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的?
人造的?!
此時此刻。
看著雙手環在胸前、隨意靠著牆麵的槿,顧維的心中簡直充滿了臥槽。
媽耶......
這種可以完成恆星係乃至星係穿越的中樞,居然是人造的?
要知道。
一款工具想要能在現實應用,除了數學邏輯合理之外,物理方麵的各種參數同樣不可忽略。
譬如之前提到的阿庫別瑞度規。
它的原理沒有違反任何已知的物理規律,但現實中製造曲速泡所需的電磁場人類壓根鼓搗不出來,或者說就算製造出來了也沒有足夠的能源去驅動它。
而眼前這種跨星係的中樞居然是人造的.....很明顯,這裏頭一定又存在著某種顧維無法想象的新物理。
隨後槿看了眼顧維,對他說道:“躍遷點的概念說複雜也複雜,但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你在地球上見過類似這種的建築沒有?”
槿說著手指在麵前一劃,一道【∧】型的圓錐建築便出現在了顧維麵前。
顧維立刻點了點頭。
雖然顧維沒接觸過一模一樣的原品,但類似風格的建築他可沒少見——華夏的古塔就差不多長這樣。
當然了。
槿圖示裏的建築頂端比大多數古塔要更尖銳一些,硬要舉例的話,更類似zj省的保俶塔。
頭頂尖尖的.jpg。
隻見槿在【∧】的底端兩側標注了a和b兩個字母,問道:“那麽顧維,正常情況下從塔底座的a點到b點,怎麽樣線路最短?”
“線路最短?”顧維眨了眨眼,這可以算是小學生級別的問題了:“平麵上的話兩點連線,如果是曲麵就是測地線唄。”
“很好,”隨後槿又捏著建築兩側,將a和b點貼合在了一起:“如果地麵可以像智障一樣彎曲對折,那麽兩點則可以無限接近,這也就是你之前提到的蟲洞。”
顧維嗯了一聲。
蟲洞確實可以理解成把一張紙上的兩點對折在一起,不過這種方案的可行性已經被槿否決了——至少常規情景下蟲洞不合適。
她舉這例子的目的,應該是為後續內容做鋪墊。
接著槿忽然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顧維從未考慮過的情境:“那如果我不走地麵,而是從更高的樓層通行呢?”
“更高的樓層?”顧維立刻皺起了眉頭:“那不是更麻煩嗎?”
槿的意思大致就是從a點走樓梯抵達二樓,橫穿二樓後從另一側的樓梯走下來抵達b點,軌跡上差不多就是一個去掉下底的梯形。
這種做法走過的路麵是少了,但要踩的樓梯卻會更多,既不省時又不省力。
但很快。
槿便說出了一句讓顧維徹底陷入沉默的話:“那要是有種力量可以托舉著你....一瞬間從地麵跳躍到二層,又能在二樓的另一麵瞬間迴到b點呢?”
接著她意味深長的看了顧維一眼,繼續補充著問題:“如果抵達的是三層、四層、或者更高處呢?”
“.......”
顧維這次足足沉默了小半分鍾,方才有些嘶啞著喉嚨開口:“樓層越高,我行走的路程會越來越短,等到了七八層以後,我隻要挪動很小一步,就能從a抵達b。”
“如果再高一些....甚至能和頂點重合,那時候a就是b,b就是a。”
槿鼓了鼓掌:“恭喜你,迴答正確。”
“但原理呢?”顧維深吸了一口氣,心中的疑惑絲毫沒有消減:“槿,現實裏可沒有樓梯可以爬吧?還有那股力量又是哪裏來的?可以瞬間讓人上下樓的力量,在【成本】必然會大於你走樓梯消耗的體力才對。”
“這就涉及到空間的問題了,”槿又指了指麵前的古塔模型:“這個古塔模型除了軌跡之外,更代表著星海文明對於空間層次的認知——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維度,但它實際上和維度是兩碼事,這點以後有機會我再和你解釋。”
“而躍遷點就是‘古塔’的入口,你每上升一層樓,實際上都是進入了一層更高的空間——其中某個區域就是古塔的最高點,抵達那兒你就能瞬間前往想去的地方了。”
“至於讓飛船躍遷的力量......這就涉及到比空間更複雜的知識了,甚至全星海都沒多少人知道它的本質,關於這種力量....你隻要記住三件事。”
顧維:“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力量的名字,”槿豎起了一根手指:“它名叫做極化裂隙能,是星海文明目前掌握的最高級別能源,一般情況下叫它裂隙能就行了。”
顧維點點頭,默默將這個名字記載了心裏。
極化裂隙能......
聽起來就很特殊啊......
“至於第二件事,也算是一個知識的小補丁,”接著槿豎起了第二根手指:“那就是你之前很好奇的未知域,它就在某些躍遷點的內部。”
這一次,顧維倒是沒太意外。
之前槿曾經提及過,星海文明的疆域分成三塊,也就是已知域、探索域和未知域。
其中前兩者分別是星海文明已經開發的星區,以及文明版圖外還待探索的區域,兩者已經基本上包含了已知宇宙。
這種情況下還分出了一個未知域,那麽它大概率和前兩者不在同個空間。
因此當槿提到古塔模型的時候,顧維就隱隱猜到了一種可能——未知域應該和更上方的‘樓層’有關係。
以星海文明的科技水平而言,接觸到空間也是某種必然。
於是顧維又看向了槿:“那第三件事呢?又是什麽?”
“第三件事麽.....”這次槿沉吟了一會兒,方才說道:“就是極化裂隙能的使用是有代價的。”
顧維目光一凝:“代價?什麽樣的代價?”
槿的手指再次一揮,顧維麵前的畫麵變成了大量碎片組成的波動體:
“極化裂隙能的發現可以追溯到數十萬年前,但在很長的時間裏,極化裂隙能...或者說躍遷點是禁止被隨意開啟的。”
“因為那座‘古塔’的內部並非空無一物,每當下方的人借助極化裂隙能完成躍遷,‘古塔’便也會做出某些反饋,當這個反饋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一種叫做異體生命的生物。”
異體生命?
顧維微微側了側腦袋。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當初咩咩在介紹波爾娜探索團的時候,似乎就提到過波爾娜消滅了多少隻異體生命來著......
“異體生命的形態眾多,而且並不僅僅是不可控的物理破壞,”看著沒什麽感觸的顧維,槿少見的帶上了一絲情緒波動:“它們帶來的是.......”
“冷寂。”
......
人造的?!
此時此刻。
看著雙手環在胸前、隨意靠著牆麵的槿,顧維的心中簡直充滿了臥槽。
媽耶......
這種可以完成恆星係乃至星係穿越的中樞,居然是人造的?
要知道。
一款工具想要能在現實應用,除了數學邏輯合理之外,物理方麵的各種參數同樣不可忽略。
譬如之前提到的阿庫別瑞度規。
它的原理沒有違反任何已知的物理規律,但現實中製造曲速泡所需的電磁場人類壓根鼓搗不出來,或者說就算製造出來了也沒有足夠的能源去驅動它。
而眼前這種跨星係的中樞居然是人造的.....很明顯,這裏頭一定又存在著某種顧維無法想象的新物理。
隨後槿看了眼顧維,對他說道:“躍遷點的概念說複雜也複雜,但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你在地球上見過類似這種的建築沒有?”
槿說著手指在麵前一劃,一道【∧】型的圓錐建築便出現在了顧維麵前。
顧維立刻點了點頭。
雖然顧維沒接觸過一模一樣的原品,但類似風格的建築他可沒少見——華夏的古塔就差不多長這樣。
當然了。
槿圖示裏的建築頂端比大多數古塔要更尖銳一些,硬要舉例的話,更類似zj省的保俶塔。
頭頂尖尖的.jpg。
隻見槿在【∧】的底端兩側標注了a和b兩個字母,問道:“那麽顧維,正常情況下從塔底座的a點到b點,怎麽樣線路最短?”
“線路最短?”顧維眨了眨眼,這可以算是小學生級別的問題了:“平麵上的話兩點連線,如果是曲麵就是測地線唄。”
“很好,”隨後槿又捏著建築兩側,將a和b點貼合在了一起:“如果地麵可以像智障一樣彎曲對折,那麽兩點則可以無限接近,這也就是你之前提到的蟲洞。”
顧維嗯了一聲。
蟲洞確實可以理解成把一張紙上的兩點對折在一起,不過這種方案的可行性已經被槿否決了——至少常規情景下蟲洞不合適。
她舉這例子的目的,應該是為後續內容做鋪墊。
接著槿忽然話鋒一轉,拋出了一個顧維從未考慮過的情境:“那如果我不走地麵,而是從更高的樓層通行呢?”
“更高的樓層?”顧維立刻皺起了眉頭:“那不是更麻煩嗎?”
槿的意思大致就是從a點走樓梯抵達二樓,橫穿二樓後從另一側的樓梯走下來抵達b點,軌跡上差不多就是一個去掉下底的梯形。
這種做法走過的路麵是少了,但要踩的樓梯卻會更多,既不省時又不省力。
但很快。
槿便說出了一句讓顧維徹底陷入沉默的話:“那要是有種力量可以托舉著你....一瞬間從地麵跳躍到二層,又能在二樓的另一麵瞬間迴到b點呢?”
接著她意味深長的看了顧維一眼,繼續補充著問題:“如果抵達的是三層、四層、或者更高處呢?”
“.......”
顧維這次足足沉默了小半分鍾,方才有些嘶啞著喉嚨開口:“樓層越高,我行走的路程會越來越短,等到了七八層以後,我隻要挪動很小一步,就能從a抵達b。”
“如果再高一些....甚至能和頂點重合,那時候a就是b,b就是a。”
槿鼓了鼓掌:“恭喜你,迴答正確。”
“但原理呢?”顧維深吸了一口氣,心中的疑惑絲毫沒有消減:“槿,現實裏可沒有樓梯可以爬吧?還有那股力量又是哪裏來的?可以瞬間讓人上下樓的力量,在【成本】必然會大於你走樓梯消耗的體力才對。”
“這就涉及到空間的問題了,”槿又指了指麵前的古塔模型:“這個古塔模型除了軌跡之外,更代表著星海文明對於空間層次的認知——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維度,但它實際上和維度是兩碼事,這點以後有機會我再和你解釋。”
“而躍遷點就是‘古塔’的入口,你每上升一層樓,實際上都是進入了一層更高的空間——其中某個區域就是古塔的最高點,抵達那兒你就能瞬間前往想去的地方了。”
“至於讓飛船躍遷的力量......這就涉及到比空間更複雜的知識了,甚至全星海都沒多少人知道它的本質,關於這種力量....你隻要記住三件事。”
顧維:“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力量的名字,”槿豎起了一根手指:“它名叫做極化裂隙能,是星海文明目前掌握的最高級別能源,一般情況下叫它裂隙能就行了。”
顧維點點頭,默默將這個名字記載了心裏。
極化裂隙能......
聽起來就很特殊啊......
“至於第二件事,也算是一個知識的小補丁,”接著槿豎起了第二根手指:“那就是你之前很好奇的未知域,它就在某些躍遷點的內部。”
這一次,顧維倒是沒太意外。
之前槿曾經提及過,星海文明的疆域分成三塊,也就是已知域、探索域和未知域。
其中前兩者分別是星海文明已經開發的星區,以及文明版圖外還待探索的區域,兩者已經基本上包含了已知宇宙。
這種情況下還分出了一個未知域,那麽它大概率和前兩者不在同個空間。
因此當槿提到古塔模型的時候,顧維就隱隱猜到了一種可能——未知域應該和更上方的‘樓層’有關係。
以星海文明的科技水平而言,接觸到空間也是某種必然。
於是顧維又看向了槿:“那第三件事呢?又是什麽?”
“第三件事麽.....”這次槿沉吟了一會兒,方才說道:“就是極化裂隙能的使用是有代價的。”
顧維目光一凝:“代價?什麽樣的代價?”
槿的手指再次一揮,顧維麵前的畫麵變成了大量碎片組成的波動體:
“極化裂隙能的發現可以追溯到數十萬年前,但在很長的時間裏,極化裂隙能...或者說躍遷點是禁止被隨意開啟的。”
“因為那座‘古塔’的內部並非空無一物,每當下方的人借助極化裂隙能完成躍遷,‘古塔’便也會做出某些反饋,當這個反饋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一種叫做異體生命的生物。”
異體生命?
顧維微微側了側腦袋。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當初咩咩在介紹波爾娜探索團的時候,似乎就提到過波爾娜消滅了多少隻異體生命來著......
“異體生命的形態眾多,而且並不僅僅是不可控的物理破壞,”看著沒什麽感觸的顧維,槿少見的帶上了一絲情緒波動:“它們帶來的是.......”
“冷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