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夜晚,數千名特警部隊出動,整個刑警局的所有精英悉數集結。
目標隻有一個,抓捕所有涉嫌犯罪的嫌疑人。
繁華的長安市內,一片混亂。
而這個夜晚,注定讓這座大都市無法入眠。
迴到長安後,唐峰原以為唐總會有召見,卻隻收到一句輕描淡寫的指示,讓他迴府休息。
他有些不解,唐總此刻的想法是什麽。
不過,唐總沒見他,倒讓他得以清閑一陣。
今晚市區亂成一團,哪有家裏的安寧。
迴到府邸,郭黠還在忙碌。
自郭黠接手以來,唐峰徹底成了甩手掌櫃,府內外大小事務全交給他處理。
如今,他儼然成了董事長,郭黠則成了總經理。
郭黠不愧是當代頂尖智囊之一,短短幾天,整個子爵府就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
更重要的是,許多模糊不清的問題得到了明確,包括一些不合理的人事任命也進行了調整。
此外,唐峰從網絡交易中獲取的情報人才,被郭黠分配出去。
如今,這些眼線潛伏在長安市各個角落,為子爵府搜集情報。
這幾日,唐峰名下多了三家高級餐廳,兩家小酒館,兩家化妝品店,一家房產中介,一家貨倉。
這些都是郭黠的手筆。
隻是,隨著郭黠的大手筆,子爵府原本堆滿財物的倉庫忽然變得空蕩蕩。
主公,我覺得我們應該設立一個秘密組織,負責偵查、暗殺,以及對您的暗中保護。唐峰剛迴來,郭黠便找上門來。
既然稱為秘密,自然不能存在,至少在他人眼中不存在。
如果以前,唐峰或許還會考慮這樣的機構是否必要。
但經曆了今晚的突發事件,他心中警鈴大作。
今天,虧得對方人數有限,若對方有上百人,再配上精良的裝備,恐怕真會兇多吉少。
如果有影子保鏢常伴左右,即使再遇危險,也不會如此慌亂。
你看著辦吧,人員我會隨後調配。唐峰沉吟片刻後說道。
主公,德陽傳來消息了。郭黠轉移了話題。
聽到郭黠提起德陽,唐峰頓時來了興致。
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德陽的戰況,這些天他一直在為前線做準備。
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看著郭黠問。
越國公受了輕傷,不過並無大礙。郭黠迴答。
聽說羅通受傷,唐峰嚇了一跳,聽說隻是輕傷,他才鬆了口氣。
羅通武藝超群,身邊又有韋通等一眾將領保護,按理說不該受傷。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他忍不住再次問道。
越國公奉命率五府兵馬增援烽火堡,途中遭遇突厥兩萬大軍,雙方激戰半日,越國公率部成功突圍。郭黠說道。
此戰,越國公部損失三千餘人,烽火堡也在突厥重兵攻擊下失陷,堡中五百守軍全部陣亡。
聽到這裏,唐峰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五府兵馬,就是六千人。
大哥在人數少於突厥軍隊的情況下與之交戰,也是無奈之舉。
因為在草原上,正麵遭遇突厥軍隊想要逃脫幾乎不可能。
雖然他不在戰場,但他能想象當時大哥的無奈,更能想象那場大戰的慘烈。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順利突圍,真的很不容易。
草原作戰,最怕的就是遭遇戰,尤其是遭遇數量遠超己方的敵方騎兵部隊。
當初他率領兩府騎兵千裏奔襲,每日小心翼翼,也是因為害怕遭遇大批突厥騎兵。
突厥大軍已經南下,但數量上與先前的情報有出入。郭黠接著說。
聽到這裏,唐峰猛地抬起頭。
這一刻,他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
突厥調動的軍隊不是十四萬,而是整整十九萬,比情報多了五萬。郭黠說道。
唐峰坐在那裏,整個人沉默下來。
此時,德陽方麵,李靖手中的兵力正好是十四萬,在連續的小規模遭遇戰中損失近萬人。
相比之下,突厥的兵力比大唐在德陽的兵力多了近六萬。
突厥人不像西域人,他們的戰士英勇善戰,大唐軍隊靠精良的武器勉強能與之抗衡。
現在,突厥的兵力比大唐多了六萬,意味著大唐在德陽陷入了絕對的劣勢。
大戰一觸即發,衛國公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郭黠看著唐峰,沉聲道。
唐峰依舊沉默,思緒萬千。
李靖是軍事天才,計謀無雙,但對麵的吉利可汗也不是傻瓜,同樣精通兵法。
當前的局勢下,隻要吉利可汗不犯致命錯誤,李靖很難有勝算。
你覺得陛下接下來會怎麽選擇?沉默許久,唐峰看著郭黠問道。
衛國公會堅守德陽一線,而陛下,會抽調兵力增援衛國公。郭黠想了想後說。
而當前的形勢,四麵強敵環伺,唯一能抽調兵力的隻有關中了。
唐峰聽到這裏,苦笑一聲。
大唐看似強大,實則強大,但周圍的敵人實在太多,僅有的六十萬軍隊根本不夠用。
關中雖有十幾萬軍隊,但這些軍隊的存在是為了確保長安的安全。
如果繼續從關中抽調軍隊,一旦關中有危險,大唐的基業可能瞬間崩潰......
\"唐總,看來你得準備迎接新的挑戰了,估計不出兩天,陛下就會有新的指示。\"郭黠望著唐峰,微笑著說。
身為高級顧問,郭黠首要考慮的始終是唐峰的個人利益與得失,大唐的安危在他眼中並不占首要位置。盡管他擁有大唐的身份,但他內心並未真正融入這個城市,對這個國家並無太多歸屬感。
接著,兩人燭光下深談,討論了許多關於戰場策略和即將來臨的大戰走向,直至深夜才各自歇息。
次日清晨,唐峰抵達大理寺,才得知昨晚唐王已直接命令金吾衛和大理寺卿加強長安治安,一夜之間,長安城內上千人被捕,監獄人滿為患。
這些人中,一部分早已被不良分子盯上,另一部分則來曆不明。
唐峰等待狄仁傑之際,大明宮的宦官先一步來到大理寺,帶來了新的聖旨。
聖旨內容令唐峰更加困惑,大體讚揚他在大理寺任期內盡職盡責,功績顯著,賞賜若幹金銀財寶,但並未提升他的官職。
唐峰沉思著這模棱兩可的聖旨,含元殿內卻已鬧得沸沸揚揚。
\"必須立刻派遣一位能幹的大將,率軍增援德陽,否則北部邊境恐將失控。\"李績站出來,大聲說道。
\"繼續增兵德陽,兵源從何而來?\"長孫無忌皺眉,冷聲問道。
\"目前隻能從關中調兵,但若再從關中抽調,關中的兵力將達到曆史最低點。萬一長安有變,如何應對?\"陳叔達提出疑問。
麵對陳叔達的質疑,含元殿內一時陷入寂靜。作為大唐的首都,長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個國家的京畿地區,沒有二十萬常駐軍隊是不正常的。一旦長安出現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最終全局都將動蕩不安。
唐王李二坐在上方,麵色陰沉,銳利的目光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
\"申國公,關中還能調集多少兵力?\"唐王李二的聲音打破了含元殿的寧靜。
\"兩萬,已是極限。\"高士廉走出隊列,微微躬身迴答。
含元殿內,依舊一片死寂。即便有這兩萬援軍,大唐軍隊與東突厥的兵力差距仍然明顯。
換句話說,這兩萬援軍的存在與否,對戰局影響不大。
的確,這兩萬兵力對現在的德陽並無實質性意義。
大殿再次陷入靜默。所有人都緊鎖眉頭,深思不語。
\"陛下。\"這時,蘇定方緩步走出。
所有人的眼光瞬間聚焦在他身上。坐在龍椅上的唐王李二看向蘇定方,示意他發言。
\"當前的情況其實與先前那次完全相同,我們可以借鑒之前的戰術。\"蘇定方開口道。
大殿內的人們再次陷入沉思。
上次與突厥的戰鬥,河間郡王李孝恭手中的兵力比突厥主力少數萬,處於絕對劣勢,但最終突厥倉皇北撤。
唐軍主力幾乎未動一兵一卒,但那場大戰以大唐的勝利告終。突厥損失一萬多名精銳,王廷被破,包括王後在內的上百王族成員被俘,至今仍囚禁在長安。
這一切都源於當初派出的奇兵,劍走偏鋒,深入敵後。
經過這麽久,當初不明白的人現在都明白了。當初陛下和河間郡王派出三千騎兵走西線,並非想讓他們深入敵後擾亂突厥後方,而是想迷惑突厥,讓他們以為大唐要在西線用兵,從而分散突厥兵力。
那支奇兵實際上是陛下和河間郡王布下的迷局和棋子。
然而正是這個棋子,最終左右了整個戰局,攪亂了突厥後方,燒毀數十個突厥部落,殺死一萬多名突厥精銳,甚至攻破突厥王廷,焚燒了可汗的金帳。
對突厥人來說,這是他們部族史上前所未有的恥辱。此次吉利可汗傾盡全族兵力南下,就是為了洗刷恥辱。
當然,對大唐而言,這也是一場勝利。對在場的許多將領來說,這場千裏奔襲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跡。
換成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也不敢說能僅憑三千騎兵完成那些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那支騎兵做到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原因並非這支騎兵有多強大,而是因為他們有一位強大的領袖。
此刻,唐王李二坐在那裏,全神貫注地思考。
奇跡可能有一次,但不可能反複出現。有了上次的慘痛教訓,吉利可汗必定會在西線嚴防死守,即使再派出一支類似的奇兵,也無法複製上次的戰場奇跡。
如今羅通已在前線,且差點喪命,若此時再讓唐峰北上深入敵後,他心中難免有些不忍...
目標隻有一個,抓捕所有涉嫌犯罪的嫌疑人。
繁華的長安市內,一片混亂。
而這個夜晚,注定讓這座大都市無法入眠。
迴到長安後,唐峰原以為唐總會有召見,卻隻收到一句輕描淡寫的指示,讓他迴府休息。
他有些不解,唐總此刻的想法是什麽。
不過,唐總沒見他,倒讓他得以清閑一陣。
今晚市區亂成一團,哪有家裏的安寧。
迴到府邸,郭黠還在忙碌。
自郭黠接手以來,唐峰徹底成了甩手掌櫃,府內外大小事務全交給他處理。
如今,他儼然成了董事長,郭黠則成了總經理。
郭黠不愧是當代頂尖智囊之一,短短幾天,整個子爵府就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
更重要的是,許多模糊不清的問題得到了明確,包括一些不合理的人事任命也進行了調整。
此外,唐峰從網絡交易中獲取的情報人才,被郭黠分配出去。
如今,這些眼線潛伏在長安市各個角落,為子爵府搜集情報。
這幾日,唐峰名下多了三家高級餐廳,兩家小酒館,兩家化妝品店,一家房產中介,一家貨倉。
這些都是郭黠的手筆。
隻是,隨著郭黠的大手筆,子爵府原本堆滿財物的倉庫忽然變得空蕩蕩。
主公,我覺得我們應該設立一個秘密組織,負責偵查、暗殺,以及對您的暗中保護。唐峰剛迴來,郭黠便找上門來。
既然稱為秘密,自然不能存在,至少在他人眼中不存在。
如果以前,唐峰或許還會考慮這樣的機構是否必要。
但經曆了今晚的突發事件,他心中警鈴大作。
今天,虧得對方人數有限,若對方有上百人,再配上精良的裝備,恐怕真會兇多吉少。
如果有影子保鏢常伴左右,即使再遇危險,也不會如此慌亂。
你看著辦吧,人員我會隨後調配。唐峰沉吟片刻後說道。
主公,德陽傳來消息了。郭黠轉移了話題。
聽到郭黠提起德陽,唐峰頓時來了興致。
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德陽的戰況,這些天他一直在為前線做準備。
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看著郭黠問。
越國公受了輕傷,不過並無大礙。郭黠迴答。
聽說羅通受傷,唐峰嚇了一跳,聽說隻是輕傷,他才鬆了口氣。
羅通武藝超群,身邊又有韋通等一眾將領保護,按理說不該受傷。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他忍不住再次問道。
越國公奉命率五府兵馬增援烽火堡,途中遭遇突厥兩萬大軍,雙方激戰半日,越國公率部成功突圍。郭黠說道。
此戰,越國公部損失三千餘人,烽火堡也在突厥重兵攻擊下失陷,堡中五百守軍全部陣亡。
聽到這裏,唐峰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五府兵馬,就是六千人。
大哥在人數少於突厥軍隊的情況下與之交戰,也是無奈之舉。
因為在草原上,正麵遭遇突厥軍隊想要逃脫幾乎不可能。
雖然他不在戰場,但他能想象當時大哥的無奈,更能想象那場大戰的慘烈。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順利突圍,真的很不容易。
草原作戰,最怕的就是遭遇戰,尤其是遭遇數量遠超己方的敵方騎兵部隊。
當初他率領兩府騎兵千裏奔襲,每日小心翼翼,也是因為害怕遭遇大批突厥騎兵。
突厥大軍已經南下,但數量上與先前的情報有出入。郭黠接著說。
聽到這裏,唐峰猛地抬起頭。
這一刻,他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
突厥調動的軍隊不是十四萬,而是整整十九萬,比情報多了五萬。郭黠說道。
唐峰坐在那裏,整個人沉默下來。
此時,德陽方麵,李靖手中的兵力正好是十四萬,在連續的小規模遭遇戰中損失近萬人。
相比之下,突厥的兵力比大唐在德陽的兵力多了近六萬。
突厥人不像西域人,他們的戰士英勇善戰,大唐軍隊靠精良的武器勉強能與之抗衡。
現在,突厥的兵力比大唐多了六萬,意味著大唐在德陽陷入了絕對的劣勢。
大戰一觸即發,衛國公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郭黠看著唐峰,沉聲道。
唐峰依舊沉默,思緒萬千。
李靖是軍事天才,計謀無雙,但對麵的吉利可汗也不是傻瓜,同樣精通兵法。
當前的局勢下,隻要吉利可汗不犯致命錯誤,李靖很難有勝算。
你覺得陛下接下來會怎麽選擇?沉默許久,唐峰看著郭黠問道。
衛國公會堅守德陽一線,而陛下,會抽調兵力增援衛國公。郭黠想了想後說。
而當前的形勢,四麵強敵環伺,唯一能抽調兵力的隻有關中了。
唐峰聽到這裏,苦笑一聲。
大唐看似強大,實則強大,但周圍的敵人實在太多,僅有的六十萬軍隊根本不夠用。
關中雖有十幾萬軍隊,但這些軍隊的存在是為了確保長安的安全。
如果繼續從關中抽調軍隊,一旦關中有危險,大唐的基業可能瞬間崩潰......
\"唐總,看來你得準備迎接新的挑戰了,估計不出兩天,陛下就會有新的指示。\"郭黠望著唐峰,微笑著說。
身為高級顧問,郭黠首要考慮的始終是唐峰的個人利益與得失,大唐的安危在他眼中並不占首要位置。盡管他擁有大唐的身份,但他內心並未真正融入這個城市,對這個國家並無太多歸屬感。
接著,兩人燭光下深談,討論了許多關於戰場策略和即將來臨的大戰走向,直至深夜才各自歇息。
次日清晨,唐峰抵達大理寺,才得知昨晚唐王已直接命令金吾衛和大理寺卿加強長安治安,一夜之間,長安城內上千人被捕,監獄人滿為患。
這些人中,一部分早已被不良分子盯上,另一部分則來曆不明。
唐峰等待狄仁傑之際,大明宮的宦官先一步來到大理寺,帶來了新的聖旨。
聖旨內容令唐峰更加困惑,大體讚揚他在大理寺任期內盡職盡責,功績顯著,賞賜若幹金銀財寶,但並未提升他的官職。
唐峰沉思著這模棱兩可的聖旨,含元殿內卻已鬧得沸沸揚揚。
\"必須立刻派遣一位能幹的大將,率軍增援德陽,否則北部邊境恐將失控。\"李績站出來,大聲說道。
\"繼續增兵德陽,兵源從何而來?\"長孫無忌皺眉,冷聲問道。
\"目前隻能從關中調兵,但若再從關中抽調,關中的兵力將達到曆史最低點。萬一長安有變,如何應對?\"陳叔達提出疑問。
麵對陳叔達的質疑,含元殿內一時陷入寂靜。作為大唐的首都,長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個國家的京畿地區,沒有二十萬常駐軍隊是不正常的。一旦長安出現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最終全局都將動蕩不安。
唐王李二坐在上方,麵色陰沉,銳利的目光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
\"申國公,關中還能調集多少兵力?\"唐王李二的聲音打破了含元殿的寧靜。
\"兩萬,已是極限。\"高士廉走出隊列,微微躬身迴答。
含元殿內,依舊一片死寂。即便有這兩萬援軍,大唐軍隊與東突厥的兵力差距仍然明顯。
換句話說,這兩萬援軍的存在與否,對戰局影響不大。
的確,這兩萬兵力對現在的德陽並無實質性意義。
大殿再次陷入靜默。所有人都緊鎖眉頭,深思不語。
\"陛下。\"這時,蘇定方緩步走出。
所有人的眼光瞬間聚焦在他身上。坐在龍椅上的唐王李二看向蘇定方,示意他發言。
\"當前的情況其實與先前那次完全相同,我們可以借鑒之前的戰術。\"蘇定方開口道。
大殿內的人們再次陷入沉思。
上次與突厥的戰鬥,河間郡王李孝恭手中的兵力比突厥主力少數萬,處於絕對劣勢,但最終突厥倉皇北撤。
唐軍主力幾乎未動一兵一卒,但那場大戰以大唐的勝利告終。突厥損失一萬多名精銳,王廷被破,包括王後在內的上百王族成員被俘,至今仍囚禁在長安。
這一切都源於當初派出的奇兵,劍走偏鋒,深入敵後。
經過這麽久,當初不明白的人現在都明白了。當初陛下和河間郡王派出三千騎兵走西線,並非想讓他們深入敵後擾亂突厥後方,而是想迷惑突厥,讓他們以為大唐要在西線用兵,從而分散突厥兵力。
那支奇兵實際上是陛下和河間郡王布下的迷局和棋子。
然而正是這個棋子,最終左右了整個戰局,攪亂了突厥後方,燒毀數十個突厥部落,殺死一萬多名突厥精銳,甚至攻破突厥王廷,焚燒了可汗的金帳。
對突厥人來說,這是他們部族史上前所未有的恥辱。此次吉利可汗傾盡全族兵力南下,就是為了洗刷恥辱。
當然,對大唐而言,這也是一場勝利。對在場的許多將領來說,這場千裏奔襲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跡。
換成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也不敢說能僅憑三千騎兵完成那些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那支騎兵做到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原因並非這支騎兵有多強大,而是因為他們有一位強大的領袖。
此刻,唐王李二坐在那裏,全神貫注地思考。
奇跡可能有一次,但不可能反複出現。有了上次的慘痛教訓,吉利可汗必定會在西線嚴防死守,即使再派出一支類似的奇兵,也無法複製上次的戰場奇跡。
如今羅通已在前線,且差點喪命,若此時再讓唐峰北上深入敵後,他心中難免有些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