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修建﹑砍伐﹑燒製,所有勞動力都投入到這三項工作中,齊頭並進。


    鍾原也沒有閑著,他將這段時間眾人在野外收集到的氧化鐵泥燒製了出來。


    這次煉製出來的鐵總量要比上次少上不少,隻有上次的一半左右。


    這些鐵塊被鍾原製作成了兩把斧頭和幾件幹木工活時所需要的工具。


    新增兩把斧子讓砍伐樹木的工具一下子翻倍,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不少,原本砍伐樹木的人數就顯得局促。


    鍾原放慢了圍牆的修建,將一部分人抽離加入到砍伐的工作中,這讓山下的樹木在快速的增加。


    木工活的工具鍾原製作了三件,一件是鑿子,用來打孔;一件是刨子,用來加工平麵;還有一件就是鋸條了,用來切割。


    鑿子的製作最為簡單,將它敲打成四棱柱形狀的,將一邊敲打變薄,圍著模具將它敲成一個圓筒,這裏就是握把的安裝處。


    另一端則將它敲打成一個斜麵,冷卻後將斜麵打磨,讓鑿子最前麵的刃口處變得鋒利,鑿子的整體形狀就算出來了。


    拿來一根加工好的短木棍,將它當成握把裝上去,一個鑿子就完工了。


    刨子的加工最為複雜,不僅需要一個木製托具,還需要一個扁平寬闊的刨刀。


    鍾原將鐵錠敲敲打打,花費小半天的功夫才調整出合適的刨刀,刨刀的切削麵也和鑿子類似,都是一整個斜麵,刃口開鋒。


    托具的製作,鍾原在小時候就從家旁邊一個木工師傅那裏學習過,總結出一句口訣叫做“一尺三寸五,立一臥八五”。


    這句民俗諺語確定了刨刀的位置和傾斜度。


    托具的製作比刨刀更加費時費力,鍾原先將木頭用斧頭修整成合適的長方體狀,再用洞穴裏的木尺規劃好位置和大小。


    用小刀在木頭上劃出痕跡,後期的打孔切削就是沿著這些木頭上的輔助線。


    前期工作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最為精細複雜的活了。


    開孔打磨都是十分耗費人精力的一件事,稍微不小心可能就將托具報廢了。


    刨子的製作花費了鍾原一整天的時間,當刨子的所有零部件都擺放在一起後,鍾原小心的將他們安裝在一起。


    將刨刀放入托具的斜口處,用限位木塊將它卡住,防止鬆動滑落。


    將刨刀的握把橫向插入開好的孔洞中,打上兩根小木楔子固定,刨刀製作完成。


    鋸子的製作難度介於前兩者之間,難度最高的就是鋸條的製作。


    這根鋸條是鐵器中加工難度最高的部分了,不僅要將鐵錠敲打成一根扁平的長鐵條,還要在鐵條燒得火紅柔軟時,用鑿子在一邊上切割出鋸齒狀。


    鐵條在最後還要在兩端分別開上一個小口,其作用是固定鐵條的開口,方便將它繃緊受力。


    製作成型的鋸條還得將鋸齒的地方作一番修整,鋸條的鋸齒並不是整齊排列的,而是每一個鋸齒之間有一個細小的偏移。


    這能確保切割出的木頭縫隙的寬度稍微大於鋸條的厚度,可以減少卡鋸條的情況發生,以達到節省體力的作用。


    將鋸齒打磨變得鋒利,剩下的就簡單許多,用鑿子斧頭製作出相應的木條,將它們組裝成“工”字形。


    一端固定好鐵條,一端用雙股繩索連接,將一根小竹片插入到雙股繩索中,不斷轉圈將繩子轉動收緊。


    繩子的收緊讓這一端的木頭靠近,而相反另一端的木頭會逐漸擴張,這端的鋸條會在力的作用下,繃得越來越緊。


    當鍾原感覺到了一個合適的力度後,將竹片搭在了中間的木條上卡住,防止其旋轉迴去。


    做到這一步,整個鋸子就已經完工,也意味著鍾原將所有的鐵泥再次用完。


    這幾樣工具的製作從煉鐵到成型,花費了鍾原將近一周的時間。


    在這幾天時間內,山下的圍牆又修建了一段,磚窯又燒製了一批磚瓦,剝了皮的樹木也堆積成山。


    鍾原拿著這幾樣工具來到了山下。


    “神子,這就是可以加工木頭的工具嗎?”


    風第一個湊上來,仔細打量著鍾原手中的幾樣工具。


    這幾天他們經常看見神子在晚飯後都還在敲敲打打,心中也難免好奇神子又製作出了什麽新奇的工具。


    “嗯!風你去拿一根木頭過來!”


    “得嘞!”風從木頭堆中抽出了一根五米多長的木頭,將這個木樁拖到了鍾原的麵前。


    這是一些過長的樹木截斷後的一節,鍾原打算用這根木頭給眾人演示這幾樣工具的使用方法,順便將木馬製作出來。


    木馬並不是木頭做到馬,它其實就是一個類似於三腳架的東西,可以將木頭放在岔口架起來,方便對木材的加工。


    首先上場的就是刨子,鍾原用它將一根木棍加工成十分平整的木一條,引起了眾人的驚歎。


    接著鍾原給他們展示了鋸子的作用,這把鋸子是一個大的木工鋸,足有六七十公分長,這顯然超過了鍾原的使用範圍。


    “風,拿著這把鋸子,用它切割這跟木頭兩端試一試!”


    鍾原站到一旁一邊指導,一邊看著這個鐵鋸的效果。


    風拿到鋸子剛剛使用時,一直對不準,推拉幾次就將鋸條卡在了木頭中間。


    直到鍾原在一旁教導後,他才掌握鋸子的節奏,不再一味蠻幹。


    適應了節奏的風將鋸子拉得直響,如同黃沙般的木屑沿著切割口不斷飄落到地麵,將泥土覆蓋住。


    很短的時間內就將碗口粗的木頭鋸成了兩節,相比與砍伐,兩者相差無幾,但斷麵出鋸子可要平整太多。


    看到這個結果的風讚歎道:“神子!這個鋸子鋸斷的麵也太平了吧!”


    鍾原笑著說道:“鋸子的作用和斧子類似,都是切割用的,隻不過這個切口會比斧頭平整許多!”


    “而且鋸子和斧頭使用場合也不相同,這個下來你們自己多使用幾次就知道了!對於那種特別粗的樹木,鋸子要比斧頭好很多!而且鋸子也省力很多!”


    不等他們仔細查看,鍾原又讓風鋸了一段一米左右木頭下來。


    拿來一節細一些的木棍,將它一端製作成一個長方體,這就是木馬架的一個支腳。


    鑿子眾人早就知曉方法,在鍾原製作刨子的拖具時,大家就明白了它的用法。


    在兩節木頭上找好合適的位置,將兩根木頭交叉,畫上痕跡。


    沿著痕跡在木頭開上一個和那個支腳長方體合適的孔洞,再將木頭用鑿子刨去一個缺口,將兩根木頭呈現一個叉交疊起來。


    拿支腳穿過這兩根木頭,用錘子敲打固定好,木馬製作完成。


    鍾原讓人找來一根木頭,放在上麵,又讓幾個人踩在上麵使勁晃了晃,木馬紋絲未動,十分堅韌。


    看到這個木馬,風突然對鍾原講道:“神子大人,這些工具是不是還可以拿來修建其餘的,這些孔洞這麽牢固,那可不可以將它們多做一些,組裝起來呢!”


    鍾原讚賞的看了他一眼,隨即說道。


    “這些就是加工木材所需要的工具!風剛才說得很對,這些孔洞凹槽可以組合在一起,變得十分牢固,這就是我想教給你們的木材加工方式!”


    “卯榫結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飯加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飯加菜並收藏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