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禟不知女婿為何關心這些,他也毫不隱瞞,說道:“雲家賬上,還有交鈔八百多貫,銅錢一百三十貫,白銀五十兩,這是能動用的所有活錢了。”
李太公也說道:“李家莊的公賬,交鈔三百二十貫,銅錢不到五十貫,銀錠沒有。這也是所有的活錢了。四郎,你問這個作甚?”
孫子是從來不關心賬目的。
李桓頓時心中有數。
雲家小有資產。李家雖然有個莊園,其實隻能說是小康。
兩家都是身處下層,但比起底層窮苦百姓,還是要強不少,算是小地主小資產階級。
這個起點雖然低,總比一窮二白好多了。
李桓斟酌著說道:“嶽父,大父,我覺得交鈔會崩,可能真的變成紙。當務之急,是拋掉所有交鈔,全部換成銅錢!”
他很清楚,交鈔崩潰就在眼前了。
銅錢是交鈔的準備金,可朝廷手中的銅錢儲備嚴重不足,交鈔本沒有堅挺基礎,主要靠政府信用背書。
更要命的是,下個月南宋韓侂胄發動“開禧北伐”,數十萬宋軍大舉伐金,導致金朝再次開動戰爭機器。
加上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金廷不得不調動大軍防守北疆。
可謂南北兩線用兵。而打仗,是要錢的。
於是,金朝隻能大肆印刷交鈔,瘋狂掠奪民財,導致交鈔崩潰,最後萬貫紙鈔買個燒餅。
“全部換成銅錢?交鈔會變成紙?”雲禟皺眉,“四郎,你從哪裏聽來的消息?”
李太公也不解的看著孫子。
隻有雲裳毫不意外。她曆史很差,卻知道李桓的曆史一定比她好。
李桓編造一個理由,煞有其事的說道:“我之前在鳳翔城,無意中聽到一個來自長安城的貴人說,宋軍可能要北伐,北方草原有個叫鐵木真的狠人,已經統一了蒙古諸部,號稱成吉思汗,準備南下。”
“這是要打大仗了,若是南北用兵,朝廷可能大印交鈔,肆意掠奪民財。女真官家,又不是沒幹過。”
“大父,嶽父,若真是如此,交鈔肯定大貶,甚至一文不值,到時再要兌換銅錢,怕是遲了。”
“果真如此?”李太公和雲禟都是神色凝重,“四郎,你可不要瞎說啊。”
李桓搖頭:“如此大事,我怎敢瞎說?那長安貴人是京兆都總管府的衙內,所言應該不虛吧?他說者無心,我卻是聽者有意。”
李太公問道:“都總管可是封疆大吏,正三品大員。總管府衙內如此金貴,怎麽和你有交集,還被你聽到說話?”
這也是雲禟的疑問。實在是兩者身份天差地別,李桓又如何有機會聽到對方的無心之言?
雲裳暗自一笑。嘻,警察也要當騙子麽?
卻聽警察言之鑿鑿的解釋道:“自然本不相幹。隻是當日那衙內酒醉出恭,就在南城東司(公廁)。當時,那衙內已經完事,正在暖房藻豆淨手。他同伴當我是傾腳頭(公廁工),就唿來喝去的命我幫他更衣。”
“我見他們服飾華麗,舉止奢遮,不敢得罪,也就當了一迴傾腳頭。就這小會兒功夫,剛好聽到兩人交談。”
“兩人都有酒意,又都在東司,還以為我是傾腳頭,說話也就比較隨性。”
“兩人說了幾句,提到這些話。我才知道,那衙內是京兆都總管之子。”
“原來如此。”雲禟毫不懷疑,“那可真是巧了。四郎,你當一次傾腳頭,真是賺了。”
“這些消息,應該還是鮮為人知的機密!”
李桓點頭道:“所以我們要立刻拋掉所有交鈔,趕在朝廷鈔法大壞之前,將所有交鈔,全部兌換成銅錢。”
雲禟眉頭一皺,“可交鈔真會大貶?要想全部兌換,隻能虧本兌換,不然無法出手。”
李桓神色果決:“那就虧本兌換!哪怕二兌一,也要全部換成銅錢。總之,交鈔暫時不能留!”
如今交鈔雖然不如當初,可在關中,一貫交鈔仍然能兌換六陌銅錢,也就是十兌六。
當然,這是在沒有擠兌的情況下,否則…
所以,李桓建議不惜二兌一,一貫鈔兌半貫銅錢,拚著虧損一成,也要兌!
雲禟不禁有些猶豫,“是不是冒險了?若是交鈔沒事,要虧近百貫啊。”
李太公也是神色猶豫,“四郎,這靠譜麽?”
雲裳忽然說道:“太公,爹,俗話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我覺得與其虧千貫,不如虧百貫。”
“若真的交鈔崩了,到時可能就是廢紙啊,這風險不是更大?我們小門小戶,哪裏承受得住?隻怕就精窮了。”
雲禟想了想,咬牙道:“那就全部兌換!老世叔,李家的交鈔全部給額,額親自去一趟臨洮府鈔庫,全部兌換!”
為何要去臨洮府兌換?因為臨洮是距離鳳翔最近的府,也不受鳳翔路管轄。雲禟在臨洮城是生麵孔,沒人認識。
若是在鳳翔城兌換,那就不一樣了。
雲家就在鳳翔城中,鈔庫中的人都是認識他的,他全部兌換銅錢,將來怎麽解釋?
李太公點頭道:“賢侄穩妥,如此最好。那我李家三百多貫交鈔,就麻煩你帶到臨洮城吧。”
雲禟道:“事不宜遲,此事額盡快去幹。”說完就要起身。
李桓則是笑道:“大人稍待。晚輩還有一件要事,也是關乎錢財,說與大人知曉。”
雲禟道:“你說!”
李桓親自給雲禟倒了一杯茶,沉聲說道:“大金朝政,近年來第一要務,就是這鈔法!鈔法衰,則金運衰,鈔法亡,則大金亡。”
雲禟目光一凝,認真打量了李桓一眼,“四郎,額知你聰明。可你畢竟才十五,又沒有出仕做官,這些道理,你如何知曉?”
李太公也對孫兒突然有此見識感到意外。
李桓笑道:“上月我在城中賭坊,聽見幾個客人談論。我見識不多,就是記性好,還知道那些話有用,又喜歡琢磨這些有用的話。”
“鈔法一壞,朝廷絕不可能坐視不管,女真官家肯定要救市的。不然,大金不是完了?”
李桓知道,曆史上金朝還有二三十年國祚,交鈔幾次崩壞,其中還有反複,不然金朝早亡了。
就說這次,交鈔大貶值之後,也不是一崩到底,而是在輸血之後,又迴光返照了一次。
怎麽輸血的?當然是我大宋的賠款了。
南宋開禧北伐,因為輕率冒進,主和派掣肘,吳曦叛變,結果大敗虧輸。
主和派殺了主戰派的首領韓侂胄,將韓侂胄的人頭送給大金賠罪,函首求和,簽訂了更加恥辱的《嘉定和議》。
條約規定,宋帝稱金帝為伯父,每年納貢歲幣增加到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同時呢,一次性賠償金朝軍費三百萬貫。
這三百萬貫,必須用當時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支付:大宋銅錢。
於是,金朝一下子得到三百萬貫銅錢的輸血,紙幣準備金大大增加,又暫時穩住了交鈔,成功救市。
每次想到這段曆史,李桓都不禁佩服我大宋。
硬生生的用自己的民脂民膏,為我大金續命,不愧大宋威名。
李桓繼續說道:“到時朝廷一救市,交鈔也就起死迴生,咱們可以…”
雲禟一拍大腿,“低價抄底,買迴交鈔!”
李桓撫掌笑道:“大人果然老薑夠辣,便是如此了。”
雲禟很是高興,“四郎,你真是讓額刮目相觀啊。額想不到,你居然還有陶朱之才!還以為你隻會武藝哩。”
他不禁為自己的眼光得意,真是找了個好女婿啊。
(新書求互動,求書評,章評,段評,敬請評分鼓勵)
李太公也說道:“李家莊的公賬,交鈔三百二十貫,銅錢不到五十貫,銀錠沒有。這也是所有的活錢了。四郎,你問這個作甚?”
孫子是從來不關心賬目的。
李桓頓時心中有數。
雲家小有資產。李家雖然有個莊園,其實隻能說是小康。
兩家都是身處下層,但比起底層窮苦百姓,還是要強不少,算是小地主小資產階級。
這個起點雖然低,總比一窮二白好多了。
李桓斟酌著說道:“嶽父,大父,我覺得交鈔會崩,可能真的變成紙。當務之急,是拋掉所有交鈔,全部換成銅錢!”
他很清楚,交鈔崩潰就在眼前了。
銅錢是交鈔的準備金,可朝廷手中的銅錢儲備嚴重不足,交鈔本沒有堅挺基礎,主要靠政府信用背書。
更要命的是,下個月南宋韓侂胄發動“開禧北伐”,數十萬宋軍大舉伐金,導致金朝再次開動戰爭機器。
加上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金廷不得不調動大軍防守北疆。
可謂南北兩線用兵。而打仗,是要錢的。
於是,金朝隻能大肆印刷交鈔,瘋狂掠奪民財,導致交鈔崩潰,最後萬貫紙鈔買個燒餅。
“全部換成銅錢?交鈔會變成紙?”雲禟皺眉,“四郎,你從哪裏聽來的消息?”
李太公也不解的看著孫子。
隻有雲裳毫不意外。她曆史很差,卻知道李桓的曆史一定比她好。
李桓編造一個理由,煞有其事的說道:“我之前在鳳翔城,無意中聽到一個來自長安城的貴人說,宋軍可能要北伐,北方草原有個叫鐵木真的狠人,已經統一了蒙古諸部,號稱成吉思汗,準備南下。”
“這是要打大仗了,若是南北用兵,朝廷可能大印交鈔,肆意掠奪民財。女真官家,又不是沒幹過。”
“大父,嶽父,若真是如此,交鈔肯定大貶,甚至一文不值,到時再要兌換銅錢,怕是遲了。”
“果真如此?”李太公和雲禟都是神色凝重,“四郎,你可不要瞎說啊。”
李桓搖頭:“如此大事,我怎敢瞎說?那長安貴人是京兆都總管府的衙內,所言應該不虛吧?他說者無心,我卻是聽者有意。”
李太公問道:“都總管可是封疆大吏,正三品大員。總管府衙內如此金貴,怎麽和你有交集,還被你聽到說話?”
這也是雲禟的疑問。實在是兩者身份天差地別,李桓又如何有機會聽到對方的無心之言?
雲裳暗自一笑。嘻,警察也要當騙子麽?
卻聽警察言之鑿鑿的解釋道:“自然本不相幹。隻是當日那衙內酒醉出恭,就在南城東司(公廁)。當時,那衙內已經完事,正在暖房藻豆淨手。他同伴當我是傾腳頭(公廁工),就唿來喝去的命我幫他更衣。”
“我見他們服飾華麗,舉止奢遮,不敢得罪,也就當了一迴傾腳頭。就這小會兒功夫,剛好聽到兩人交談。”
“兩人都有酒意,又都在東司,還以為我是傾腳頭,說話也就比較隨性。”
“兩人說了幾句,提到這些話。我才知道,那衙內是京兆都總管之子。”
“原來如此。”雲禟毫不懷疑,“那可真是巧了。四郎,你當一次傾腳頭,真是賺了。”
“這些消息,應該還是鮮為人知的機密!”
李桓點頭道:“所以我們要立刻拋掉所有交鈔,趕在朝廷鈔法大壞之前,將所有交鈔,全部兌換成銅錢。”
雲禟眉頭一皺,“可交鈔真會大貶?要想全部兌換,隻能虧本兌換,不然無法出手。”
李桓神色果決:“那就虧本兌換!哪怕二兌一,也要全部換成銅錢。總之,交鈔暫時不能留!”
如今交鈔雖然不如當初,可在關中,一貫交鈔仍然能兌換六陌銅錢,也就是十兌六。
當然,這是在沒有擠兌的情況下,否則…
所以,李桓建議不惜二兌一,一貫鈔兌半貫銅錢,拚著虧損一成,也要兌!
雲禟不禁有些猶豫,“是不是冒險了?若是交鈔沒事,要虧近百貫啊。”
李太公也是神色猶豫,“四郎,這靠譜麽?”
雲裳忽然說道:“太公,爹,俗話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我覺得與其虧千貫,不如虧百貫。”
“若真的交鈔崩了,到時可能就是廢紙啊,這風險不是更大?我們小門小戶,哪裏承受得住?隻怕就精窮了。”
雲禟想了想,咬牙道:“那就全部兌換!老世叔,李家的交鈔全部給額,額親自去一趟臨洮府鈔庫,全部兌換!”
為何要去臨洮府兌換?因為臨洮是距離鳳翔最近的府,也不受鳳翔路管轄。雲禟在臨洮城是生麵孔,沒人認識。
若是在鳳翔城兌換,那就不一樣了。
雲家就在鳳翔城中,鈔庫中的人都是認識他的,他全部兌換銅錢,將來怎麽解釋?
李太公點頭道:“賢侄穩妥,如此最好。那我李家三百多貫交鈔,就麻煩你帶到臨洮城吧。”
雲禟道:“事不宜遲,此事額盡快去幹。”說完就要起身。
李桓則是笑道:“大人稍待。晚輩還有一件要事,也是關乎錢財,說與大人知曉。”
雲禟道:“你說!”
李桓親自給雲禟倒了一杯茶,沉聲說道:“大金朝政,近年來第一要務,就是這鈔法!鈔法衰,則金運衰,鈔法亡,則大金亡。”
雲禟目光一凝,認真打量了李桓一眼,“四郎,額知你聰明。可你畢竟才十五,又沒有出仕做官,這些道理,你如何知曉?”
李太公也對孫兒突然有此見識感到意外。
李桓笑道:“上月我在城中賭坊,聽見幾個客人談論。我見識不多,就是記性好,還知道那些話有用,又喜歡琢磨這些有用的話。”
“鈔法一壞,朝廷絕不可能坐視不管,女真官家肯定要救市的。不然,大金不是完了?”
李桓知道,曆史上金朝還有二三十年國祚,交鈔幾次崩壞,其中還有反複,不然金朝早亡了。
就說這次,交鈔大貶值之後,也不是一崩到底,而是在輸血之後,又迴光返照了一次。
怎麽輸血的?當然是我大宋的賠款了。
南宋開禧北伐,因為輕率冒進,主和派掣肘,吳曦叛變,結果大敗虧輸。
主和派殺了主戰派的首領韓侂胄,將韓侂胄的人頭送給大金賠罪,函首求和,簽訂了更加恥辱的《嘉定和議》。
條約規定,宋帝稱金帝為伯父,每年納貢歲幣增加到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同時呢,一次性賠償金朝軍費三百萬貫。
這三百萬貫,必須用當時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支付:大宋銅錢。
於是,金朝一下子得到三百萬貫銅錢的輸血,紙幣準備金大大增加,又暫時穩住了交鈔,成功救市。
每次想到這段曆史,李桓都不禁佩服我大宋。
硬生生的用自己的民脂民膏,為我大金續命,不愧大宋威名。
李桓繼續說道:“到時朝廷一救市,交鈔也就起死迴生,咱們可以…”
雲禟一拍大腿,“低價抄底,買迴交鈔!”
李桓撫掌笑道:“大人果然老薑夠辣,便是如此了。”
雲禟很是高興,“四郎,你真是讓額刮目相觀啊。額想不到,你居然還有陶朱之才!還以為你隻會武藝哩。”
他不禁為自己的眼光得意,真是找了個好女婿啊。
(新書求互動,求書評,章評,段評,敬請評分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