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造紙
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 作者:吃飯加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色剛剛破曉,鍾原就帶著山他們前往了開墾好的土地上。
一行人帶著大包小包,提著木桶走在草地上,淹沒過腳腕的矮草叢上布滿了露珠。
行走在上麵,冰涼的露珠打濕了腳掌,浸潤了草鞋,這種感覺十分舒服解壓,鍾原還特意走在前方,腳掌刮著地麵移動。
“神子,這些竹子什麽時候才能長成山腰那裏那麽多啊?”
問出這句話的正是風,他並排走在鍾原身旁,一邊和鍾原一樣刮著地麵的草皮,一邊好奇詢問道。
“這個可說不準,可能需要十多年,也可能到我們老了的時候都看不見。”
“啊!這麽久啊,那我們種上也用不到了!”
風有些好奇,既然用不上,那為什麽神子還要花費這麽多時間種這些竹子。
“話不能這麽說,你們目光得看遠一些,種下這些竹子多久能收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不能隻砍伐而不種植。
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所有的竹子木頭都會被用光,那時候要用竹子木頭哪裏去找。
邊砍伐邊栽種,給我們的後人也留下可供使用的物資,不僅僅是竹子木頭,其餘的東西也都是這樣!
就像以前打獵都會留下來一部分獵物一樣,要留下它們繼續生長繁殖,給我們提供更多的食物”
作為一個曆經過義務教育的有為青年,鍾原顯然的學習過可持續發展。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現在,即使現在物資豐富,但運輸不便,能在自己附近就種下這些物資不是更好。
“原來是這樣,神子你說的好有道理!”
說話間,一行人就已經來到了規劃出的種植點,這裏已經挖好了坑,就等著鍾原等人栽種了。
將陶盆中的竹子取出,它的根部還帶著一大團的泥土,這是保障在運輸途中它存活下去的關鍵。
竹子的栽種並不難,隻是為了它的存活率高,鍾原特意撒了一些堆肥在它的根部。
迴填土壤、壓實、澆水,僅僅幾分鍾的時間,一根竹苗就被種下去。
鹿帶來的竹苗不多,隻有百株左右,鍾原他們連半個小時都沒用到,就將這些東西全部栽種下去。
此時天色開始明亮起來了,也能在地平線處看見一抹橘紅色的光芒。
太陽快出來了!
“走吧,趁著現在太陽還沒有升起,咱們去把這些葡萄也種下!”
“好勒,神子!”
竹子長成竹海需要很久,但是葡萄可用不了多久。
鍾原已經規劃好了一大片地出來,準備修建成一個果園,這次帶來的葡萄植株就是其中一個,其餘的鍾原都會陸續補上去。
等鍾原做完一切後,太陽終於重新升了起來,大地上的生機都被陽光喚醒,聲音開始嘈雜了起來。
“走吧,迴部落,把這次帶來的竹子處理一下,咱們要幹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很重要的事情?
以往製作出那麽多物件,打獵到那麽多食物都沒聽神子說過有多麽重要,看神子的表情,估計也隻有找到水稻豆子的時候比得上了。
難道這次又是水稻之類的,但也不對啊,神子說的是處理竹子啊?
不管了,神子既然說很重要,那肯定不簡單。
迴到部落,鍾原吩咐眾人,將竹子破成幾塊,這些半截手掌寬,三四米長的竹條正是鍾原所需的。
鍾原想要幹的事情自然是普及文字!
它是文明的載體,蘊含著巨大的意義。
有了文字,溝通和傳承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僅僅炎部落和黑牙部落之間短短一兩百公裏,同一個物品就出現了不同的叫法,語言也有了差異,別說更遠距離了。
統一文字和語言是鍾原建立帝國的前提,而且有了文字,曆史也有了記載,不再是口口相傳。
這些竹子就是為文字的普及而準備的,它們會被用來製作紙張!
這些取材簡單、書寫方便、保存也容易的紙張是傳播文字最好的方式。
造紙術,四大發明之一!
他在古代浩瀚如煙的技術中名列前茅,自然有著它獨特的意義。
紙張的製作其實並不困難,就算以現在的條件,鍾原也能將它製作出來。
它最難的地方在時間上,在收獲。
竹紙的製作時間跨度很長,往往需要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多的時間。
在以前技術不發達的時代,花費這麽多的時間得到的紙張卻也不多,自然紙的價值就格外珍貴。
就算鍾原所知的技術是古代總結下來最為合適的,在沒有現代機器的幫助下,他製作紙張的效率也高不到哪裏去。
為了不打亂部落發展的步伐,也為了技術的保密,鍾原製作竹紙是專門在原屬炎部落中挑選出了幾人。
在已經建造好的一處磚牆內,早就安排好了所有的工具。
最為醒目的就是中間竹棚下的幾個大池子了,這是製作紙張的重要工具。
鍾原指揮著幾人按著一層竹片一層石灰的堆疊方式,將幾個大池子都堆滿了。
用竹子引來水源,將水傾入池子,直至水麵沒過所有竹子。
搬來重石壓在竹片上,以免上浮,第一步就算已經完工了。
在長達數月的浸泡下,堿性的石灰水會將竹子中的纖維腐蝕掉,到了那個時候,去掉竹子外麵的那層青皮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蒸煮了。
用石灰、草木灰形成的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溶液蒸煮,將它們人為的攪碎,最終得到竹漿。
這些竹漿就是製作竹紙的原料了,將它們倒在一個大木桶中,將所有竹漿攪勻,就能製作紙張了。
一個用竹篾編織的特製工具,在竹漿水中輕輕濾過,水分從篾條間滴落,一層薄薄的竹漿就會在工具上留下。
隻需要將這些帶著水分的薄層去除掉水分,輕輕揭下來,一張竹紙就完成了。
說起來十分的容易,但過程中卻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
例如竹子的纖維需要被破壞到什麽程度,竹漿溶液濃度需要多高,這些都是一門學問。
竹纖維破壞太少太多,都製作不出來紙張,竹漿濃度過低過高,都製作不出來一張適合書寫的紙。
真該把木那小子帶上,自己說的東西給他演示一遍,其中的門道這小子都能摸清楚個七七八八。
等再過幾年,這小子成年了,這些個技術活就都能交給他來主管,自己就做一個甩手掌櫃。
一行人帶著大包小包,提著木桶走在草地上,淹沒過腳腕的矮草叢上布滿了露珠。
行走在上麵,冰涼的露珠打濕了腳掌,浸潤了草鞋,這種感覺十分舒服解壓,鍾原還特意走在前方,腳掌刮著地麵移動。
“神子,這些竹子什麽時候才能長成山腰那裏那麽多啊?”
問出這句話的正是風,他並排走在鍾原身旁,一邊和鍾原一樣刮著地麵的草皮,一邊好奇詢問道。
“這個可說不準,可能需要十多年,也可能到我們老了的時候都看不見。”
“啊!這麽久啊,那我們種上也用不到了!”
風有些好奇,既然用不上,那為什麽神子還要花費這麽多時間種這些竹子。
“話不能這麽說,你們目光得看遠一些,種下這些竹子多久能收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不能隻砍伐而不種植。
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所有的竹子木頭都會被用光,那時候要用竹子木頭哪裏去找。
邊砍伐邊栽種,給我們的後人也留下可供使用的物資,不僅僅是竹子木頭,其餘的東西也都是這樣!
就像以前打獵都會留下來一部分獵物一樣,要留下它們繼續生長繁殖,給我們提供更多的食物”
作為一個曆經過義務教育的有為青年,鍾原顯然的學習過可持續發展。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現在,即使現在物資豐富,但運輸不便,能在自己附近就種下這些物資不是更好。
“原來是這樣,神子你說的好有道理!”
說話間,一行人就已經來到了規劃出的種植點,這裏已經挖好了坑,就等著鍾原等人栽種了。
將陶盆中的竹子取出,它的根部還帶著一大團的泥土,這是保障在運輸途中它存活下去的關鍵。
竹子的栽種並不難,隻是為了它的存活率高,鍾原特意撒了一些堆肥在它的根部。
迴填土壤、壓實、澆水,僅僅幾分鍾的時間,一根竹苗就被種下去。
鹿帶來的竹苗不多,隻有百株左右,鍾原他們連半個小時都沒用到,就將這些東西全部栽種下去。
此時天色開始明亮起來了,也能在地平線處看見一抹橘紅色的光芒。
太陽快出來了!
“走吧,趁著現在太陽還沒有升起,咱們去把這些葡萄也種下!”
“好勒,神子!”
竹子長成竹海需要很久,但是葡萄可用不了多久。
鍾原已經規劃好了一大片地出來,準備修建成一個果園,這次帶來的葡萄植株就是其中一個,其餘的鍾原都會陸續補上去。
等鍾原做完一切後,太陽終於重新升了起來,大地上的生機都被陽光喚醒,聲音開始嘈雜了起來。
“走吧,迴部落,把這次帶來的竹子處理一下,咱們要幹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很重要的事情?
以往製作出那麽多物件,打獵到那麽多食物都沒聽神子說過有多麽重要,看神子的表情,估計也隻有找到水稻豆子的時候比得上了。
難道這次又是水稻之類的,但也不對啊,神子說的是處理竹子啊?
不管了,神子既然說很重要,那肯定不簡單。
迴到部落,鍾原吩咐眾人,將竹子破成幾塊,這些半截手掌寬,三四米長的竹條正是鍾原所需的。
鍾原想要幹的事情自然是普及文字!
它是文明的載體,蘊含著巨大的意義。
有了文字,溝通和傳承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僅僅炎部落和黑牙部落之間短短一兩百公裏,同一個物品就出現了不同的叫法,語言也有了差異,別說更遠距離了。
統一文字和語言是鍾原建立帝國的前提,而且有了文字,曆史也有了記載,不再是口口相傳。
這些竹子就是為文字的普及而準備的,它們會被用來製作紙張!
這些取材簡單、書寫方便、保存也容易的紙張是傳播文字最好的方式。
造紙術,四大發明之一!
他在古代浩瀚如煙的技術中名列前茅,自然有著它獨特的意義。
紙張的製作其實並不困難,就算以現在的條件,鍾原也能將它製作出來。
它最難的地方在時間上,在收獲。
竹紙的製作時間跨度很長,往往需要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多的時間。
在以前技術不發達的時代,花費這麽多的時間得到的紙張卻也不多,自然紙的價值就格外珍貴。
就算鍾原所知的技術是古代總結下來最為合適的,在沒有現代機器的幫助下,他製作紙張的效率也高不到哪裏去。
為了不打亂部落發展的步伐,也為了技術的保密,鍾原製作竹紙是專門在原屬炎部落中挑選出了幾人。
在已經建造好的一處磚牆內,早就安排好了所有的工具。
最為醒目的就是中間竹棚下的幾個大池子了,這是製作紙張的重要工具。
鍾原指揮著幾人按著一層竹片一層石灰的堆疊方式,將幾個大池子都堆滿了。
用竹子引來水源,將水傾入池子,直至水麵沒過所有竹子。
搬來重石壓在竹片上,以免上浮,第一步就算已經完工了。
在長達數月的浸泡下,堿性的石灰水會將竹子中的纖維腐蝕掉,到了那個時候,去掉竹子外麵的那層青皮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蒸煮了。
用石灰、草木灰形成的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溶液蒸煮,將它們人為的攪碎,最終得到竹漿。
這些竹漿就是製作竹紙的原料了,將它們倒在一個大木桶中,將所有竹漿攪勻,就能製作紙張了。
一個用竹篾編織的特製工具,在竹漿水中輕輕濾過,水分從篾條間滴落,一層薄薄的竹漿就會在工具上留下。
隻需要將這些帶著水分的薄層去除掉水分,輕輕揭下來,一張竹紙就完成了。
說起來十分的容易,但過程中卻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
例如竹子的纖維需要被破壞到什麽程度,竹漿溶液濃度需要多高,這些都是一門學問。
竹纖維破壞太少太多,都製作不出來紙張,竹漿濃度過低過高,都製作不出來一張適合書寫的紙。
真該把木那小子帶上,自己說的東西給他演示一遍,其中的門道這小子都能摸清楚個七七八八。
等再過幾年,這小子成年了,這些個技術活就都能交給他來主管,自己就做一個甩手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