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角弓2
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 作者:吃飯加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麵的弓體製作,你們也知曉了,後麵就是製弓最關鍵的地方了。
可以說一把弓的好壞全在這上麵了,你們心中的疑惑也能得到解答。”
鍾原說話的同時,也打開火爐,燒上了一鍋水。
從裝著幹膠的陶罐中抓出了一大把,也跟著丟在了小陶鍋中。
風箱鼓動,這個小土灶內的火焰越發旺盛,火苗從陶鍋邊緣唿嘯而出,張狂似蛇。
旺盛的火焰中,鍋中的幹膠不消一會兒的功夫就全被融化,留下一鍋暗黃色透明的糊狀物。
將其拿到一旁放涼,鍾原從屋內的木架上拿出了一張一米多長的弓體,這是他為自己專門製作的弓體。
隨著力氣的增長,普通的材料已經不再適合他的力道,自然要更換更好更強的材料。
將弓體固定在了工作台上,鍾原拿起了小刀,在它上麵劃上了一些淺淺的刻痕。
這些刻痕並不是鍾原想要毀壞這把弓,而是為了後續鋪筋的過程中能讓筋和弓體粘合的更為牢固。
“鋪筋要把筋理順、鋪平,這樣鋪出來的弓受力、彎曲程度才會合理。”
鍾原拿起了一撮黃色半透明的鹿筋,將它鋪在了木板上,接著拿來了一把竹製的小梳子,開始沿著一個方向不斷的梳理鹿筋,將它們理順理勻。
這些理順的筋絲被鍾原握住一端,將它們放進了膠水中。
和洗臉打濕毛巾的道理一樣,幾秒十多秒的功夫,等到膠水筋浸滿鹿筋後,鍾原就將它提了出來。
兩指夾住鹿筋,沿著之前梳理好的筋束,兩指一拉,就去除掉了多餘的膠水,整梳筋束也變成了片狀。
拿起這片黃白色的鹿筋片,鍾原將它小心的貼合在了弓體上,期間還不斷擠壓弓體,確保兩者緊密貼合、厚薄均勻。
重複這個步驟,鍾原將鹿筋貼滿了弓體的內側,看著一條條黃白色的經絡延伸在弓體內側,鍾原舒了一口氣。
第一層的鹿筋總算鋪設完成了,接下來就等著陰幹,鋪上第二層,第三層了……
“這就是鋪筋,也是第一層筋,等陰幹之後,還可以鋪第二層、第三層……
鋪的層數多,弓的磅數就越大。
當然了,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太多也不是個好事,得跟據你們的使用情況和弓箭的材料而定!”
圍著的眾人若有所思,都點著頭附和著神子的話語。
鍾原將鋪好鹿筋的弓,放到了房屋之內的木架上,接下來就等著它陰幹,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走出房門,看著還直勾勾盯著自己的眾人,鍾原笑道。
“鋪筋給你們演示過一次了,要點也說過了,你們自己嚐試一下。
別怕壞,第一次做肯定有哪裏不到位的地方,部落裏的筋還有一些,應該夠你們用了。”
“知道了,神子!”
十多個人臉上帶著興奮,紛紛拿起了一把弓體嚐試鋪設鹿筋。
陰幹也得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剛好讓他們將其餘弓體全部鋪上鹿筋。
其實鋪筋的這道流程在冬季最佳,那時氣溫更低,鋪筋的效果更好,但是明年開春,探索隊伍就要出發了,冬季再來製弓也就遲了。
夏季不絕於耳的蟬鳴聲已經消失不見,令萬物蕭瑟的秋風也吹到了炎部落,鍾原的製弓大計也落入尾聲。
在這段時間內,鍾原也將後續的鋪片、覆皮、製弦的工序交給了他們。
兜兜轉轉,在曆經幾次失敗後,五十多對牛角製成了五十多把角弓,滿足探索隊伍使用的同時還留下三十多把裝備炎部落。
白雲悠悠,秋風習習。
炎部落的角弓經曆了時間的考驗,如今終於能拆下束縛在弓體上的繩索。
鍾原拿起了自己製作的那把角弓,解開一圈圈纏繞在弓體上的繩子,將其取出。
自然放鬆下的角弓呈現反向彎曲的樣子,弓片在內,筋反而在外了。
鍾原是按著明代的小稍弓製作的,這種弓射速快,力道準,幾乎是古代弓箭集大成者之一。
角弓通體由樺樹皮包裹,塗抹著筋膠的弓體,在陽光下表麵微微泛著光亮,這能起到很好的防水防潮作用。
鍾原的這把弓和其餘弓相比,外形有不少差異。
筋鋪上了四層,弓片也比其餘弓厚上不少,整體看來,鍾原這把弓的弓體比起其餘弓要厚實不少。
就連鍾原為這把弓製作弓弦的時候,也將弓弦加粗了一些,來適配其能儲蓄的強大力道。
弓體,弓弦都擺在麵前,鍾原已經手癢難耐,迫不及待想要搭弦引弓了。
拿起手中的弓弦,將一端掛在了弓梢的凹槽內,緊接著將一邊的弓臂穿插在了兩腿之間。
雙腳用力,如同鐵樁紮進地麵般站穩身形,鍾原單手握住了弓梢的一端,腰臂齊齊用力,將另一邊的弓臂掰彎了過來,搭上另一端的弓弦。
鍾原正在使用的上弦方式被稱為迴頭望月,是專門針對大磅數弓的一種。
抽出跨在弓中的一隻腳,鍾原拿起了角弓打量起來。
弓弦端正,位於弓梢中間;弓體完整,沒有出現鹿筋、弓片分離的情況。
樺樹皮包裹的弓體紋路十分漂亮,讓鍾原對這把弓愛不釋手。
他右手持握把,左手四指勾弦,將整張弓拉成了如一輪滿月。
“漂亮!”
幾次試拉,鍾原不由得出聲讚歎。
這種手感比起木弓要好太多了,無論是蓄力,還是拉弓的絲滑感,都要遠超木弓。
鍾原拿著弓到了磅數校準的地方,將角弓放在了架子上,卡住弓體的位置,接著在弓弦的正下方掛上了一個個水泥塊。
這些水泥塊在製作的時候就已經稱量過,上麵標有對應的數字,木架的下方也有一道道刻度,對應拉弓的不同程度。
隻見兩個五十公斤的水泥塊掛上去後,弓弦還未到拉得圓滿的刻度,又在後麵加上了幾個小塊一點的水泥塊後,弓弦的位置才到了滿弓的狀態。
“哇,神子,你好厲害啊!”
看著弓弦上的砝碼,周圍人驚歎不已,神子的弓加在一起都有一百二十多斤了,六十一石,神子這把弓都有兩石的力道了。
可以說一把弓的好壞全在這上麵了,你們心中的疑惑也能得到解答。”
鍾原說話的同時,也打開火爐,燒上了一鍋水。
從裝著幹膠的陶罐中抓出了一大把,也跟著丟在了小陶鍋中。
風箱鼓動,這個小土灶內的火焰越發旺盛,火苗從陶鍋邊緣唿嘯而出,張狂似蛇。
旺盛的火焰中,鍋中的幹膠不消一會兒的功夫就全被融化,留下一鍋暗黃色透明的糊狀物。
將其拿到一旁放涼,鍾原從屋內的木架上拿出了一張一米多長的弓體,這是他為自己專門製作的弓體。
隨著力氣的增長,普通的材料已經不再適合他的力道,自然要更換更好更強的材料。
將弓體固定在了工作台上,鍾原拿起了小刀,在它上麵劃上了一些淺淺的刻痕。
這些刻痕並不是鍾原想要毀壞這把弓,而是為了後續鋪筋的過程中能讓筋和弓體粘合的更為牢固。
“鋪筋要把筋理順、鋪平,這樣鋪出來的弓受力、彎曲程度才會合理。”
鍾原拿起了一撮黃色半透明的鹿筋,將它鋪在了木板上,接著拿來了一把竹製的小梳子,開始沿著一個方向不斷的梳理鹿筋,將它們理順理勻。
這些理順的筋絲被鍾原握住一端,將它們放進了膠水中。
和洗臉打濕毛巾的道理一樣,幾秒十多秒的功夫,等到膠水筋浸滿鹿筋後,鍾原就將它提了出來。
兩指夾住鹿筋,沿著之前梳理好的筋束,兩指一拉,就去除掉了多餘的膠水,整梳筋束也變成了片狀。
拿起這片黃白色的鹿筋片,鍾原將它小心的貼合在了弓體上,期間還不斷擠壓弓體,確保兩者緊密貼合、厚薄均勻。
重複這個步驟,鍾原將鹿筋貼滿了弓體的內側,看著一條條黃白色的經絡延伸在弓體內側,鍾原舒了一口氣。
第一層的鹿筋總算鋪設完成了,接下來就等著陰幹,鋪上第二層,第三層了……
“這就是鋪筋,也是第一層筋,等陰幹之後,還可以鋪第二層、第三層……
鋪的層數多,弓的磅數就越大。
當然了,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太多也不是個好事,得跟據你們的使用情況和弓箭的材料而定!”
圍著的眾人若有所思,都點著頭附和著神子的話語。
鍾原將鋪好鹿筋的弓,放到了房屋之內的木架上,接下來就等著它陰幹,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走出房門,看著還直勾勾盯著自己的眾人,鍾原笑道。
“鋪筋給你們演示過一次了,要點也說過了,你們自己嚐試一下。
別怕壞,第一次做肯定有哪裏不到位的地方,部落裏的筋還有一些,應該夠你們用了。”
“知道了,神子!”
十多個人臉上帶著興奮,紛紛拿起了一把弓體嚐試鋪設鹿筋。
陰幹也得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剛好讓他們將其餘弓體全部鋪上鹿筋。
其實鋪筋的這道流程在冬季最佳,那時氣溫更低,鋪筋的效果更好,但是明年開春,探索隊伍就要出發了,冬季再來製弓也就遲了。
夏季不絕於耳的蟬鳴聲已經消失不見,令萬物蕭瑟的秋風也吹到了炎部落,鍾原的製弓大計也落入尾聲。
在這段時間內,鍾原也將後續的鋪片、覆皮、製弦的工序交給了他們。
兜兜轉轉,在曆經幾次失敗後,五十多對牛角製成了五十多把角弓,滿足探索隊伍使用的同時還留下三十多把裝備炎部落。
白雲悠悠,秋風習習。
炎部落的角弓經曆了時間的考驗,如今終於能拆下束縛在弓體上的繩索。
鍾原拿起了自己製作的那把角弓,解開一圈圈纏繞在弓體上的繩子,將其取出。
自然放鬆下的角弓呈現反向彎曲的樣子,弓片在內,筋反而在外了。
鍾原是按著明代的小稍弓製作的,這種弓射速快,力道準,幾乎是古代弓箭集大成者之一。
角弓通體由樺樹皮包裹,塗抹著筋膠的弓體,在陽光下表麵微微泛著光亮,這能起到很好的防水防潮作用。
鍾原的這把弓和其餘弓相比,外形有不少差異。
筋鋪上了四層,弓片也比其餘弓厚上不少,整體看來,鍾原這把弓的弓體比起其餘弓要厚實不少。
就連鍾原為這把弓製作弓弦的時候,也將弓弦加粗了一些,來適配其能儲蓄的強大力道。
弓體,弓弦都擺在麵前,鍾原已經手癢難耐,迫不及待想要搭弦引弓了。
拿起手中的弓弦,將一端掛在了弓梢的凹槽內,緊接著將一邊的弓臂穿插在了兩腿之間。
雙腳用力,如同鐵樁紮進地麵般站穩身形,鍾原單手握住了弓梢的一端,腰臂齊齊用力,將另一邊的弓臂掰彎了過來,搭上另一端的弓弦。
鍾原正在使用的上弦方式被稱為迴頭望月,是專門針對大磅數弓的一種。
抽出跨在弓中的一隻腳,鍾原拿起了角弓打量起來。
弓弦端正,位於弓梢中間;弓體完整,沒有出現鹿筋、弓片分離的情況。
樺樹皮包裹的弓體紋路十分漂亮,讓鍾原對這把弓愛不釋手。
他右手持握把,左手四指勾弦,將整張弓拉成了如一輪滿月。
“漂亮!”
幾次試拉,鍾原不由得出聲讚歎。
這種手感比起木弓要好太多了,無論是蓄力,還是拉弓的絲滑感,都要遠超木弓。
鍾原拿著弓到了磅數校準的地方,將角弓放在了架子上,卡住弓體的位置,接著在弓弦的正下方掛上了一個個水泥塊。
這些水泥塊在製作的時候就已經稱量過,上麵標有對應的數字,木架的下方也有一道道刻度,對應拉弓的不同程度。
隻見兩個五十公斤的水泥塊掛上去後,弓弦還未到拉得圓滿的刻度,又在後麵加上了幾個小塊一點的水泥塊後,弓弦的位置才到了滿弓的狀態。
“哇,神子,你好厲害啊!”
看著弓弦上的砝碼,周圍人驚歎不已,神子的弓加在一起都有一百二十多斤了,六十一石,神子這把弓都有兩石的力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