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城後,孫定遠引著眾人去了一處驛站歇腳。
直到進入這座神秘之城,眾人才感受到這座城到底有多麽龐大。
“城中西北軍生活的地方與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是隔開的,百姓的那一部分有我們開墾的土地,引來的水源源頭也在那裏,建造城牆最大的目的其實也是保護耕地,隻不過真的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不管是百姓還是耕地,我們都顧不得了。”孫定遠在路上向餘生介紹道。
“這樣的大手筆是誰的主意?”
“文昌將軍唄!”孫定遠脫口而出,“文昌將軍年輕的時候就遠離汴京,來到了這寒苦的西北,最初他隻是西北軍中的一個小兵,誰都沒有想到當時那個在戰場上縱橫捭闔的文昌身份居然如此尊貴。”
“文昌將軍現在的聲望,全都是自己一手打出來的,整個西北軍中沒有一個人不服他。”
聽到孫定遠這樣說,餘生對於這個素未謀麵的西北軍大帥愈發感到期待,於是問道:“那我何時可以見到他?”
孫定遠微微一笑,淡淡的道:“餘大人可以先休息一會兒,相信用不了多久,文昌將軍就會派人來請你了。”
之後孫定遠就暫時離開了,餘生等人在驛站安置下來,洗漱休息後,第二天一大早,果然有人找到了餘生。
來人是個與孫定遠差不多的精壯漢子,他朝餘生拱了拱手後,便淡淡的說道:“餘大人,文昌將軍有請,請隨我來吧。”
隨後便領著餘生往外走去,楚文昌所在的地方離驛站處並不遠,所以二人也並未騎馬,而是一路步行。
路上餘生看到這街道兩旁與南方各個城市一樣,同樣有小販兒在叫賣叫買,雖然物品的種類比不上頁京汴京之流,但想到在這偏僻的西北地界,還能有如此景象,已經屬實不易。
“兄弟,這城池的名字叫做什麽?”由於還有一段距離,於是餘生便與那精壯漢子攀談起來。
那精壯漢子顯然不是能說會道的主,聞言隻是從嘴中蹦出兩個字來:“大盛。”
“大盛城?”餘生琢磨著這兩個其中的含義,有心想要問一問那精壯漢子,可一看到精壯漢子那副踹兩腳屁都不放一個的模樣,便又按捺住了。
“到了。”沉默了有一會兒後,那精壯漢子領著餘生到了這大盛城的城主府。
餘生抬眼望去,發現這城主府除了占地比之其他居民略大一些以外,其餘都與普通百姓家差不多,比之自己走過的任何城市都要顯得寒酸許多。
“進去吧。”精壯漢子依舊惜字如金,領著餘生往裏走去,穿過天井,略過偏房,一路帶著餘生走進堂屋,隨後門也不敲,就這樣冒失地推門走了進去。
餘生看見堂屋裏有個寬厚的背影,正抬頭望著堂屋正中央懸掛的一幅地圖,那地圖上所繪製地,正是甘溪二州上的情景。
那精壯漢子推門進去後,看著那寬厚的背影,直說道:“將軍,人我給你帶來了,那我走了啊!”
隨後也不等別人說些什麽,轉頭就離開了。
餘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曾預想過西北的民風淳樸,但未曾想過會如此純樸。
現如今眼下堂屋裏隻剩下了餘生與那寬厚背影兩人,聽那精壯漢子所言,眼前這人定是楚文昌無疑了。
就在餘生猶豫著要不要先開口打破這一沉默的局麵時,楚文昌忽然轉過頭,對餘生問道:“西北特派大使?”
餘生點點頭,迴道:“餘生。”
他看著眼前這個正德皇帝時代的老人,他的頭發已經大多變得灰白,但是臉上的皮膚倒還算緊致,興許是常年征戰的緣故,他的身材十分健碩,精神更是猶如年輕人般矍鑠,若不是那微微駝起的後背,任誰也想不到他與正德皇帝是親兄弟。
看眉眼間與正德皇帝的確有幾分神似,可是整個五官卻完全不像。倘若正德皇帝是一副玩味閑散的模樣,那麽眼前這位則是透露著一股嚴肅肅殺的感覺,仿佛隻往那一站便是千軍萬馬。
“我知道你。”楚文昌迴過身負手而立,“現如今大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徒有虛名罷了。”餘生這可不是在謙虛,不論他之前在臨海或者七星關付出了多少,現而今的世人眼中對他根本沒有任何的了解,隻知道有一位手腕過硬的攝政王,還有一位不遜色於攝政王的新帝。
楚文昌聞言微微一笑,背著手踱步到餘生跟前,與他閑聊道:“你知道我來西北多久了嗎?”
“很多年了吧?”餘生也隻好給一個籠統的答案。
“在我那位皇兄剛剛坐上皇帝不久,我就請命來了西北,在西北做了個小小的騎官。”他看著餘生笑著道:“我深知我那位皇兄的本性,知道他是個什麽東西,我若不主動遠離那裏,恐怕我就跟我其他兄弟一樣,墳頭草都老高了。”
“您是個聰明人。”餘生適時地誇讚道。
“聰明?”楚文昌搖搖頭,“那時候哪有那麽多心思啊!隻知道憑著感覺逃離汴京,哪裏想過那麽多?要是真的聰明的話,從一開始我就不該來這西北。”
聽到楚文昌話裏的無盡悵然,餘生心下來了興趣。
“願聞其詳。”
“幾十年以前的西北可不是這副模樣,那時候草原人時不時地就敢南下,甘溪二州飽受欺辱,本就荒涼的地方更是因此徹底跑沒了人。沒了人地方也就越發荒涼,就這樣這整個西北都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楚文昌眼神放空,似乎已經陷入了迴憶。
“直到我來了以後,一步步在軍中站穩腳步,然後一步步徹底接管西北軍以後,局麵才慢慢穩定下來,這個過程我用了十年。”
想起這個,楚文昌臉上悵然的神情愈發濃重,好像有種想起年輕時的激昂情景,“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可現如今卻隻能歎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
“之後我就在想,有沒有一種可能,將草原人拒之門外,不讓他們肆意的侵擾甘溪二州的方法。”楚文昌神色緩和後繼續對餘生說道。
“所以您建造了大盛城?”
“對!”楚文昌點點頭,緊接著話鋒一轉,“可惜到了後來,這卻成為了我最後悔的一件事。”
餘生聞言有些疑惑,楚文昌為何會這麽說?大盛城的存在已經達到了楚文昌最初的目的,現在草原人若想南下就不得不正麵對上堵在門口的西北軍。
“很難理解是吧?”楚文昌苦笑一聲,“現而今西北與大楚若即若離的姿態,就是因為大盛城才導致的。”
“當一個地方遠離了文化中心後,就會出現高度自治的情況,而大盛城裏大楚太遠了,在這裏生活的越久,對於大楚的歸屬感也就越低,等到我們這一輩死去,還有多少人記得我們來自哪裏?”
“文化是要口口相傳的,傳承不就是如此嗎?”餘生依舊不能理解楚文昌此刻的擔憂。
“我知道,但還有一件繞不開的事。”
楚文昌定定地看著餘生,一字一句道:“這裏離大楚太遠,離草原太近。”
此話一出,餘生徹底明白了楚文昌的擔憂。
簡單來說,判定一個人是不是同胞,主要看兩點,一是有沒有共同的文化習俗,二是有沒有同樣的歸屬感。
大盛城的人遠離大楚文化,兩方的交流日趨減少,而又靠近草原,各類習俗會不斷的往草原文化靠近,一代兩代或許還看不出什麽,可時間久了,誰也不敢保證到時候他們該如何自處。
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局限於西北,現在的寶地關同樣將要麵臨這樣的難題。
直到進入這座神秘之城,眾人才感受到這座城到底有多麽龐大。
“城中西北軍生活的地方與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是隔開的,百姓的那一部分有我們開墾的土地,引來的水源源頭也在那裏,建造城牆最大的目的其實也是保護耕地,隻不過真的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不管是百姓還是耕地,我們都顧不得了。”孫定遠在路上向餘生介紹道。
“這樣的大手筆是誰的主意?”
“文昌將軍唄!”孫定遠脫口而出,“文昌將軍年輕的時候就遠離汴京,來到了這寒苦的西北,最初他隻是西北軍中的一個小兵,誰都沒有想到當時那個在戰場上縱橫捭闔的文昌身份居然如此尊貴。”
“文昌將軍現在的聲望,全都是自己一手打出來的,整個西北軍中沒有一個人不服他。”
聽到孫定遠這樣說,餘生對於這個素未謀麵的西北軍大帥愈發感到期待,於是問道:“那我何時可以見到他?”
孫定遠微微一笑,淡淡的道:“餘大人可以先休息一會兒,相信用不了多久,文昌將軍就會派人來請你了。”
之後孫定遠就暫時離開了,餘生等人在驛站安置下來,洗漱休息後,第二天一大早,果然有人找到了餘生。
來人是個與孫定遠差不多的精壯漢子,他朝餘生拱了拱手後,便淡淡的說道:“餘大人,文昌將軍有請,請隨我來吧。”
隨後便領著餘生往外走去,楚文昌所在的地方離驛站處並不遠,所以二人也並未騎馬,而是一路步行。
路上餘生看到這街道兩旁與南方各個城市一樣,同樣有小販兒在叫賣叫買,雖然物品的種類比不上頁京汴京之流,但想到在這偏僻的西北地界,還能有如此景象,已經屬實不易。
“兄弟,這城池的名字叫做什麽?”由於還有一段距離,於是餘生便與那精壯漢子攀談起來。
那精壯漢子顯然不是能說會道的主,聞言隻是從嘴中蹦出兩個字來:“大盛。”
“大盛城?”餘生琢磨著這兩個其中的含義,有心想要問一問那精壯漢子,可一看到精壯漢子那副踹兩腳屁都不放一個的模樣,便又按捺住了。
“到了。”沉默了有一會兒後,那精壯漢子領著餘生到了這大盛城的城主府。
餘生抬眼望去,發現這城主府除了占地比之其他居民略大一些以外,其餘都與普通百姓家差不多,比之自己走過的任何城市都要顯得寒酸許多。
“進去吧。”精壯漢子依舊惜字如金,領著餘生往裏走去,穿過天井,略過偏房,一路帶著餘生走進堂屋,隨後門也不敲,就這樣冒失地推門走了進去。
餘生看見堂屋裏有個寬厚的背影,正抬頭望著堂屋正中央懸掛的一幅地圖,那地圖上所繪製地,正是甘溪二州上的情景。
那精壯漢子推門進去後,看著那寬厚的背影,直說道:“將軍,人我給你帶來了,那我走了啊!”
隨後也不等別人說些什麽,轉頭就離開了。
餘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曾預想過西北的民風淳樸,但未曾想過會如此純樸。
現如今眼下堂屋裏隻剩下了餘生與那寬厚背影兩人,聽那精壯漢子所言,眼前這人定是楚文昌無疑了。
就在餘生猶豫著要不要先開口打破這一沉默的局麵時,楚文昌忽然轉過頭,對餘生問道:“西北特派大使?”
餘生點點頭,迴道:“餘生。”
他看著眼前這個正德皇帝時代的老人,他的頭發已經大多變得灰白,但是臉上的皮膚倒還算緊致,興許是常年征戰的緣故,他的身材十分健碩,精神更是猶如年輕人般矍鑠,若不是那微微駝起的後背,任誰也想不到他與正德皇帝是親兄弟。
看眉眼間與正德皇帝的確有幾分神似,可是整個五官卻完全不像。倘若正德皇帝是一副玩味閑散的模樣,那麽眼前這位則是透露著一股嚴肅肅殺的感覺,仿佛隻往那一站便是千軍萬馬。
“我知道你。”楚文昌迴過身負手而立,“現如今大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徒有虛名罷了。”餘生這可不是在謙虛,不論他之前在臨海或者七星關付出了多少,現而今的世人眼中對他根本沒有任何的了解,隻知道有一位手腕過硬的攝政王,還有一位不遜色於攝政王的新帝。
楚文昌聞言微微一笑,背著手踱步到餘生跟前,與他閑聊道:“你知道我來西北多久了嗎?”
“很多年了吧?”餘生也隻好給一個籠統的答案。
“在我那位皇兄剛剛坐上皇帝不久,我就請命來了西北,在西北做了個小小的騎官。”他看著餘生笑著道:“我深知我那位皇兄的本性,知道他是個什麽東西,我若不主動遠離那裏,恐怕我就跟我其他兄弟一樣,墳頭草都老高了。”
“您是個聰明人。”餘生適時地誇讚道。
“聰明?”楚文昌搖搖頭,“那時候哪有那麽多心思啊!隻知道憑著感覺逃離汴京,哪裏想過那麽多?要是真的聰明的話,從一開始我就不該來這西北。”
聽到楚文昌話裏的無盡悵然,餘生心下來了興趣。
“願聞其詳。”
“幾十年以前的西北可不是這副模樣,那時候草原人時不時地就敢南下,甘溪二州飽受欺辱,本就荒涼的地方更是因此徹底跑沒了人。沒了人地方也就越發荒涼,就這樣這整個西北都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楚文昌眼神放空,似乎已經陷入了迴憶。
“直到我來了以後,一步步在軍中站穩腳步,然後一步步徹底接管西北軍以後,局麵才慢慢穩定下來,這個過程我用了十年。”
想起這個,楚文昌臉上悵然的神情愈發濃重,好像有種想起年輕時的激昂情景,“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可現如今卻隻能歎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
“之後我就在想,有沒有一種可能,將草原人拒之門外,不讓他們肆意的侵擾甘溪二州的方法。”楚文昌神色緩和後繼續對餘生說道。
“所以您建造了大盛城?”
“對!”楚文昌點點頭,緊接著話鋒一轉,“可惜到了後來,這卻成為了我最後悔的一件事。”
餘生聞言有些疑惑,楚文昌為何會這麽說?大盛城的存在已經達到了楚文昌最初的目的,現在草原人若想南下就不得不正麵對上堵在門口的西北軍。
“很難理解是吧?”楚文昌苦笑一聲,“現而今西北與大楚若即若離的姿態,就是因為大盛城才導致的。”
“當一個地方遠離了文化中心後,就會出現高度自治的情況,而大盛城裏大楚太遠了,在這裏生活的越久,對於大楚的歸屬感也就越低,等到我們這一輩死去,還有多少人記得我們來自哪裏?”
“文化是要口口相傳的,傳承不就是如此嗎?”餘生依舊不能理解楚文昌此刻的擔憂。
“我知道,但還有一件繞不開的事。”
楚文昌定定地看著餘生,一字一句道:“這裏離大楚太遠,離草原太近。”
此話一出,餘生徹底明白了楚文昌的擔憂。
簡單來說,判定一個人是不是同胞,主要看兩點,一是有沒有共同的文化習俗,二是有沒有同樣的歸屬感。
大盛城的人遠離大楚文化,兩方的交流日趨減少,而又靠近草原,各類習俗會不斷的往草原文化靠近,一代兩代或許還看不出什麽,可時間久了,誰也不敢保證到時候他們該如何自處。
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局限於西北,現在的寶地關同樣將要麵臨這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