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抹明安親自出席酒宴,當然是感謝李桓等人對耶律寅娘的救命之恩,倒不是他真的折節下交。
石抹明安,京兆路副都總管、定國軍節度使。
眼下在關中,石抹明安的兵權,僅次於蒲察貞、完顏承裕,陝西金軍第三號人物。
他雖然官位不算太高,可他對西北契丹乣軍的影響很大。西北的契丹乣軍,多半在他和同族兄弟石抹仲溫的掌控下。
李桓見到石抹明安身材魁偉,豐上銳下,身穿一件月白色大氅,渾身散發出軍中大將的肅穆之氣,令人不敢逼視。
對於石抹明安這個曆史人物,李桓知道的不多。他隻知道,石抹明安主動投蒙反金,是蒙古滅金的大功臣,第一帶路黨。
此人本姓蕭,契丹貴族,幼時即騎小馬,整訓群童,令行禁止,父老異之,以有將才。
這些年,為了安撫不甘滅國、蠢蠢欲動的契丹人,金主不得不重用少數耶律氏、蕭氏中的人才。
可在契丹人看來,女真人本是大遼臣屬,卑賤鷹奴,竟然反奴為主,騎在契丹人頭上。契丹人瞧不起女真人,自然不甘臣服了。
然而,女真朝廷並沒有屠滅契丹人的能力,明知契丹人叛服無常,也隻能捏著鼻子用他們。
終金一朝,契丹人雖然受到監視和壓製,可實力始終很強。這得益於遼朝兩百多年的統治,讓契丹成為幾百萬人口的“大族”。
契丹人本就驍勇善戰,是金軍主力之一,加上有幾百萬族人做後盾,金廷不能來硬的,隻能盡量安撫。既要防止他們叛亂,又不能逼反他們。
契丹人當然也知道這一點。
如此一來,契丹貴族和金廷的關係,就很微妙了。
耶律寅娘和蕭福果一起站起來,對石抹明安行晚輩禮道:“見過大人。”
雲禟和李桓等人也一起站起來,叉手行禮,恭聲唱喏道:“小民…拜見節帥官人!官人萬福!”
按道理,他們見到石抹明安,是要下跪參拜的。
胡禮,尚跪拜。
可是李桓等人並沒有下跪。石抹明安也不以為意。
因為這些人不但是外甥女的救命恩人,據說還有招攬價值。
石抹明安深邃的目光掃了一眼眾客人,溫言笑道:“諸位請坐吧,不必拘禮。諸位救了寅娘一命,蕭某十分感激,在此謝過了。”
說完,也是拱手行禮。
“不敢!”李桓等人趕緊再次迴禮,“節帥官人折煞我等。”
石抹明安客套過了,這才走到主位坐下。
遼金貴右,以右首為貴賓之位,主人甘居左首。所以石抹明安身為大員,卻坐在左首。李桓等人隻是平民白身,反而坐在右首。
“父君大人,酒宴已備。”蕭福果象征性的稟報道。
蕭明安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猶如坐在中軍大帳,點頭道:“舉樂開席吧,莫讓貴客久等。”
“是。”蕭福果點頭,對主持酒宴相禮的“白席人”道:“開席!”
“喏!”白席人唱個喏,大聲說道:“舉樂!開席!”
筵下歌舞一變,頓時換了一闕《景雲舞》,玉磬箜篌,舞姿婆娑,融合了漢家和契丹之風。
白席人以手撫胸,鞠躬唱道:“主人舉杯屬客!獻酒三爵!”
按禮,主謂之獻,賓謂之酬。
主人敬客人酒,也就被白席人唱為“獻酒”。
白席人,本是遼金民間酒宴上的酒令官。白席人主持酒宴,如今已經成為北方風俗。
隨即,每一酒案的侍酒小環,立刻熟練的斟酒。
酒席上,頓時酒香四溢。
石抹明安父子和耶律寅娘作為主人,一起在白席人的酒令之下,舉起酒杯,敬李桓等人。
“敬謝諸位救命恩情,為諸位接風洗塵!”
言畢,一爵而盡,連飲三爵。
契丹人喝酒,果然猛地很。
白席人再次唱道:“請客人舉杯,還酬三爵!”
李桓等人一起舉杯,也是一口喝盡,連喝三杯。
幸好,這金朝的“九醞和瓊酥”,雖然是產自定州的名酒佳釀,卻是類似葡萄酒的存在,並不烈。
以李桓和雲裳估計,差不多十五度吧。不會超過十八度。
所以,喝過五十度烈酒的兩人連飲三爵,完全沒有問題。
可是雲禟和李孝真等四人,就喝的有點遲疑了。
因為這個時代,十五六度的酒,就已經算是烈酒。雲禟等人平時喝的酒,也就是十度左右的米酒,比啤酒強不了多少。
十五度的“烈酒”,他們都沒有喝過,根本沒有“酒精考驗”。如今連灌三大杯“九醞和瓊酥”,當然有些發怵。
相比之下,李桓的表現就更讓主人欣喜。
“哈哈哈!”石抹明安大笑,“痛快!李小郎君爽氣,倒是很像我們契丹人。”
像個屁啊,隻是我喝的多。李桓心中暗道。
主人都很高興,覺得李桓很識相,很給主人麵子。
參加契丹人的酒宴,不怕喝醉喝死,就怕你不喝。
後世酒桌文化的勸酒惡俗,就是受到契丹人的影響,源於北方,行於全國。
“李兄弟好酒量啊!”蕭福果豎起大拇指,“在下甘拜下風。今晚可要不醉不歸啊。”
耶律寅娘酒紅上臉,目光瀲灩的提醒道:“李郎君,這是定州出產的九醞和瓊酥,乃是大金名酒,後勁可是足得很。”
這女人還算有些良心,起碼能提醒一下,擔心李桓不知深淺喝大了。
蕭福果立刻出聲道:“阿姐何必多事呢,李兄弟一看就是海量,這點酒值當什麽。”
白席人再次唱道:“賓主請用菜!”
到了這裏,已經是酒過一行。按照如今的習俗,整個酒宴起碼要五行,多至九行。
直到此時,方許吃菜,但也不能一直吃菜。最多吃幾筷子,就要第二行酒了。
一行酒結束,歌舞曲樂也換了,換了《鷓鴣天》。
菜色已經上了九品,還在依次而上。其實根本吃不完。
卻說金國菜肴,融合契丹、漢家、女真三家特色,風格多樣。
這些菜肴,有契丹人的蒸熊掌、貔狸羹、炙駝峰…女真人的裹蒸蠟黃羊、羅肚羹、灌漿饅頭…漢人的雕花蜜煎、蓮花鴨簽…
但見蕭福果抽出蹀躞帶上的白銀餐刀,一邊切肉,一邊大快朵頤,胃口十分喜人。
不遠處指揮仆役的管家七斤鹽,見狀不禁一笑。
等到酒過二行,李桓兀自神色如常。雲禟卻是微有醉意。
石抹明安持杯笑道:“光是觀看歌舞,酒興寥寥。不如來點樂子。”
“先來武的,再來文的。如何?”
說完他解下腰間的寶石柄銀刀,“這柄寶石銀刀,就當贏家的彩頭!”
石抹明安,京兆路副都總管、定國軍節度使。
眼下在關中,石抹明安的兵權,僅次於蒲察貞、完顏承裕,陝西金軍第三號人物。
他雖然官位不算太高,可他對西北契丹乣軍的影響很大。西北的契丹乣軍,多半在他和同族兄弟石抹仲溫的掌控下。
李桓見到石抹明安身材魁偉,豐上銳下,身穿一件月白色大氅,渾身散發出軍中大將的肅穆之氣,令人不敢逼視。
對於石抹明安這個曆史人物,李桓知道的不多。他隻知道,石抹明安主動投蒙反金,是蒙古滅金的大功臣,第一帶路黨。
此人本姓蕭,契丹貴族,幼時即騎小馬,整訓群童,令行禁止,父老異之,以有將才。
這些年,為了安撫不甘滅國、蠢蠢欲動的契丹人,金主不得不重用少數耶律氏、蕭氏中的人才。
可在契丹人看來,女真人本是大遼臣屬,卑賤鷹奴,竟然反奴為主,騎在契丹人頭上。契丹人瞧不起女真人,自然不甘臣服了。
然而,女真朝廷並沒有屠滅契丹人的能力,明知契丹人叛服無常,也隻能捏著鼻子用他們。
終金一朝,契丹人雖然受到監視和壓製,可實力始終很強。這得益於遼朝兩百多年的統治,讓契丹成為幾百萬人口的“大族”。
契丹人本就驍勇善戰,是金軍主力之一,加上有幾百萬族人做後盾,金廷不能來硬的,隻能盡量安撫。既要防止他們叛亂,又不能逼反他們。
契丹人當然也知道這一點。
如此一來,契丹貴族和金廷的關係,就很微妙了。
耶律寅娘和蕭福果一起站起來,對石抹明安行晚輩禮道:“見過大人。”
雲禟和李桓等人也一起站起來,叉手行禮,恭聲唱喏道:“小民…拜見節帥官人!官人萬福!”
按道理,他們見到石抹明安,是要下跪參拜的。
胡禮,尚跪拜。
可是李桓等人並沒有下跪。石抹明安也不以為意。
因為這些人不但是外甥女的救命恩人,據說還有招攬價值。
石抹明安深邃的目光掃了一眼眾客人,溫言笑道:“諸位請坐吧,不必拘禮。諸位救了寅娘一命,蕭某十分感激,在此謝過了。”
說完,也是拱手行禮。
“不敢!”李桓等人趕緊再次迴禮,“節帥官人折煞我等。”
石抹明安客套過了,這才走到主位坐下。
遼金貴右,以右首為貴賓之位,主人甘居左首。所以石抹明安身為大員,卻坐在左首。李桓等人隻是平民白身,反而坐在右首。
“父君大人,酒宴已備。”蕭福果象征性的稟報道。
蕭明安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猶如坐在中軍大帳,點頭道:“舉樂開席吧,莫讓貴客久等。”
“是。”蕭福果點頭,對主持酒宴相禮的“白席人”道:“開席!”
“喏!”白席人唱個喏,大聲說道:“舉樂!開席!”
筵下歌舞一變,頓時換了一闕《景雲舞》,玉磬箜篌,舞姿婆娑,融合了漢家和契丹之風。
白席人以手撫胸,鞠躬唱道:“主人舉杯屬客!獻酒三爵!”
按禮,主謂之獻,賓謂之酬。
主人敬客人酒,也就被白席人唱為“獻酒”。
白席人,本是遼金民間酒宴上的酒令官。白席人主持酒宴,如今已經成為北方風俗。
隨即,每一酒案的侍酒小環,立刻熟練的斟酒。
酒席上,頓時酒香四溢。
石抹明安父子和耶律寅娘作為主人,一起在白席人的酒令之下,舉起酒杯,敬李桓等人。
“敬謝諸位救命恩情,為諸位接風洗塵!”
言畢,一爵而盡,連飲三爵。
契丹人喝酒,果然猛地很。
白席人再次唱道:“請客人舉杯,還酬三爵!”
李桓等人一起舉杯,也是一口喝盡,連喝三杯。
幸好,這金朝的“九醞和瓊酥”,雖然是產自定州的名酒佳釀,卻是類似葡萄酒的存在,並不烈。
以李桓和雲裳估計,差不多十五度吧。不會超過十八度。
所以,喝過五十度烈酒的兩人連飲三爵,完全沒有問題。
可是雲禟和李孝真等四人,就喝的有點遲疑了。
因為這個時代,十五六度的酒,就已經算是烈酒。雲禟等人平時喝的酒,也就是十度左右的米酒,比啤酒強不了多少。
十五度的“烈酒”,他們都沒有喝過,根本沒有“酒精考驗”。如今連灌三大杯“九醞和瓊酥”,當然有些發怵。
相比之下,李桓的表現就更讓主人欣喜。
“哈哈哈!”石抹明安大笑,“痛快!李小郎君爽氣,倒是很像我們契丹人。”
像個屁啊,隻是我喝的多。李桓心中暗道。
主人都很高興,覺得李桓很識相,很給主人麵子。
參加契丹人的酒宴,不怕喝醉喝死,就怕你不喝。
後世酒桌文化的勸酒惡俗,就是受到契丹人的影響,源於北方,行於全國。
“李兄弟好酒量啊!”蕭福果豎起大拇指,“在下甘拜下風。今晚可要不醉不歸啊。”
耶律寅娘酒紅上臉,目光瀲灩的提醒道:“李郎君,這是定州出產的九醞和瓊酥,乃是大金名酒,後勁可是足得很。”
這女人還算有些良心,起碼能提醒一下,擔心李桓不知深淺喝大了。
蕭福果立刻出聲道:“阿姐何必多事呢,李兄弟一看就是海量,這點酒值當什麽。”
白席人再次唱道:“賓主請用菜!”
到了這裏,已經是酒過一行。按照如今的習俗,整個酒宴起碼要五行,多至九行。
直到此時,方許吃菜,但也不能一直吃菜。最多吃幾筷子,就要第二行酒了。
一行酒結束,歌舞曲樂也換了,換了《鷓鴣天》。
菜色已經上了九品,還在依次而上。其實根本吃不完。
卻說金國菜肴,融合契丹、漢家、女真三家特色,風格多樣。
這些菜肴,有契丹人的蒸熊掌、貔狸羹、炙駝峰…女真人的裹蒸蠟黃羊、羅肚羹、灌漿饅頭…漢人的雕花蜜煎、蓮花鴨簽…
但見蕭福果抽出蹀躞帶上的白銀餐刀,一邊切肉,一邊大快朵頤,胃口十分喜人。
不遠處指揮仆役的管家七斤鹽,見狀不禁一笑。
等到酒過二行,李桓兀自神色如常。雲禟卻是微有醉意。
石抹明安持杯笑道:“光是觀看歌舞,酒興寥寥。不如來點樂子。”
“先來武的,再來文的。如何?”
說完他解下腰間的寶石柄銀刀,“這柄寶石銀刀,就當贏家的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