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星期二雨
林誌豪拿起日記本,隨便翻了幾頁:
“2月12日雨
又是這樣的細雨。春雨綿綿、綿綿春雨。這早春的天氣依然寒冷。這又冷又濕的天氣,濕到了我的心裏。
這樣的日子,讓人看不到希望。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麽意義?”
“4月14日多雲
今天我心情不錯,我想我是遇到了真心對我好的男孩子。他看起來那麽陽光、那麽和善。他就是我命中注定要出現的那個人吧?他的出現是為了要拯救我吧?”
“5月1日 小雨
《讓我甜美的睡去》
讓我甜美地睡去,
睡在夏日的湖心裏,
睡在田田的荷葉上。
然後,化作湖裏的柔波。
和魚兒一起嬉戲,
隨清風一道唿吸,
聽林間的小鳥快樂地歌唱,
聽日月和星辰悄無聲息,
再把我的夢寄去到天際。
讓我消融了這裏的一切,
再消融在這天與地裏。”
“5月15日晴
原來一切都是一個騙局。我真傻。為什麽愛情再一次地離我遠去?那就讓它遠去吧。讓愛情去遠去;讓他去遠去;讓遠去去遠去。”
“5月20日晴
您是我的拐棍嗎?在我心目中,您既像我的父親、又像我的哥哥,但我更希望,您是我的朋友或者戀人。
您是我的拐棍嗎?我時常把您當作是我的拐棍。可我又分明感到您離我那麽遠,遠到,遙不可及。
您是那麽仁慈、您的臉上總蕩漾著笑意、您的眼中流露出無限溫柔。
可您又是那麽的殘忍、那麽的吝嗇,吝嗇於給我一點點的愛。
我應該恨嗎?不,我應該感激您。您給予我的這些關懷,我將永遠都記在心裏,哪怕我到了另一個世界,我也將帶著這些關懷,它們將永遠和我在一起。”
這是日記本的最後一頁,5月20日的日記是她最後的一篇,離出事前三天。到此,日記嘎然而止,就像她嘎然而止的生命。
林誌豪知道那最後一篇日記中提到的“您”是指他。他又仔細察看了日記本,發現裏麵有好幾頁被撕掉了,隻剩下殘留的頁邊。他又看了她的其它日記。發現除了一些生活瑣事,最多的就是這一類純粹宣泄感情的日記。日記裏沒有提到那幾個男孩子的名字,也沒有提到他自己的名字。或許那被撕去的幾頁中提到了這些名字吧?或許那被撕去的幾頁中記錄了她所遭遇的那些不幸吧?但是她撕去了,這一定是為了活著的人著想,包括那些傷害過她的人、也包括她到死都摯愛著的人。她一定是不想讓他們受到眾人的指責或者議論,也不想讓他們背負思想的負擔。林誌豪初步做了這樣的判斷。
他又打開了那封信。
那封信被折成了一隻小鳥的形狀。他小心地拆開來看,以下是信的內容:
“致***
敬愛的***:
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那是一個沒有憂愁地方。那裏充滿了愛、充滿了陽光、開滿了鮮花。
每天清晨,我在百靈鳥的歌聲中醒來,陽光把我照耀得澄澈透明。每當微風吹起的時候,我的身和心也隨著風的節奏而歡舞起來。在那裏,我便忘卻了所有的煩惱,心中充滿了溫暖和歡樂。
我該向您告別了。感謝您一直關心著我照顧著我,我永遠感謝您。
蕭燕秋,一個即將遠行的人
5月22日夜”
林誌豪的心再一次地疼痛起來,他知道這封信是寫給他的。他又一次地後悔起來。蕭豔秋之前已經自殺過一次,幸被救起。照理說,他應該提高警惕。因為那想自殺的人常常是千方百計地要尋死路,自殺一次不成功常常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很多。林誌豪覺得自己作為她的心理輔導老師,沒有及時洞察到她想自殺的心態,並且在她第一次自殺後麻痹大意,這才造成了她的死亡。林誌豪此刻覺得自己對蕭燕秋的死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正在他整理完蕭燕秋的遺物,準備離開的時候,有一個人急匆匆地闖了進來。
林誌豪拿起日記本,隨便翻了幾頁:
“2月12日雨
又是這樣的細雨。春雨綿綿、綿綿春雨。這早春的天氣依然寒冷。這又冷又濕的天氣,濕到了我的心裏。
這樣的日子,讓人看不到希望。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麽意義?”
“4月14日多雲
今天我心情不錯,我想我是遇到了真心對我好的男孩子。他看起來那麽陽光、那麽和善。他就是我命中注定要出現的那個人吧?他的出現是為了要拯救我吧?”
“5月1日 小雨
《讓我甜美的睡去》
讓我甜美地睡去,
睡在夏日的湖心裏,
睡在田田的荷葉上。
然後,化作湖裏的柔波。
和魚兒一起嬉戲,
隨清風一道唿吸,
聽林間的小鳥快樂地歌唱,
聽日月和星辰悄無聲息,
再把我的夢寄去到天際。
讓我消融了這裏的一切,
再消融在這天與地裏。”
“5月15日晴
原來一切都是一個騙局。我真傻。為什麽愛情再一次地離我遠去?那就讓它遠去吧。讓愛情去遠去;讓他去遠去;讓遠去去遠去。”
“5月20日晴
您是我的拐棍嗎?在我心目中,您既像我的父親、又像我的哥哥,但我更希望,您是我的朋友或者戀人。
您是我的拐棍嗎?我時常把您當作是我的拐棍。可我又分明感到您離我那麽遠,遠到,遙不可及。
您是那麽仁慈、您的臉上總蕩漾著笑意、您的眼中流露出無限溫柔。
可您又是那麽的殘忍、那麽的吝嗇,吝嗇於給我一點點的愛。
我應該恨嗎?不,我應該感激您。您給予我的這些關懷,我將永遠都記在心裏,哪怕我到了另一個世界,我也將帶著這些關懷,它們將永遠和我在一起。”
這是日記本的最後一頁,5月20日的日記是她最後的一篇,離出事前三天。到此,日記嘎然而止,就像她嘎然而止的生命。
林誌豪知道那最後一篇日記中提到的“您”是指他。他又仔細察看了日記本,發現裏麵有好幾頁被撕掉了,隻剩下殘留的頁邊。他又看了她的其它日記。發現除了一些生活瑣事,最多的就是這一類純粹宣泄感情的日記。日記裏沒有提到那幾個男孩子的名字,也沒有提到他自己的名字。或許那被撕去的幾頁中提到了這些名字吧?或許那被撕去的幾頁中記錄了她所遭遇的那些不幸吧?但是她撕去了,這一定是為了活著的人著想,包括那些傷害過她的人、也包括她到死都摯愛著的人。她一定是不想讓他們受到眾人的指責或者議論,也不想讓他們背負思想的負擔。林誌豪初步做了這樣的判斷。
他又打開了那封信。
那封信被折成了一隻小鳥的形狀。他小心地拆開來看,以下是信的內容:
“致***
敬愛的***:
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那是一個沒有憂愁地方。那裏充滿了愛、充滿了陽光、開滿了鮮花。
每天清晨,我在百靈鳥的歌聲中醒來,陽光把我照耀得澄澈透明。每當微風吹起的時候,我的身和心也隨著風的節奏而歡舞起來。在那裏,我便忘卻了所有的煩惱,心中充滿了溫暖和歡樂。
我該向您告別了。感謝您一直關心著我照顧著我,我永遠感謝您。
蕭燕秋,一個即將遠行的人
5月22日夜”
林誌豪的心再一次地疼痛起來,他知道這封信是寫給他的。他又一次地後悔起來。蕭豔秋之前已經自殺過一次,幸被救起。照理說,他應該提高警惕。因為那想自殺的人常常是千方百計地要尋死路,自殺一次不成功常常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很多。林誌豪覺得自己作為她的心理輔導老師,沒有及時洞察到她想自殺的心態,並且在她第一次自殺後麻痹大意,這才造成了她的死亡。林誌豪此刻覺得自己對蕭燕秋的死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正在他整理完蕭燕秋的遺物,準備離開的時候,有一個人急匆匆地闖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