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葬的隊伍從皇宮處一直綿延向頁京城外。


    由於大楚皇室的皇陵自古都在汴京,所以楚璿死後也理應安葬在汴京才是,可當初楚璿遷都頁京後,便許下日後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大楚門戶前的遺誌,所以經由眾人商討後,特意在頁京為他單獨修了陵。


    而當楚相印決定改頁京為都城後,頁京從今往後也將順勢成為大楚的政治中心,這也就昭示著,曾經以棋運即國運為代表的汴京時代就此遠去了。


    餘生混在送葬的隊伍中,看著頁京城內百姓一個個神色悲戚地為楚璿送行的模樣,心裏也不禁感歎楚璿這個攝政王做得真是足夠了。


    陳玉書與他同行,在人群裏悄聲對他說道:“我似乎明白了咱們這位小陛下到底是何意了。”


    “什麽?”周圍的環境太過嘈雜,餘生並沒有聽太清。


    陳玉書以為他要聽緣由,於是緊跟著解答道:“咱們這位小陛下此舉正是為了告訴天下百姓,他們那位偉大的攝政王已經離世了,接下來是他來掌權了!不然的話很難解釋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啊。”


    這句話餘生倒是聽清了,不過他卻無奈地笑了笑後,對陳玉書說道:“陳都使,你有時候想得太多了。”


    陳玉書聽後神色反倒嚴肅起來,看著餘生對他告誡道:“餘大人這些年雖然名在官場,但身畢竟遠離政治中心,所以對官場裏麵的事還看不太清。”


    他壓低了聲音對餘生說道:“在這官場裏,便猶如踩著薄冰過河,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才行,別人說了什麽,做了什麽,都要細細揣摩,更何況是如今大楚第一人的所作所為呢?”


    眼見陳玉書的確是為了餘生好,他也隻好認真地迴答道:“謝陳兄指教,餘某記下了。”


    跟著送葬的隊伍來到頁京城門時,陳玉書攔住了餘生。


    “就送到這吧,下麵的路交給趙簡他們吧!我們得迴去籌備陛下登基一事了。”陳玉書看著餘生,又道:“太尉為前帝送行,太師為新帝即位,最起碼明麵上是說得過去的。”


    餘生最後望了眼離去的隊伍,隨後對著陳玉書點了點頭。


    兩人又立刻朝頁京皇宮趕去,等到迴到皇宮後,發現文武百官已經等在了金鑾殿下。


    “百姓交給攝政王,百官留給自己,咱們這位陛下,不簡單啊。”陳玉書看著這副場景輕聲喃喃道。


    “接下來的流程是?”由於餘生並沒有參與送葬與登基這兩件事的規劃,所以到現在都還找不上自己該做些什麽。


    “太尉不在,你就是這裏最大的官,當然是等到即位詔書宣完後,帶著文武百官麵見新帝了。”


    “那我知道了。”餘生點點頭,而後陳玉書對身旁的一位內官說道:“告訴陛下,餘太師到了,登基儀式可以開始了。”


    內官聽後急匆匆地離去,而陳玉書也帶著餘生穿過百官,來到金蓮殿下的最前排。


    一路上各級官員都在悄悄打量著這位聲名在外,但卻鮮少有人見過真容的兩朝舊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蛙聲十裏出山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半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半君子並收藏蛙聲十裏出山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