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五月,劉備派徐庶入川遊說劉璋。
劉璋之前雖然派兵進攻劉備,但心底依然是猶豫不決的。等眼下劉備已經完全占據漢中,也斷了他的念想。在徐庶表明來意之後,他當即同意了劉備提出的三劉結盟。
六月,劉備,劉璋,劉表三人各自向天子上奏,互加褒揚。劉備表劉表為荊州牧,鎮南大將軍,劉璋為益州牧,領鎮西大將軍。他自己則隻以左將軍之職督領漢中各郡。
七月,三人協商之後在白帝城會盟。一同盟誓,漢中,荊州,益州三地互為犄角,互為援軍。三地一體,永不相棄。
其中最為高興的便是劉璋,他沾沾自喜的以為他益州位居漢中,荊州之後,有劉備和劉表在前麵擋著,他在益州可高枕無憂。
劉表和劉璋各自安守大州,劉備還要忙著積蓄力量。他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徐庶為軍師中郎將,並在諸葛亮的堅持下授予徐庶漢中太守。
授予關羽討虜將軍,任上庸太守。西城房陵二郡已被諸葛亮歸入上庸,再加上遷來的新野百姓,上庸有著二十萬人口,已經是漢中第一大郡。劉備命關羽在此屯兵,編練新軍。
又授予張飛揚武將軍,任陰平太守,趙雲授安漢將軍,任武都太守。
又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提拔此戰的有功將士,霍峻為偏將軍,魏延為中郎將。
關羽聽到最後,心裏疑惑漸深先是看了一眼淡定自若的諸葛亮,又看了一眼坐在上位的劉備。疑惑的他,風平浪靜的眾人。
關羽眉頭微蹙,在封賞完畢之後立即站了出來。
“大哥,攻取漢中軍師居功至偉,我留守新野寸功未立,且險先釀弄成大禍。”關羽麵露愧色。
“如今怎能位居上庸太守。請大哥收迴成命,將此職授予軍師,我願在軍師麾下輔助。”
劉備聞言就直接開口,反倒先看了諸葛亮一眼。解鈴還需係鈴人,封賞之事是諸葛亮與劉備敲定的,也是諸葛亮堅持讓劉備這麽做的。現在這個局麵當然要由他來解決。
諸葛亮對關羽說道:“關將軍不必推辭,之前之事錯不在將軍,且將軍留守新野穩定後方功莫大焉。漢中四郡各有職守,公平公正,將軍不必推辭。”
關羽眉間疑慮凝結,諸葛亮又笑著說道。
“關將軍,主公還授予我總理軍政之權。漢中四郡的事物我都要操心,如果在親身兼上一郡太守豈不是要累死我啊!”
諸葛亮一句笑談,讓堂上的氣氛緩和起來。
諸葛亮笑意未減,“再者說,以關將軍之能力,鎮守上庸在合適不過,還望將軍不要再推脫。”
“哈哈哈,關將軍,你不了解諸葛孔明啊。”徐庶這時候說道。
徐庶笑道:“孔明其人心思縝密,凡人走一步看一步,傑出者走一步看三步。而孔明則是要以一步而觀全局啊。”
“上庸可通荊州之地,關將軍要明白責任重大。”
關羽終於鬆了口,抱拳道。“大哥,軍師,關羽領命。”
關羽先看向劉備又轉而看向諸葛亮,“關羽定然不辜負主公和軍師所托。”
他雖然高傲,但並不是無禮。世間之人繁多,他不需要都認識,隻有能讓他佩服的人才能讓他平等相待,甚至高看一眼。諸葛亮之才,足以讓他敬佩。
劉備聞言眼睛微眯,對此極為滿意。
“今日過後各守其職,上庸擴軍一萬,陰平武都兩郡各擴軍五千,漢中郡擴軍三千。”
劉備目光掃視諸將,神情鄭重起來。“望眾將負起責任,精心整訓兵馬,以待來日之用!”
“謹遵主公之令!”眾將齊聲應和。
待諸將散去後,劉備單獨留下了諸葛亮和徐庶。
劉備笑著說道:“孔明,各處擴軍共兩萬三千人,這樣算來當初你所定下的兩年之內精兵五萬,隻一年半的時間便實現了。”劉備語氣中滿是感慨之意。
“劉備要感謝軍師相助,若無軍師相助,怎能成就今日之功,請受劉備一拜。”劉備對諸葛亮滿含感激。
諸葛亮趕忙扶住劉備,一旁的徐庶看的雙眸一震!
“主公何必如此,這是亮應該做的。”諸葛亮眼底滿是感動。
“主公麾下文武齊備,這是主公之福,主公知人善用,日後必定立於不敗之地。”徐庶說道。
劉備聞言沒有驕縱之色,神情依舊平靜如水。
“能得孔明元直相助,雲長翼德子龍不棄,是我劉備一生之大幸。”
劉備眸色一暗,“至於說到知人善用,著實有些委屈子龍了。”
諸葛亮與徐庶對視一眼,不明白劉備的意思。
劉備對兩人解釋道:“子龍原本在公孫瓚帳下效力,後來才跟隨我去了徐州。子龍之勇武絲毫不在二弟三弟之下,因曾在公孫瓚軍中效力尤善騎兵戰術。其率領騎兵作戰之力,堪稱天下一流。”
“唉”劉備歎息一聲,麵露惋惜之色。“可子龍自從跟隨我以來,四處漂泊,雖有兵馬營具之時,但卻無有騎兵交於他。以至於今日,隻能屈尊於統率步軍。子龍忠心耿耿,且統帥步軍,也是能力卓越。可越是這樣,我心中對於子龍的愧疚,便愈深。”
“主公,如今我們占據漢中,漢中接近羌人領地,我們可通過羌人獲得優良戰馬以組建騎兵。”諸葛亮建議道。
諸葛亮如此建議不隻是為了彌補劉備的愧意,更是為了以後的發展做準備。前世他引領貧困的蜀漢向前發展,為了北伐,他率領步軍迎戰曹魏的鐵騎。步軍迎戰鐵騎,天生便有兵種壓製,再加上兵力,糧草,國力的差距,其難度可想而知。
現在要組建騎兵,不僅可以彌補日後的這個缺點,更可以開辟向北發展的道路。
“軍師所言我知道,可如今剛剛攻占漢中,百廢待興。組建,訓練騎兵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持,我們現在哪裏拿的出來呀?”劉備歎息道。
諸葛亮眸色微沉,“主公若真的下定決心在此時組建騎兵,也未嚐不可。”諸葛亮突然說道。
劉備一愣,“軍師,我們哪來的那麽大財力?”劉備對現有的財力也是了解的,看來現在的各項財力分配均勻,根本騰不出手來組建騎兵。
“主公,別人說有,可能是假的,但孔明說有,就一定有。”徐庶說道。
徐庶一指諸葛亮,“孔明運算之才天下無人能出其右,堪稱天下最精於運算之人啊!”
劉備雙眸一亮,看向諸葛亮。“軍師真有辦法?”劉備的語氣中還有一絲不確定。
諸葛亮聞言一笑,“主公,我們現在的財力確實緊張,但是細細算下來還是能拿出一筆不小的財富,來組建騎兵的。”
諸葛亮接著算道,“四郡各處的官邸府衙之類,一律不許維修,可以省下一筆費用。新擴編的兵馬,暫不配備甲胄,可以以後補齊,如此便又能節省很多。四郡之中的官吏減少人員,降低俸錢。主公新入漢中,漢中豪強大族必來求見,如此可得一筆豐厚的禮金。”
諸葛亮羽扇輕搖,輕笑道:“如此算下來,全部匯總在一起,組建一支三四千人的騎兵絕不成問題。”
劉備越聽越驚喜,此時已經是喜上眉梢。
“如此我們可以建立騎兵了?”
“哈哈哈,當然可以。”諸葛亮笑著答道。
“主公,我給你推薦的人選不錯吧?”徐庶含笑上前。
“我就說孔明定有對策!”
“哈哈哈”劉備大笑。
“子龍正在武都駐軍,我即刻下令讓他采買戰馬,組建騎兵。由他親自統帥!”劉備揚聲道。
劉璋之前雖然派兵進攻劉備,但心底依然是猶豫不決的。等眼下劉備已經完全占據漢中,也斷了他的念想。在徐庶表明來意之後,他當即同意了劉備提出的三劉結盟。
六月,劉備,劉璋,劉表三人各自向天子上奏,互加褒揚。劉備表劉表為荊州牧,鎮南大將軍,劉璋為益州牧,領鎮西大將軍。他自己則隻以左將軍之職督領漢中各郡。
七月,三人協商之後在白帝城會盟。一同盟誓,漢中,荊州,益州三地互為犄角,互為援軍。三地一體,永不相棄。
其中最為高興的便是劉璋,他沾沾自喜的以為他益州位居漢中,荊州之後,有劉備和劉表在前麵擋著,他在益州可高枕無憂。
劉表和劉璋各自安守大州,劉備還要忙著積蓄力量。他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徐庶為軍師中郎將,並在諸葛亮的堅持下授予徐庶漢中太守。
授予關羽討虜將軍,任上庸太守。西城房陵二郡已被諸葛亮歸入上庸,再加上遷來的新野百姓,上庸有著二十萬人口,已經是漢中第一大郡。劉備命關羽在此屯兵,編練新軍。
又授予張飛揚武將軍,任陰平太守,趙雲授安漢將軍,任武都太守。
又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提拔此戰的有功將士,霍峻為偏將軍,魏延為中郎將。
關羽聽到最後,心裏疑惑漸深先是看了一眼淡定自若的諸葛亮,又看了一眼坐在上位的劉備。疑惑的他,風平浪靜的眾人。
關羽眉頭微蹙,在封賞完畢之後立即站了出來。
“大哥,攻取漢中軍師居功至偉,我留守新野寸功未立,且險先釀弄成大禍。”關羽麵露愧色。
“如今怎能位居上庸太守。請大哥收迴成命,將此職授予軍師,我願在軍師麾下輔助。”
劉備聞言就直接開口,反倒先看了諸葛亮一眼。解鈴還需係鈴人,封賞之事是諸葛亮與劉備敲定的,也是諸葛亮堅持讓劉備這麽做的。現在這個局麵當然要由他來解決。
諸葛亮對關羽說道:“關將軍不必推辭,之前之事錯不在將軍,且將軍留守新野穩定後方功莫大焉。漢中四郡各有職守,公平公正,將軍不必推辭。”
關羽眉間疑慮凝結,諸葛亮又笑著說道。
“關將軍,主公還授予我總理軍政之權。漢中四郡的事物我都要操心,如果在親身兼上一郡太守豈不是要累死我啊!”
諸葛亮一句笑談,讓堂上的氣氛緩和起來。
諸葛亮笑意未減,“再者說,以關將軍之能力,鎮守上庸在合適不過,還望將軍不要再推脫。”
“哈哈哈,關將軍,你不了解諸葛孔明啊。”徐庶這時候說道。
徐庶笑道:“孔明其人心思縝密,凡人走一步看一步,傑出者走一步看三步。而孔明則是要以一步而觀全局啊。”
“上庸可通荊州之地,關將軍要明白責任重大。”
關羽終於鬆了口,抱拳道。“大哥,軍師,關羽領命。”
關羽先看向劉備又轉而看向諸葛亮,“關羽定然不辜負主公和軍師所托。”
他雖然高傲,但並不是無禮。世間之人繁多,他不需要都認識,隻有能讓他佩服的人才能讓他平等相待,甚至高看一眼。諸葛亮之才,足以讓他敬佩。
劉備聞言眼睛微眯,對此極為滿意。
“今日過後各守其職,上庸擴軍一萬,陰平武都兩郡各擴軍五千,漢中郡擴軍三千。”
劉備目光掃視諸將,神情鄭重起來。“望眾將負起責任,精心整訓兵馬,以待來日之用!”
“謹遵主公之令!”眾將齊聲應和。
待諸將散去後,劉備單獨留下了諸葛亮和徐庶。
劉備笑著說道:“孔明,各處擴軍共兩萬三千人,這樣算來當初你所定下的兩年之內精兵五萬,隻一年半的時間便實現了。”劉備語氣中滿是感慨之意。
“劉備要感謝軍師相助,若無軍師相助,怎能成就今日之功,請受劉備一拜。”劉備對諸葛亮滿含感激。
諸葛亮趕忙扶住劉備,一旁的徐庶看的雙眸一震!
“主公何必如此,這是亮應該做的。”諸葛亮眼底滿是感動。
“主公麾下文武齊備,這是主公之福,主公知人善用,日後必定立於不敗之地。”徐庶說道。
劉備聞言沒有驕縱之色,神情依舊平靜如水。
“能得孔明元直相助,雲長翼德子龍不棄,是我劉備一生之大幸。”
劉備眸色一暗,“至於說到知人善用,著實有些委屈子龍了。”
諸葛亮與徐庶對視一眼,不明白劉備的意思。
劉備對兩人解釋道:“子龍原本在公孫瓚帳下效力,後來才跟隨我去了徐州。子龍之勇武絲毫不在二弟三弟之下,因曾在公孫瓚軍中效力尤善騎兵戰術。其率領騎兵作戰之力,堪稱天下一流。”
“唉”劉備歎息一聲,麵露惋惜之色。“可子龍自從跟隨我以來,四處漂泊,雖有兵馬營具之時,但卻無有騎兵交於他。以至於今日,隻能屈尊於統率步軍。子龍忠心耿耿,且統帥步軍,也是能力卓越。可越是這樣,我心中對於子龍的愧疚,便愈深。”
“主公,如今我們占據漢中,漢中接近羌人領地,我們可通過羌人獲得優良戰馬以組建騎兵。”諸葛亮建議道。
諸葛亮如此建議不隻是為了彌補劉備的愧意,更是為了以後的發展做準備。前世他引領貧困的蜀漢向前發展,為了北伐,他率領步軍迎戰曹魏的鐵騎。步軍迎戰鐵騎,天生便有兵種壓製,再加上兵力,糧草,國力的差距,其難度可想而知。
現在要組建騎兵,不僅可以彌補日後的這個缺點,更可以開辟向北發展的道路。
“軍師所言我知道,可如今剛剛攻占漢中,百廢待興。組建,訓練騎兵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持,我們現在哪裏拿的出來呀?”劉備歎息道。
諸葛亮眸色微沉,“主公若真的下定決心在此時組建騎兵,也未嚐不可。”諸葛亮突然說道。
劉備一愣,“軍師,我們哪來的那麽大財力?”劉備對現有的財力也是了解的,看來現在的各項財力分配均勻,根本騰不出手來組建騎兵。
“主公,別人說有,可能是假的,但孔明說有,就一定有。”徐庶說道。
徐庶一指諸葛亮,“孔明運算之才天下無人能出其右,堪稱天下最精於運算之人啊!”
劉備雙眸一亮,看向諸葛亮。“軍師真有辦法?”劉備的語氣中還有一絲不確定。
諸葛亮聞言一笑,“主公,我們現在的財力確實緊張,但是細細算下來還是能拿出一筆不小的財富,來組建騎兵的。”
諸葛亮接著算道,“四郡各處的官邸府衙之類,一律不許維修,可以省下一筆費用。新擴編的兵馬,暫不配備甲胄,可以以後補齊,如此便又能節省很多。四郡之中的官吏減少人員,降低俸錢。主公新入漢中,漢中豪強大族必來求見,如此可得一筆豐厚的禮金。”
諸葛亮羽扇輕搖,輕笑道:“如此算下來,全部匯總在一起,組建一支三四千人的騎兵絕不成問題。”
劉備越聽越驚喜,此時已經是喜上眉梢。
“如此我們可以建立騎兵了?”
“哈哈哈,當然可以。”諸葛亮笑著答道。
“主公,我給你推薦的人選不錯吧?”徐庶含笑上前。
“我就說孔明定有對策!”
“哈哈哈”劉備大笑。
“子龍正在武都駐軍,我即刻下令讓他采買戰馬,組建騎兵。由他親自統帥!”劉備揚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