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城的永昌裏鞠場,細雨蒙蒙的清晨,一個身影孤獨而堅定地在草地上舞動。


    他不是別人,正是韓強一個對蹴鞠有著近乎癡迷熱愛的青年,他的球技早已在這片土地上聲名鵲起。


    但今天,他的目光被一個新麵孔所吸引,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正以一種近乎苛刻的標準,默默地練習著基礎動作。


    在這個高手雲集的鞠場上,少年的出現,就像一顆即將升起的新星,預示著一場不同尋常的故事即將展開。


    在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鞠場,韓強早已是眾人矚目的焦點,他的每一次出場都伴隨著觀眾的期待和對手的警惕。


    然而,今天,他的到來似乎成了背景,因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那個少年所吸引。


    少年的動作雖然簡單,卻透露出一種不同尋常的力量和決心。


    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夠洞察場上的一切,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有力,讓人不禁懷疑,這是否隻是一個普通的少年。


    當分組的時間到來,韓強毫不猶豫地向少年伸出了邀請之手,他的內心有一種預感這個少年,將會是他在鞠場上的一次重要邂逅。


    少年的加入,讓隊伍的氣氛為之一變。


    起初,隊友們對這個年輕的新麵孔心存疑慮,但很快,他們就會發現,這個少年不僅有著超凡的球技,更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領導力和洞察力。


    隨著比賽的哨聲響起,韓強和少年的配合如同天作之合,他們的每一次傳球、每一個突破都讓人驚歎不已。


    少年的表現,不僅讓韓強心中暗暗稱讚,更讓所有觀眾為之震撼。


    比賽結束後,韓強滿懷激動地走向少年,詢問他的名字。


    少年的迴答簡短而有力:“霍去病。”這個名字,將在未來的日子裏,成為長安城乃至整個漢朝的傳奇。


    從那天起,韓強和霍去病不僅在鞠場上成為了無堅不摧的搭檔,更在場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他們的故事,就像這場細雨中的鞠場一樣,清新而又充滿生機,預示著一段不朽的傳奇即將展開。


    昔日,劉徹初承大統,龍潛深淵,一朝騰飛,即展露鋒芒。


    他洞察時局,銳意革新,首當其衝者,便是那“察舉之製”。


    他下令四方官員勤於巡視,悉心選拔民間賢才,以充實朝堂。


    此令一出,天下士子為之振奮,公孫弘、董仲舒等英才脫穎而出,名震朝野。


    更有司馬何、東方術等文人墨客,以錦繡文章、犀利詞鋒贏得天子青睞,真乃“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劉徹用人不拘一格,對於那些出身寒微卻才華橫溢之士,他更是青睞有加。


    如主父偃者,雖無顯赫家世,卻憑“推恩之令”這一奇策,贏得天子賞識。


    劉徹毫不猶豫,將其連升四級,此舉令朝野震動,士子歡欣。


    主父偃的崛起,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在漢廷上空熠熠生輝。


    在選拔英才的同時,劉徹更有著深遠的謀劃。


    他欲設立內朝,以牽製那些世家權貴的勢力。


    內朝的設立,需有親信輔佐,而衛氏姐弟便是他最初的得力助手。


    他們本為布衣之身,因對天子的忠誠而得以飛黃騰達。


    衛子夫更是一躍成為皇後,其弟亦成為大將軍,權傾朝野。此等榮耀,何人能及?


    六年前,劉徹力排眾議,執意冊封衛子夫為皇後。


    此舉不僅是對她的深情厚愛,更是為了向天下宣告:無論出身如何,隻要對天子忠誠,便能得到無上的榮光。


    那些世家貴族雖心懷不滿,卻也隻能敢怒不敢言。劉徹此舉,無疑為那些寒門士子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


    劉徹所看重的,是個人對他的絕對忠誠,而非那些世家名門所追求的團體利益。


    他曾試圖通過聯姻等手段來拉攏權貴集團,將衛子夫的姐姐們分別許配給顯赫的公孫明和陳亮。


    然而他深知,此法隻能暫時緩解矛盾,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七年前,龍城之戰爆發,衛青以騎奴出身之將領,率領漢軍大破匈奴,一舉扭轉了漢匈之戰的劣勢。


    此戰過後,劉徹信心倍增,對衛青更是讚賞有加。


    衛青的成功不僅彰顯了他的軍事才能,也為忠誠之士子樹立了榜樣。


    從此漢匈之戰的主動權逐漸易手至漢朝一方。


    劉徹的一係列舉措令天下士子為之振奮不已。


    他憑借銳利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力選拔英才、設立內朝製衡權貴、冊封衛子夫為皇後以昭示忠誠之重。


    再至衛青之軍事成功等一係列壯舉皆大快人心!他真乃一代雄主風範盡顯無遺!在他的治理下漢朝國勢日盛威震四方!


    “爾等盡皆觀之,此乃朕之肱骨!莫道唯賴爾等方可揚威戰場!”


    霍去病近日所呈戰績,愈發讓劉徹喜出望外。


    霍去病雖自幼便深受天子寵愛,然今年此份厚愛已達巔峰。


    未滿雙十之歲,便已封萬戶侯,其心中喜悅可想而知,卻非狂喜,而是帶著幾分沉重。


    他近來時常憶起張虎,那位兼具“仁、智、勇”三德的兵家先賢,一直是他崇敬的楷模。


    與張虎同門同學交往後,更覺與其心靈相通。


    想當年,高祖欲封張虎為萬戶侯,任其自選封地,然張虎卻堅辭不受,終隱居於留縣,安度晚年。


    然而,霍去病深思熟慮後,認為自己無法效仿張虎。


    時移世易,功成身退之道,張虎或許可以踐行,但他自己又怎能輕言退隱?更何況,何為“功成”?他自己也難以言說清楚。


    聖上頒賜的詔書言辭華美,然真正觸動他的,卻是那句“可謂能舍服知成而止矣”。


    意即能寬大為懷、降服敵人者,方為功成並知所止。


    此乃極高讚譽。


    平心而論,在解決河西匈奴一事上,他的確達到了此等境界。


    然而,若想像張虎那般,在整個人生中實現“知成而止”,則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欲解此問,須先明了自己所求為何。


    然而,他總覺自己仍茫然不解,不知此生究竟所為何來……


    光陰荏苒,已至九月底,元狩二年即將落幕。


    眼見寒冬將至,新歲逼近,劉徹於是日召集數位熟悉匈奴情勢的重臣,共議五屬國匈奴人後續安頓之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去病戰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小子並收藏霍去病戰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