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飯沒找見你,父親和圖南都急壞了,圖南找了你一圈沒找著,這才剛迴來。”玉兒站在門口對餘生簡單的說明了一下情況。
“我沒事,不用擔心。”餘生看著眼前這個已經逐漸長大的小師妹,比起三年前記憶裏的玉兒,眼前這個要更加成熟穩重一些,雖然看起來仍舊有些稚氣,但行事作風已經完全是個大姑娘的模樣。
“這些天還一直不曾問過你。”餘生認真地看著玉兒,“你真的決定要嫁給魏啟葉了嗎?”
一提到這個,玉兒的眉宇間便隱隱有些憂愁,她有些無奈地迴答道:“師兄,說實話的話,我很有些猶豫。”
“猶豫?”餘生有些不解。
“嗯,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做沒做好準備,但是就像爹和娘說得那樣,女孩子家總要嫁人的。魏啟葉上門提親的時候,我當時仔細想了想他對我的確算的上不錯,在學堂時我們相處的也還可以,但我真的不清楚自己喜不喜歡他,可爹心裏也一直掛念著我的親事,娘已經不在了,爹現在心裏又沒有著落,我不想讓他再擔憂。”
玉兒這番話說得顛三倒四,神情也有些混亂,餘生在一邊看得心疼,隨後心裏盤算了一下安慰道:“玉兒不著急,這件事可以慢慢想,等你想通了再做決定也不遲,如果不想嫁的話,就直接告訴師兄,讓師兄來想辦法。”
此時此刻的餘生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以前魏家來提親還可以說是韓家高攀了,可現在自己身為太子太師,甚至可以說是帝師,這就反而讓魏家成了高攀的一方,倘若玉兒最後不願嫁,那麽餘生說什麽都不會讓玉兒受半點委屈。
這個自己從小看大的小姑娘,就是自己異父異母的親妹妹。
可玉兒卻苦笑了一聲,悲傷地說道:“師兄,可能沒有那麽多時間了。”
聽到這句話餘生心裏頓時一驚,接著盯著玉兒問道:“你的意思是?”
“前些日子找了大夫為爹診脈,大夫悄悄跟我和圖南說,父親他可能熬不過這個冬天。”說到這裏玉兒忍不住垂淚。
餘生聽完心裏咯噔一聲,隻覺得自己的心跳都遲滯了。
“什麽時候的事?”餘生艱難的開口,此刻的他感到胸口火辣辣的疼,疼到就快要無法唿吸。
“在你迴來的前幾日。”玉兒哽咽著迴答道。
餘生強忍著心中悲痛,安慰玉兒說道:“先不要著急,等過幾日我叫宮中禦醫為師父來號號脈,興許是那位大夫診錯了脈呢?”
隨後餘生伸手擦去玉兒臉上的淚痕,“玉兒快別哭了,省得讓師父擔心。”
玉兒乖巧的點點頭,然後強忍住眼淚。
“走,咱迴家。”
……
隨著一道聖旨的頒布,一則震動整個大楚的消息傳遍了大楚各郡。
聖旨的內容是,自明年起年號由正德改為扶光,與此消息一同昭告天下的則是正德皇帝的死訊,得知一國之君駕崩這個噩耗的大楚各郡,一時間也不知道是該悲痛還是該狂喜。
而所謂叛賊陽王謀逆,意圖弑君篡位一事,則被楚璿以家醜不可外揚為緣由掩蓋了下來,但是奇怪的是自那以後世人再沒見過這位二皇子,甚至提起他的人也很少,似乎世間從來沒有這號人一樣。
緊接著楚璿就為正德皇帝舉辦了喪事,不過喪事的規模比起曆代大楚諸君要小的多,對此楚璿的解釋是先帝生前曾經特別交代過,喪事一切從簡。
盡管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但畢竟正德死前隻與楚璿見過麵,說過什麽也隻有楚璿才知道,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誰也沒法與楚璿對峙。
“找個時間,把那個都察院副都使給我換掉。”今日下了早朝後,楚璿召見了老太尉,近幾日接管了大楚軍政的楚璿忙的腳不著地,甚至吃飯的時間都要安排許多事給別人,最後實在迫不得已,又將年邁的趙老太尉叫到了身邊,讓這個垂暮的老人暫時為他分憂。
對於楚璿這個決定,趙老太尉並不怎麽意外,覃豐有著都察院的背景,以及曾經身為搖光舊臣的資曆,雖然搖光身死後又投奔了陽王,但畢竟這搖光舊臣中有著很深的人際脈絡,以楚璿的性格不會留這樣一個人存在。
盡管這幾日覃豐已經很謹小慎微了,但楚璿早就鐵了心拿他立威,準備殺他這個雞儆群臣的猴。
“那殿下左副都使一職可有心意的人選?”老太尉不露聲色地問道。
楚璿疲憊地揉著自己的眉心,聞言搖頭道:“先空著吧,都察院左右兩個都使的職責無非就是督查百官,現在新政起始之際一來需要用人,二來我不相信他們敢在這個檔口瞎蹦噠,所以有沒有這個職位暫時不重要。”
老太尉聽了後頓了頓,才有說道:“若殿下覺得重要了以後,老臣這兩件倒是有個人選。”
楚璿聞言不耐煩地歎了口氣,“你兒子我另有用處,他不適合都察院。”
誰料老太尉卻搖搖頭,解釋道:“此事並非是為了犬子。”
隨後不等楚璿說什麽,老太尉又緊接著說道:“趙家有位青年才俊,棋藝高超但卻不願繼承家族意誌,於三年前棄棋從文,此人也是去年的文試榜眼。”
“趙玉書?”楚璿忽然說道。
“原來您認識他?”
楚璿沉默著在心裏盤算著什麽,良久後他擺擺手說道:“這件事容後再議,你還有其他事嗎?”
本來楚璿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沒什麽事的話你可以走了,不料趙老太尉點點頭,繼續道:“的確還有一件事需要告知您。”
“講。”
“陽王在位時,曾經代替先帝約戰瀛洲名人,時間定在了明年,現在新一代棋聖已經決出,這場兩國之間的棋運之爭恐怕是在所難免了。”隨著老太尉將這件事給和盤托出後,楚璿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這個蠢貨真的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楚璿忍不住罵道。
隨後楚璿的目光看向趙老太尉,眼神中的意思十分直白:若沒什麽事的話你可以走了。
但眼見趙老太尉依舊穩坐如鍾,楚璿疑問道:“還有一件事?”
“還有一件事。”趙老太尉給予肯定。
“講。”疲憊的楚璿有氣無力地說道。
“每逢新帝登基,北部草原、南詔以及瀛洲都會派使團來出訪,名義上是來慶祝新帝登基,背地裏其實是在考量新帝的才能,同時這些使團每次來汴京都會鬧出點事來。”趙老太尉又給楚璿帶來了個焦頭爛額的消息。
“這個簡單,路上把他們都殺了就行了,讓他們連看都看不見汴京。”楚璿臉色冷漠地說道。
“這恐怕不可。”趙老太尉當即否決,“能進入這些使團裏的人大多都非富即貴,若不明不白死在我國境內,那麽這就已經和他們明明白白的宣戰沒什麽兩樣了,以我們現在的國情與實力……”趙老太尉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楚璿已經明白了他的話。
“草原、南詔、瀛洲…爭棋…”楚璿嘴裏喃喃著,手掌交叉在一起托住自己的下巴,手指有節奏的互相敲打著。
“我都知道了,老太尉辛苦,沒什事的話您可以先迴去了。”
這下趙老太尉沒有再久留,送走了老太尉的楚璿依舊在心底盤算著什麽。
眼下大楚的局麵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得多,不僅內部糜爛不堪,外部同樣搖搖欲墜,這不得不讓他花費更多的心思去縫縫補補,必要時他甚至要選擇一些不擇手段的手段。
“我沒事,不用擔心。”餘生看著眼前這個已經逐漸長大的小師妹,比起三年前記憶裏的玉兒,眼前這個要更加成熟穩重一些,雖然看起來仍舊有些稚氣,但行事作風已經完全是個大姑娘的模樣。
“這些天還一直不曾問過你。”餘生認真地看著玉兒,“你真的決定要嫁給魏啟葉了嗎?”
一提到這個,玉兒的眉宇間便隱隱有些憂愁,她有些無奈地迴答道:“師兄,說實話的話,我很有些猶豫。”
“猶豫?”餘生有些不解。
“嗯,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做沒做好準備,但是就像爹和娘說得那樣,女孩子家總要嫁人的。魏啟葉上門提親的時候,我當時仔細想了想他對我的確算的上不錯,在學堂時我們相處的也還可以,但我真的不清楚自己喜不喜歡他,可爹心裏也一直掛念著我的親事,娘已經不在了,爹現在心裏又沒有著落,我不想讓他再擔憂。”
玉兒這番話說得顛三倒四,神情也有些混亂,餘生在一邊看得心疼,隨後心裏盤算了一下安慰道:“玉兒不著急,這件事可以慢慢想,等你想通了再做決定也不遲,如果不想嫁的話,就直接告訴師兄,讓師兄來想辦法。”
此時此刻的餘生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以前魏家來提親還可以說是韓家高攀了,可現在自己身為太子太師,甚至可以說是帝師,這就反而讓魏家成了高攀的一方,倘若玉兒最後不願嫁,那麽餘生說什麽都不會讓玉兒受半點委屈。
這個自己從小看大的小姑娘,就是自己異父異母的親妹妹。
可玉兒卻苦笑了一聲,悲傷地說道:“師兄,可能沒有那麽多時間了。”
聽到這句話餘生心裏頓時一驚,接著盯著玉兒問道:“你的意思是?”
“前些日子找了大夫為爹診脈,大夫悄悄跟我和圖南說,父親他可能熬不過這個冬天。”說到這裏玉兒忍不住垂淚。
餘生聽完心裏咯噔一聲,隻覺得自己的心跳都遲滯了。
“什麽時候的事?”餘生艱難的開口,此刻的他感到胸口火辣辣的疼,疼到就快要無法唿吸。
“在你迴來的前幾日。”玉兒哽咽著迴答道。
餘生強忍著心中悲痛,安慰玉兒說道:“先不要著急,等過幾日我叫宮中禦醫為師父來號號脈,興許是那位大夫診錯了脈呢?”
隨後餘生伸手擦去玉兒臉上的淚痕,“玉兒快別哭了,省得讓師父擔心。”
玉兒乖巧的點點頭,然後強忍住眼淚。
“走,咱迴家。”
……
隨著一道聖旨的頒布,一則震動整個大楚的消息傳遍了大楚各郡。
聖旨的內容是,自明年起年號由正德改為扶光,與此消息一同昭告天下的則是正德皇帝的死訊,得知一國之君駕崩這個噩耗的大楚各郡,一時間也不知道是該悲痛還是該狂喜。
而所謂叛賊陽王謀逆,意圖弑君篡位一事,則被楚璿以家醜不可外揚為緣由掩蓋了下來,但是奇怪的是自那以後世人再沒見過這位二皇子,甚至提起他的人也很少,似乎世間從來沒有這號人一樣。
緊接著楚璿就為正德皇帝舉辦了喪事,不過喪事的規模比起曆代大楚諸君要小的多,對此楚璿的解釋是先帝生前曾經特別交代過,喪事一切從簡。
盡管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但畢竟正德死前隻與楚璿見過麵,說過什麽也隻有楚璿才知道,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誰也沒法與楚璿對峙。
“找個時間,把那個都察院副都使給我換掉。”今日下了早朝後,楚璿召見了老太尉,近幾日接管了大楚軍政的楚璿忙的腳不著地,甚至吃飯的時間都要安排許多事給別人,最後實在迫不得已,又將年邁的趙老太尉叫到了身邊,讓這個垂暮的老人暫時為他分憂。
對於楚璿這個決定,趙老太尉並不怎麽意外,覃豐有著都察院的背景,以及曾經身為搖光舊臣的資曆,雖然搖光身死後又投奔了陽王,但畢竟這搖光舊臣中有著很深的人際脈絡,以楚璿的性格不會留這樣一個人存在。
盡管這幾日覃豐已經很謹小慎微了,但楚璿早就鐵了心拿他立威,準備殺他這個雞儆群臣的猴。
“那殿下左副都使一職可有心意的人選?”老太尉不露聲色地問道。
楚璿疲憊地揉著自己的眉心,聞言搖頭道:“先空著吧,都察院左右兩個都使的職責無非就是督查百官,現在新政起始之際一來需要用人,二來我不相信他們敢在這個檔口瞎蹦噠,所以有沒有這個職位暫時不重要。”
老太尉聽了後頓了頓,才有說道:“若殿下覺得重要了以後,老臣這兩件倒是有個人選。”
楚璿聞言不耐煩地歎了口氣,“你兒子我另有用處,他不適合都察院。”
誰料老太尉卻搖搖頭,解釋道:“此事並非是為了犬子。”
隨後不等楚璿說什麽,老太尉又緊接著說道:“趙家有位青年才俊,棋藝高超但卻不願繼承家族意誌,於三年前棄棋從文,此人也是去年的文試榜眼。”
“趙玉書?”楚璿忽然說道。
“原來您認識他?”
楚璿沉默著在心裏盤算著什麽,良久後他擺擺手說道:“這件事容後再議,你還有其他事嗎?”
本來楚璿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沒什麽事的話你可以走了,不料趙老太尉點點頭,繼續道:“的確還有一件事需要告知您。”
“講。”
“陽王在位時,曾經代替先帝約戰瀛洲名人,時間定在了明年,現在新一代棋聖已經決出,這場兩國之間的棋運之爭恐怕是在所難免了。”隨著老太尉將這件事給和盤托出後,楚璿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這個蠢貨真的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楚璿忍不住罵道。
隨後楚璿的目光看向趙老太尉,眼神中的意思十分直白:若沒什麽事的話你可以走了。
但眼見趙老太尉依舊穩坐如鍾,楚璿疑問道:“還有一件事?”
“還有一件事。”趙老太尉給予肯定。
“講。”疲憊的楚璿有氣無力地說道。
“每逢新帝登基,北部草原、南詔以及瀛洲都會派使團來出訪,名義上是來慶祝新帝登基,背地裏其實是在考量新帝的才能,同時這些使團每次來汴京都會鬧出點事來。”趙老太尉又給楚璿帶來了個焦頭爛額的消息。
“這個簡單,路上把他們都殺了就行了,讓他們連看都看不見汴京。”楚璿臉色冷漠地說道。
“這恐怕不可。”趙老太尉當即否決,“能進入這些使團裏的人大多都非富即貴,若不明不白死在我國境內,那麽這就已經和他們明明白白的宣戰沒什麽兩樣了,以我們現在的國情與實力……”趙老太尉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楚璿已經明白了他的話。
“草原、南詔、瀛洲…爭棋…”楚璿嘴裏喃喃著,手掌交叉在一起托住自己的下巴,手指有節奏的互相敲打著。
“我都知道了,老太尉辛苦,沒什事的話您可以先迴去了。”
這下趙老太尉沒有再久留,送走了老太尉的楚璿依舊在心底盤算著什麽。
眼下大楚的局麵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得多,不僅內部糜爛不堪,外部同樣搖搖欲墜,這不得不讓他花費更多的心思去縫縫補補,必要時他甚至要選擇一些不擇手段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