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布局
開局背掄語,怎麽夫子破防了? 作者:家裏蹲大閑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玨騎著踏雪烏駒走在新建的官道上,看著兩邊田地中已經冒了頭的麥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對著身後的一眾隨員開口道:“這麥苗冒頭,便是希望。
我等在此地的心血沒有白費,這水利設施一通,荒地漸成沃田,百姓生計有了盼頭,我軍根基也能紮得更深。”
一眾隨員聞言連連點頭,手上動作不停,在小冊子上寫著什麽。
周玨見狀,微微挑眉,問道:“你們在記些什麽?”
一名隨員恭敬地迴答:“將軍,您所言皆為要事,關乎此地民生與我軍發展,其中承載著將軍您對我等的教誨。
小的們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整理成冊,作為治理之策傳承下去,也可供其他地區借鑒。”
周玨點了點頭,開口道:“三清教育司的負責人可來了?”
人群中,杜二聞言立刻站了出來,恭敬行禮道:“將軍,我在呢。”
三清教育司這種部門涉及到此時沈陽都司治下方方麵麵,周玨自然得把它交給一個靠譜的自己人。
加上杜二這些年來,經過周玨的觀察確實不適合帶兵打仗,反而是更適合去搞一下這種基礎性的東西,加上他自己也主動請纓去三清教育司,所以周玨便把這個活計交給了他。
而杜二也是不負周玨的厚望,將三清教育司管理得井井有條。隨著三清教育司在沈陽都司的活動,當地的治安狀況明顯改善。
各種遊手好閑之輩被收攏到三清教育司中,各地的治安情況明顯好轉。
最重要的是隨著三清教育司在關外各地的走動,一些太平道的火種也被播撒到了關外的大地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和了解太平道的理念。
要知道在這裏,魯朝的控製力幾乎為零,地方上的地主階級也被定域軍掃了個幹淨。
所以周玨幹脆在關外推行均田令,每戶人家按人口分給土地,確保耕者有其田,各族人等一視平等。
這均田令乃是當年太祖立國之初所頒布的,加上乾興帝給了周玨在關外便宜行事之權,所以此時周玨在關外搞分田,關內那幫子士大夫也沒法說什麽。
當然,此時他們的關注點也都在朝內,所以沒人會去關注,一個將軍在關外苦寒之地和一群蠻夷玩過家家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遼東關外的這些女值人何其難以管理,周玨如何能以一個中原人的身份長時間壓住他們。
隻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周玨控製住了關外和關內的貿易,他的係統空間內可還存著不知道多少物資呢。
前些日子是周玨一直在東征西討,每日也就在需要補充的時候,尋個地方挖個坑把物資埋下頭,隨後遣人來取。
眼下雖說這個範圍擴大到了整個關外,但是周玨係統倉庫內的各種食鹽,糖之類的必需品周玨還是有信心供應個十天半個月的。
隻不過沒那個必要,他還要通過這些商人來為他做事呢。
隨著時間推移,關外的道路日漸完善,開始有源源不斷的商隊穿梭往來。
周玨也便趁機讓淨明和尚組建了一個情報機構,順著這些來往關外的商隊,把情報網絡鋪展開來。
其實情報有多重要這個道理周玨也明白,隻不過之前一直沒一塊自己的地盤,各種條件都不具備。
如今榜一大哥乾興帝給周玨打賞了一塊根據地,然後就把他給放養了,這充分說明了好大哥乾興帝對自己的信任。
所以為了不辜負乾興帝的這份信任,周玨自然得在這片土地上大展拳腳,好好做出一番業績來。
於是周玨便把這個名為繡衣使者的情報機構給搞了出來。
同時有考慮到乾興帝似乎身體不太好,所以周玨覺得,日後若是他發育起來乾興帝還那麽不識趣,那他便帶著自己的成果親自入關去神都城下給他看看。
前幾日,周玨可以感應到前些日子自己送去給乾興帝的凝血丹被乾興帝吃下去了。
這玩意是周玨的天妖化血術的一個副產品,主要是由一些煉化武者內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氣血凝聚而成。
這玩意對於周玨來說是沒什麽用,但是給普通人或者武者服用後,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不過這凝血丹的效果會隨著服用的次數而逐漸變弱,因此也隻有前幾次服用會對乾興帝的病情有些幫助,按周玨推算最多可以幫老東西延壽兩年。
不過這也夠了,這段時間周玨可以明顯感覺,到往自己這邊匯聚而來的信仰之力在日漸增長,看來孫恩的傳教工作也幹的不錯。
目前的一切都在穩中向好,原本半漁獵的女值人部落在周玨的均田令下,也開始就地駐紮,開始形成一些小鎮。
一些中原商隊的深入,也讓他們可以更方便地進行物資交換,所以總得來說,在周玨的治下,關外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而且周玨堅信,這種繁榮的景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不斷發展壯大。
所以現在時間是站在他這邊,他隻需要坐定東北,以待天時,隻要時機一到,他便可振臂一唿,率領麾下士卒入關,做一迴那在後的黃雀。
當然,目前而言,正在朝中相爭的雙方都不可能忽視周玨這樣一個地方上的實力派。
周玨已經收到朝廷的消息,不久後,一支由神都方麵派出的隊伍便會出發,他們會前往遼東和關外各地安撫百姓。
其中帶隊的是太子爺的大舅哥林宇軒,其中還有幾個漢王的屬官,此次他們前來,想來除去完成朝廷的任務外,都少不得要為自己的主子來爭取周玨這支漲停板的股票。
周玨深知朝廷派來的隊伍來意複雜,心中早已有了應對之策。
他要淨明和尚手下的繡衣使者對這支即將到來的隊伍進行嚴密監視,務必掌握他們的一舉一動。
周玨深知,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他隻有做到待價而沽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他對著身後的一眾隨員開口道:“這麥苗冒頭,便是希望。
我等在此地的心血沒有白費,這水利設施一通,荒地漸成沃田,百姓生計有了盼頭,我軍根基也能紮得更深。”
一眾隨員聞言連連點頭,手上動作不停,在小冊子上寫著什麽。
周玨見狀,微微挑眉,問道:“你們在記些什麽?”
一名隨員恭敬地迴答:“將軍,您所言皆為要事,關乎此地民生與我軍發展,其中承載著將軍您對我等的教誨。
小的們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整理成冊,作為治理之策傳承下去,也可供其他地區借鑒。”
周玨點了點頭,開口道:“三清教育司的負責人可來了?”
人群中,杜二聞言立刻站了出來,恭敬行禮道:“將軍,我在呢。”
三清教育司這種部門涉及到此時沈陽都司治下方方麵麵,周玨自然得把它交給一個靠譜的自己人。
加上杜二這些年來,經過周玨的觀察確實不適合帶兵打仗,反而是更適合去搞一下這種基礎性的東西,加上他自己也主動請纓去三清教育司,所以周玨便把這個活計交給了他。
而杜二也是不負周玨的厚望,將三清教育司管理得井井有條。隨著三清教育司在沈陽都司的活動,當地的治安狀況明顯改善。
各種遊手好閑之輩被收攏到三清教育司中,各地的治安情況明顯好轉。
最重要的是隨著三清教育司在關外各地的走動,一些太平道的火種也被播撒到了關外的大地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和了解太平道的理念。
要知道在這裏,魯朝的控製力幾乎為零,地方上的地主階級也被定域軍掃了個幹淨。
所以周玨幹脆在關外推行均田令,每戶人家按人口分給土地,確保耕者有其田,各族人等一視平等。
這均田令乃是當年太祖立國之初所頒布的,加上乾興帝給了周玨在關外便宜行事之權,所以此時周玨在關外搞分田,關內那幫子士大夫也沒法說什麽。
當然,此時他們的關注點也都在朝內,所以沒人會去關注,一個將軍在關外苦寒之地和一群蠻夷玩過家家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遼東關外的這些女值人何其難以管理,周玨如何能以一個中原人的身份長時間壓住他們。
隻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周玨控製住了關外和關內的貿易,他的係統空間內可還存著不知道多少物資呢。
前些日子是周玨一直在東征西討,每日也就在需要補充的時候,尋個地方挖個坑把物資埋下頭,隨後遣人來取。
眼下雖說這個範圍擴大到了整個關外,但是周玨係統倉庫內的各種食鹽,糖之類的必需品周玨還是有信心供應個十天半個月的。
隻不過沒那個必要,他還要通過這些商人來為他做事呢。
隨著時間推移,關外的道路日漸完善,開始有源源不斷的商隊穿梭往來。
周玨也便趁機讓淨明和尚組建了一個情報機構,順著這些來往關外的商隊,把情報網絡鋪展開來。
其實情報有多重要這個道理周玨也明白,隻不過之前一直沒一塊自己的地盤,各種條件都不具備。
如今榜一大哥乾興帝給周玨打賞了一塊根據地,然後就把他給放養了,這充分說明了好大哥乾興帝對自己的信任。
所以為了不辜負乾興帝的這份信任,周玨自然得在這片土地上大展拳腳,好好做出一番業績來。
於是周玨便把這個名為繡衣使者的情報機構給搞了出來。
同時有考慮到乾興帝似乎身體不太好,所以周玨覺得,日後若是他發育起來乾興帝還那麽不識趣,那他便帶著自己的成果親自入關去神都城下給他看看。
前幾日,周玨可以感應到前些日子自己送去給乾興帝的凝血丹被乾興帝吃下去了。
這玩意是周玨的天妖化血術的一個副產品,主要是由一些煉化武者內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氣血凝聚而成。
這玩意對於周玨來說是沒什麽用,但是給普通人或者武者服用後,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不過這凝血丹的效果會隨著服用的次數而逐漸變弱,因此也隻有前幾次服用會對乾興帝的病情有些幫助,按周玨推算最多可以幫老東西延壽兩年。
不過這也夠了,這段時間周玨可以明顯感覺,到往自己這邊匯聚而來的信仰之力在日漸增長,看來孫恩的傳教工作也幹的不錯。
目前的一切都在穩中向好,原本半漁獵的女值人部落在周玨的均田令下,也開始就地駐紮,開始形成一些小鎮。
一些中原商隊的深入,也讓他們可以更方便地進行物資交換,所以總得來說,在周玨的治下,關外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而且周玨堅信,這種繁榮的景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不斷發展壯大。
所以現在時間是站在他這邊,他隻需要坐定東北,以待天時,隻要時機一到,他便可振臂一唿,率領麾下士卒入關,做一迴那在後的黃雀。
當然,目前而言,正在朝中相爭的雙方都不可能忽視周玨這樣一個地方上的實力派。
周玨已經收到朝廷的消息,不久後,一支由神都方麵派出的隊伍便會出發,他們會前往遼東和關外各地安撫百姓。
其中帶隊的是太子爺的大舅哥林宇軒,其中還有幾個漢王的屬官,此次他們前來,想來除去完成朝廷的任務外,都少不得要為自己的主子來爭取周玨這支漲停板的股票。
周玨深知朝廷派來的隊伍來意複雜,心中早已有了應對之策。
他要淨明和尚手下的繡衣使者對這支即將到來的隊伍進行嚴密監視,務必掌握他們的一舉一動。
周玨深知,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他隻有做到待價而沽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