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十天前的場景,眾人還是十分唏噓!


    在那片被烈日炙烤了數年之久的鳳仙郡,天空仿佛被無盡的蔚藍與金色的陽光永久占據,雲層成了遙不可及的幻想,大地裂開了一道道觸目驚心的縫隙,幹渴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個角落,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焦灼與絕望。


    樹木失去了往日的翠綠,枝頭掛著幾片枯黃的葉子,在風中搖搖欲墜;河流與小溪早已幹涸,露出了河床,昔日潺潺流水的聲音,如今隻餘下風的低吟和沙石的摩擦聲。


    城內外居民們每日清晨便帶著期盼的眼神仰望天空,傍晚時分又滿懷失望地歸來,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水的渴望,也有對未知命運的憂慮。


    孩子們不再嬉戲於河邊,老人們圍坐在村口的大樹下,


    講述著過去雨水豐沛、萬物生長的美好時光,那些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暫時滋潤了人們幹涸的心田,卻無法緩解現實的嚴酷。


    終於,金社君帶著雷部公電母,四海龍王,於天邊開始聚集起了久違的雲朵,它們由稀疏變得濃密,從灰白色漸漸染上了鉛灰,仿佛是大自然積蓄已久的力量,在這一刻即將爆發。


    城內居民在唐三藏的帶領下,開始求雨,眾人抬頭仰望這不可思議的景象,眼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光芒,他們相互對視,無需言語,那份共同的期待與激動已足以讓每個人的心靈緊密相連。


    唐三藏求雨之聲更甚!


    隨著第一滴雨珠輕輕落在幹裂的土地上,瞬間被貪婪地吸收,緊接著,雨勢逐漸增大,由細雨轉為傾盆大雨。雨水如同天神的恩賜,從天而降,衝刷著每一寸幹涸的土地,滋潤著每一顆渴望生長的心。


    樹木在雨水的洗禮下漸漸恢複了生機,嫩綠的芽尖從枝頭探出頭來,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生命的頑強與不屈。河流與小溪重新煥發生機,清澈的水流歡快地流淌,帶來了久違的清涼與希望。


    風仙郡居們歡唿雀躍,他們脫下衣衫,在雨中盡情舞蹈,任由雨水打濕了衣裳,洗去了身上的塵埃與疲憊。


    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他們在雨中奔跑嬉戲,笑聲與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動人心弦的生命讚歌。


    老人們則站在屋簷下,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他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雨聲,仿佛在與大自然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謝這份來之不易的恩賜。


    雨後的世界變得格外清新,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花草的芬芳,一切都顯得那麽生機勃勃。


    城民們開始忙碌起來,修複被幹旱破壞的農田,播種下新的希望。


    他們知道,這是大唐聖曾及他的徒弟求來的。


    在未來的日子裏,他們要供奉金蟬,果然,雨水稍停,金社君帶著雷公電母、四海龍王在空中顯化,接受眾人的膜拜。


    這時眾人才知道,大唐高僧的徒弟是真有本事的。


    不僅能求來雨,還能與神仙並列一起,並且,雷公電母、四海龍王保證,以後,這鳳仙郡全境,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那眾人高唿,激動的場景令唐三藏久久不能平靜!


    最最重的是金蟬教,這幾天,有絲絲的信仰之力入體,他被鯤鵬以九道鎖鏈鎖住的金蟬肉身。


    正在一點一點的恢複,雖然,要真正恢複金蟬肉身還相去甚遠,不過沒有關係,細水長流嘛。


    ”這tm真是亂講!“唐三藏把佛經一扔:”狗屁不通!”


    “怎麽了師傅?”金社君問道。


    “要來世做人,有個基本條件,就是要行中品十善。”唐三藏冷哼一聲。


    “師傅,何謂中品十善?”金社君捧道。


    “一為不殺生,二為不偷盜,三為不邪淫, 四為不妄語,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


    “又雲,憑五戒,既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師傅,這不正常嗎?”金社君不解的問道。


    “貧僧觀世人,無論東西方,無論神仙鬼神,皆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唐三藏緩緩的說道。


    “師傅,這可不能說啊!”


    “是啊,師傅!”


    “師傅,萬萬不可妄語!”


    “哼,有何不可,且不說,何人不殺生?不殺人、不偷錢財是很容易的,但是你從來有沒有打死過蚊蟲蒼蠅?有沒有說過一句謊話呢?如果有,很不幸,你的來世多半不能做人。”


    “又有,所謂人身難得猶如盲龜遇浮木孔,瞎眼的海龜要浮上水麵之時恰好有浮木漂來,並且木中有孔,剛好龜漂入孔中,這個概率是極小極小。”


    “再者佛說:得人身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可見按六道的說法,絕大多數的人死後要墮去三惡道。一旦去了三惡道,再要迴來做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做鬼、做動物就更沒有機會行善了,地獄的刑期也很 長,最上一層也要相當人間三千七百五十萬年,往下倍增,如果不幸去了第十八層,就是億億年了。”


    “佛經雲:“一失人身、萬劫難複。”據說一劫大約是等於二百多億年,如果是萬劫,這個數字已經大到超出人的思維了。“


    ”如此人來,世間還有人乎?何以為人?”


    “也是!”金社君、豬八戒、沙悟淨想了想,洪荒人類數萬億,按照佛經說來,應該沒有幾個人了。


    “還有這裏,這裏......\"就一本佛經,唐三藏指出了十多處他認為不合理的地方。


    “都是什麽狗屁不通!”唐三藏再扔一本,不過金蟬子從來沒有食過人,他乃先天第一批生靈。


    為混沌的煞氣所化,那個時候,‘人’還沒有出現呢。


    那個時候,他食遍洪荒千萬族,談之色變,後虛弱之時被準提道人所擒,一直困於須彌宮。


    後多寶成了大乘佛教,讓他拜多寶如來佛為師,成為多寶如來佛的二弟子。


    雖然曆了十世輪迴,但如今得了金蟬肉身,某些死去的記憶又開始緩緩的複活了,他曾嚐了一點人肉。


    是他自己的,太難吃了,他決定這輩子再也不碰人肉了。


    畢竟,天上地下那麽多好吃的,人肉要除外。


    自從靈山出來這一路,他一直在翻譯大乘佛法,不過越是翻譯,他越是疑惑不解,如果真按佛經所言。


    “貧僧觀這世道,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唐三藏感歎道:”苛政猛於虎也!“


    ”好了,師傅,肉食已經吃完了,現在沒肉了怎麽辦?“豬八戒雙手一攤,無奈的說道。


    在鳳仙郡,唐三藏的威望達到了高點,唐三藏為了樹立自己的形象,堅決不拿民眾的一針一線。


    導致,數十萬銀錢,數千金幣一點用處也沒有。


    要不是他豬八戒他們攔著,唐三藏差一點就把銀錢送了出去。


    唐三藏白了一眼豬八戒:“八戒,我看你這呆子,重逾千斤,要不弄一點肉來給為師解解饞?”


    豬八戒大驚,師傅竟然還存有如此心思!


    “師傅,徒弟的肉不好吃,如果師傅想吃肉,俺覺得沙師弟的肉肯定比俺的肉好吃!”豬八戒驚恐的說道。


    ”師傅,二師兄乃是野豬出身,肉一定非常好吃!“沙悟淨急忙說道。


    ”你還是魚精出身呢,鮮美嫩滑!”


    “師傅,二師兄修為高深,肉一定非常緊實好吃!”


    “師傅,肯定不如沙師弟,沙師弟的修為與俺相差不已!”


    “好了,貧僧與你們開個玩笑罷了!”唐三藏笑嗬嗬的說道:“無米麵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


    “哈哈.....\"孫刑者大笑了出來。


    ”大聖,因何發笑?“唐三藏不解問道。


    ”想起了一個笑話,說與你們聽,話說有個吝嗇的財主請位先生來教兒子。”


    “來時先生起草了個契約,就是上文的內容。但財主理解的是:供給先生的飯食,沒有米麵也可以,沒有雞鴨也可以,沒有魚肉也可以,沒有銀錢也可以,就非常高興地留下了先生,並且粗茶淡飯夥食很差,年底結賬時,還不想給塾資。”


    “但先生卻拿出契約要財主承擔違約的責任,並賠償他一年來夥食不好的巨大損失。”


    “財主不明白,說你的契約不是都這樣寫的嗎?”


    “先生說:我寫的意思是無米、麵也可,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無銀、錢也可。”


    “這樣,財主不得不給了先生很多錢賠償他。”


    “哈哈,好一個斷句!”唐三藏哈哈大笑。


    “其這這樣之事,還有不少!”孫刑者道:”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姓張的富翁,他的妻子隻給他生了一個女兒,女兒長大之後就招來一個上門女婿。按照正常來說,張富翁應該是要將自己的錢財留給女兒和女婿的。“


    ”但是後來張富翁又娶了一個小妾,這個小妾給他生一個兒子,名叫張一非。”


    “在張一非幾歲的時候,張富翁突然病倒了,他也知道自己撐不過去,但是擔心女婿為了分自己的財產而謀害自己的兒子,於是就叫女兒和女婿前來談話。”


    “張富翁對女婿說:小妾的兒子是沒有資格繼承財產的,我死後財產就是你們夫婦二人的了,但是你們必須要養活他們母子,不能讓他們流落街頭。”


    “說著拿出一張紙條,隻見上麵寫著: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


    “這女婿也是先入為主,主動將這句話理解為: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張富翁死後,女婿順理成章繼承家產。”


    “不過後來張一非長大成人,帶著母親迴來找姐夫要家產,結果雙方爭吵不斷,甚至驚動了官府。”


    “恰好有一個巡視監察的官員經過,經過了解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之後,笑著說道:這張富翁也是有小聰明的人,他寫下這句話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以及讓兒子迴來爭家產。”


    “這位官員說道:其實老樣子的真正意思是“張一非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


    “雖然是同一句話,但是因為斷句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最後官員將部分家產分判給了張一非。”


    孫刑者說完,隻有金社君、沙悟淨和豬八戒在大笑張家女婿。


    可唐三藏卻陷入了沉默,這種事情在大唐時有發生,民不識丁,隻靠當地官員憑自己的想法來斷。


    不能完全表達事主的真實意願。


    一句話,有可能出現兩個,甚至多個意思,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遊:從鬥戰聖佛到齊天大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藍色並收藏東遊:從鬥戰聖佛到齊天大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