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白見王公權打量著刀口,當下拱手道:“王大人,這把好刀還是吳家較差的了。吳家向工部交差的刀,比這把好刀還好數倍。”
“可有證據?”
“工部驗刀之時,都有比刀一關。大人想來已經知道了。夏定南可能也多次向大人申明過了。前堂跪著的數百鐵匠,人人都知道驗證程序,大人如是不信,可以逐個審問。串供作假一人易,數人易,數百人都來掩蓋事實,怕是不能。”
王公權沉默不語,腦中卻千轉百迴,眾人等了他許久,才說:“簡少為了夏家,可是出力不少啊,知恩圖報,不枉夏大人收養你。實話說罷,此案已由尚大人、鍾大人和我上午驗刀之後,定了案。尚大人已往早朝路上。皇帝如是同意上報的奏疏,一個時辰後,夏家便是誅滅九族之罪,而其餘相關人等,至少也是頸上人頭不保。所以時辰不多,簡少你的把刀可確定是吳家搜出之刀?”
寧白誠懇道:“今日搜刀,有陳沈兩位大人及差役跟隨,親手驗刀,並無作假。”
王公權橫眼瞧了瞧陳行之。
陳行又被他這麽一瞧,嚇得兩股顫顫,幾欲墜地。但是沈秋不慌不忙半跪在地:“王大人,這刀確實是下等在吳家所搜。其它鐵鋪的刀也有收集,均作了比對,確與陸將軍交過的刀有所不同。”
王公權果斷地說:“那好,不管此刀是真是假,但有疑點枝節,斷不能如此結案,還應再繼續審查才是。簡公子同我一起去朝廷罷。來人,備兩匹馬。”
“那,夏定南怎麽辦?”寧白急問。
“讓他再受會兒苦,能不能活下去,夏家能不能暫時保全,就看馬快不快了。”
不一會兒,一名武士就牽過來兩匹馬。
寧白見那兩匹馬都骨瘦如柴,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和自己想象中的駿馬大是不同,不由得露出奇怪的表情,想不到堂堂刑部副大使,坐的是這種坐騎。
王公權翻身上馬,見寧白猶豫,催道“快上,得抓緊時間。”
寧白上得馬去,差點晃了下來。這是寧白第一次乘馬。
王公權見到這一幕,揶揄他說:“好在是陸公複當了將軍,不然簡少這騎馬的本事,帶兵打仗可不行啊。”
寧白不好意思地一笑,學著他的樣子,調整好姿勢,兩人說是快,那是慢地向宮中飛奔地挪去。
“刑部沒有好馬嗎?”寧白學習了一會兒馬的騎法後,才空出心來問。
“唉,這些年我朝被四麵八方的敵人追著打。這好馬早被軍隊征用得幹幹淨淨。剩在各部所用,都是些劣等或將死之馬。要不是最近兩年有毛太師到處說和,才換得除了北方,其他方向的和平,要不然連這馬也是沒有的。”王公權滿臉愁容:“最後一匹勉強能用之馬已經給陸將軍此次北征所用。要是再來一戰,我朝可就可以說立即土崩瓦解了。”
寧白心想我來這好說也有兩三個月,看情形一時半會迴不去。以前陸陸續續聽夏淺淺和簡熙說過一些,但當時說者有心,聽者無意,沒有放在心裏。現在整件事透著些許的古怪,這前後背景可得弄清楚了。
“小綠。怎麽我朝有那麽多的敵人?”寧白故意落後幾步,悄悄地敲敲了頭,低聲問道。
“不要叫我小綠。現在才想起來問我了?我可是早就把你的朝代問清楚了。”簡熙調侃了幾句,便在腦中介紹起來。
原來代朝原先是一個大朝,疆域東西都直抵大海,北至白長山,南至馬格列斯湖。從南到北,快馬不停,得行三個多月,從西到東,得行四個多月。先皇失德,各地封王反叛,戰亂不停。
北方北鞣國、南方吳朝趁代朝內部混亂,也出兵入侵。足足打了十年,內外交困之下,各地封王分別成立了天正國、新國、巨番國、義國、紅衣國、道國、明國、黑衣國,並合北鞣及吳朝共十國,將代朝壓縮成了南北之距不足一月,西東之距不足一月半的小國。
直到三年前先皇駕崩,新皇就位,派出代朝原首輔大人毛風,加授代皇議事,出使十國,全力勸和。以稱兒皇帝、割讓優良土地等手段,換來這兩年不再戰爭的屈辱結果。
唯有北方北鞣,斷不接受和談,但奇怪的是他們一直把簡將軍圍在獸人穀,也不再行進攻,也不與代朝進行任何溝通。
這樣,代朝最重要的一文一武兩人,毛風被困在北鞣朝廷,而簡將軍被圍在獸人穀,孤窮無援。
巨大的陰影一直籠罩在代朝上空。
寧白心想看來這代朝危在旦夕,滅國一事擺明就在眼底了。
兩人正說著,便聽前麵有人高聲叫道“來者何人?”
王公權迴頭叫著寧白:“下馬。”同時自己也翻身下馬,高聲迴道:“刑部王公權,有要事請見皇上。”
幾個人提著燈籠走過來,當頭的一照,立即彎腰:“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原來是王大人。馬給小的打理罷。”
王公權抱了抱手:“謝秦參將。”
兩人把馬繩給了秦參將,一並走入宮中。
寧白是第一次進到宮中,好奇地四處打望,在暗暗的月光之下,暗紅長牆筆直地向天際延伸著,顯出十足威嚴。
進得門便是一塊空地場子,停著二十多駕馬車,每駕馬車外,都有四個或六個車夫或蹲或坐在地上,或打盹或低語。這些車是送高級官員上朝的,看車夫慵懶的狀態早朝已經開始一會兒。
場子兩邊是有三層或四層高的建築,看不甚清,隻看到個個雄壯輪廓,在將白的夜空裏,敦厚淩厲。
場子盡頭豎立著一堵城牆,高聳入雲,牆中央,頂上立著三層高的門樓,牆下是兩扇朱漆大門,仍然能看到釘在大門上的金黃色圓球裝飾。
八名武士守在門前,見到兩人直直過來,嗬斥道:“來者止步,報上名來。”
一麵喝著,一麵就把腰中長刀抽了出來,以示警告。
王公權止步,拱著手高聲迴話:“迴軍爺,刑部王公權有要急事務,請求麵見皇上。”
門樓上,閃出一人,居高臨下,衝著王公權道“王大人,尚大人已經入朝,你沒必要進了。”
王公權抬頭上望,拱著手:“這位大人,此事事關重大,尚大人奏折有不周全之處。公權必須進去,補充一二。”
門樓上一人問道:“所謂何事,需要破早朝規矩?”
王公權道:“夏家之事。”
門樓上的那人道:“你所隨何人?”
王公權一指寧白:“此小友叫簡熙,是簡將軍公子。”
“原來你就是簡熙啊。早聞大名了。兩位為了夏家,我願意破一破早朝規矩。前衛大人責怪下來,還請王大人幫助說道說道。”
王公權道:“為了夏家一事,想必左前衛大人也不會為難大人。”
門緩緩地開了,城牆很厚,門洞足有十來餘米。
進裏麵,布局如同外麵一般,隻不過稍小一些,但所有建築更加沉穩端莊,透著皇家威嚴之氣,慢慢地壓迫著在場內空地行走的寧白。
正中是數百步長階,分了三段,長階盡頭,是一座橫長數十米的長殿。此時天際魚肚白顯露,紅藍黃三色調和的大殿,在微光中閃著金光。
“王大人止步!”
“可有證據?”
“工部驗刀之時,都有比刀一關。大人想來已經知道了。夏定南可能也多次向大人申明過了。前堂跪著的數百鐵匠,人人都知道驗證程序,大人如是不信,可以逐個審問。串供作假一人易,數人易,數百人都來掩蓋事實,怕是不能。”
王公權沉默不語,腦中卻千轉百迴,眾人等了他許久,才說:“簡少為了夏家,可是出力不少啊,知恩圖報,不枉夏大人收養你。實話說罷,此案已由尚大人、鍾大人和我上午驗刀之後,定了案。尚大人已往早朝路上。皇帝如是同意上報的奏疏,一個時辰後,夏家便是誅滅九族之罪,而其餘相關人等,至少也是頸上人頭不保。所以時辰不多,簡少你的把刀可確定是吳家搜出之刀?”
寧白誠懇道:“今日搜刀,有陳沈兩位大人及差役跟隨,親手驗刀,並無作假。”
王公權橫眼瞧了瞧陳行之。
陳行又被他這麽一瞧,嚇得兩股顫顫,幾欲墜地。但是沈秋不慌不忙半跪在地:“王大人,這刀確實是下等在吳家所搜。其它鐵鋪的刀也有收集,均作了比對,確與陸將軍交過的刀有所不同。”
王公權果斷地說:“那好,不管此刀是真是假,但有疑點枝節,斷不能如此結案,還應再繼續審查才是。簡公子同我一起去朝廷罷。來人,備兩匹馬。”
“那,夏定南怎麽辦?”寧白急問。
“讓他再受會兒苦,能不能活下去,夏家能不能暫時保全,就看馬快不快了。”
不一會兒,一名武士就牽過來兩匹馬。
寧白見那兩匹馬都骨瘦如柴,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和自己想象中的駿馬大是不同,不由得露出奇怪的表情,想不到堂堂刑部副大使,坐的是這種坐騎。
王公權翻身上馬,見寧白猶豫,催道“快上,得抓緊時間。”
寧白上得馬去,差點晃了下來。這是寧白第一次乘馬。
王公權見到這一幕,揶揄他說:“好在是陸公複當了將軍,不然簡少這騎馬的本事,帶兵打仗可不行啊。”
寧白不好意思地一笑,學著他的樣子,調整好姿勢,兩人說是快,那是慢地向宮中飛奔地挪去。
“刑部沒有好馬嗎?”寧白學習了一會兒馬的騎法後,才空出心來問。
“唉,這些年我朝被四麵八方的敵人追著打。這好馬早被軍隊征用得幹幹淨淨。剩在各部所用,都是些劣等或將死之馬。要不是最近兩年有毛太師到處說和,才換得除了北方,其他方向的和平,要不然連這馬也是沒有的。”王公權滿臉愁容:“最後一匹勉強能用之馬已經給陸將軍此次北征所用。要是再來一戰,我朝可就可以說立即土崩瓦解了。”
寧白心想我來這好說也有兩三個月,看情形一時半會迴不去。以前陸陸續續聽夏淺淺和簡熙說過一些,但當時說者有心,聽者無意,沒有放在心裏。現在整件事透著些許的古怪,這前後背景可得弄清楚了。
“小綠。怎麽我朝有那麽多的敵人?”寧白故意落後幾步,悄悄地敲敲了頭,低聲問道。
“不要叫我小綠。現在才想起來問我了?我可是早就把你的朝代問清楚了。”簡熙調侃了幾句,便在腦中介紹起來。
原來代朝原先是一個大朝,疆域東西都直抵大海,北至白長山,南至馬格列斯湖。從南到北,快馬不停,得行三個多月,從西到東,得行四個多月。先皇失德,各地封王反叛,戰亂不停。
北方北鞣國、南方吳朝趁代朝內部混亂,也出兵入侵。足足打了十年,內外交困之下,各地封王分別成立了天正國、新國、巨番國、義國、紅衣國、道國、明國、黑衣國,並合北鞣及吳朝共十國,將代朝壓縮成了南北之距不足一月,西東之距不足一月半的小國。
直到三年前先皇駕崩,新皇就位,派出代朝原首輔大人毛風,加授代皇議事,出使十國,全力勸和。以稱兒皇帝、割讓優良土地等手段,換來這兩年不再戰爭的屈辱結果。
唯有北方北鞣,斷不接受和談,但奇怪的是他們一直把簡將軍圍在獸人穀,也不再行進攻,也不與代朝進行任何溝通。
這樣,代朝最重要的一文一武兩人,毛風被困在北鞣朝廷,而簡將軍被圍在獸人穀,孤窮無援。
巨大的陰影一直籠罩在代朝上空。
寧白心想看來這代朝危在旦夕,滅國一事擺明就在眼底了。
兩人正說著,便聽前麵有人高聲叫道“來者何人?”
王公權迴頭叫著寧白:“下馬。”同時自己也翻身下馬,高聲迴道:“刑部王公權,有要事請見皇上。”
幾個人提著燈籠走過來,當頭的一照,立即彎腰:“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原來是王大人。馬給小的打理罷。”
王公權抱了抱手:“謝秦參將。”
兩人把馬繩給了秦參將,一並走入宮中。
寧白是第一次進到宮中,好奇地四處打望,在暗暗的月光之下,暗紅長牆筆直地向天際延伸著,顯出十足威嚴。
進得門便是一塊空地場子,停著二十多駕馬車,每駕馬車外,都有四個或六個車夫或蹲或坐在地上,或打盹或低語。這些車是送高級官員上朝的,看車夫慵懶的狀態早朝已經開始一會兒。
場子兩邊是有三層或四層高的建築,看不甚清,隻看到個個雄壯輪廓,在將白的夜空裏,敦厚淩厲。
場子盡頭豎立著一堵城牆,高聳入雲,牆中央,頂上立著三層高的門樓,牆下是兩扇朱漆大門,仍然能看到釘在大門上的金黃色圓球裝飾。
八名武士守在門前,見到兩人直直過來,嗬斥道:“來者止步,報上名來。”
一麵喝著,一麵就把腰中長刀抽了出來,以示警告。
王公權止步,拱著手高聲迴話:“迴軍爺,刑部王公權有要急事務,請求麵見皇上。”
門樓上,閃出一人,居高臨下,衝著王公權道“王大人,尚大人已經入朝,你沒必要進了。”
王公權抬頭上望,拱著手:“這位大人,此事事關重大,尚大人奏折有不周全之處。公權必須進去,補充一二。”
門樓上一人問道:“所謂何事,需要破早朝規矩?”
王公權道:“夏家之事。”
門樓上的那人道:“你所隨何人?”
王公權一指寧白:“此小友叫簡熙,是簡將軍公子。”
“原來你就是簡熙啊。早聞大名了。兩位為了夏家,我願意破一破早朝規矩。前衛大人責怪下來,還請王大人幫助說道說道。”
王公權道:“為了夏家一事,想必左前衛大人也不會為難大人。”
門緩緩地開了,城牆很厚,門洞足有十來餘米。
進裏麵,布局如同外麵一般,隻不過稍小一些,但所有建築更加沉穩端莊,透著皇家威嚴之氣,慢慢地壓迫著在場內空地行走的寧白。
正中是數百步長階,分了三段,長階盡頭,是一座橫長數十米的長殿。此時天際魚肚白顯露,紅藍黃三色調和的大殿,在微光中閃著金光。
“王大人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