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處置岩黨之事上,心頭猶如纏滿了一團亂麻,千頭萬緒,難以理清。岩黨的垮台雖令朝廷局勢驟變,可後續的處置卻關乎著朝廷的未來走向,於是他決意前往監牢征詢方正的建議。


    那監牢之內,光線昏暗如豆,潮濕的氣息如幽靈般在每一個角落遊蕩。方正置身於這狹窄逼仄的牢房之中,身上的囚服已然破舊不堪,卻依舊無法遮掩住他那矍鑠的精神。他的眼神堅定無比,仿若能穿透這重重黑暗的牢籠,望見那遙不可及的光明未來。


    皇帝身著華麗絢爛的龍袍,在侍衛與太監的簇擁之下,緩緩踏入牢房。那微弱的光線伴隨著皇帝的進入,似乎也微微亮堂了些許。皇帝凝視著方正,眼中滿是探尋與期許。


    “方正,如今岩黨已倒,對於岩鬆,朕該如何處置,你可有想法?”皇帝直截了當地問道,聲音在這狹小逼仄的空間中悠悠迴蕩。


    方正微微躬身,臉上的表情莊重肅穆。他沉思片刻,腦海中猶如閃電般快速掠過各種可能的後果與影響,而後緩緩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倒岩不倒岩鬆。陛下念及岩鬆多年的陪伴以及其往昔的些許功績,不必對他趕盡殺絕。岩鬆曾也為朝廷出過力,雖然後來誤入歧途,但往昔之功不可全然抹殺。若陛下能留他一線生機,既能彰顯陛下的仁慈寬厚,讓群臣知曉陛下並非無情之人,也能讓天下人看到陛下的容人之量。”


    皇帝聽著,微微點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絲認同,示意方正繼續往下說。


    方正深吸一口氣,接著道:“陛下,不妨讓岩鬆為六心居題字,並將其改為六必居,蓋上忠孝帝君的大印。如此一來,岩鬆能感受到陛下的恩寵,而外界也會明白陛下對他的懲戒之中仍存一絲溫情。這既給了岩鬆一定的體麵,也向百官表明了陛下的態度,讓眾人明白陛下賞罰分明,不會因一時之怒而濫殺無辜,亦不會輕易放過有罪之人。”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思索,腦海中浮現出這樣做可能引發的種種反應。他沉默了好一會兒,而後說道:“此計倒是可行,那對於岩鬆的餘黨,你又有何看法?”


    方正的神色變得愈發嚴肅,他挺直了腰杆,目光堅定地直視皇帝,說道:“陛下,岩鬆雖倒,但餘黨仍不可小覷。他們如同隱匿在黑暗深處的毒蛇,稍有疏忽,便可能再度興風作浪。必須對他們進行一定程度的清理和防範,以防他們反撲或繼續為非作歹,危害朝廷的穩定。對於那些罪行較輕、願意悔改的,可以從輕發落,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們感恩戴德,為朝廷效力;而對於那些罪大惡極、死不悔改的,必須嚴懲不貸,以儆效尤,絕不能讓他們有絲毫僥幸之心。”


    皇帝讚同地說道:“嗯,你所言有理。朕會命人仔細清查,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餘黨。”皇帝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彰顯出他對此事的決然決心。


    隨後,皇帝依照方正的建議,讓岩鬆為六心居題字。那一日,岩鬆被從獄中帶出,他麵容憔悴如枯木,眼中滿是滄桑與無奈。當他得知皇帝的旨意,心中可謂五味雜陳,既有對皇帝留情的感激涕零,也有對自己過往錯誤的追悔莫及。


    岩鬆顫抖著拿起筆,用盡全身力氣寫下了“六必居”三個字。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承載著他沉重不堪的過去和難以捉摸的未來。題字完成,忠孝帝君的大印重重地蓋下,那一刻,岩鬆不禁老淚縱橫,涕泗橫流。


    此事一出,朝廷上下皆對皇帝的決策感到驚詫不已。大臣們在朝堂上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猶如一群嗡嗡作響的蜜蜂。


    “陛下此舉,究竟是何意?”一位大臣壓低聲音問道,臉上滿是疑惑與不解。


    “或許是陛下念及舊情,又或許是另有深意。”另一位大臣暗自揣測道,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但在議論之餘,眾人也從中揣摩明白了皇帝的深意。皇帝並非是一個無情無義之人,他懂得權衡利弊,也懂得在嚴厲懲治的同時,給予適當的寬容。


    同時,皇帝下令對岩鬆餘黨展開清查。一時間,朝廷中人心惶惶,如驚弓之鳥。那些餘黨有的試圖藏匿自身,將自己的罪行證據銷毀,躲在偏僻的角落,心懷僥幸,希望能逃過一劫;有的則四處活動,拉攏關係,妄圖憑借金錢和人脈逃脫罪責。


    但皇帝此次決心堅如磐石,他派出了自己最為得力的親信,組成了嚴密無隙的審查隊伍。這些親信們深知皇帝的期望,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與疏忽。他們日夜操勞,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對每一個可疑的線索都進行深入挖掘調查。


    在審查的過程中,遭遇了諸多的阻力和艱難險阻。有的餘黨收買證人,試圖篡改證詞;有的則威脅審查人員,妄圖讓他們放棄調查。但審查隊伍不為所動,他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智慧,逐漸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清查,一批罪大惡極的岩鬆餘黨終於被依法懲處。他們被押上朝堂,罪行一一公布,眾人皆驚,瞠目結舌。曾經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他們,如今低下了罪惡的頭顱,等待著皇帝的最終裁決。


    朝廷的風氣為之一清,官員們人人自危,不敢再有絲毫的貪贓枉法之心。而那些罪行較輕且真心悔改的餘黨,則被從輕處置,戴罪立功。他們被分配到艱苦偏遠的地方,為百姓做實事,以彌補自己曾經的過錯。


    在這場風波過後,朝廷逐漸恢複了平靜,猶如波瀾壯闊的湖麵重歸寧靜。官員們更加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地為朝廷辦事。百姓們也感受到了朝廷的變化,對未來充滿了憧憬與希望。


    皇帝的權威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縣令到稱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殘風徐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殘風徐徐並收藏從縣令到稱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