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經驗豐富的忠告,阿克蘇聞李長之語,深覺其老成,心中暗自讚許,頷首而道:“李將軍所言極是。”


    李長微微一笑,繼續娓娓而談:“蘇將軍赴任之後,首要之事,便是迅速備齊滾木、擂石及箭簇。


    特別是箭簇,每人備足二百支,尚恐不足。


    若臨敵之際,可將濕柴草覆於城牆之上,以迴收敵矢,此法雖簡,卻可解燃眉之急。”


    眾人聞言,皆麵露微笑,雖覺此法有些粗陋,卻也不失為妙招。


    李長見眾人反應,心中暗喜,繼續說道:“其二,嚴防細作,此乃重中之重。


    城中百姓,必須相互擔保,無三人以上聯保者,戰時務必拘禁。此事關乎全城安危,切不可輕忽。”


    阿克蘇聽後,神色凝重地點頭稱是。


    李長見狀,輕捋胡須,繼續說道:“至於第三點,便是要加強士卒的弓箭訓練。


    新製的六石景張弩,射程遠超舊式臂張弩,極適合守城之用。蘇將軍務必設法從武庫中調配一批,以備不時之需。”


    阿克蘇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連聲附和。


    李長見狀,心中暗爽,一手持杯,一手輕撫髯須,悠然說道:“尚有一事需提醒蘇將軍,倘若匈奴敗逃,切不可貿然追擊,需防其中有詐。”


    此言一出,眾人皆默然點頭,深知此乃寶貴經驗之談。李長見狀,心中暗自得意,卻也不露聲色。


    晚宴已畢,阿克蘇辭別眾人,迴到府中。


    剛一進門,便聞有客來訪。


    定睛一看,卻是司馬遷已在書房中與阿明談笑風生。


    阿克蘇佯怒微責次子:“緣何不去大將軍府通報為父!”


    阿明垂首不敢言語。


    司馬遷則從容起身,行禮致歉:“世伯勿怪,實乃吾不欲擾您清靜。


    今日家父命吾送來一些耐儲之食物,以備世伯不時之需。”


    阿克蘇聞言,心中暗自感激,連忙請司馬遷上座,命人奉上香茗。


    兩人品茶論道,談笑風生,直至夜深方散。


    此夜,阿克蘇躺在床上,迴想李長之言,心中暗自佩服其精細周到。


    又思及司馬遷之來訪,更覺友情可貴。心中暗下決心,定要竭盡所能,守護城池,不負眾人之望。


    次日清晨,阿克斯早早起身,開始著手準備李長所提之事。


    他親自督促工匠們加緊製造滾木、擂石及箭簇,又命人加強城防巡邏,嚴防細作。


    同時,他還親自挑選了一批精壯士卒,進行弓箭訓練,以備戰時之用。


    在阿克蘇的帶領下,全城上下一心,共同為守城之戰做著充分的準備。


    而阿克蘇也深知,這場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守護城池,更是為了守護全城百姓的安危和幸福。


    因此,他絲毫不敢懈怠,竭盡全力做好每一項準備工作。


    盡管司馬遷以晚輩之禮謁見阿克蘇,但是阿克蘇內心卻並未真正將其視作後生晚輩。


    年僅二十五歲的司馬遷雖則年輕,但其識見宏遠,已非常人所能及。


    阿家子嗣,尚無資格與其並肩論道,即便是小他六歲的阿明,在父親與司馬遷煮酒論史時,也隻能侍立一旁,洗耳恭聽,當個忠實的聽眾。


    司馬遷,出身名門,其父司馬談身居太史令之要職。


    此職雖聽似清閑,但在本朝卻頗具分量。


    因聖上劉徹敬畏天地,故執掌曆史的太史令備受尊崇,其職位更從“太史令”升格為“太史公”,位高權重,朝會時座次甚至在百官之首。


    而司馬談更是學貫古今,對天文曆法有獨到見解。


    司馬遷自幼受父親熏陶,飽讀詩書,又曾師從孔安國、董仲舒等鴻儒,學識淵博,見多識廣。


    更為難得的是,他弱冠之年便遊曆四方,遍覽名山大川,考察風土人情,搜集遺聞軼事。


    其遊曆之廣,曆時之久,令人歎為觀止。


    然而,對於誌向遠大的司馬遷而言,遊曆天下尚不足以滿足其求知欲。


    迴長安後,他頻繁造訪阿克蘇,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塞外風情與地理人文。


    阿克蘇曾在朔方郡修築城池,對邊塞的情形了如指掌,此刻正以戴罪之身在家中閑居,也欣然歡迎有這樣一位良伴共度時光。


    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今日,阿克蘇與司馬遷正把酒言歡之際,忽聞門外有客來訪。


    原來是李峰,他亦是奉父之命,前來阿府送上厚禮。


    李峰見到司馬遷在座,並不驚訝,而是熟稔地拱手施禮:“司馬遷長兄也在此處,幸會幸會。”


    三人圍坐一堂,品茗論史,各抒己見,好不快活。


    且說阿克蘇與司馬遷的交情日益深厚,二人常常相聚共談天下大事。


    司馬遷的博學多才與阿克蘇的實戰經驗相得益彰,使得他們的對話充滿了智慧與火花。


    而李峰的加入,更為這場智慧的盛宴增添了不少趣味。


    三人誌同道合,相互唱和,真乃人生一大樂事。


    李峰以“長兄”之稱唿來致敬司馬遷,二人雖生於同年,但司馬遷月份稍先。


    司馬遷聞聽此言,臉上浮現出淡然的笑意,微微頷首以示迴應:“吾心有所感,今日能與君共聚此地,實乃幸事。”


    他們之間的淵源頗深,自幼便相識,這份情誼源於兩家世代的深厚交情。


    自秦惠王時期的名將司馬錯,至戰功顯赫的陳偉,兩家祖輩的功勳與友誼已經跨越了數百年,曆經數代人而更加堅固。


    如今,司馬家族從文,陳家則維持文武之道,但兩家的關係依舊如初,堅不可摧。


    司馬遷與李峰,這兩位出身世家的傑出子弟,雖各自擅長文武,但都懷有非凡的抱負,不甘於平凡。


    他們不依賴家族的庇護,而是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和努力,決心闖出一片天地。


    這種共同的追求和信念,使得他們更加相知相惜,盡管文武之道有所不同,卻更增進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


    當日,阿克蘇在與將領們宴飲之後,與子侄們閑談,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即將爆發的河西之戰。


    盡管這場戰役的具體細節還處於保密之中,但在這個由高層貴族和世家子弟組成的聚會上,它已經成為了熱議的焦點。


    對於這場戰役,大多數人持謹慎態度,認為前途充滿了不確定性。


    然而,司馬遷和李峰卻滿懷信心與期待。


    他們堅信,隻要心懷壯誌,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創造出自己的輝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去病戰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小子並收藏霍去病戰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