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懷孕的婦女,臘肉
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 作者:吃飯加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飯後,鍾原考校了一番眾人的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大部分人已經達到了小學一年級的水準。
其中風學得最快,已經接觸到乘法了,鍾原心想這段時間的教學看來沒有白費。
把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教授下去就可以了,方便日常使用的同時,還為原始時代的數學做了啟蒙。
太過複雜的知識對於目前的部落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處,日後部落發展富足後自有人鑽研繼承。
文字鍾原還不打算傳授,在部落人數僅僅五十多人的情況下,文字的誕生太操之過急。
部落目前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得益於良好的生存環境,部落又有兩個婦女懷上了小孩子。
這兩個婦女都是去年秋天,部落之間相互交流貿易時,和狩獵隊的兩個男人看對眼後,部落用幾塊獸皮交換過來的。
今早跟著虎妞做飯的時候突然吐了出來,最開始還以為是生病了,經過虎妞的了解才知道是懷孕了。
兩人都是初為人母,不了解這些生理知識,這段時間還一直跟著眾人在山下勞作。
鍾原在得知情況後,讓她們停下了山下繁重的勞作,留在洞穴和葉一樣做著照看小孩等簡單的工作。
部落現在並不缺少物資,人口是重中之重,所以對孕婦有著特別的優待。
兩人得知神子的決定時,都感激涕零,在以前,這簡直無法想象。
除了臨近生產的一段時間,其餘時間都要為生存而奔波,哪裏會有這麽好的條件,可以輕鬆大半年的時間。
考校完眾人的掌握情況,他讓人搬來最近新做的大陶缸,打算將野豬肉醃製好。
由於沒有其它的調味料,就隻能用最簡單的鹽來進行醃製。
鍾原讓眾人將豬肉切成巴掌寬的條狀,用陶罐裏的鹽將豬肉表麵塗抹均勻,一層一層的碼好放在陶缸中。
每層之間還撒上一層鹽,確保醃製過程有足夠的鹽分。
這樣做不僅可以防止醃製過程中黴變,而且熏出來的臘肉也更加入味,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
醃製這一缸肉,就讓鍾原製作的粗鹽消耗殆盡。
做完這一切,部落才陷入安靜當中,每個人都迴到自己的小窩躺下。
第二天一早,鍾原又帶領眾人前往鹽水池熬煮鹽分。
由於今天的目的就是它,眾人將部落空餘的陶鍋全都帶上了,每個人的背簍裏都裝了至少一個陶鍋,部分人還有多餘裝了兩個。
一行人沿著昨天走過的道路,直奔目的地。
由於先前走過,這次的路程更加好走,隻花了昨天一半的時間,就來到了鹽池。
熟練的架鍋生火,這片密林中很快就升起了嫋嫋煙霧。
修建圍牆的眾人在神子的囑咐下,優先開始了豬圈的修建。
他們先用竹子編織了一個簡易的圍欄,將這幾頭小豬放在裏麵圈養著,等豬圈完工之後,再將小豬安置進去。
在神子的安排下,部落的兩個半大小子,就是那兩個最大的孩子,六歲的木和七歲的戈,負責在平原上尋找小豬每天的食物。
他們倆都是山和虎妞生下的孩子,不知道是由於食物充足,還是遺傳父母的原因,哥倆都十分健壯,長得虎頭虎腦的,比一般小孩胖了一圈。
得到神子命令的哥倆,就好像打了雞血一般,充滿了幹勁,背著背簍在平原處跑來跑去,一上午就找來了滿滿兩背簍的野豬經常吃的雜草和樹根。
由於沒有糧食,隻能用這些自然界簡單易得的東西來喂養,部落一些食物殘渣也可以喂給它。
時間又過去幾天,小野豬也住上了豬圈,為了防止氣味難聞,鍾原打算將豬圈建在圍牆外,
挖了一個大坑,這個大坑的範圍包含了小半個豬圈,還有一部分在圍牆內。
圍牆內部的部分鍾原打算修建一個的廁所,方便處理部落的衛生問題。
豬圈內含有坑的那一小部分,鍾原用整顆的竹子在坑上麵鋪好固定,小豬大部分時間在豬圈平地處生活,排泄物可以通過竹子間的間隙掃進廁所裏。
鍾原還在坑旁邊的圍牆開了一道口子,打算後麵做一個出口,方便從廁所側邊進出圍牆。
又在豬圈上開了一道口子,用竹子做了一道竹門,就在圍牆進出口的旁邊,方便進入豬圈。
為了防止它日後長大破壞豬圈,鍾原將豬圈修了一米多高,圍牆裏麵還添加了不少的大塊石頭。
這段時間裏麵,小野豬也徹底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對於投喂的食物來者不拒,統統吞進了嘴裏麵。
在這幾天不斷的收集下,部落的食鹽已經裝滿了兩個小陶缸,差不多好幾十斤的鹽分。
眾人看著這些鹽分慢慢裝滿整個陶缸,心情也隨著從最開始的驚喜﹑震驚到後麵的習以為常,這些都歸功於英明神武的神子。
想著醃製的時間也有幾天了,鍾原來到了醃製的陶缸處,揭開醃製豬肉的陶缸,蓋子打開的一瞬間,一股生醃味飄散出來。
看著裏麵的豬肉,顏色已經發白,陶缸底部還匯集了醃製過程中析出的血水,鍾原讓人將陶缸連著豬肉一起清洗一下,將血水清洗掉。
自己則帶著部分族人開始在山腰處收集鬆柏的樹枝。
鬆柏的樹枝不僅富含油脂,而且它的葉子燃燒起來會有十分濃密的煙霧,在鍾原的記憶中,家裏的臘肉都是用這種鬆柏枝椏熏出來的。
這種臘肉製作出來十分美味,混著大蔥豆豉炒上一盤菜,就著大米飯能幹上兩三碗。
小半天時間,收集到的鬆柏枝就占滿了平台的一角。
鍾原拿來竹子,準備在洞穴外製作了一個簡易的架子。
熏製的工作會產生大量的煙霧,洞穴裏的通風本來就不好,在洞穴熏製會十分嗆人,鍾原自己都受不了。
挑選了一個合適的位置,鍾原挖了四個淺坑,讓山他們切割出來了四根長度相同的竹子,將竹子分別埋在四個坑中,用泥巴石塊固定好。
為了避免火焰長期炙烤將它引燃,鍾原還將這四根竹子用稀泥包裹住,避免燃燒過程中明火接觸。
在竹子的上方,接著用竹子連成一個框架,並排著放置了幾根木棍在框架上,至此,這個簡易的烤架就完成了。
將洗淨晾幹的肉用竹蔑穿起,挽了一個圈穿過木棍,懸掛在框架上。
將這一百多斤的肉全部都掛在框架上,在下方升起火焰,把鬆柏枝放入燃燒的火堆,壓蓋住了明火,高溫讓鬆柏的油脂混合著煙霧不斷的升起。
所有的豬肉都被煙霧所籠罩,隨著熏製的時間,顏色也開始慢慢發生變化。
後麵的工作就需要耐心,時間會沉澱臘肉的味道,經過一段時間的熏製,就會綻放它獨特的風味。
其中風學得最快,已經接觸到乘法了,鍾原心想這段時間的教學看來沒有白費。
把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教授下去就可以了,方便日常使用的同時,還為原始時代的數學做了啟蒙。
太過複雜的知識對於目前的部落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處,日後部落發展富足後自有人鑽研繼承。
文字鍾原還不打算傳授,在部落人數僅僅五十多人的情況下,文字的誕生太操之過急。
部落目前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得益於良好的生存環境,部落又有兩個婦女懷上了小孩子。
這兩個婦女都是去年秋天,部落之間相互交流貿易時,和狩獵隊的兩個男人看對眼後,部落用幾塊獸皮交換過來的。
今早跟著虎妞做飯的時候突然吐了出來,最開始還以為是生病了,經過虎妞的了解才知道是懷孕了。
兩人都是初為人母,不了解這些生理知識,這段時間還一直跟著眾人在山下勞作。
鍾原在得知情況後,讓她們停下了山下繁重的勞作,留在洞穴和葉一樣做著照看小孩等簡單的工作。
部落現在並不缺少物資,人口是重中之重,所以對孕婦有著特別的優待。
兩人得知神子的決定時,都感激涕零,在以前,這簡直無法想象。
除了臨近生產的一段時間,其餘時間都要為生存而奔波,哪裏會有這麽好的條件,可以輕鬆大半年的時間。
考校完眾人的掌握情況,他讓人搬來最近新做的大陶缸,打算將野豬肉醃製好。
由於沒有其它的調味料,就隻能用最簡單的鹽來進行醃製。
鍾原讓眾人將豬肉切成巴掌寬的條狀,用陶罐裏的鹽將豬肉表麵塗抹均勻,一層一層的碼好放在陶缸中。
每層之間還撒上一層鹽,確保醃製過程有足夠的鹽分。
這樣做不僅可以防止醃製過程中黴變,而且熏出來的臘肉也更加入味,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
醃製這一缸肉,就讓鍾原製作的粗鹽消耗殆盡。
做完這一切,部落才陷入安靜當中,每個人都迴到自己的小窩躺下。
第二天一早,鍾原又帶領眾人前往鹽水池熬煮鹽分。
由於今天的目的就是它,眾人將部落空餘的陶鍋全都帶上了,每個人的背簍裏都裝了至少一個陶鍋,部分人還有多餘裝了兩個。
一行人沿著昨天走過的道路,直奔目的地。
由於先前走過,這次的路程更加好走,隻花了昨天一半的時間,就來到了鹽池。
熟練的架鍋生火,這片密林中很快就升起了嫋嫋煙霧。
修建圍牆的眾人在神子的囑咐下,優先開始了豬圈的修建。
他們先用竹子編織了一個簡易的圍欄,將這幾頭小豬放在裏麵圈養著,等豬圈完工之後,再將小豬安置進去。
在神子的安排下,部落的兩個半大小子,就是那兩個最大的孩子,六歲的木和七歲的戈,負責在平原上尋找小豬每天的食物。
他們倆都是山和虎妞生下的孩子,不知道是由於食物充足,還是遺傳父母的原因,哥倆都十分健壯,長得虎頭虎腦的,比一般小孩胖了一圈。
得到神子命令的哥倆,就好像打了雞血一般,充滿了幹勁,背著背簍在平原處跑來跑去,一上午就找來了滿滿兩背簍的野豬經常吃的雜草和樹根。
由於沒有糧食,隻能用這些自然界簡單易得的東西來喂養,部落一些食物殘渣也可以喂給它。
時間又過去幾天,小野豬也住上了豬圈,為了防止氣味難聞,鍾原打算將豬圈建在圍牆外,
挖了一個大坑,這個大坑的範圍包含了小半個豬圈,還有一部分在圍牆內。
圍牆內部的部分鍾原打算修建一個的廁所,方便處理部落的衛生問題。
豬圈內含有坑的那一小部分,鍾原用整顆的竹子在坑上麵鋪好固定,小豬大部分時間在豬圈平地處生活,排泄物可以通過竹子間的間隙掃進廁所裏。
鍾原還在坑旁邊的圍牆開了一道口子,打算後麵做一個出口,方便從廁所側邊進出圍牆。
又在豬圈上開了一道口子,用竹子做了一道竹門,就在圍牆進出口的旁邊,方便進入豬圈。
為了防止它日後長大破壞豬圈,鍾原將豬圈修了一米多高,圍牆裏麵還添加了不少的大塊石頭。
這段時間裏麵,小野豬也徹底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對於投喂的食物來者不拒,統統吞進了嘴裏麵。
在這幾天不斷的收集下,部落的食鹽已經裝滿了兩個小陶缸,差不多好幾十斤的鹽分。
眾人看著這些鹽分慢慢裝滿整個陶缸,心情也隨著從最開始的驚喜﹑震驚到後麵的習以為常,這些都歸功於英明神武的神子。
想著醃製的時間也有幾天了,鍾原來到了醃製的陶缸處,揭開醃製豬肉的陶缸,蓋子打開的一瞬間,一股生醃味飄散出來。
看著裏麵的豬肉,顏色已經發白,陶缸底部還匯集了醃製過程中析出的血水,鍾原讓人將陶缸連著豬肉一起清洗一下,將血水清洗掉。
自己則帶著部分族人開始在山腰處收集鬆柏的樹枝。
鬆柏的樹枝不僅富含油脂,而且它的葉子燃燒起來會有十分濃密的煙霧,在鍾原的記憶中,家裏的臘肉都是用這種鬆柏枝椏熏出來的。
這種臘肉製作出來十分美味,混著大蔥豆豉炒上一盤菜,就著大米飯能幹上兩三碗。
小半天時間,收集到的鬆柏枝就占滿了平台的一角。
鍾原拿來竹子,準備在洞穴外製作了一個簡易的架子。
熏製的工作會產生大量的煙霧,洞穴裏的通風本來就不好,在洞穴熏製會十分嗆人,鍾原自己都受不了。
挑選了一個合適的位置,鍾原挖了四個淺坑,讓山他們切割出來了四根長度相同的竹子,將竹子分別埋在四個坑中,用泥巴石塊固定好。
為了避免火焰長期炙烤將它引燃,鍾原還將這四根竹子用稀泥包裹住,避免燃燒過程中明火接觸。
在竹子的上方,接著用竹子連成一個框架,並排著放置了幾根木棍在框架上,至此,這個簡易的烤架就完成了。
將洗淨晾幹的肉用竹蔑穿起,挽了一個圈穿過木棍,懸掛在框架上。
將這一百多斤的肉全部都掛在框架上,在下方升起火焰,把鬆柏枝放入燃燒的火堆,壓蓋住了明火,高溫讓鬆柏的油脂混合著煙霧不斷的升起。
所有的豬肉都被煙霧所籠罩,隨著熏製的時間,顏色也開始慢慢發生變化。
後麵的工作就需要耐心,時間會沉澱臘肉的味道,經過一段時間的熏製,就會綻放它獨特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