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遠在臨海的餘生似有所感,他走出城主府,遙望著臨海的天空。不多時,兩隻載著密信的信鴿,一前一後的來到了他的麵前。
餘生取下密信,僅是一眼便臉色大變,連忙下令,讓人將陳讓與鄭靈丹找來。
等到二人來到餘生這邊的時候,就看見餘生急匆匆地寫完了一封迴信,綁在信鴿身上,將信寄往了汴京。
“發生什麽了?”陳讓走近問道。
餘生聞言將適才得到的兩封密信交給二人,二人看完後,臉上的震驚與剛才餘生一般無二。
“寶地關失守,楊恍兄弟戰死?”陳讓不可置信地喃喃道:“怎麽可能?楊恍兄弟······”
楊恍曾經在斜陽穀與陳讓等人生活過一段時間,彼此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初聞楊恍戰死的消息,就連陳讓這等的七尺男兒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餘生緩緩吐出胸口壓抑的一口濁氣,隨後冷靜道:“現在不是傷心的時候了,楚璿命我立刻趕往石方關,並要伺機奪迴七星關,時間緊迫,陳讓大哥你立刻集結臨海所有輕騎兵,我們輕裝趕往石方關。”
“我也去!”不等陳讓說什麽,鄭靈丹便站了出來。
“不,你得留在這裏。”餘生看著鄭靈丹搖搖頭解釋道:“賈強被撤銷以後,臨海府尹一職一直空缺,我和陳讓大哥走了以後,臨海不能群龍無首。”
然而餘生的這番說辭卻沒能說動鄭靈丹,隻聽他依舊堅持說道:“那就讓陳讓大哥留下,一來陳讓大哥比我更懂怎麽打理一個城鎮,二來臨海輕騎有大部分都是我曾經的部下,我知道怎樣能夠發揮他們的妙用。”
“你···”餘生聽了還是有些猶豫,“你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臨海?”
鄭靈丹聞言不見有絲毫猶豫,“整個大楚都是我的家鄉,我有義務去守護她!”
話說到這裏,餘生依舊沒有理由再去拒絕。
“好,那就陳讓大哥留守臨海,靈丹兄弟與我即刻啟程,奔赴石方關!”
“還迴汴京去取繼任詔書嗎?”陳讓抽空問了句。
“沒時間了,等到時候讓楚璿送往石方關吧!”
隨後餘生帶著鄭靈丹以及臨海城這四年以來攢下的四千輕騎,一同準備出發趕往石方關。
城主府門前,陳讓望著翻身上馬的餘生,向這一眾即將奔赴戰場的將士們行了一禮。
隨後隻聽眾人一聲唿和,再加上馬鞭抽打在馬匹身上發出的脆響後,四千餘人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陳讓望著離去的將士們,內心隱隱有著些許的苦澀與辛酸,他知道,經此一別後,有許多人便再也見不到了。
從臨海趕往石方關的路程並不遙遠,可由於現在情況緊迫,餘生還是勒令手下們全力趕路,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足足三天兩夜的時間,才趕到了石方關不遠處。
“南詔國現在正在攻打石方關,另一邊的嘉夢關也在遭受攻擊。”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的局麵對於大楚而言越來越不利起來。
“我們要進石方關嗎?”鄭靈丹皺著眉問道。
“不。”餘生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隻聽他緊接著解釋道:“我們手下全都是騎兵,即便是進了石方關,對於守城戰也發揮不出多大的作用。”
隨後他從簡易地圖中抬起頭來,看著鄭靈丹道:“所以我們要發揮騎兵的高機動性,不斷在他們後方騷擾,逼迫他們從石方關和嘉夢關撤兵。”
隨後餘生手指指向地圖的一處地方,說道:“我們去那!”
鄭靈丹望去,隨後驚訝道:“頜骨道?”
“對,就是這裏。”頜骨道由於形似人的頜骨,而因此得名。
“這裏是連接寶地關的唯一要道,攻打嘉夢關與石方關的兩處南詔國軍隊的糧草與輜重,勢必會途徑此處,隻要我們在頜骨道將他們的糧草毀去,一定會在短時間內給他們造成重創,這樣我們就為石方關和嘉夢關爭取到了時間!”餘生又解釋道。
“可是···”鄭靈丹看著頜骨道的位置,說道:“一旦南詔國兩方人馬將我們合圍在頜骨關的話,那我們可就真的插翅難飛了,這樣會不會太過冒險?”
餘生聞言斟酌一番後,依舊決定如此行動。
“正是因為冒險,所以對方也不會想到我們居然如此大膽。”餘生歎了口氣,緊接著又道:“現如今兵臨城下,唯有兵行險招,方有一線生機。”
隨後餘生一眾原地修整了一番,養了養精神後,便繞過石方關,一路朝著頜骨道前進。
頜骨道所在的地方,好巧不巧就夾在寶地關、七星關與佳夢關之間,南詔國拿下寶地關以後,寶地關立刻就變成了南詔用來侵略大楚的跳板,糧草物資從南詔國內進入寶地關,再從寶地關經由頜骨道,進入同樣淪陷的七星關,隨著戰線的拉長,頜骨道的重要也在不斷的攀升。
在跨過石方關以後,餘生眾人的行進速度就漸漸放緩了一些,四千人的體量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算不得什麽,但是他們一旦在這裏暴露了自己的蹤跡,迎接他們的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抵達頜骨道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餘生查看了一下地形後,並未讓士兵們駐紮,而是傳令下去,讓他們嚴陣以待。
頜骨道的地形在中間的地方,有一個九十度的拐角,在那拐角的兩側,恰好是兩道高坡,餘生仔細想了想後,決定將設伏的地點現在這個九十度的拐角處。
“這一戰我們的目的不是殲敵,而是要起到騷擾的作用,所以切記萬萬不可戀戰,要以保存自己為首要前提。”餘生先是表明了這場伏擊的態度,隨後才開始與鄭靈丹等人商量起這場伏擊的戰術。
“分兵一千人,分別在兩處高坡準備好滾木擂石,切記要等對方的隊伍行進到一半的時候再將滾木擂石放下,勢必要將敵軍切割為兩部分。餘下三千人分做兩隊,在這隊伍的前後兩段發起衝鋒,以製造混亂為目的。”
餘生取下密信,僅是一眼便臉色大變,連忙下令,讓人將陳讓與鄭靈丹找來。
等到二人來到餘生這邊的時候,就看見餘生急匆匆地寫完了一封迴信,綁在信鴿身上,將信寄往了汴京。
“發生什麽了?”陳讓走近問道。
餘生聞言將適才得到的兩封密信交給二人,二人看完後,臉上的震驚與剛才餘生一般無二。
“寶地關失守,楊恍兄弟戰死?”陳讓不可置信地喃喃道:“怎麽可能?楊恍兄弟······”
楊恍曾經在斜陽穀與陳讓等人生活過一段時間,彼此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初聞楊恍戰死的消息,就連陳讓這等的七尺男兒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餘生緩緩吐出胸口壓抑的一口濁氣,隨後冷靜道:“現在不是傷心的時候了,楚璿命我立刻趕往石方關,並要伺機奪迴七星關,時間緊迫,陳讓大哥你立刻集結臨海所有輕騎兵,我們輕裝趕往石方關。”
“我也去!”不等陳讓說什麽,鄭靈丹便站了出來。
“不,你得留在這裏。”餘生看著鄭靈丹搖搖頭解釋道:“賈強被撤銷以後,臨海府尹一職一直空缺,我和陳讓大哥走了以後,臨海不能群龍無首。”
然而餘生的這番說辭卻沒能說動鄭靈丹,隻聽他依舊堅持說道:“那就讓陳讓大哥留下,一來陳讓大哥比我更懂怎麽打理一個城鎮,二來臨海輕騎有大部分都是我曾經的部下,我知道怎樣能夠發揮他們的妙用。”
“你···”餘生聽了還是有些猶豫,“你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臨海?”
鄭靈丹聞言不見有絲毫猶豫,“整個大楚都是我的家鄉,我有義務去守護她!”
話說到這裏,餘生依舊沒有理由再去拒絕。
“好,那就陳讓大哥留守臨海,靈丹兄弟與我即刻啟程,奔赴石方關!”
“還迴汴京去取繼任詔書嗎?”陳讓抽空問了句。
“沒時間了,等到時候讓楚璿送往石方關吧!”
隨後餘生帶著鄭靈丹以及臨海城這四年以來攢下的四千輕騎,一同準備出發趕往石方關。
城主府門前,陳讓望著翻身上馬的餘生,向這一眾即將奔赴戰場的將士們行了一禮。
隨後隻聽眾人一聲唿和,再加上馬鞭抽打在馬匹身上發出的脆響後,四千餘人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陳讓望著離去的將士們,內心隱隱有著些許的苦澀與辛酸,他知道,經此一別後,有許多人便再也見不到了。
從臨海趕往石方關的路程並不遙遠,可由於現在情況緊迫,餘生還是勒令手下們全力趕路,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足足三天兩夜的時間,才趕到了石方關不遠處。
“南詔國現在正在攻打石方關,另一邊的嘉夢關也在遭受攻擊。”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的局麵對於大楚而言越來越不利起來。
“我們要進石方關嗎?”鄭靈丹皺著眉問道。
“不。”餘生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隻聽他緊接著解釋道:“我們手下全都是騎兵,即便是進了石方關,對於守城戰也發揮不出多大的作用。”
隨後他從簡易地圖中抬起頭來,看著鄭靈丹道:“所以我們要發揮騎兵的高機動性,不斷在他們後方騷擾,逼迫他們從石方關和嘉夢關撤兵。”
隨後餘生手指指向地圖的一處地方,說道:“我們去那!”
鄭靈丹望去,隨後驚訝道:“頜骨道?”
“對,就是這裏。”頜骨道由於形似人的頜骨,而因此得名。
“這裏是連接寶地關的唯一要道,攻打嘉夢關與石方關的兩處南詔國軍隊的糧草與輜重,勢必會途徑此處,隻要我們在頜骨道將他們的糧草毀去,一定會在短時間內給他們造成重創,這樣我們就為石方關和嘉夢關爭取到了時間!”餘生又解釋道。
“可是···”鄭靈丹看著頜骨道的位置,說道:“一旦南詔國兩方人馬將我們合圍在頜骨關的話,那我們可就真的插翅難飛了,這樣會不會太過冒險?”
餘生聞言斟酌一番後,依舊決定如此行動。
“正是因為冒險,所以對方也不會想到我們居然如此大膽。”餘生歎了口氣,緊接著又道:“現如今兵臨城下,唯有兵行險招,方有一線生機。”
隨後餘生一眾原地修整了一番,養了養精神後,便繞過石方關,一路朝著頜骨道前進。
頜骨道所在的地方,好巧不巧就夾在寶地關、七星關與佳夢關之間,南詔國拿下寶地關以後,寶地關立刻就變成了南詔用來侵略大楚的跳板,糧草物資從南詔國內進入寶地關,再從寶地關經由頜骨道,進入同樣淪陷的七星關,隨著戰線的拉長,頜骨道的重要也在不斷的攀升。
在跨過石方關以後,餘生眾人的行進速度就漸漸放緩了一些,四千人的體量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算不得什麽,但是他們一旦在這裏暴露了自己的蹤跡,迎接他們的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抵達頜骨道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餘生查看了一下地形後,並未讓士兵們駐紮,而是傳令下去,讓他們嚴陣以待。
頜骨道的地形在中間的地方,有一個九十度的拐角,在那拐角的兩側,恰好是兩道高坡,餘生仔細想了想後,決定將設伏的地點現在這個九十度的拐角處。
“這一戰我們的目的不是殲敵,而是要起到騷擾的作用,所以切記萬萬不可戀戰,要以保存自己為首要前提。”餘生先是表明了這場伏擊的態度,隨後才開始與鄭靈丹等人商量起這場伏擊的戰術。
“分兵一千人,分別在兩處高坡準備好滾木擂石,切記要等對方的隊伍行進到一半的時候再將滾木擂石放下,勢必要將敵軍切割為兩部分。餘下三千人分做兩隊,在這隊伍的前後兩段發起衝鋒,以製造混亂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