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這群人再次爭論起來,唐峰苦笑不已。仿佛自古以來,文臣與武將就是天生的對手。不論大事小事,一旦相遇,總能引發激烈的爭端。


    看著那些仿佛打了雞血的文官大佬,他無奈地搖頭。這場爭論因他而起,他自然不敢多言。


    他對長孫無忌提到的上議大夫職位確實有些心動。雖然隻是個閑職,沒有實權,但它畢竟是一份實實在在的正五品下文官職位。一旦得到,就意味著他在朝廷中有了立足之地。從此以後,他就算是一名士大夫,雖然隻是最低等級的,但也意義非凡。


    文治武功,需要張弛有度,但如果兩者並進,未來將帶來無盡的好處。雖然這麽做有點騎牆的嫌疑,但在太平盛世的朝廷中,文官體係的影響終究比武官大得多。治理國家,平衡朝政,還得靠文臣。


    他想要擺脫駙馬身份,很大程度上需要文官們的支持。隻要文官們保持沉默,到時候他就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夠了。”唐王李二的聲音在花園中響起。


    唐峰對社稷有功,封為大理寺少卿。隨著唐王李二的話,所有爭吵徹底結束。


    大理寺正,正五品下的官職,比上議大夫更有實權,僅次於大理寺少卿。但這個職位並不嚴格意義上屬於文官,而是介乎文武之間,文武兼備。


    聽到皇帝給自己的官職,唐峰愣住了。大理寺正,這可不是什麽美差。雖然權力不小,但需要處理的事情棘手。當然,大理寺少卿的職位確實很吸引人,正五品下,而且文武兼顧。


    大理寺正,從五品下,掌管刑法條例,參與裁決刑罰輕重。如果大理丞判決不當,將以法正之名上報大理卿、少卿。在大理寺卿、少卿不在時,由大理寺正代行職責。


    可以說,大理寺正的存在感極強,權責重大。


    最初的激動過後,唐峰想起了另一件事。這個職位是否與讓他調查那個和尚有關?畢竟在這方麵,大理寺經驗豐富。


    對於封唐峰為大理寺正,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摸不著頭腦。大理寺正的職位重要,但唐峰身為寧遠將軍,早晚得上戰場,掛個清閑的職位對他而言無疑最好。


    更重要的是,不久前,大理寺的兩位大理正和兩位大理寺少卿因為某些原因被革職。如今,偌大的大理寺,除了年邁的大理寺卿,就沒有當家人了。


    如今唐峰被封為大理寺正,豈不是說他隻要踏入大理寺,就能執掌整個大理寺?


    想到這裏,眾人更加困惑。這個任命,充滿了詭異。


    “臣謝陛下。”唐峰短暫思考後,連忙上前,躬身行禮致謝。


    “大理寺正責任重大,你去了大理寺,務必嚴於律己,為朕分憂解難。”唐王李二看著唐峰,朗聲說道。


    聽到唐王意味深長的話,唐峰心中苦笑。果然,皇帝把他放在大理寺正的位置,確實與調查那個和尚有關。


    他越來越好奇,那個和尚身上究竟藏著什麽秘密。


    “微臣定當盡忠職守,為大唐,為陛下分憂。”唐峰再次躬身行禮。


    這次轉變,換來了正五品下的大理寺正,唐峰不知道是賺了還是虧了。隻是可惜了上議大夫的官職,得到那份官職才是最完美的。


    悠閑的文官職位對他而言,目前是最好的選擇。可惜,這樣的事由不得他選擇。皇帝給他什麽職位,他都隻能接受。再說,大理寺相當於後世的最高法院,而大理寺正相當於大理寺的第三把手,權力極大。


    那些普通人恐怕奮鬥一輩子也達不到這個位置。隨著曲轅犁的出現,針對唐峰的算計不攻自破,反而是唐峰得益。


    李績心中雖然鬱悶,但也無可奈何。早朝結束後,李績沒有留下,連說兩句話的機會都沒有。


    看著匆匆離去的李靖的背影,唐峰意味深長地一笑。經過此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長安城內應該不會再有人來找他麻煩了。隻是,再次見到迎麵而來的李靖,他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


    現在,他最害怕遇見的就是李靖。然而,長安雖大,終究會有相遇之時,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都市. 當李靖走近,唐峰終究沒有避開,向他鞠躬行禮。


    逃避並非長久之計。


    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


    此刻的李靖,雖然表麵平靜,眼神卻複雜無比。


    就算他想說什麽,此刻也無法啟齒。


    曾經,那個他從鄉村帶出來的少年,如今已在大唐政壇嶄露頭角,且取得了一番不小的成就——寧遠將軍,大理寺正。


    無後台,無人相助,全憑自身努力封爵,獲得文武官職,在這個繁華都市中,實屬罕見。


    正五品下的寧遠將軍兼任大理寺正,這地位已不容小覷,甚至超越了長孫衝。


    然而,長孫衝能坐穩那個位置,既有才又有家世——他是長孫無忌的長子,更是長孫皇後的外甥。


    相比之下,唐峰卻沒有任何依仗,沒有任何背景。


    “這幾天,若有空,迴家一趟。”李靖看著唐峰,沉默片刻,終於開口。


    想起迴衛國公府的尷尬場景,唐峰心中五味雜陳。


    “迴去吧。”他能預見,即使迴去,嶽母也不會給他好臉色。


    短暫的猶豫後,他鞠躬向李靖行禮。


    李靖站在原地,複雜地看著唐峰許久,最終歎了口氣,轉身離開。


    這一幕落在旁人眼裏,意味深長。


    目送李靖離去,唐峰凝視良久。


    事已至此,再想無益。


    一隻手掌落在他肩上,他轉過身,不知何時,羅通已站在他身後。“大哥。”看著身後的羅通,他擠出一絲笑容。“衛國公找你說了什麽?”羅通望著遠處離去的背影,問道。


    “嶽父希望我近期迴衛國公府一趟。”唐峰坦誠相告。


    聞言,羅通微微皺眉。


    “此事你千萬不可猶豫,更不可婦人之仁。”羅通沉聲道。


    唐峰後退一步,點頭示意。


    他並非優柔寡斷之人,錯了也會一往無前。


    “好了,別多想,有我和叔伯在,天塌不下來。”羅通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走吧,咱們去喝酒。”羅通笑著說。


    唐峰笑著點點頭,兩人相伴離開了大明宮。


    雲香樓,長安最著名的酒樓。正對著清河的包廂內,唐峰與羅通相對而坐。


    進了酒樓,羅通並不急著點菜,而是隻點了幾個下酒小菜和一壺酒。


    大唐的酒淡雅,度數不高,對壯漢來說,這一壺根本不夠羅通喝的。看著對麵的羅通,唐峰有些疑惑,直覺告訴他,大哥似乎在等人。


    “大哥在等人?”他看著羅通,問。


    羅通笑著點點頭:“稍等片刻,那人很快就到。”


    又等了半個時辰,門外傳來由遠及近的腳步聲,最後停在包廂門口。


    包廂的門被推開,一位身穿錦袍的青年走進來。


    這青年對唐峰而言十分陌生,他從未見過。


    “魏王,”羅通起身,朝青年拱手。


    青年進來後,麵帶微笑,與羅通互相行禮,然後目光落在唐峰身上。


    貞觀年間,隻有唯一的魏王,便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後的次子,魏王李泰。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的第四子,母為長孫皇後。


    李泰喜好文學,工於書畫,才華橫溢,深受唐太宗寵愛,被譽為“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按慣例,封王之子都應前往封地,不得在京久居,但李泰因太宗寵愛,特許“不之官”,常年留在太宗身邊。


    甚至,唐太宗因他喜好文學,特命在其府邸設立文學館,任他自行召集學士。


    唐峰怎麽也沒想到,羅通等的人竟然是這位。


    唐峰驚訝之時,魏王李泰看向他,也有些意外。


    “唐峰,這位是魏王。”羅通簡短介紹。


    “魏王,這位是新封的唐縣子。”唐峰朝魏王李泰拱手。


    李泰最初的疑惑很快消散,聽到羅通的介紹,臉上露出驚喜。


    “唐縣子美名傳京城,今日得見,幸會。”李泰笑容滿麵,友善地對唐峰說。


    唐峰不得不承認,僅從言談舉止上看,魏王李泰確實比太子李承乾高出許多,對方寥寥數語,就讓人不由生出幾分好感。


    這是一個很擅長掌握人心的人。


    “魏王謬讚了。”唐峰笑著拱手。


    “魏王請。”羅通示意。


    李泰上前,在正位上坐下。


    不久,小廝端上了酒菜。趁著這個空隙,唐峰看向羅通,投去詢問的目光。


    羅通悄悄做了個手勢,示意他不要著急。


    “先前的事,魏王考慮好了嗎?”羅通看著李泰,問道。


    李泰坐在那裏,沒有立刻迴答。


    “魏王無需擔憂,唐縣子非一般人。”似乎看出李泰的顧慮,羅通又說。


    聽到羅通這話,李泰眸中閃過一抹異樣。


    他的目光掃過唐峰和羅通。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神級聊天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可可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可可a並收藏大唐:神級聊天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