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啟程的三人終於還是迴歸了正軌,向著陽關方向進發。一路上三人有說有聊,路遇美景也會駐足欣賞,完全看不出幾天前的三人還被追殺的如喪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終日。
一路向南走了近百裏,中途跨過一段很長的無人區後,三人遇到了一處鄉鎮。令三人有些奇怪的是,這鎮子中難見人影,也無雞鳴犬吠,有一種詭異的安靜。按理說有人聚集的地方即便比不上汴京的繁華,也應當人聲鼎沸,盡顯活力才對。然而這個鎮子,卻由內而外的散發著一股暮氣。除此以外,餘生還注意到,鎮子裏的絕大部分土地都荒著,按照這個時節來看麥苗稻穗應該已經老高了才對,不應當如現在這般荒涼。
“這鎮子有些奇怪啊!”駕著車的三人不需多說,都已經感受到了鎮子裏詭異的氛圍。
“這莫不是個鬼鎮吧?”楚璿猜測道。
此刻擺在三人眼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選擇繞道,不進入這個鎮子,這樣或許遠一些,但勝在安全;另一個就是按原計劃穿過這個鎮子,這樣的話是去陽關最近的一條路,但缺點是這個鎮子的詭異讓人心裏直打鼓。
“保險起見我們還是繞路吧!”餘生提議道。
楚璿二人同樣沒有意見,比起省時間還是安全最為重要。但是有些事冥冥中早已注定,想逃是逃不掉的。選擇另一條路的三人沒走多遠,就被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兒給攔下了,駕車的楊恍看到突然擋在路中央的小女孩兒嚇得急忙勒馬,險些釀成大禍。
“三位大老爺發發善心,給點吃的救救我弟弟吧!”那個女孩看起來大概十二三歲的樣子,麵容很憔悴,身體很瘦弱,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一般。
三人對視一眼,都看出了事情的不對勁,餘生下車扶起那個小女孩兒,問道:“先把話說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
那小女孩兒淚眼婆娑地看著餘生,嘴裏重複著:“求求大老爺了,給我點吃的吧,我弟弟快不行了。”
餘生見狀歎息一聲,扭頭看向楚璿那裏,楚璿猶豫了一下,從馬車上拿出兩張麵餅,交給了那個小女孩兒。小女孩兒接過麵餅噗通一下跪下,給三人磕了幾個頭,嘴裏念叨著什麽。
“現在能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麽了嗎?”楚璿又上前把她攙起,擦去她臉上的淚水。
小女孩兒有些膽怯的看著他,試探著問道:“我···我能先把吃的給弟弟送過去嗎?”
“我們跟你一起去。”楚璿將她架上馬車,隨後順著小女孩兒的指引最終還是進了這個鎮。
來到一處破敗的茅草屋前,楊恍停下了馬車,小女孩兒急急忙忙地跑下車,衝進那個可能連遮風避雨都夠嗆的屋子。
“小白,姐姐給你帶吃的來了。”緊跟著小女孩兒進屋的三人一時間五味雜陳,這屋子裏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一個看起來八九歲的小男孩躺在一塊木板上,看起來神誌有些不清,但麵色上卻比小女孩兒好看許多。
“且慢!”楚璿攔住小女孩兒,伸手掐住小男孩兒的脈,蹙了蹙眉後對楊恍和餘生說道:“這孩子不光是餓的,還有些風寒。楊兄幫我看看能不能找到些草藥,餘兄幫我生堆火。”
一番忙活後,楊恍搖搖頭,對楚璿說道:“莫說草藥了,連個樹根都沒找到。”
餘生用一個殘缺的陶瓷碗燒了些熱水,將麵餅在水中泡爛,喂著小男孩兒吃了點,轉頭問小女孩兒道:“你也吃一點吧。”小女孩兒搖搖頭,倔強的說她不餓。
“鎮子裏就你們兄妹二人嗎?怎麽不見其他人?”沒有草藥的楚璿也無計可施,隻能用熱水給小男孩兒擦了擦臉。
“還有周嬢嬢他們,不過他們年紀大了,都不怎麽出門。”小女孩兒如實答道。
“可以帶我們去看看他們嗎?”楚璿摸了摸小女孩兒的頭,溫柔的問道。
“好。”小女孩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
離小女孩兒家不遠的地方,同樣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雖然比起小女孩兒家那茅草房好一些,但也看得出這戶人家同樣過得拮據。
“周嬢嬢···”小女孩兒怯生生的站在門外喊了一聲,許久後屋內傳出一聲歎息,有個老婦人迴道:“小囡囡,周嬢嬢這裏也沒的吃的了···”隨後大門被打開,一個看起來年歲不小的老嫗出現在眾人麵前,剛到堵在門口的三個男人,老嫗明顯被嚇了一跳。
“你們這是?”老嫗看著三人,猶豫了一下問道。
“大娘您別害怕,我們三人路過這裏,遇到這孩子向我們求救,想向您了解下這裏的情況。”楚璿簡單的說明了一下來意,老婦人歎息了一聲,讓出身位對三人道:“進來說吧。”
一行四人進了老婦人的家,餘生驚訝的看到這不大富裕的家中居然還有一個織布機。
“家裏實在沒啥好招待的了,諸位請見諒。”老婦人很有禮數,看起來家裏也曾顯赫過。
“大娘能告訴我們這裏發生了什麽嗎?為何整個鎮子如此冷清,一副毫無生氣的樣子?”餘生也不客套,開門見山的問道。
老婦人聞言歎息一聲,緩緩開口。
“這件事說來也簡單,不過是這裏活不下去了,年輕力壯的、能跑能跳的,都逃離了這裏,隻剩下我們這些老的老、小的小,沒人管的,在這裏等死罷了。”
“那為何會活不下去···?”這話還沒問完,餘生突然想到鎮外的農田上那副荒蕪的模樣,莫非是田地出了什麽問題?
“這事兒說起來可就長了···”隨後老婦人將事情全委娓娓道來。
原來這個鎮子名叫清風鎮與另一個名叫上陽鎮的鎮子同屬一個郡,名為青陽郡。曆年來清風鎮負責種桑織布,上陽鎮負責種稻產糧,青陽郡府衙這麽些年來靠著兩個鎮的協同合作也賺了不少錢,但底層的清風鎮鎮民們卻始終隻能靠著織布賺的錢來買糧,收成好的時候,清風鎮鎮民吃的就好一些,若收成不好,他們同樣也要跟著餓肚子。
而就從去年開始,朝廷的糧食稅收突然加大,上陽鎮自己的糧食都不夠用了,更別說清風鎮這裏了。隨著稅收一加大,青陽郡府衙想了個辦法,決定讓清風鎮改桑為稻,與上陽鎮一樣,糧食自產自銷,先填飽肚子再說。
然而辦法是個好辦法,但青陽郡府衙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青陽鎮的地理位置。這是個既不靠山,也不臨海的鎮子,村裏的水源是需要流經上陽鎮,最後才能到清風鎮。往年這個問題還沒那麽嚴重,畢竟種植桑樹的清風鎮不需要大規模灌溉,但從去年開始,同樣種植糧食的清風鎮,根本沒有足夠的水源去澆地,而更為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去年一直到今年,整個青陽郡雨水極少,是個罕見的大旱之年。而眼見水源越來越少的上陽鎮,到最後更是將水流截斷,徹底導致了清風鎮要糧食沒糧食,要布匹沒布匹的慘案。
從去年到今年這個時節,接近兩年的時間整個清風鎮都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那些年輕力壯的,眼見當下這個局麵再不離開這裏就活不下去了,索性拖家帶口的背井離鄉,逐漸都搬離了清風鎮,而像小女孩兒和周嬢嬢這些沒人管沒人問的,也就隻能留在這裏自生自滅了。
“您就沒想過也搬去上陽鎮生活嗎?”楚璿聽完後對周嬢嬢問道。
周嬢嬢擺擺手,無所謂地笑道:“都多大年紀了,就數著日子等死呢!再說了,我的孩子們也都死了,我去了上陽鎮又有什麽念頭?反倒是他們姐弟倆啊,著實讓人心疼。”
周嬢嬢看了眼怯生生的小女孩,一旁圍觀的三個男人見狀心裏一個比一個沉重。
告別了周嬢嬢,三人帶著小女孩兒迴到她自己的家。
路上,餘生衝楚璿問道:“有什麽辦法嗎?”
楚璿聞言沉默了,能有什麽辦法呢?
“我們去上陽鎮買糧食!”楊恍提議道:“到時候把糧食帶迴來,能救一個是一個。”
“可是···”餘生抿了抿嘴唇,想說的話又被他咽了迴去。
“可是以後呢?我們走了以後呢?”楚璿替餘生問出了他想說的話。
“那我們帶他們一塊走!”楊恍此時有種倔強的堅定。
“我們能帶一個、兩個、十個還是八個?全天下還有多少人像他們一樣?”楚璿這句話不知道是在問楊恍還是他自己。
“現在不是聊這些的時候!你去不去跟我買糧食?”楊恍有些生氣的補充道:“以後怎麽樣以後再說,我們先把我們能做的做了好麽?”
這下楚璿看著楊恍沉默的點了點頭,三人打算駕著馬車去,看看能不能多買些糧食迴來。
“你們···是要走了嗎?”看著在馬車旁忙活的三人,小女孩兒眼裏噙著淚花,苦苦地哀求道:“你們可不可以帶我弟弟一塊走······”
一路向南走了近百裏,中途跨過一段很長的無人區後,三人遇到了一處鄉鎮。令三人有些奇怪的是,這鎮子中難見人影,也無雞鳴犬吠,有一種詭異的安靜。按理說有人聚集的地方即便比不上汴京的繁華,也應當人聲鼎沸,盡顯活力才對。然而這個鎮子,卻由內而外的散發著一股暮氣。除此以外,餘生還注意到,鎮子裏的絕大部分土地都荒著,按照這個時節來看麥苗稻穗應該已經老高了才對,不應當如現在這般荒涼。
“這鎮子有些奇怪啊!”駕著車的三人不需多說,都已經感受到了鎮子裏詭異的氛圍。
“這莫不是個鬼鎮吧?”楚璿猜測道。
此刻擺在三人眼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選擇繞道,不進入這個鎮子,這樣或許遠一些,但勝在安全;另一個就是按原計劃穿過這個鎮子,這樣的話是去陽關最近的一條路,但缺點是這個鎮子的詭異讓人心裏直打鼓。
“保險起見我們還是繞路吧!”餘生提議道。
楚璿二人同樣沒有意見,比起省時間還是安全最為重要。但是有些事冥冥中早已注定,想逃是逃不掉的。選擇另一條路的三人沒走多遠,就被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兒給攔下了,駕車的楊恍看到突然擋在路中央的小女孩兒嚇得急忙勒馬,險些釀成大禍。
“三位大老爺發發善心,給點吃的救救我弟弟吧!”那個女孩看起來大概十二三歲的樣子,麵容很憔悴,身體很瘦弱,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一般。
三人對視一眼,都看出了事情的不對勁,餘生下車扶起那個小女孩兒,問道:“先把話說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
那小女孩兒淚眼婆娑地看著餘生,嘴裏重複著:“求求大老爺了,給我點吃的吧,我弟弟快不行了。”
餘生見狀歎息一聲,扭頭看向楚璿那裏,楚璿猶豫了一下,從馬車上拿出兩張麵餅,交給了那個小女孩兒。小女孩兒接過麵餅噗通一下跪下,給三人磕了幾個頭,嘴裏念叨著什麽。
“現在能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麽了嗎?”楚璿又上前把她攙起,擦去她臉上的淚水。
小女孩兒有些膽怯的看著他,試探著問道:“我···我能先把吃的給弟弟送過去嗎?”
“我們跟你一起去。”楚璿將她架上馬車,隨後順著小女孩兒的指引最終還是進了這個鎮。
來到一處破敗的茅草屋前,楊恍停下了馬車,小女孩兒急急忙忙地跑下車,衝進那個可能連遮風避雨都夠嗆的屋子。
“小白,姐姐給你帶吃的來了。”緊跟著小女孩兒進屋的三人一時間五味雜陳,這屋子裏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一個看起來八九歲的小男孩躺在一塊木板上,看起來神誌有些不清,但麵色上卻比小女孩兒好看許多。
“且慢!”楚璿攔住小女孩兒,伸手掐住小男孩兒的脈,蹙了蹙眉後對楊恍和餘生說道:“這孩子不光是餓的,還有些風寒。楊兄幫我看看能不能找到些草藥,餘兄幫我生堆火。”
一番忙活後,楊恍搖搖頭,對楚璿說道:“莫說草藥了,連個樹根都沒找到。”
餘生用一個殘缺的陶瓷碗燒了些熱水,將麵餅在水中泡爛,喂著小男孩兒吃了點,轉頭問小女孩兒道:“你也吃一點吧。”小女孩兒搖搖頭,倔強的說她不餓。
“鎮子裏就你們兄妹二人嗎?怎麽不見其他人?”沒有草藥的楚璿也無計可施,隻能用熱水給小男孩兒擦了擦臉。
“還有周嬢嬢他們,不過他們年紀大了,都不怎麽出門。”小女孩兒如實答道。
“可以帶我們去看看他們嗎?”楚璿摸了摸小女孩兒的頭,溫柔的問道。
“好。”小女孩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
離小女孩兒家不遠的地方,同樣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雖然比起小女孩兒家那茅草房好一些,但也看得出這戶人家同樣過得拮據。
“周嬢嬢···”小女孩兒怯生生的站在門外喊了一聲,許久後屋內傳出一聲歎息,有個老婦人迴道:“小囡囡,周嬢嬢這裏也沒的吃的了···”隨後大門被打開,一個看起來年歲不小的老嫗出現在眾人麵前,剛到堵在門口的三個男人,老嫗明顯被嚇了一跳。
“你們這是?”老嫗看著三人,猶豫了一下問道。
“大娘您別害怕,我們三人路過這裏,遇到這孩子向我們求救,想向您了解下這裏的情況。”楚璿簡單的說明了一下來意,老婦人歎息了一聲,讓出身位對三人道:“進來說吧。”
一行四人進了老婦人的家,餘生驚訝的看到這不大富裕的家中居然還有一個織布機。
“家裏實在沒啥好招待的了,諸位請見諒。”老婦人很有禮數,看起來家裏也曾顯赫過。
“大娘能告訴我們這裏發生了什麽嗎?為何整個鎮子如此冷清,一副毫無生氣的樣子?”餘生也不客套,開門見山的問道。
老婦人聞言歎息一聲,緩緩開口。
“這件事說來也簡單,不過是這裏活不下去了,年輕力壯的、能跑能跳的,都逃離了這裏,隻剩下我們這些老的老、小的小,沒人管的,在這裏等死罷了。”
“那為何會活不下去···?”這話還沒問完,餘生突然想到鎮外的農田上那副荒蕪的模樣,莫非是田地出了什麽問題?
“這事兒說起來可就長了···”隨後老婦人將事情全委娓娓道來。
原來這個鎮子名叫清風鎮與另一個名叫上陽鎮的鎮子同屬一個郡,名為青陽郡。曆年來清風鎮負責種桑織布,上陽鎮負責種稻產糧,青陽郡府衙這麽些年來靠著兩個鎮的協同合作也賺了不少錢,但底層的清風鎮鎮民們卻始終隻能靠著織布賺的錢來買糧,收成好的時候,清風鎮鎮民吃的就好一些,若收成不好,他們同樣也要跟著餓肚子。
而就從去年開始,朝廷的糧食稅收突然加大,上陽鎮自己的糧食都不夠用了,更別說清風鎮這裏了。隨著稅收一加大,青陽郡府衙想了個辦法,決定讓清風鎮改桑為稻,與上陽鎮一樣,糧食自產自銷,先填飽肚子再說。
然而辦法是個好辦法,但青陽郡府衙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青陽鎮的地理位置。這是個既不靠山,也不臨海的鎮子,村裏的水源是需要流經上陽鎮,最後才能到清風鎮。往年這個問題還沒那麽嚴重,畢竟種植桑樹的清風鎮不需要大規模灌溉,但從去年開始,同樣種植糧食的清風鎮,根本沒有足夠的水源去澆地,而更為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去年一直到今年,整個青陽郡雨水極少,是個罕見的大旱之年。而眼見水源越來越少的上陽鎮,到最後更是將水流截斷,徹底導致了清風鎮要糧食沒糧食,要布匹沒布匹的慘案。
從去年到今年這個時節,接近兩年的時間整個清風鎮都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那些年輕力壯的,眼見當下這個局麵再不離開這裏就活不下去了,索性拖家帶口的背井離鄉,逐漸都搬離了清風鎮,而像小女孩兒和周嬢嬢這些沒人管沒人問的,也就隻能留在這裏自生自滅了。
“您就沒想過也搬去上陽鎮生活嗎?”楚璿聽完後對周嬢嬢問道。
周嬢嬢擺擺手,無所謂地笑道:“都多大年紀了,就數著日子等死呢!再說了,我的孩子們也都死了,我去了上陽鎮又有什麽念頭?反倒是他們姐弟倆啊,著實讓人心疼。”
周嬢嬢看了眼怯生生的小女孩,一旁圍觀的三個男人見狀心裏一個比一個沉重。
告別了周嬢嬢,三人帶著小女孩兒迴到她自己的家。
路上,餘生衝楚璿問道:“有什麽辦法嗎?”
楚璿聞言沉默了,能有什麽辦法呢?
“我們去上陽鎮買糧食!”楊恍提議道:“到時候把糧食帶迴來,能救一個是一個。”
“可是···”餘生抿了抿嘴唇,想說的話又被他咽了迴去。
“可是以後呢?我們走了以後呢?”楚璿替餘生問出了他想說的話。
“那我們帶他們一塊走!”楊恍此時有種倔強的堅定。
“我們能帶一個、兩個、十個還是八個?全天下還有多少人像他們一樣?”楚璿這句話不知道是在問楊恍還是他自己。
“現在不是聊這些的時候!你去不去跟我買糧食?”楊恍有些生氣的補充道:“以後怎麽樣以後再說,我們先把我們能做的做了好麽?”
這下楚璿看著楊恍沉默的點了點頭,三人打算駕著馬車去,看看能不能多買些糧食迴來。
“你們···是要走了嗎?”看著在馬車旁忙活的三人,小女孩兒眼裏噙著淚花,苦苦地哀求道:“你們可不可以帶我弟弟一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