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背簍,粘土
從原始人開始建立帝國 作者:吃飯加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大早,考慮到要去找尋粘土,鍾原打算用竹子編織一些背簍。
來到放置竹子的平原處,這裏距離籬笆陷阱也不過四百米,虎妞先將昨天處理的內髒丟進陷阱。
陷阱內平靜的水麵頓時泛起了一圈圈的波紋,蕩漾著散開,在撞到圍欄後發生反彈,前浪後浪相見,平靜的水麵破碎開來。
沒多做停留,眾人開始搬運山下的竹子,半小時不到,便拖迴來了一堆擺放在洞穴外。
鍾原指揮著他們將竹子劈成篾條,由於有著上次編織籬笆的經驗,一大群人一上午便將竹子劈成了需要的篾條。
鍾原看著被劈好的篾條,坐在日常經常停留的小石墩上麵,叫來其餘人圍成一圈。
鍾原抓起了篾條,對著眾人說到:“你們看好了,這次要做的東西叫背簍,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在運輸方麵不僅比以往方便,還可以解放出雙手。”
眾人的好奇心都被調動起來,都睜大眼看著神子,認真盯著神子接下來的動作。
鍾原拿起兩根篾條並排放置做一股,又拿起兩根做另一股,兩者十字交叉,接著重複其動作,做了一個十股乘八股的十字交叉的網格出來。
接著,鍾原在網格四周編上更細的竹篾條,將網格固定好,這個網格就是背簍的底部。
底部處理好後,鍾原將一些寬厚的竹條從底部開始繞圈,篾條也在寬厚竹條上交叉,等到繞到一定高度後。
鍾原又將竹篾重新往下繞,沒多久,背簍的主題就成型了。
高半米左右的背簍,寬厚竹條被編織在竹篾裏麵,充當著固定受力的作用。
眾人看著這些竹篾,在神子的手中一點點變成了如今的模樣,都感到十分震撼。
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對神子做出如此精密而有美感的事物的敬佩。
接著鍾原用一些竹塊固定好底部,因為背簍日常接觸地麵最多的就是底部,受重也大多集中在底部,這一措施會讓它的底部更加耐用。
等到了這一步,背簍的最後就隻剩下了背帶還沒編織好了。
鍾原又花了兩個半小時將雙背帶給背簍加上。
至此,這個花費鍾原一天時間的背簍大功告成。
鍾原拍了拍手,叫來虎妞,打算讓她試一下效果如何,“虎妞,你去試一下,看看效果怎麽樣!”
虎妞走到神子麵前,彎腰提起背簍,轉了一圈,滿臉驚喜,看著這個對於原始時代都可以算得上藝術品的背簍,越看越喜歡。
她摸索了一會兒,便知道了使用方法,在將背簍背上兩個肩膀後,她左右搖晃了一下,沿著平台周圍走了一圈。
虎妞欣喜的叫道:“神子大人,這可比以前扛在肩膀上舒服多了!還不需要用手一直拉著扶著!”
其他人都好奇的看著虎妞,鍾原看著他們好奇的目光解釋道:“背簍你們也看見了,它的作用就是拿來裝東西的,比以前要方便很多,而且背簍攜帶的容量要遠比以前高,還可以解放出雙手。”
眾人們聽見神子的話後,都紛紛上手,輪換著嚐試著,等他們都體驗過後,更加感受到背簍好處。
連著接下來的兩天,在鍾原的指導下,部落又重新出現了十多個新的背簍。
隻不過,模樣遠比不上鍾原那個,隻能說能用而已,但是這個情況對新手來說已經十分友好了這兩天。
河流邊上的籬笆陷阱也一直派人在收集,除了日常消耗,部落的食物儲備裏麵多了不少熏魚幹。
新的一天,清晨的河邊還帶著一絲涼意,平靜的江麵上彌漫著一層水霧,鍾原一行人站在河道邊上。
這幾天,鍾原一直心心念念著自己的陶器,都來不及等太陽完全升起,就迫不及待的帶領著眾人來到江邊。
狩獵隊員接著砍伐竹子,雖然平原堆積了幾百根處理好的成品,但是考慮接下來的大基建,這項工作並不能停下。
而婦人們則跟著鍾原開始在河邊尋找能夠用來做陶具的黏土。
普通的泥土由於顆粒大,雜質多等原因,無法用來燒製陶器。
就算強行燒製,燒出來的成品也會炸裂,變形以及漏水等。
而高嶺土礦物雖然品質高,用來做瓷器都綽綽有餘,但卻有一些致命的缺點。
先不說這些礦物難尋,就以當下這毫無根基的技術,根本沒辦法對這種土質進行利用,光它的燒製溫度就達到了七百度以上,在還未點亮木炭這一科技分支前,暫時還是不做考慮。
退而求其次,可以用白蟻堆,泥土溶漿或者水流經常衝刷處的黏土。
這三種土質都比較細膩有粘性。
白蟻堆是最簡單的,它在使用前已經經過白蟻的過濾,基本上找到就可以拿來用,但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量不夠,對於要滿足整個部落的需求來說,一個白蟻堆就是杯水車薪。
泥土的溶漿對土質沒有要求,隻要將泥土攪拌過濾,重新晾幹,就能達到做陶器需要的要求。隻不過這又迴到了老問題上麵,鍾原並沒有容器來進行這些操作。
那擺在麵前最簡單,也是最容易達成的目標就是去山下的河流尋找黏土。
在河流一些凹陷處,常年累月的水流衝刷下,部分黏土會沉積在河道裏,這些黏土土質細膩並含有粘性。
對於麵前就有一條河流的鍾原來說,這簡直就是目前的最優解。
說幹就幹,鍾原帶著虎妞她們,沿著河道搜尋,走了不到五百米,轉過一個彎道,便看到了一處合適的位置。
一大片半幹涸的亂石灘,從彎道開始一直延伸至遠方,看起來像是常年累月衝刷形成的。
鍾原小跑著衝向亂石灘,在幾塊大石頭上麵來迴蹦躂。
虎妞她們跟在神子後麵,看著前方在石頭堆上跑跳的的神子,虎妞提心吊膽的喊道:“神子大人,你慢點,這裏都是亂石灘小心摔倒。”
鍾原找了一塊落腳的地方,蹲下來仔細觀看,虎妞她們也追趕了上來。
她們看見神子大人輕輕的用手掌拂開上層的泥沙,裏麵顯露出來的是顏色發白,看起來十分細膩的泥土。
鍾原伸出手掌挖了一塊黏土出來,肉眼看起來,就好像小時候家裏麵經常做的湯圓麵,隻不過這個湯圓麵是白色,這個是深灰中帶點銀白。
鍾原接著往下挖了一下,等挖到十多公分時,下麵挖到了石頭底部。
十多公分的黏土層,對於衝刷沉積來說,已經算夠厚了,何況這裏麵積這麽廣闊,總體非常可觀。
鍾原讓虎妞她們開始挖掘這些黏土,等到背簍裏裝了足夠的粘土後,帶著他們迴到了洞穴外的平台處。
來到放置竹子的平原處,這裏距離籬笆陷阱也不過四百米,虎妞先將昨天處理的內髒丟進陷阱。
陷阱內平靜的水麵頓時泛起了一圈圈的波紋,蕩漾著散開,在撞到圍欄後發生反彈,前浪後浪相見,平靜的水麵破碎開來。
沒多做停留,眾人開始搬運山下的竹子,半小時不到,便拖迴來了一堆擺放在洞穴外。
鍾原指揮著他們將竹子劈成篾條,由於有著上次編織籬笆的經驗,一大群人一上午便將竹子劈成了需要的篾條。
鍾原看著被劈好的篾條,坐在日常經常停留的小石墩上麵,叫來其餘人圍成一圈。
鍾原抓起了篾條,對著眾人說到:“你們看好了,這次要做的東西叫背簍,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在運輸方麵不僅比以往方便,還可以解放出雙手。”
眾人的好奇心都被調動起來,都睜大眼看著神子,認真盯著神子接下來的動作。
鍾原拿起兩根篾條並排放置做一股,又拿起兩根做另一股,兩者十字交叉,接著重複其動作,做了一個十股乘八股的十字交叉的網格出來。
接著,鍾原在網格四周編上更細的竹篾條,將網格固定好,這個網格就是背簍的底部。
底部處理好後,鍾原將一些寬厚的竹條從底部開始繞圈,篾條也在寬厚竹條上交叉,等到繞到一定高度後。
鍾原又將竹篾重新往下繞,沒多久,背簍的主題就成型了。
高半米左右的背簍,寬厚竹條被編織在竹篾裏麵,充當著固定受力的作用。
眾人看著這些竹篾,在神子的手中一點點變成了如今的模樣,都感到十分震撼。
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對神子做出如此精密而有美感的事物的敬佩。
接著鍾原用一些竹塊固定好底部,因為背簍日常接觸地麵最多的就是底部,受重也大多集中在底部,這一措施會讓它的底部更加耐用。
等到了這一步,背簍的最後就隻剩下了背帶還沒編織好了。
鍾原又花了兩個半小時將雙背帶給背簍加上。
至此,這個花費鍾原一天時間的背簍大功告成。
鍾原拍了拍手,叫來虎妞,打算讓她試一下效果如何,“虎妞,你去試一下,看看效果怎麽樣!”
虎妞走到神子麵前,彎腰提起背簍,轉了一圈,滿臉驚喜,看著這個對於原始時代都可以算得上藝術品的背簍,越看越喜歡。
她摸索了一會兒,便知道了使用方法,在將背簍背上兩個肩膀後,她左右搖晃了一下,沿著平台周圍走了一圈。
虎妞欣喜的叫道:“神子大人,這可比以前扛在肩膀上舒服多了!還不需要用手一直拉著扶著!”
其他人都好奇的看著虎妞,鍾原看著他們好奇的目光解釋道:“背簍你們也看見了,它的作用就是拿來裝東西的,比以前要方便很多,而且背簍攜帶的容量要遠比以前高,還可以解放出雙手。”
眾人們聽見神子的話後,都紛紛上手,輪換著嚐試著,等他們都體驗過後,更加感受到背簍好處。
連著接下來的兩天,在鍾原的指導下,部落又重新出現了十多個新的背簍。
隻不過,模樣遠比不上鍾原那個,隻能說能用而已,但是這個情況對新手來說已經十分友好了這兩天。
河流邊上的籬笆陷阱也一直派人在收集,除了日常消耗,部落的食物儲備裏麵多了不少熏魚幹。
新的一天,清晨的河邊還帶著一絲涼意,平靜的江麵上彌漫著一層水霧,鍾原一行人站在河道邊上。
這幾天,鍾原一直心心念念著自己的陶器,都來不及等太陽完全升起,就迫不及待的帶領著眾人來到江邊。
狩獵隊員接著砍伐竹子,雖然平原堆積了幾百根處理好的成品,但是考慮接下來的大基建,這項工作並不能停下。
而婦人們則跟著鍾原開始在河邊尋找能夠用來做陶具的黏土。
普通的泥土由於顆粒大,雜質多等原因,無法用來燒製陶器。
就算強行燒製,燒出來的成品也會炸裂,變形以及漏水等。
而高嶺土礦物雖然品質高,用來做瓷器都綽綽有餘,但卻有一些致命的缺點。
先不說這些礦物難尋,就以當下這毫無根基的技術,根本沒辦法對這種土質進行利用,光它的燒製溫度就達到了七百度以上,在還未點亮木炭這一科技分支前,暫時還是不做考慮。
退而求其次,可以用白蟻堆,泥土溶漿或者水流經常衝刷處的黏土。
這三種土質都比較細膩有粘性。
白蟻堆是最簡單的,它在使用前已經經過白蟻的過濾,基本上找到就可以拿來用,但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量不夠,對於要滿足整個部落的需求來說,一個白蟻堆就是杯水車薪。
泥土的溶漿對土質沒有要求,隻要將泥土攪拌過濾,重新晾幹,就能達到做陶器需要的要求。隻不過這又迴到了老問題上麵,鍾原並沒有容器來進行這些操作。
那擺在麵前最簡單,也是最容易達成的目標就是去山下的河流尋找黏土。
在河流一些凹陷處,常年累月的水流衝刷下,部分黏土會沉積在河道裏,這些黏土土質細膩並含有粘性。
對於麵前就有一條河流的鍾原來說,這簡直就是目前的最優解。
說幹就幹,鍾原帶著虎妞她們,沿著河道搜尋,走了不到五百米,轉過一個彎道,便看到了一處合適的位置。
一大片半幹涸的亂石灘,從彎道開始一直延伸至遠方,看起來像是常年累月衝刷形成的。
鍾原小跑著衝向亂石灘,在幾塊大石頭上麵來迴蹦躂。
虎妞她們跟在神子後麵,看著前方在石頭堆上跑跳的的神子,虎妞提心吊膽的喊道:“神子大人,你慢點,這裏都是亂石灘小心摔倒。”
鍾原找了一塊落腳的地方,蹲下來仔細觀看,虎妞她們也追趕了上來。
她們看見神子大人輕輕的用手掌拂開上層的泥沙,裏麵顯露出來的是顏色發白,看起來十分細膩的泥土。
鍾原伸出手掌挖了一塊黏土出來,肉眼看起來,就好像小時候家裏麵經常做的湯圓麵,隻不過這個湯圓麵是白色,這個是深灰中帶點銀白。
鍾原接著往下挖了一下,等挖到十多公分時,下麵挖到了石頭底部。
十多公分的黏土層,對於衝刷沉積來說,已經算夠厚了,何況這裏麵積這麽廣闊,總體非常可觀。
鍾原讓虎妞她們開始挖掘這些黏土,等到背簍裏裝了足夠的粘土後,帶著他們迴到了洞穴外的平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