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再一看和珅額頭的那個紅痣,非常酷似他點在馬佳氏額頭的那塊紅色血跡,而且和珅模樣長得如此英俊,麵如桃花,唇紅齒寶,濃眉大眼,活脫脫的馬佳氏在世。


    乾隆皇帝立刻把和珅幻想成了在世的馬佳氏。


    “你一個侍衛,既然也熟知《論語》,剛才朕說的《論語》,你居然能對上,了不起,你平時讀書嗎?”


    “謝皇上誇獎。迴皇上的話,奴才平時非常喜歡讀書。”


    “你上過學嗎?”


    “上過四年學。”


    一個侍衛居然還讀過四年的書,了不起。乾隆皇帝心想。


    “哪個學校畢業的?”


    “鹹陽宮官學畢業的。”


    “哪一年畢業的?”


    “乾隆三十二年畢業的,本人是個文生員。”


    這一次更讓乾隆皇帝驚詫了,一個小小的禦前侍衛,居然是京城名校鹹陽宮官學畢業的,了不起。


    怪不得他熟知《論語》章節。


    乾隆皇帝心中大喜,沒想到這個和珅除了長得一表人才外,還是鹹陽宮官學的學生。


    那朕就考考他,看看他究竟肚子裏有沒有學問,是不是那些王公大臣的紈絝子弟,隻有一副空皮囊,一個鹹陽宮官學的文憑,其他什麽也不懂。


    “你既然是個文生員,那朕就考考你,你給朕說說《季氏將伐顓臾》一章的意思吧。”


    和珅不亢不卑地說:


    “奴才不才,請皇上恕罪,奴才獻醜了。”


    “講吧,不必客氣。”


    “重教文化,修文德以懷天下,不然則天下分崩離析......”


    和珅開始大講特講,他把學下的所有知識都用來解釋《季氏將伐顓臾》這章的意思。


    和珅侃侃而談,講得頭頭是道,乾隆皇帝聽得不住地點頭稱讚。


    和珅看著乾隆皇帝滿意的笑容,越加講得賣力了。


    他知道這是他展示才能的最佳機會,講好了,他就獲得乾隆皇帝的賞識和信任,可以飛黃騰達。


    和珅足足講了半個多時辰,乾隆皇帝聽得饒有興趣,津津有味,不時地還表揚和珅“講得好”“講得有道理”。


    和珅講完後,看見乾隆皇帝一臉的滿意,還有讚許的表情。


    和珅內心無比激動。


    “你還有什麽愛好?”


    “迴皇上的話,奴才還喜歡臨摹皇上的書法,喜歡背誦皇上的詩文。”


    乾隆皇帝一聽,更加喜歡和珅了。


    這個和珅簡直就成了他的鐵杆粉絲了,而且成了他的知音了。


    乾隆皇帝讓貼身太監拿來筆墨紙硯,讓和珅當場書寫幾幅他的墨寶。


    和珅也不推辭,當下就潑墨揮毫,臨摹了幾幅乾隆皇帝的書法


    和珅寫完後,然後呈給乾隆皇帝,說:


    “請皇上恕罪,讓皇上見笑了。”


    乾隆皇帝看完和珅臨摹他的書法後,大為震驚。


    和珅臨摹的書法,完全可以和他的書法媲美,可以以假亂真,真的讓他慨歎不已。


    沒想到這個侍衛不但長得像他心中的初戀情人馬佳氏,而且他臨摹的他的書法如此逼真,真的讓他另眼相看了。


    “你說你喜歡朕的詩文,那你就給朕背一首吧。”


    和珅站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大聲開始背誦起乾隆皇帝的詩來。


    和珅一口氣背出了乾隆皇帝的五首詩。


    乾隆皇帝折服了,感歎道:


    “你簡直是個天才!”


    “謝皇上誇獎。”


    乾隆皇帝哪裏知道,和珅在鹹陽宮官學學習的時候,他的業餘時間,都花費在了這些事情上。


    他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走進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去發現他內心的奧秘。


    現在他終於學以致用了,豈能不高興。


    乾隆皇帝聽罷,龍顏大悅,說:


    “你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做禦前侍衛的工作,太屈才了,可惜了。朕命你從即日起,做宮中的總管,隨侍左右,兼任藍旗副都統。”


    和珅一聽,心花怒放,趕緊跪下謝恩。


    “謝主龍恩,奴才感恩不盡。奴才願意一輩子侍奉皇上,甘願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和珅虔誠地跪下給乾隆皇帝深深地磕了三個響頭。


    “起來吧。”


    乾隆皇帝終於找到了一個有共同愛好和話題的人,可以陪他聊天談心了。


    從此,和珅的命運就和乾隆皇帝聯係在了一起,乾隆皇帝再也舍不得讓和珅離開他了。


    和珅一直陪伴著乾隆皇帝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和珅無時無刻地不在演繹和踐行著這樣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當然,和珅的命運轉機也在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自此,和珅就一直侍奉在乾隆皇帝身邊,不離不棄。


    此時的乾隆皇帝已經六十多歲了,有點耳聾眼花,視力開始嚴重下降。


    一天,乾隆皇帝坐在禦花園裏看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傍晚時分,他還坐在那裏不願迴寢宮去。


    此時的乾隆皇帝正在讀《孟子》中朱熹批注的幾行文字。


    由於是批注文字,字體自然很小,猶如蚊蠅。盡管乾隆皇帝帶著老花鏡,但是他還是看不清楚,於是他便喊道:


    “和珅,掌燈來,這些文字太小,朕看不清楚。”


    站在一旁陪伴乾隆皇帝的和珅,趕緊過來說:


    “皇上,是哪一章?”


    “《孟子》這一章的。”


    “皇上,是哪一句?”


    “人之道也,飲食、暖衣,逸居而無教......,是這一句的批注,朕看不清楚。”


    “迴皇上話,這一句朱熹的批注是:言水土平,然後得以教稼穡;......”


    和珅沒有看書,就如竹筒裏倒豆子,一口氣就把這句話的朱熹批注背了出來,其熟練程度令乾隆皇帝吃驚不小。


    “和愛卿,朕真不知道你竟有如此超凡脫俗的記憶力,你不但能把《論語》背得滾瓜爛熟,而且還把批注爛熟於心,真的很了不起。”


    “謝皇上誇獎。”


    和珅自豪地迴答說。


    乾隆皇帝一高興,幹脆不迴寢宮了,兩個人開始背誦起《論語》來。


    乾隆皇帝背《論語》原文。和珅背批注。


    你一言,我一語,兩個人背得不亦樂乎。


    而且背高興了,君臣兩個人還對朱熹的批注提出了許多異議和見解,從而增加了他們兩個人對《論語》的新注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朝第一貪和珅秘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三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三少並收藏清朝第一貪和珅秘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