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接過賬本,仔細翻閱起來。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越發陰沉。
“好啊,李侍堯這廝竟然如此大膽!貪贓枉法,欺壓百姓,實乃罪大惡極!”
和珅拍案而起。
“此事關係重大,我定當稟告聖上,嚴懲不貸!”
海寧見狀,心中大喜。
他深知和珅在朝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有了他的支持,李侍堯必定難逃法網。
“多謝和大人,下官願聽候大人差遣。”
和珅微微一笑,
“你放心,待此事了結後,我自會論功行賞的。”
兩人對視一眼,眼中皆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海寧說:
“和大人,這就是下官這些天在京城逗留的原因。下官一直在想,當今皇上,最深惡痛絕官場上的貪贓枉法,行賄受賄,敲詐勒索等罪惡行徑了。”
“皇上三番五次地強調,要文武百官,廉潔自律,秉公守法。可是,偏偏那個李侍堯,卻違抗聖旨,利欲熏天,貪縱營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罪不可赦。”
和珅聽了海寧的話,說:
“海大人所言極是,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和大人,可惜下官心有餘而力不足。李侍堯樹大根深,有功於朝廷。下官雖有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氣和膽量,可卻沒有把李侍堯扳倒的能力。”
下官不敢直接上奏給皇上,害怕下官這樣做了,不但扳不倒李侍堯,還會惹來一身騷。所以,下官特來向和大人稟報此事。”
和珅聽了海寧的話,雙眉緊蹙,嘴角微微揚起,喉嚨裏一陣嘰裏咕嚕的響動,接著他突然仰天大笑說:
“李侍堯,看來你也有今天,真是天助我也!到本官扳倒你的時候了。你不要太猖狂了,太目中無人了。”
海寧驚奇地看著和珅。
和珅見海寧看著他,對海寧說:
“海寧,此事不難,明日朝堂之上,我帶你去麵見皇上。到時候,你把你知道的一切陳述給皇上,讓皇上當麵定奪。”
海寧一聽,嚇得渾身顫抖,說:
“請和大人饒了下官,下官害怕李侍堯的淫威,不敢在朝堂上當著皇上和眾大臣的麵揭露李侍堯的罪行。下官怕彈劾李侍堯不成,反而受李侍堯的迫害,下官就一命嗚唿了。”
和珅一聽海寧的話,生氣地說:
“海寧,你膽子也特小了,朝堂上有我和珅在,哪個小子他吃了豹子膽,膽子不小,敢動你一根毫毛,我就跟他過不去,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海寧聽了和珅的這番話,心裏踏實了許多。
“和大人,有你的這番話,下官心裏就有底了,敞亮了許多,不害怕了。”
和珅看著海寧有了自信,又接著說:
“海寧你不必多慮,再說,你敢於揭發李侍堯的貪汙受賄,敲詐勒索,這正好說明了你對皇上的忠誠。”
“皇上是聖明之君,智謀過人。你揭發李侍堯,他豈能不知道李侍堯事後會報複你。皇上會對你做出保護措施的,你還怕什麽?”
“和大人,小的明白了,謝和大人教導,下官有幸結識和大人,真是下官的福氣。”
海寧當下從官府袖筒中拿出舉報李侍堯的材料交給和珅,說:
“和大人,這是下官早已準備好的揭發李侍堯的材料,請大人過目。如果大人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不詳細,不具體,不合適,請大人指出來,下官去修改。”
和珅接過海寧遞給他的舉報李侍堯的揭發材料,粗略了地看了幾眼,隨手還給海寧,說:
“這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隻要你有真憑實據就好。”
海寧見目的已經達到,就說:
“和大人,下官就此告別,再不打擾和大人了。下官再問一下,明天早晨上早朝的時候,讓下官在哪兒恭候和大人?”
“明天早晨上早朝的時候,你在朝門外麵等著我,到時候,我自會帶你進宮去見皇上的。”
“那好,下官告辭了。”
和珅再沒有挽留海寧,海寧迴去了。
次日早晨,和珅起床後,精神非常愉悅,南巡的疲勞一掃而光。
心裏想著,他依仗皇上的寵愛和信任,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李侍堯給扳倒的。
和珅急匆匆地喝了一小碗蓮子湯,就坐著轎子,直奔西華門而去。
此時,天色剛剛微明,東方還沒有露出魚白肚,天空中綴著幾顆眨巴著眼睛的小星星。
和珅的轎子在闃無人跡的大街上,晃悠悠地前行著。
轎子來到了午門外,停了下來。
和珅剛一下轎子,早已在午門外等候的海寧,趕緊過來給和珅請安。
“和大人早,下官海寧給和大人請安。”
“不必了,海寧,過一會兒上朝的時候,你盡管跟在我的後麵。”
“知道了,和大人。”
不一會兒,大臣們開始陸陸續續地來到午門外,等候上早朝。
其中有刑部侍郎喀寧阿,官居大學士的軍機大臣大將軍阿桂等人。
他們都一一來到午門外,等候皇上宣旨上早朝。
這一幫人對和珅一向是不屑一顧的,他們對和珅嗤之以鼻,不願意與和珅同流合汙。
和珅與這些人也是勢不兩立的,既然他們瞧不起他,他也不願意跟這些人打交道。
當然 畢竟和珅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寵臣,有些官員還是願意靠近和珅,討好和巴結和珅的。
這些人會主動走上前來,與和珅打招唿問好,和珅自然會對他們作出熱情的迴應。來而不往非禮也,拳頭不打笑臉人。
此時,上朝的時辰已到,隻聽宣旨的太監大聲喊道:
“時辰已到,皇上有旨,早朝開始。”
眾大臣異口同聲地大聲說:
“謝旨。”
然後,一班大臣分成文武兩行,沿著雀橋上的甬道,躬身進入乾清宮。
八名帶刀侍衛麵色冷峻,神情嚴肅地站在丹墀上,兩名太監垂手恭侍在金碧輝煌的龍椅前。
一班文武大臣,彎身弓腰在乾隆皇帝的龍椅下,一字兒排開,高唿:
“吾皇萬歲,萬萬歲。”
高唿完畢後,乾隆皇帝看著大殿下麵的文武大臣,說:
“各位愛卿,有事就奏,無事退朝。”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越發陰沉。
“好啊,李侍堯這廝竟然如此大膽!貪贓枉法,欺壓百姓,實乃罪大惡極!”
和珅拍案而起。
“此事關係重大,我定當稟告聖上,嚴懲不貸!”
海寧見狀,心中大喜。
他深知和珅在朝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有了他的支持,李侍堯必定難逃法網。
“多謝和大人,下官願聽候大人差遣。”
和珅微微一笑,
“你放心,待此事了結後,我自會論功行賞的。”
兩人對視一眼,眼中皆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海寧說:
“和大人,這就是下官這些天在京城逗留的原因。下官一直在想,當今皇上,最深惡痛絕官場上的貪贓枉法,行賄受賄,敲詐勒索等罪惡行徑了。”
“皇上三番五次地強調,要文武百官,廉潔自律,秉公守法。可是,偏偏那個李侍堯,卻違抗聖旨,利欲熏天,貪縱營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罪不可赦。”
和珅聽了海寧的話,說:
“海大人所言極是,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和大人,可惜下官心有餘而力不足。李侍堯樹大根深,有功於朝廷。下官雖有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氣和膽量,可卻沒有把李侍堯扳倒的能力。”
下官不敢直接上奏給皇上,害怕下官這樣做了,不但扳不倒李侍堯,還會惹來一身騷。所以,下官特來向和大人稟報此事。”
和珅聽了海寧的話,雙眉緊蹙,嘴角微微揚起,喉嚨裏一陣嘰裏咕嚕的響動,接著他突然仰天大笑說:
“李侍堯,看來你也有今天,真是天助我也!到本官扳倒你的時候了。你不要太猖狂了,太目中無人了。”
海寧驚奇地看著和珅。
和珅見海寧看著他,對海寧說:
“海寧,此事不難,明日朝堂之上,我帶你去麵見皇上。到時候,你把你知道的一切陳述給皇上,讓皇上當麵定奪。”
海寧一聽,嚇得渾身顫抖,說:
“請和大人饒了下官,下官害怕李侍堯的淫威,不敢在朝堂上當著皇上和眾大臣的麵揭露李侍堯的罪行。下官怕彈劾李侍堯不成,反而受李侍堯的迫害,下官就一命嗚唿了。”
和珅一聽海寧的話,生氣地說:
“海寧,你膽子也特小了,朝堂上有我和珅在,哪個小子他吃了豹子膽,膽子不小,敢動你一根毫毛,我就跟他過不去,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海寧聽了和珅的這番話,心裏踏實了許多。
“和大人,有你的這番話,下官心裏就有底了,敞亮了許多,不害怕了。”
和珅看著海寧有了自信,又接著說:
“海寧你不必多慮,再說,你敢於揭發李侍堯的貪汙受賄,敲詐勒索,這正好說明了你對皇上的忠誠。”
“皇上是聖明之君,智謀過人。你揭發李侍堯,他豈能不知道李侍堯事後會報複你。皇上會對你做出保護措施的,你還怕什麽?”
“和大人,小的明白了,謝和大人教導,下官有幸結識和大人,真是下官的福氣。”
海寧當下從官府袖筒中拿出舉報李侍堯的材料交給和珅,說:
“和大人,這是下官早已準備好的揭發李侍堯的材料,請大人過目。如果大人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不詳細,不具體,不合適,請大人指出來,下官去修改。”
和珅接過海寧遞給他的舉報李侍堯的揭發材料,粗略了地看了幾眼,隨手還給海寧,說:
“這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隻要你有真憑實據就好。”
海寧見目的已經達到,就說:
“和大人,下官就此告別,再不打擾和大人了。下官再問一下,明天早晨上早朝的時候,讓下官在哪兒恭候和大人?”
“明天早晨上早朝的時候,你在朝門外麵等著我,到時候,我自會帶你進宮去見皇上的。”
“那好,下官告辭了。”
和珅再沒有挽留海寧,海寧迴去了。
次日早晨,和珅起床後,精神非常愉悅,南巡的疲勞一掃而光。
心裏想著,他依仗皇上的寵愛和信任,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李侍堯給扳倒的。
和珅急匆匆地喝了一小碗蓮子湯,就坐著轎子,直奔西華門而去。
此時,天色剛剛微明,東方還沒有露出魚白肚,天空中綴著幾顆眨巴著眼睛的小星星。
和珅的轎子在闃無人跡的大街上,晃悠悠地前行著。
轎子來到了午門外,停了下來。
和珅剛一下轎子,早已在午門外等候的海寧,趕緊過來給和珅請安。
“和大人早,下官海寧給和大人請安。”
“不必了,海寧,過一會兒上朝的時候,你盡管跟在我的後麵。”
“知道了,和大人。”
不一會兒,大臣們開始陸陸續續地來到午門外,等候上早朝。
其中有刑部侍郎喀寧阿,官居大學士的軍機大臣大將軍阿桂等人。
他們都一一來到午門外,等候皇上宣旨上早朝。
這一幫人對和珅一向是不屑一顧的,他們對和珅嗤之以鼻,不願意與和珅同流合汙。
和珅與這些人也是勢不兩立的,既然他們瞧不起他,他也不願意跟這些人打交道。
當然 畢竟和珅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寵臣,有些官員還是願意靠近和珅,討好和巴結和珅的。
這些人會主動走上前來,與和珅打招唿問好,和珅自然會對他們作出熱情的迴應。來而不往非禮也,拳頭不打笑臉人。
此時,上朝的時辰已到,隻聽宣旨的太監大聲喊道:
“時辰已到,皇上有旨,早朝開始。”
眾大臣異口同聲地大聲說:
“謝旨。”
然後,一班大臣分成文武兩行,沿著雀橋上的甬道,躬身進入乾清宮。
八名帶刀侍衛麵色冷峻,神情嚴肅地站在丹墀上,兩名太監垂手恭侍在金碧輝煌的龍椅前。
一班文武大臣,彎身弓腰在乾隆皇帝的龍椅下,一字兒排開,高唿:
“吾皇萬歲,萬萬歲。”
高唿完畢後,乾隆皇帝看著大殿下麵的文武大臣,說:
“各位愛卿,有事就奏,無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