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菩薩,羅漢!“多寶如來佛歎了口氣,本來按他初步的預計,佛法東渡之後,百年以內。


    佛門應該大興。


    可在佛法東渡的時候,靈山實力大損,再加上好幾次南瞻部洲幾次滅佛,讓佛門差一點斷了,現在是唐末時期,佛門的香火更是不行,現在又即將天下大亂,從天機推斷,會出現一個魔頭,帶領魔門重返洪荒三十三年。


    若洪荒不能在三十三年內阻止魔頭,超過地期,魔袓羅候將會複蘇,洪荒將永墜魔族的統治之下。


    那個時候,鴻鈞老袓、三清,女媧、西方二聖將從聖會上跌落。


    至於後土娘娘,人家是大道聖人,天道管不到!


    洪荒將萬劫不複!


    “世尊!”諸佛、菩薩,羅漢也看了出來,如來世尊沒有心情講佛了。


    “各位,靈山底下,魔氣縱橫,不時有大魔現世,諸位可以辦法,將魔族東引?引向天庭?實在不行,地府、東海也行!”多寶歎了口氣。


    本來靈山都不行,再這樣下去,就算量劫贏了,靈山還有幾分?


    雖然還是第三勢力,但逐漸的與天庭、地府拉開了差距!


    “世尊,為何不召迴旃檀功德佛唐三藏、淨壇佛豬八戒、金身羅漢菩薩沙悟淨?”觀音菩薩不解的問道。


    多寶如來苦笑了一聲,不想召嘛?


    天庭不放人,二來,他們幾人也不願意迴來,佛法東渡之後,隻有西海龍王的三太子留在靈山。


    小白龍的修為本來就不行,一個金仙,得了功德,才太乙金仙,過了這麽多年了,才中期。


    本來,龍族以血脈為尊,其中,以金為道!


    其次是黑龍!


    他們是應龍的那一支,也十分強大,其次才是白龍,小白龍之所以不受西海龍王的喜歡,就是血脈不行,一條白龍。


    “觀音菩薩,孔宣大明王菩薩、金翅大鵬雕、普賢菩薩、文珠菩薩、乘龍菩薩、圓光菩薩、青獅、靈牙、白象、金毛吼、金鼇魚現在何處?”多寶如來佛問道。


    ”不知!”觀音菩薩搖了搖頭,說琮也奇怪,佛法東渡這麽久,


    佛法東渡犧牲也太大了,六尊佛,八位菩薩,四大菩薩的三位菩薩失蹤,十八羅漢過半隕落。


    其它如護法,迦藍,和尚,沙彌更不知凡凡,每每提到這個,觀音覺得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更不用說青獅、靈牙、白象、金毛吼、金鼇魚,都是神秘的失蹤了,金鼇魚且不說,但青獅、靈牙、白象、金毛吼可有準聖的修啊。


    要知道,這些可是有元始尊的聖人印記。


    聖人出手了?


    元始天尊還是通天教主?


    他已經查了二百多年了,還是一點線索都沒有,奇了怪了,如果不是聖人出手?誰又有這麽大的本事?


    觀音想破腦袋也沒有想明白。


    多寶師兄去混沌須彌宮幾次,都沒有找到準提與接引聖人的影子,也不知道幹什麽去了?


    “還是一點線索都沒有?”多寶如來不死心的問題,這裏麵青獅、靈牙、白象、金毛吼、金鼇魚可是他的師弟。


    最後淪為坐騎,淪為寵物,但終是保住一條命也是好的!


    至於解除師弟們的限製,等他成聖之後自有辦法,不成聖一切皆是虛妄。


    “世尊,貧僧找遍了三界也沒有找到他們的下落!”觀音搖了搖頭。


    ”世尊,天庭派來支授我們的托塔天王、魔家四將到了!”看門羅漢走了進來,對如來佛袓行了個佛禮說道。


    “就派了托塔天王、魔家四將?”多寶如來佛皺了皺眉頭問道。


    ”迴世尊,是的!”看門羅漢點了點頭。


    “快請進來吧!”說起魔眼,多寶如來不禁皺了皺眉頭,神色間透露出幾分憂慮。


    這天庭究竟是怎麽迴事?竟然隻派來了托塔天王和魔家四將,他們能成什麽大事呢?


    這魔眼非同小可,它如同一個巨大的旋渦,連接著神秘莫測的魔界。


    時不時地,就有一些魔族從魔眼中冒出來,企圖入侵這浩瀚無垠的洪荒大地。


    起初,隻是些零散的、實力較弱的魔族單獨行動。


    然而,不久之前,情況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僅有大羅天魔這等強者開始現身,就連魔皇等魔界高層也成群結隊地出現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魔族似乎變得更有紀律性,行動更加有組織。


    對於這神秘的魔界,他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然而,魔界對洪荒卻似乎了如指掌。


    在多次的交手中,他們往往是輸多贏少,形勢十分嚴峻。多寶如來深知,如果不能盡快解決魔眼的問題,在無量量劫來臨之時,怕洪荒永無寧日了。


    “拜見世尊!”托天天王李靖帶著魔家四將走進大雄寶殿,他們一到靈山,先是拜會了自己的老師燃燈上古佛。


    隻見自己的師父越來越容貌清奇,形容精怪了。


    他先是提了七巧玲瓏塔之事,燃燈表示他現在也與七巧玲瓏塔完全失去了聯係,不過,對於哪托。


    他還是有辦法的!


    說著,燃燈古佛取出靈樞燈。


    燃燈道人。他乃是天地第一批生靈之一,與女媧元始等大能是同輩人物,絕對是聖人之下最強者之一。


    他的本體乃是一口先天棺材,而其上的伴生而出的祭燈,便是這靈樞燈。


    靈樞燈雖在神話中威名不顯,但卻並非威力不強。


    此燈乃是燃燈道人的伴生之燈,先天靈寶級別,天生就蘊含寂滅大道,燈光之下,萬物寂滅,便是神兵法寶也不例外。


    位列先天無盡威能的六大神燈第一位。


    隻見燃燈古佛緩緩從靈樞燈中取出一縷散發著柔和光芒的先天燈火,他的動作輕柔而莊重,仿佛在進行一項神聖的儀式。


    隨著他雙手輕輕一招,那縷燈火仿佛被賦予了生命,迅速膨脹、變化,最終化作了一座巍峨壯觀的九層高塔,穩穩地矗立在他的掌心之中。


    這座高塔名為“鎮妖塔”,塔身由一種罕見的黑色晶石鑄就,晶石表麵流轉著淡淡的靈光,閃爍著幽邃而神秘的光芒。


    塔身每一層都雕刻著繁複的符文和圖案,這些符文和圖案仿佛蘊含著某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使得整座高塔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悸的威壓。


    塔頂之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明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塔身。


    明珠周圍,九條黑龍盤旋而上,龍身纏繞在塔頂,龍首高昂,仿佛隨時準備騰空而起,與妖魔決一死戰。


    走進鎮妖塔內部,隻見塔內空間寬敞而深邃,每一層都設有不同的禁製和機關。


    塔底是一層寬敞的大廳,大廳中央擺放著一張巨大的祭壇,祭壇上供奉著一尊神秘的雕像,雕像麵容威嚴,目光深邃,仿佛能夠洞察世間一切罪惡。


    沿著樓梯向上攀登,每一層都設有不同的陷阱和障礙,這些陷阱和障礙都是由強大的法力所鑄就,能夠有效地阻擋妖魔的入侵。


    同時,每一層還設有不同的修煉室和藏寶室,修煉室內靈氣濃鬱,是修煉者的絕佳之地;藏寶室內則珍藏著各種珍貴的法寶和秘籍,等待著有緣人的發現。


    在鎮妖塔的頂層,燃燈古佛設下了一道強大的封印,這道封印能夠封印住任何強大的妖魔,使其無法逃脫。


    同時,頂層還設有一個觀景台,站在觀景台上,可以俯瞰整個洪荒大地,感受天地之間的浩瀚與神秘。


    此刻,燃燈古佛仿佛與這座高塔融為一體,他的氣息與塔身之上的靈光相互唿應,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隻見燃燈古佛輕輕一彈指,那縷蘊含著無盡威能與生命力的先天靈火便如同被無形的絲線牽引一般,緩緩地、優雅地飄升至鎮妖塔的塔頂之上。


    這縷靈火在空中緩緩盤旋,最終穩穩地懸浮於塔頂明珠的旁邊,與九條盤旋的黑龍遙相唿應。


    靈火的光芒與塔身的靈光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絢爛奪目的光環,將整個塔頂照耀得如同白晝。


    那靈火中似乎蘊含著某種古老而神秘的力量,它的存在讓鎮妖塔的氣息更加莊嚴神聖,仿佛連周圍的空氣都變得凝重起來。


    隨著靈火的安置,鎮妖塔內的禁製和機關仿佛得到了某種激活,每一層的符文和圖案都閃爍著更加明亮的光芒,整個塔身散發出的威壓也愈發強烈。


    那些原本蠢蠢欲動的妖魔氣息,在這股力量的震懾下,似乎都變得安靜了許多。


    “給你,此塔名為九層妖塔,亦可稱之為鎮妖塔!”燃燈古佛的聲音沉穩而莊重,他輕輕撫摸著塔身,眼中流露出一抹不舍與懷念之情。


    他緩緩轉頭,目光深邃地看向托塔天王李靖,繼續說道,“此塔乃是上古時期妖族的一位大能之士所煉製的修煉之物,蘊含著無盡的妖力與神秘的力量。“


    ”然而,在一次天劫之中,這位妖族大能不幸隕落,此塔也隨之流失於世間。”


    “後來,此塔被道祖鴻鈞所得。道祖深知此塔非同小可,若落入惡人之手,必將引發滔天大禍。於是,他便將此塔置於分寶涯之上,以鎮壓妖魔,守護天地安寧。曆經無數歲月,此塔終於被本座所得,成為了本座手中的一件至寶。”


    說到此處,燃燈古佛輕輕歎了口氣,似乎是在迴憶那段遙遠的往事。


    他再次凝視著九層妖塔,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這不僅僅是一件法寶,更是承載著無數曆史與傳說的珍貴之物。


    “如今,本座將此塔贈予你。”燃燈古佛將九層妖塔輕輕遞到李靖麵前,語氣中充滿了信任與期待,“此塔可攻可守,也可鎮壓哪托!”


    李靖雙手恭敬地接過九層妖塔,感受著塔身傳來的陣陣威壓與神秘力量,心中湧起一股澎湃的豪情。


    他深知此塔的重要性與珍貴性,也明白燃燈古佛對自己的信任與期望。


    “多謝師父!”李靖深深地鞠了一躬,語氣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李靖定當不負所望,善用此塔!“


    終於,自己不會再被人叫無塔天王了,這些年,沒有了塔,他被天庭眾人笑話了五百多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遊:從鬥戰聖佛到齊天大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藍色並收藏東遊:從鬥戰聖佛到齊天大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