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遷徙
開局背掄語,怎麽夫子破防了? 作者:家裏蹲大閑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太陽的映照下,一支隊伍綿延了十餘裏,正沿著官道緩緩前行著。
在整個隊伍的最後方,周玨騎在踏雪烏駒上,右手拿著那拓跋元洪丟下的虎口吞金槍。
也不曉得為什麽,他總感覺這種奪人兵器廝殺的感覺很好。他以後要有機會,一定要單獨搞個庫房,將斬殺敵將的武器收集起來。
跟在周玨身邊的是歸在他手底下指揮的近五百人。
在兩天前,周祖義的命令傳到了戴州,命令很簡短,隻有廖廖八個字。
放棄戴州,堅壁清野。
西北百姓大多知曉那黨項人的兇惡,加之戴州城內也有一些逃難來的難民,眾人都知道留下是什麽後果。
於是,大遷徙便開始了。
戴州的百姓紛紛收拾行囊跟隨守軍撤離戴州,一路上浩浩蕩蕩的。
沿途的村莊空無一人,收割後的田野裏遺落著少許倉促行動下留下的稻穀。
田野裏不時有一些成群結隊的野狗跑過,這些畜生餓的瘦骨嶙峋,卻還遠遠地跟著隊伍,
一雙雙眼睛冒著綠光看著隊伍,嘴下留著涎水,這些畜生明顯是啖過死人肉了。
似乎是數萬人的隊伍一起行動的動靜太大,亦或者是這些畜生為周玨身上的煞氣所驚。
它們在隊伍後曳行了數裏便夾著尾巴走了。
數萬人的遷徙便如此壯觀了,那當初劉皇叔攜民渡江,十餘萬百姓的隊伍又該是如何光景呢。周玨心中暗自想道。
周玨手中把玩著一個古樸的腰牌,上書靜塞二字,赫然是保衛戴州任務的獎勵。
靜塞軍兵符
介紹:花費500情緒點可以將麾下一名士兵訓練為完全效忠於宿主的靜塞軍,
每名靜塞軍都有無限逼近於一名普通人的巔峰,同時每名靜塞軍每次殺敵都可以積累經驗,
當經驗積累滿後,周玨便可花費相應的情緒點提升他們的修為,隻要殺的人夠多,堆出來一個大宗師也不是不可能。
其實在最後一名黨項軍投降後係統便提示任務完成,自動幫周玨領取了任務獎勵,隻是當時周玨正在昏睡罷了。
“副千戶,後頭的兄弟講那黨項人的遊騎又跟上來了。”身著甲胄郝啟騎著馬趕來對周玨匯報道。
兩日前,跟著周祖義命令一塊來的,還有周玨的升職通知,小周現在正式成為一名副千戶了。
劉誌與龐子騰也知曉周玨等人的實力,便安排周玨負責殿後工作。
周玨一拉韁繩:“有不怕死的隨我來!”
眾人迴身向著後方奔去。
遠處一支黨項軍正在攻打一處魯軍堡寨,投石機帶起一團團火球砸向城牆,一排排黨項軍推著呂公車衝向城牆。
狼狽無比的拓跋元洪看了看自己背後麵前聚集起來的八千殘軍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軍帳中,一人坐在台上,陰影籠罩著他半張臉,看不出他是什麽神情。
拓跋元洪跪在台下,額頭緊緊貼著地麵。
“末將作戰不力,壞了大帥的計劃,請大帥責罰。”
他沒敢說什麽鬼神之論,他知道沒人會信反而會以為他怯戰,那他就沒有複仇的機會了。
台上那人隻是靜靜注視著拓跋元洪,久久沒有言語,台下的拓跋元洪隻覺冷汗已經浸透了自己的後背,若再來一次,他寧願死在戰場上。
在帳內諸將的注視下,台上那人終於有了動作,隻見他緩緩走下台階來到拓跋元洪麵前。
拓跋元洪隻覺有一雙臂膀將自己托了起來,
“拓跋老弟你這是何苦呢,我皇兄常說拓跋家乃是國家柱石,若是叫他知曉了,
豈不是要責怪我苛責於你。”
拓跋元洪抬起頭,紅著眼,用顫抖的聲音道:“大帥,求你給我一支兵馬,我要為我的族人們複仇。”
李元壽緩緩抬頭,陰影下的麵龐逐漸顯現,“我會給你機會,但並非此刻。”
他手指向遠方那座仍在頑強堅守的魯軍堡寨,“看到了嗎?”
見拓跋元洪點頭示意,李元壽接著說道:“我給你五百精銳,攻上去,讓我看到你的決心。”
拓跋元洪領命而去,李元壽乃當今黨項國主李元吉之胞弟,亦是此次攻魯之戰的主帥。若欲報仇,拓跋元洪急需他的支持。
李元壽沉穩地倚在椅子靠背上,他已獲魯國方麵的傳訊,當麵魯軍的補給出現問題。
再加上奔襲戴州的原計劃受挫,便順勢調整策略。
因此,他更需清除補給線上的魯軍騎兵與堡寨。此時的李元壽與周祖義恰似兩位對峙的劍客,誰先沉不住氣,誰就輸了。
而已然洞悉周祖義底牌的李元壽,自信不會率先動手,他所獲得的支持,可不僅來自國內。
隻聽遠處傳來一陣歡唿,黨項軍的旗幟再一次被插上了城頭,隻是這一次沒有再被趕下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黨項軍登上了城牆,李元壽知道這一仗已經沒有懸念了。
“如今的魯軍難道隻會困守營壘,打這種呆板的仗了嗎?實是令人失望。”李元壽以一種較為舒服的姿勢端坐於虎皮凳上。
他此刻不禁懷念起數年前的一位老對手,那位屢次以奇招製勝的魯將,似乎是西北龐家的子弟,好像名為龐子騰。
隻可惜此前在戰場上中了國師大弟子的一記玄冰掌,心脈盡碎,此後怕是再難相遇了。
至於前線傳來那龐子騰又現身戰場的消息,李元壽實難相信。
他親眼目睹,那龐子騰被救迴時,連內髒的碎片都已吐出,又怎可能生還。
至於出現在戰場上的龐子騰,多半是魯軍為了提振士氣而找人假扮的,畢竟這龐子騰在魯軍中亦有些許威名。
而今,李元壽隻盼望著,此次大敗拓跋元洪的敵將能給他帶來驚喜了。
......
曆經漫長征途,周玨終於得以望見遠處慶州城的城牆,與上次離去時相較,並無太大變化。
立於城門口的,是周祖義與龐師道率領的一眾軍官。
遷徙隊伍為首的乃是劉誌,而龐子騰似是身體略有不適,正在休息。
周玨率部盡責地守於隊伍末端,為整個遷徙隊伍堅守最後一班崗,待百姓皆通過後,方才率領麾下眾弟兄轉身迴城。
在整個隊伍的最後方,周玨騎在踏雪烏駒上,右手拿著那拓跋元洪丟下的虎口吞金槍。
也不曉得為什麽,他總感覺這種奪人兵器廝殺的感覺很好。他以後要有機會,一定要單獨搞個庫房,將斬殺敵將的武器收集起來。
跟在周玨身邊的是歸在他手底下指揮的近五百人。
在兩天前,周祖義的命令傳到了戴州,命令很簡短,隻有廖廖八個字。
放棄戴州,堅壁清野。
西北百姓大多知曉那黨項人的兇惡,加之戴州城內也有一些逃難來的難民,眾人都知道留下是什麽後果。
於是,大遷徙便開始了。
戴州的百姓紛紛收拾行囊跟隨守軍撤離戴州,一路上浩浩蕩蕩的。
沿途的村莊空無一人,收割後的田野裏遺落著少許倉促行動下留下的稻穀。
田野裏不時有一些成群結隊的野狗跑過,這些畜生餓的瘦骨嶙峋,卻還遠遠地跟著隊伍,
一雙雙眼睛冒著綠光看著隊伍,嘴下留著涎水,這些畜生明顯是啖過死人肉了。
似乎是數萬人的隊伍一起行動的動靜太大,亦或者是這些畜生為周玨身上的煞氣所驚。
它們在隊伍後曳行了數裏便夾著尾巴走了。
數萬人的遷徙便如此壯觀了,那當初劉皇叔攜民渡江,十餘萬百姓的隊伍又該是如何光景呢。周玨心中暗自想道。
周玨手中把玩著一個古樸的腰牌,上書靜塞二字,赫然是保衛戴州任務的獎勵。
靜塞軍兵符
介紹:花費500情緒點可以將麾下一名士兵訓練為完全效忠於宿主的靜塞軍,
每名靜塞軍都有無限逼近於一名普通人的巔峰,同時每名靜塞軍每次殺敵都可以積累經驗,
當經驗積累滿後,周玨便可花費相應的情緒點提升他們的修為,隻要殺的人夠多,堆出來一個大宗師也不是不可能。
其實在最後一名黨項軍投降後係統便提示任務完成,自動幫周玨領取了任務獎勵,隻是當時周玨正在昏睡罷了。
“副千戶,後頭的兄弟講那黨項人的遊騎又跟上來了。”身著甲胄郝啟騎著馬趕來對周玨匯報道。
兩日前,跟著周祖義命令一塊來的,還有周玨的升職通知,小周現在正式成為一名副千戶了。
劉誌與龐子騰也知曉周玨等人的實力,便安排周玨負責殿後工作。
周玨一拉韁繩:“有不怕死的隨我來!”
眾人迴身向著後方奔去。
遠處一支黨項軍正在攻打一處魯軍堡寨,投石機帶起一團團火球砸向城牆,一排排黨項軍推著呂公車衝向城牆。
狼狽無比的拓跋元洪看了看自己背後麵前聚集起來的八千殘軍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軍帳中,一人坐在台上,陰影籠罩著他半張臉,看不出他是什麽神情。
拓跋元洪跪在台下,額頭緊緊貼著地麵。
“末將作戰不力,壞了大帥的計劃,請大帥責罰。”
他沒敢說什麽鬼神之論,他知道沒人會信反而會以為他怯戰,那他就沒有複仇的機會了。
台上那人隻是靜靜注視著拓跋元洪,久久沒有言語,台下的拓跋元洪隻覺冷汗已經浸透了自己的後背,若再來一次,他寧願死在戰場上。
在帳內諸將的注視下,台上那人終於有了動作,隻見他緩緩走下台階來到拓跋元洪麵前。
拓跋元洪隻覺有一雙臂膀將自己托了起來,
“拓跋老弟你這是何苦呢,我皇兄常說拓跋家乃是國家柱石,若是叫他知曉了,
豈不是要責怪我苛責於你。”
拓跋元洪抬起頭,紅著眼,用顫抖的聲音道:“大帥,求你給我一支兵馬,我要為我的族人們複仇。”
李元壽緩緩抬頭,陰影下的麵龐逐漸顯現,“我會給你機會,但並非此刻。”
他手指向遠方那座仍在頑強堅守的魯軍堡寨,“看到了嗎?”
見拓跋元洪點頭示意,李元壽接著說道:“我給你五百精銳,攻上去,讓我看到你的決心。”
拓跋元洪領命而去,李元壽乃當今黨項國主李元吉之胞弟,亦是此次攻魯之戰的主帥。若欲報仇,拓跋元洪急需他的支持。
李元壽沉穩地倚在椅子靠背上,他已獲魯國方麵的傳訊,當麵魯軍的補給出現問題。
再加上奔襲戴州的原計劃受挫,便順勢調整策略。
因此,他更需清除補給線上的魯軍騎兵與堡寨。此時的李元壽與周祖義恰似兩位對峙的劍客,誰先沉不住氣,誰就輸了。
而已然洞悉周祖義底牌的李元壽,自信不會率先動手,他所獲得的支持,可不僅來自國內。
隻聽遠處傳來一陣歡唿,黨項軍的旗幟再一次被插上了城頭,隻是這一次沒有再被趕下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黨項軍登上了城牆,李元壽知道這一仗已經沒有懸念了。
“如今的魯軍難道隻會困守營壘,打這種呆板的仗了嗎?實是令人失望。”李元壽以一種較為舒服的姿勢端坐於虎皮凳上。
他此刻不禁懷念起數年前的一位老對手,那位屢次以奇招製勝的魯將,似乎是西北龐家的子弟,好像名為龐子騰。
隻可惜此前在戰場上中了國師大弟子的一記玄冰掌,心脈盡碎,此後怕是再難相遇了。
至於前線傳來那龐子騰又現身戰場的消息,李元壽實難相信。
他親眼目睹,那龐子騰被救迴時,連內髒的碎片都已吐出,又怎可能生還。
至於出現在戰場上的龐子騰,多半是魯軍為了提振士氣而找人假扮的,畢竟這龐子騰在魯軍中亦有些許威名。
而今,李元壽隻盼望著,此次大敗拓跋元洪的敵將能給他帶來驚喜了。
......
曆經漫長征途,周玨終於得以望見遠處慶州城的城牆,與上次離去時相較,並無太大變化。
立於城門口的,是周祖義與龐師道率領的一眾軍官。
遷徙隊伍為首的乃是劉誌,而龐子騰似是身體略有不適,正在休息。
周玨率部盡責地守於隊伍末端,為整個遷徙隊伍堅守最後一班崗,待百姓皆通過後,方才率領麾下眾弟兄轉身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