙陣法,但他不敢與我久戰。我可以和他打車輪戰,但他卻輸不起一次。”
“隻要本將軍堅守潼關,他是不敢進,也不敢輕易有所動作。”
校尉立馬對夏侯淵恭維道:“將軍高見,以潼關之地勢就算有十萬大軍也難以攻破。鄧平他們有精妙的陣法,我軍不出城迎戰也就白費。而他們就要硬攻我潼關,最後必然損失慘重!”
夏侯淵全然忘記了剛才的驚慌失措,此時心緒沉穩的分析道。“以關羽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強攻潼關。有徐庶在側也不可能會讓他行此自取滅亡之道,其必然另有動作。”
校尉旁無聲的點頭應和,剛想開口,卻聽夏侯淵道。“關羽兵馬此時雖然退去,但不知其意圖何為。你速速派哨騎出關前往查看,看關羽兵馬究竟退往何處。”
校尉立馬應下:“喏!”
入夜,夏侯淵派出的哨騎已經返迴。
“將軍,已經查探清楚。關羽所部向潼關以西撤退十五裏後安營紮寨,並沒有直接撤迴長安。”
“你確信,關羽所部人馬全部都在十五裏外紮營,而沒有一員部將撤往別處?”
“屬下確信!留下奉將軍之命,不敢耽誤,即刻出城。是尾隨著關羽所部到了十五裏外的,直到他們全軍安營紮寨之後,屬下才迴來。在期間屬下肯定關羽麾下沒有一人離開。”
夏侯淵聽著下屬的話,微微陷入沉思。
夏侯淵微微轉身,目光透露著思索之色,兀自向前走了兩步。
“以關羽的兵力絕不敢與我硬碰硬,按照我的預料,他在今日一戰取勝之後應當撤迴長安休整,以圖再戰。”
“嘶”
夏侯淵猛然轉身,眉頭微蹙,“如今他卻僅向西拔營十五裏安營紮寨,此舉意欲何為呢?”
夏侯淵眉頭凝結,滿臉不解。
下屬此時說道“將軍,依屬下來看,關羽僅退兵十五裏紮營。恐怕是因今日之戰增長了其士氣,其還想來日故計重施。在關前布陣,使我軍不得前進。”
夏侯淵眼中劃過思索之色,像是考慮下屬的話。
“將軍試想,今日我軍出戰便損失了上萬人馬。敵軍以弱勝強,豈能不沾沾自喜引以為傲。他們不敢進攻潼關,但以此陣法擋我大軍,我大軍若一直與敵軍在陣法上做糾纏,恐怕與我不利。”
“此有利於敵軍,而不利於我,利害關係之下,敵軍必然如此。”
夏侯淵想了想,悠然開口:“你所說不無道理。”
夏侯淵故作高深的說道:“關羽徐庶不會輕易露出破綻,可今日不同。今日起突然得勝,見我極速退迴關內,必然以為我不敢出城,與其一戰。必定心生桀驁!”
借著那名下屬的話,夏侯淵推動出了自己的論斷。
“關羽僅退軍十五裏,必然是想與我再戰。若論戰法,我絕非徐庶之敵。與其久耗下去,徒損兵馬,而不能完成魏王所托之重任。”
“鬥陣鬥不過徐庶,那我便一鼓作氣端了他的大本營!”
下屬試探性的問道:“將軍之意,要夜襲敵營?”
夏侯淵猛然轉身,“對,我就是要去襲營!”
下屬被嚇了個激靈。
夏侯淵沉聲道:“以關羽那點兵馬與我交戰,如以卵擊石。今日卻被他取勝,使我損兵折將。得勝之後他趕緊退軍十五裏麵安營紮寨,足見他信心十足。信心十足之下必然疏於防備,不會料到我會趁夜出兵襲營!”
夏侯淵目光一凜:“今日據我觀察,關羽麾下不過兩三萬人。而我今日雖敗,城中精兵上有數萬!”
“若吸引能夠成功,便可一舉將關羽主力覆滅,擒殺關羽更是手到擒來!”
夏侯淵滿心暢想,已經露出了勝利的微笑。“關羽是劉備的兄弟,更是鎮守長安的大將。如能將其擒殺,本身是大功一件!更何況還能長驅直入奪取長安及關中等地。”
夏侯淵瞟了身旁的下屬一眼,道:“汝須靜待,領兵者不以一時得失為英雄,隻看最後成敗!”
小子,學著點吧!
下屬:“屬下謝將軍教導。”
夏侯淵當即下令:“傳我的軍令下去,各兵馬迅速集結,準備。除了傷病者和留一萬人馬守城,其餘兵馬今夜子時隨我秘密出城,直撲關羽營寨!”
“末將領命!”
夏侯淵目光中燃燒著火焰,此次如能斬殺關羽,奪迴長安關中等地,必是他揚名天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