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聚義廳中定大計,梁山眾賊議出兵
開局背掄語,怎麽夫子破防了? 作者:家裏蹲大閑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錦與汪休對視一眼,隨後孫錦接過旁人遞來的外衣,重新穿上後,走了下來。
他快步來到那劉爺親信身邊,將之扶起:“這位壯士何故如此啊,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那親信也順勢站了起來,恭敬地站在孫錦麵前。
“你且說說,到底發生了甚麽,為何劉老爺要派你來,郯城到底發生了什麽。”一邊的汪休看著那親信開口道。
“迴好漢的話,如今郯城來了個周玨,此人攜帶著大軍來到郯城後,仗著有朝廷撐腰,在郯城興風作浪。
他沿途設卡,征收重稅,又縱容兵士在城中肆意殺戮,城東的王彪隻因看不慣他,便慘遭斬首,一眾百姓亦是苦不堪言。
我家老爺看不慣那周玨行事,不忍郯城百姓生靈塗炭,便修書一份,派了我來這梁山泊,請各位好漢下山,救我郯城百姓於水火。”
一直不說話的孫錦開口道:“那書信可在你身上?”
劉爺的親信麵色一喜,連忙從懷中掏出劉爺的信件,雙手遞了過去。
孫錦接過信件,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一些對周玨在郯城所作所為的控訴之詞。
言辭頗為懇切,請求梁山好漢出兵相助,事成之後必有重謝。
孫錦看罷,微微皺眉,將信件交予一旁的汪休,又招來那帶此人上山的漢子低聲問了起來:
“你在山下遇見他們時,可曾察覺有何異樣?他們一路前來,可曾與他人有過接觸或交談?”
那漢子恭敬地迴答:“寨主,小的未覺有何異常。他們到了山下茶攤,與茶攤老板對了暗號後,
便表明來意是求見寨主,小的見他們持有信物,便趕忙上山通報。
小的下山問明事由後,又喚來這些天外出走動的弟兄,發現郯城這些天確實來了個周玨,便將他引了上來。”
孫錦聽罷點了點頭,而一旁勘驗信件的汪休也對著孫錦道:“寨主,這信件確實是劉老爺的字跡,想來應當是沒錯了。”
卻說那一旁性子最烈的魯圭聽罷此言,立刻開口道:“那咱們還等甚,立刻點齊人馬,殺將下山,去摘了那甚麽周玨的狗頭啊。”
汪休在一旁勸道:“寨主所言極是。這周玨能被封爵,且有大軍相隨,必定有其過人之處或朝廷的倚重。
我們若輕易出兵,一旦陷入苦戰,梁山將麵臨巨大危險。”
聽了汪休的話,孫錦微微點頭,陷入沉思。心中計較一番得失後,孫錦開口說道:
“汪秀才所言甚是,這周玨不可小覷。但郯城百姓受苦,我們又豈能坐視不理?”
他對著那劉爺的親信開口問道:“我且問你,那周玨麾下有多少兵馬?”
劉爺的親信想了想後,開口說道:“我聽人說,那周玨數個月前才到徐州,麾下新募之兵萬一餘,訓練不過數月。”
孫錦看向廳內眾人,緩緩開口道:“諸位兄弟,這周玨雖新募之兵且訓練不足,但數量亦有萬餘,不可貿然強攻。
我意先遣一隊輕騎,由善於偵查之兄弟帶領,悄悄靠近郯城,觀察其軍營布局與日常換防規律,摸清楚虛實,再做定奪。”
汪休接著開口道:“雖然寨子裏自打下那戴家莊後,又不少江湖好漢新投,眼下兵馬已然有兩萬餘人。
但官軍亦有萬餘,若是直接攻打城池,恐怕討不了多少好處。”
“那按秀才你的意思是....”
汪休從桌上取過幾隻碗,簡單擺放,眾人也是紛紛圍了過來,汪休指著邊緣的一碗開口道:“假使這隻碗便是我梁山所在。”
他指著稍向下的一隻碗道:“這便是那周玨所部所處之郯城,位於馬陵山南邊。”
隨後他又拿出一隻碗放於兩碗之間,“此乃臨沭置於馬陵山北側,處於我梁山與那郯城之間。
此地的知縣乃是一庸碌無為之輩,當地守軍軍備廢弛不堪一擊,若真要出兵,我等可先引兵圍困此地,逼那周玨來援。”
孫錦聽了汪休的話,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微微點頭道:“秀才此計倒是巧妙,引周玨來援,我們便可在途中設伏,占得先機。”
他對著那漢子說道:“先帶這位壯士下去歇息,待探子迴報後,我等再做考量,這些天便叫他安心在寨中歇下。”
那漢子應了一聲,帶著劉爺的親信退下。
孫錦又轉頭對著王休說道:“還勞煩秀才你寫些書信,將在外做買賣的弟兄們召迴來。”
汪休抱拳應道:“寨主放心,我這便去安排。隻是這書信送往各處,需些時日,還望寨主早做其他籌備。”
孫錦有對著魯圭,吳尚二人道:“魯兄弟、吳兄弟,你二人且先莫要將之前的不快放在心上。
如今郯城之事,關乎眾多百姓生死,咱們梁山既以替天行道為己任,便不可輕忽。
望你二人迴去後,勤加訓練麾下兵馬,也好為日後大戰做準備。”
二人齊齊抱拳道:“寨主放心,我等定當盡心竭力,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幾日後,派出去的探子陸陸續續地都折迴寨中,將郯城的情報帶到了孫錦等人桌頭。
情報與那劉爺親信以及劉爺信中所述倒是分毫不差,那周玨麾下隻有百餘人,是他自己帶來的京營老卒,餘下的都是新慕之兵。
見此情形,孫錦也是放下心來,他原的也是官府一小吏,這些年也是見慣了官軍的德行。
除去邊軍與禁軍外,餘下的,多是些濫竽充數之輩,更別提這等新募之兵。
隻是這周玨倒是有幾分實力,確實難辦。
隻是,他梁山泊也不是無人,這麽多江湖好漢齊聚一堂,未必會怕了那周玨。
他們可不是那南晉朝廷的鼠輩,叫人堵著門都不敢出。
孫錦當即便召集眾頭領再度商議。他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兄弟,探子迴報,周玨的兵力虛實已明。
雖說他有幾分虛名,但我梁山好漢亦非等閑。如今之計,仍按之前所謀,先圍困臨沭,引周玨來援,而後於途中設伏。”
魯圭興奮地喊道:“寨主,這次定要讓那周玨知道咱梁山的厲害,俺這板斧早就饑渴難耐了。”
吳尚也點頭道:“寨主,我已將麾下兵馬訓練得頗有成效,隻等與那周玨一戰,定要為郯城百姓討迴公道。”
孫錦神色凝重,朗聲道:“此次圍困臨沭,我等需精心布局,切不可有失。”
“汪秀才,此次出戰你仍為軍師,與我在中軍帳內,一同謀劃調度全局。”
“是。”
“魯圭,袁弘你二人帶三千五百步卒,一千馬兵為前軍,直撲臨沭,記住隻圍不攻。”
“是。”
“吳尚,孫真你二人帶五千步卒,五百馬兵緊隨其後,於那周玨必經之路上埋伏。”
“悉聽遵命。”
“最後,由我自領三千精銳為諸位兄弟壓陣。”孫錦站了起來對著眾人道。
“切記我等此行乃是為了誅殺無道貪官,為民除害,把替天行道的大旗給我打起來。”
他快步來到那劉爺親信身邊,將之扶起:“這位壯士何故如此啊,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那親信也順勢站了起來,恭敬地站在孫錦麵前。
“你且說說,到底發生了甚麽,為何劉老爺要派你來,郯城到底發生了什麽。”一邊的汪休看著那親信開口道。
“迴好漢的話,如今郯城來了個周玨,此人攜帶著大軍來到郯城後,仗著有朝廷撐腰,在郯城興風作浪。
他沿途設卡,征收重稅,又縱容兵士在城中肆意殺戮,城東的王彪隻因看不慣他,便慘遭斬首,一眾百姓亦是苦不堪言。
我家老爺看不慣那周玨行事,不忍郯城百姓生靈塗炭,便修書一份,派了我來這梁山泊,請各位好漢下山,救我郯城百姓於水火。”
一直不說話的孫錦開口道:“那書信可在你身上?”
劉爺的親信麵色一喜,連忙從懷中掏出劉爺的信件,雙手遞了過去。
孫錦接過信件,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一些對周玨在郯城所作所為的控訴之詞。
言辭頗為懇切,請求梁山好漢出兵相助,事成之後必有重謝。
孫錦看罷,微微皺眉,將信件交予一旁的汪休,又招來那帶此人上山的漢子低聲問了起來:
“你在山下遇見他們時,可曾察覺有何異樣?他們一路前來,可曾與他人有過接觸或交談?”
那漢子恭敬地迴答:“寨主,小的未覺有何異常。他們到了山下茶攤,與茶攤老板對了暗號後,
便表明來意是求見寨主,小的見他們持有信物,便趕忙上山通報。
小的下山問明事由後,又喚來這些天外出走動的弟兄,發現郯城這些天確實來了個周玨,便將他引了上來。”
孫錦聽罷點了點頭,而一旁勘驗信件的汪休也對著孫錦道:“寨主,這信件確實是劉老爺的字跡,想來應當是沒錯了。”
卻說那一旁性子最烈的魯圭聽罷此言,立刻開口道:“那咱們還等甚,立刻點齊人馬,殺將下山,去摘了那甚麽周玨的狗頭啊。”
汪休在一旁勸道:“寨主所言極是。這周玨能被封爵,且有大軍相隨,必定有其過人之處或朝廷的倚重。
我們若輕易出兵,一旦陷入苦戰,梁山將麵臨巨大危險。”
聽了汪休的話,孫錦微微點頭,陷入沉思。心中計較一番得失後,孫錦開口說道:
“汪秀才所言甚是,這周玨不可小覷。但郯城百姓受苦,我們又豈能坐視不理?”
他對著那劉爺的親信開口問道:“我且問你,那周玨麾下有多少兵馬?”
劉爺的親信想了想後,開口說道:“我聽人說,那周玨數個月前才到徐州,麾下新募之兵萬一餘,訓練不過數月。”
孫錦看向廳內眾人,緩緩開口道:“諸位兄弟,這周玨雖新募之兵且訓練不足,但數量亦有萬餘,不可貿然強攻。
我意先遣一隊輕騎,由善於偵查之兄弟帶領,悄悄靠近郯城,觀察其軍營布局與日常換防規律,摸清楚虛實,再做定奪。”
汪休接著開口道:“雖然寨子裏自打下那戴家莊後,又不少江湖好漢新投,眼下兵馬已然有兩萬餘人。
但官軍亦有萬餘,若是直接攻打城池,恐怕討不了多少好處。”
“那按秀才你的意思是....”
汪休從桌上取過幾隻碗,簡單擺放,眾人也是紛紛圍了過來,汪休指著邊緣的一碗開口道:“假使這隻碗便是我梁山所在。”
他指著稍向下的一隻碗道:“這便是那周玨所部所處之郯城,位於馬陵山南邊。”
隨後他又拿出一隻碗放於兩碗之間,“此乃臨沭置於馬陵山北側,處於我梁山與那郯城之間。
此地的知縣乃是一庸碌無為之輩,當地守軍軍備廢弛不堪一擊,若真要出兵,我等可先引兵圍困此地,逼那周玨來援。”
孫錦聽了汪休的話,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微微點頭道:“秀才此計倒是巧妙,引周玨來援,我們便可在途中設伏,占得先機。”
他對著那漢子說道:“先帶這位壯士下去歇息,待探子迴報後,我等再做考量,這些天便叫他安心在寨中歇下。”
那漢子應了一聲,帶著劉爺的親信退下。
孫錦又轉頭對著王休說道:“還勞煩秀才你寫些書信,將在外做買賣的弟兄們召迴來。”
汪休抱拳應道:“寨主放心,我這便去安排。隻是這書信送往各處,需些時日,還望寨主早做其他籌備。”
孫錦有對著魯圭,吳尚二人道:“魯兄弟、吳兄弟,你二人且先莫要將之前的不快放在心上。
如今郯城之事,關乎眾多百姓生死,咱們梁山既以替天行道為己任,便不可輕忽。
望你二人迴去後,勤加訓練麾下兵馬,也好為日後大戰做準備。”
二人齊齊抱拳道:“寨主放心,我等定當盡心竭力,絕不敢有絲毫懈怠。”
幾日後,派出去的探子陸陸續續地都折迴寨中,將郯城的情報帶到了孫錦等人桌頭。
情報與那劉爺親信以及劉爺信中所述倒是分毫不差,那周玨麾下隻有百餘人,是他自己帶來的京營老卒,餘下的都是新慕之兵。
見此情形,孫錦也是放下心來,他原的也是官府一小吏,這些年也是見慣了官軍的德行。
除去邊軍與禁軍外,餘下的,多是些濫竽充數之輩,更別提這等新募之兵。
隻是這周玨倒是有幾分實力,確實難辦。
隻是,他梁山泊也不是無人,這麽多江湖好漢齊聚一堂,未必會怕了那周玨。
他們可不是那南晉朝廷的鼠輩,叫人堵著門都不敢出。
孫錦當即便召集眾頭領再度商議。他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兄弟,探子迴報,周玨的兵力虛實已明。
雖說他有幾分虛名,但我梁山好漢亦非等閑。如今之計,仍按之前所謀,先圍困臨沭,引周玨來援,而後於途中設伏。”
魯圭興奮地喊道:“寨主,這次定要讓那周玨知道咱梁山的厲害,俺這板斧早就饑渴難耐了。”
吳尚也點頭道:“寨主,我已將麾下兵馬訓練得頗有成效,隻等與那周玨一戰,定要為郯城百姓討迴公道。”
孫錦神色凝重,朗聲道:“此次圍困臨沭,我等需精心布局,切不可有失。”
“汪秀才,此次出戰你仍為軍師,與我在中軍帳內,一同謀劃調度全局。”
“是。”
“魯圭,袁弘你二人帶三千五百步卒,一千馬兵為前軍,直撲臨沭,記住隻圍不攻。”
“是。”
“吳尚,孫真你二人帶五千步卒,五百馬兵緊隨其後,於那周玨必經之路上埋伏。”
“悉聽遵命。”
“最後,由我自領三千精銳為諸位兄弟壓陣。”孫錦站了起來對著眾人道。
“切記我等此行乃是為了誅殺無道貪官,為民除害,把替天行道的大旗給我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