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並州。
自建安五年起,曆經七年的時間,曹操終於基本掃平了河北,將袁氏盤踞在河北的各部勢力全麵擊破,將青州,冀州,並州收入囊中。
袁譚已死,袁尚袁熙逃遁烏桓。
在接連大勝,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曹操卻麵臨著兩個選擇。
鄴城,曹操平定並州之後,迴師於此休整。
在外人看來,河北已然平定,此時該安心休整,暫時停下腳步的時候。曹操並沒有這麽想,他再次緊急的召集有一眾文武商議軍機。
一眾文武分列兩側,曹操緩緩自高位起身。
“諸位”
曹操麵色並不輕鬆,目光凜然。
“多年征戰,此時掃平河北三州。天下民心與諸位心中,恐怕想的都是馬放南山刀歸武庫,暫時休養。”
曹操話音剛落,而且一眾文武各自點頭致意,滿臉笑容,也確實如曹操所猜想的那樣,這麽多年的征戰該歇一歇,安享快樂了。
曹操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並沒有開口嗬斥眾人,此乃人之常情,他亦不能免。這恐怕要讓眾人失望了,曹操眸色微凝。
在眾人暗自高興之間,郭嘉也觀察著曹操的細微反應。見曹操眼中情緒變化,他也大概猜到了曹操的用意。
“諸位心中之念,我能理解。平定天下,同享太平,乃天下人之所願。可天下未平,我等又怎能安歇於榻上!”
“非是我曹操好戰,而是天下未平,黎民塗炭,水深火熱,於心何忍!”曹操麵露感傷之色。
曹操頂脖,眸光一轉。“還請諸位振作精神,與我一起共克天下群雄,平定天下之後,在各自安享太平。到時候榮華富貴,功成名就,豈不快哉?”
曹操的這一番話下來,不僅化解了一眾文武心中對於繼續征戰的微微不滿,更是激起了眾人繼續前進的雄心壯誌。
曹操對此很是滿意,善用兵者,先要善用人。善用人者,而則必先禦其心。
他可以一道軍令傳達全軍,可領兵的將軍不解其意,麾下的士兵就更不會聽從。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曹操目光掃過,這裏站著的十餘人,身後站著的是幾十萬大軍。
“今我有兩大隱患,在我心中盤桓許久。一者為漢中之劉備,二者是遠遁烏桓之袁熙袁尚。”曹操開始引入正題。
“劉備久為我之敵手,此賊流毒於天下。數年之前不知以何手段奪取了漢中之地,一年前更是猖狂奪取長安企圖進犯中原!”曹操眼底有忌憚也有憤怒。
曹操負手而立,“其占據漢中與長安之地,擁兵已不下十萬,已成我心頭之患。若不及早除之,日後必成大患。”
曹仁出列,“丞相,既然如此,是否要發兵關中剿滅劉備?”曹仁抱拳問道
眾人的注視下,曹操卻搖了搖頭。
“不”
曹仁一愣,曹操緩緩說道。
“我深思熟慮已久,劉備是我肘腋之疾,遠遁於烏桓的袁尚袁熙才是我心頭大患!”曹操眉頭緊皺。
“河北袁氏勢力雖已掃平,可二袁仍在。其在河北中的影響仍不可小覷,且其與烏桓狼狽為奸,恐犯我邊疆,入侵內地,損害甚大。其危害大過於根基不穩的劉備。”
曹操眼眸一橫,“所以,我意先出兵征討烏桓,掃滅二袁,徹底安定河北。以便日後能夠安養生息。”
對於曹操要再用兵的意圖,眾人還是基本表示認同的。隻是曹操要用兵的對象竟然是烏桓,那這件事情就要有待商議了。
曹操原本等待的是眾人的同意和應和,可他現在所看到的是眾人猶豫的神情和沉默的氣氛。
“丞相”荀彧此時站了出來,隻不過看他的神色不像是要支持曹操遠征。
“丞相,烏桓路途遙遠,若要遠征,所需兵馬錢糧,還有各種物資支持都極為困難。且我軍各部剛剛結束大戰不久,不宜勞師遠征。”
荀彧麵露難色,“而且一番大戰之下,各處百廢待興,我軍倉促之間很難完成支持大軍出征的準備。所需時間,成本耗大,所以在下建議丞相暫不出兵烏桓。”
荀彧有王佐之才,一直是輔助曹操坐鎮後方,治理內政的最強輔助。他不支持曹操出兵烏桓,是從現有局麵考慮的。
“丞相,在下也不支持此時出兵烏桓。”另一重要文臣程煜此時也表示反對。
“兩大隱患,丞相若要出兵關中剿滅劉備,在下都表示支持,若此時出兵烏桓,隻覺太過急促!”程煜道。
“丞相,武將不言不戰。隻是末將以為若要出兵烏桓,尚需要半年時間的準備,如此才能有勝之把握。”曹仁道。
曹仁說罷,一眾將領也紛紛表示認同!
曹操一向以兼容並包的形象展示於人,此時眾人皆對他遠征烏桓表示反對,他也沒有直接開口訓斥。
隻是他的臉色比之前更深沉了些,臉上的笑意已然不見了。
曹操不言語,不經意的緩緩轉身,靜靜聽著眾人的諫言。
“在下完全讚同丞相此時遠征烏桓,不但要遠征,而且要就此平定烏桓之亂!”
在眾人都勸諫曹操,暫不出兵烏桓之時,一道突兀且與眾不同的聲音響徹於堂上。
曹操聽到這難得的讚同之言,猛然轉身望去。
正立於堂下,剛才開口者,正是郭嘉,郭奉孝!
曹操見是郭嘉,眼眸頓時一亮。
郭嘉向曹操作揖,“烏桓乃蠻族虎視中原,二袁投入其中,若久久與烏桓勾連,勢必借助二袁在河北之影響,大舉入侵河北。此勢頭一開,其餘蠻族也必將掀起入侵中原之高潮。丞相乃國家重臣,豈能讓此蠻族禍害天下,壞漢人根基。”
郭嘉眼眸清明,“劉備雖可慮,但於此百年大計相比不足為道。”
“武帝之時,衛青,霍去病二將遠征漠北,威震塞外,使漢人揚威,國勢大盛!凡有雄才,建大功業者,怎能不抵禦外敵?”
郭嘉掃視諸將,“諸位將軍難道不想建立如衛青,霍去病二人一般的功績嗎?”
郭嘉滿眼堅定,對曹操說道。
“在下不僅讚同丞相出兵烏桓,而且越快越好,時不我待!”
聽完郭嘉的話,曹操此時已經是滿麵春風。再看一眾將領也被郭嘉的話點燃了熱血。
這樣一來,曹操遠征烏桓也就沒有多少阻礙了。
“哈哈哈”曹操笑聲之中滿是爽朗,看向郭嘉的目光中是讚賞和喜愛。
“奉孝所言深得我心!”
曹操意氣風發,“凡成大事者,豈能不平外患而安內亂。出兵烏桓之事,我心意已決,不必再議。”
“全軍將士聽令!”
“在!”
曹操目光望向一眾將領,“各部集結,不日出兵,征討烏桓!”
“喏!”
自建安五年起,曆經七年的時間,曹操終於基本掃平了河北,將袁氏盤踞在河北的各部勢力全麵擊破,將青州,冀州,並州收入囊中。
袁譚已死,袁尚袁熙逃遁烏桓。
在接連大勝,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曹操卻麵臨著兩個選擇。
鄴城,曹操平定並州之後,迴師於此休整。
在外人看來,河北已然平定,此時該安心休整,暫時停下腳步的時候。曹操並沒有這麽想,他再次緊急的召集有一眾文武商議軍機。
一眾文武分列兩側,曹操緩緩自高位起身。
“諸位”
曹操麵色並不輕鬆,目光凜然。
“多年征戰,此時掃平河北三州。天下民心與諸位心中,恐怕想的都是馬放南山刀歸武庫,暫時休養。”
曹操話音剛落,而且一眾文武各自點頭致意,滿臉笑容,也確實如曹操所猜想的那樣,這麽多年的征戰該歇一歇,安享快樂了。
曹操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並沒有開口嗬斥眾人,此乃人之常情,他亦不能免。這恐怕要讓眾人失望了,曹操眸色微凝。
在眾人暗自高興之間,郭嘉也觀察著曹操的細微反應。見曹操眼中情緒變化,他也大概猜到了曹操的用意。
“諸位心中之念,我能理解。平定天下,同享太平,乃天下人之所願。可天下未平,我等又怎能安歇於榻上!”
“非是我曹操好戰,而是天下未平,黎民塗炭,水深火熱,於心何忍!”曹操麵露感傷之色。
曹操頂脖,眸光一轉。“還請諸位振作精神,與我一起共克天下群雄,平定天下之後,在各自安享太平。到時候榮華富貴,功成名就,豈不快哉?”
曹操的這一番話下來,不僅化解了一眾文武心中對於繼續征戰的微微不滿,更是激起了眾人繼續前進的雄心壯誌。
曹操對此很是滿意,善用兵者,先要善用人。善用人者,而則必先禦其心。
他可以一道軍令傳達全軍,可領兵的將軍不解其意,麾下的士兵就更不會聽從。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曹操目光掃過,這裏站著的十餘人,身後站著的是幾十萬大軍。
“今我有兩大隱患,在我心中盤桓許久。一者為漢中之劉備,二者是遠遁烏桓之袁熙袁尚。”曹操開始引入正題。
“劉備久為我之敵手,此賊流毒於天下。數年之前不知以何手段奪取了漢中之地,一年前更是猖狂奪取長安企圖進犯中原!”曹操眼底有忌憚也有憤怒。
曹操負手而立,“其占據漢中與長安之地,擁兵已不下十萬,已成我心頭之患。若不及早除之,日後必成大患。”
曹仁出列,“丞相,既然如此,是否要發兵關中剿滅劉備?”曹仁抱拳問道
眾人的注視下,曹操卻搖了搖頭。
“不”
曹仁一愣,曹操緩緩說道。
“我深思熟慮已久,劉備是我肘腋之疾,遠遁於烏桓的袁尚袁熙才是我心頭大患!”曹操眉頭緊皺。
“河北袁氏勢力雖已掃平,可二袁仍在。其在河北中的影響仍不可小覷,且其與烏桓狼狽為奸,恐犯我邊疆,入侵內地,損害甚大。其危害大過於根基不穩的劉備。”
曹操眼眸一橫,“所以,我意先出兵征討烏桓,掃滅二袁,徹底安定河北。以便日後能夠安養生息。”
對於曹操要再用兵的意圖,眾人還是基本表示認同的。隻是曹操要用兵的對象竟然是烏桓,那這件事情就要有待商議了。
曹操原本等待的是眾人的同意和應和,可他現在所看到的是眾人猶豫的神情和沉默的氣氛。
“丞相”荀彧此時站了出來,隻不過看他的神色不像是要支持曹操遠征。
“丞相,烏桓路途遙遠,若要遠征,所需兵馬錢糧,還有各種物資支持都極為困難。且我軍各部剛剛結束大戰不久,不宜勞師遠征。”
荀彧麵露難色,“而且一番大戰之下,各處百廢待興,我軍倉促之間很難完成支持大軍出征的準備。所需時間,成本耗大,所以在下建議丞相暫不出兵烏桓。”
荀彧有王佐之才,一直是輔助曹操坐鎮後方,治理內政的最強輔助。他不支持曹操出兵烏桓,是從現有局麵考慮的。
“丞相,在下也不支持此時出兵烏桓。”另一重要文臣程煜此時也表示反對。
“兩大隱患,丞相若要出兵關中剿滅劉備,在下都表示支持,若此時出兵烏桓,隻覺太過急促!”程煜道。
“丞相,武將不言不戰。隻是末將以為若要出兵烏桓,尚需要半年時間的準備,如此才能有勝之把握。”曹仁道。
曹仁說罷,一眾將領也紛紛表示認同!
曹操一向以兼容並包的形象展示於人,此時眾人皆對他遠征烏桓表示反對,他也沒有直接開口訓斥。
隻是他的臉色比之前更深沉了些,臉上的笑意已然不見了。
曹操不言語,不經意的緩緩轉身,靜靜聽著眾人的諫言。
“在下完全讚同丞相此時遠征烏桓,不但要遠征,而且要就此平定烏桓之亂!”
在眾人都勸諫曹操,暫不出兵烏桓之時,一道突兀且與眾不同的聲音響徹於堂上。
曹操聽到這難得的讚同之言,猛然轉身望去。
正立於堂下,剛才開口者,正是郭嘉,郭奉孝!
曹操見是郭嘉,眼眸頓時一亮。
郭嘉向曹操作揖,“烏桓乃蠻族虎視中原,二袁投入其中,若久久與烏桓勾連,勢必借助二袁在河北之影響,大舉入侵河北。此勢頭一開,其餘蠻族也必將掀起入侵中原之高潮。丞相乃國家重臣,豈能讓此蠻族禍害天下,壞漢人根基。”
郭嘉眼眸清明,“劉備雖可慮,但於此百年大計相比不足為道。”
“武帝之時,衛青,霍去病二將遠征漠北,威震塞外,使漢人揚威,國勢大盛!凡有雄才,建大功業者,怎能不抵禦外敵?”
郭嘉掃視諸將,“諸位將軍難道不想建立如衛青,霍去病二人一般的功績嗎?”
郭嘉滿眼堅定,對曹操說道。
“在下不僅讚同丞相出兵烏桓,而且越快越好,時不我待!”
聽完郭嘉的話,曹操此時已經是滿麵春風。再看一眾將領也被郭嘉的話點燃了熱血。
這樣一來,曹操遠征烏桓也就沒有多少阻礙了。
“哈哈哈”曹操笑聲之中滿是爽朗,看向郭嘉的目光中是讚賞和喜愛。
“奉孝所言深得我心!”
曹操意氣風發,“凡成大事者,豈能不平外患而安內亂。出兵烏桓之事,我心意已決,不必再議。”
“全軍將士聽令!”
“在!”
曹操目光望向一眾將領,“各部集結,不日出兵,征討烏桓!”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