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庸——餘生少年時期學棋時的同窗,後來學了幾年覺得自己在圍棋這方麵沒什麽太大的發展,就從望嶽棋館離開了,是餘生少年時最好的朋友。
“隻是他怎麽這個時候來找我了?”餘生心底雖有疑問,但是表麵上不顯露,熱情的問道:“伯庸,你怎麽來了?”
劉伯庸與少年時沒什麽兩樣,少了些嬰兒肥,多了些成年人的剛毅,那最為明顯的鷹鉤鼻還是那麽引人注目。
“來看看你啊,我的大棋士,真沒想到五六年沒見,你都已經能參加春賽了。”劉伯庸拍了拍餘生的肩膀,臉上滿是唏噓。
餘生聽到這些話心裏也是一陣恍惚,原來已經過去這麽些年了嗎?“這麽些年你去幹嘛了?怎麽一直沒有你的消息?”餘生追問道。
“害。”劉伯庸搖搖頭,隨後說道:“走,咱們邊走邊說,我來給你駕車!”
“那年我覺得我可能不適合下棋以後,賭氣從老師家離開,迴到家被我父親好一陣打罵,但我心意已決,任他怎麽說我也不肯迴來,後來父親拗不過我,就打算讓我好好讀書,看看能不能考個功名。”劉伯庸一手拽著韁繩,一邊對餘生娓娓道來。
“後來呢?”餘生問道。
“後來啊···”劉伯庸自嘲地笑了笑,接著道:“考了幾年,結果年年落榜,父親也病逝了。”
餘生愣住了,拍一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曾想你這些年居然經曆了這麽多,節哀。”
“害,都過去了。”劉伯庸灑脫一笑,隨後看向餘生,說道:“不聊我了,說說你吧。”
“我?”餘生指指自己,搖搖頭:“我哪有什麽好說的啊?”
“你現在可是整個汴京的名人啊,誰不知道你要擊敗黃通幽,幫你師父奪迴屬於他的一切啊!”劉伯庸笑著打趣道。
“你快別取笑我了。”餘生苦笑一聲,隨後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你來隻是跟我聊這些?”
劉伯庸聞言有一瞬間的沉默,過了一會兒後,他才解釋道:“父親病逝後,我就去做了陽王的幕僚,我今日來一是為了給你送信,叫你小心 ,二是告訴你陽王說隻要你肯交出秘辛,他願意保韓家無恙。”隨後他好像怕餘生不相信似的,又一一補充道:“餘生,你相信我,陽王跟陛下還有他的其他子嗣不一樣,如果他能上位的話,這個世界絕對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餘生看著眼前這個兒時最好的玩伴,突然之間一股陌生感油然而生,記憶會將許多以前的事情潤色的光鮮亮麗,但現實卻隻有黑與白的寡淡。
馬車停在驛站前,二人一時間都沒有說話。
“伯庸,請迴吧。”餘生下了馬車,笑著說道。
劉伯庸想要說些什麽,但卻猶豫著沒有開口。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不過我的答案跟當年我勸你的時候一樣。”餘生笑著補充道:“這是我的選擇。”
劉伯庸看著眼前的餘生,又看到六年前的自己,那個因為老是輸棋而哭著說再也不下棋的小孩兒,鬼使神差的他問了一件毫不相幹的事。
“老師還好嗎?”
“他很好。”
劉伯庸笑著點頭,從車上下來後揮手與餘生告別。
“伯庸。”餘生叫住了他,劉伯庸停下腳步,但沒有迴頭。
“汴京的水太深了,我希望你能早日抽身,否則······”
“餘生,這是我的選擇······”
餘生看著劉伯庸漸漸走遠,徒留一聲歎息。
第二日一大早,春賽繼續。餘生迎來了小組賽中他的最後一位對手,魏齊梁陳四大家中名義上的最強接班人——魏啟明。
昨日與陳玉書的那盤棋,讓餘生有些心力交瘁,一晚上的休息時間根本不夠,這樣緊湊的賽程對於餘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我承認你的確有狂妄的本錢。”魏啟明肅然地坐在餘生對麵,十分認真地說道:“昨天的棋我看了,我與陳玉書棋力不相上下,換我來我也贏不了你。但今天我希望你能拿出十成的本事來與我下這一盤,讓我看看我們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餘生深吸一口氣,沉默地點點頭,隨後略顯疲憊的朝他說道:“猜先吧。”
運氣比較好,餘生再一次拿到黑棋,與前幾次如出一轍,依舊是那熟悉的第一手天元!
魏啟明看到這一手雖然心底憋屈,心知餘生還是沒有認真對待這一局,但他不敢有絲毫大意,在與陳玉書那一盤以後,魏啟明已經意識到了他們與餘生的差距。
“還是那熟悉的被譽為“嘩眾取寵”的一手。”遠在皇宮的正德皇帝看到這一手後,扭頭對他身邊的大楚棋聖說道:“昨日的那盤棋看完了嗎?”
黃通幽低垂著眼眉,恭敬地迴答道:“看完了。”
“評價一下。”
黃通幽沉默著沒有說話。
正德皇帝見他這副模樣,也沒再繼續逼問,而是又問向另一個人,“搖光,你說一下。”。那個人眉眼間與正德皇帝有些相像,麵容比起正德皇帝更加威嚴一些,而他正是如今大楚朝堂上真真正正的話事人——監國太子,楚銘字搖光。
“這盤棋可稱為三年來最佳,棋局之複雜精妙,近幾年來少見,更有趣的是對弈者的心態,那種勝負拋之腦後的灑脫更是點睛之筆。”搖光太子如實評價道。
“還是謙虛了。”正德皇帝更正道:“依我看啊,這局棋是二十年來無人可出其右!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看你們這些老家夥下棋一個個畏手畏腳!這樣下出的棋能有什麽看頭?若是像二十年前那樣,瀛洲和南詔再派人來挑釁,你們還有膽量應戰嗎?”
聽著正德皇帝毫不留情地訓斥,黃通幽的臉色平靜的猶如一潭死水。
“若瀛洲名人再設十番棋,臣就算死在擂台上,也會為大楚贏下這局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黃通幽的心裏滿是不甘,可正德皇帝卻好像沒聽到他話中的堅決一般,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看棋吧。
反倒是搖光太子反過來安慰道:“大棋士莫往心裏去,我父皇他向來這樣。”
黃通幽低下頭,沒有繼續再說什麽,隨後搖光太子向正德皇帝告假道:“父皇,朝中事務繁雜,兒臣就先行告退了。”
正德皇帝揮揮手,搖光太子低垂著目光離開。
迴到這盤棋棋局本身,餘生為了這盤棋速戰速決,索性轉變行棋思路,不再如之前一般借助厚勢進行後期發力,而是在開局便先奪棋盤四角,最後借四角的根據地,大破魏啟明中央厚勢,上演了一出“四角穿心”的好戲。
“我輸了。”魏啟明爽快認輸,記錄員隨即接著記錄上“餘生執黑217手中盤勝”。
“能告訴我這些招法你是從哪裏學來的嗎?”魏啟明看著棋盤上的棋局,他敏銳的察覺到他與餘生的差距並不僅僅是棋力上的,更多的是對圍棋的理解上,有許多被世人所否定的招法,在餘生這裏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這不得不讓他感到震撼。
“這東西有的是學不來的。”餘生用手指指指自己,隨後特別欠揍的說道:“得靠天賦!”
隨後跟記錄員請示了一下後,餘生便獨自離去了。
留在原地的魏啟明望著餘生的背影默默地攥緊了拳頭。
走出比賽亭的餘生看著時間還早總算是鬆了口氣,贏下這一場的餘生明天要接著對戰另一組的優勝者,隨後勝者休息一天後,就迎來整個春賽的重頭戲——與當今棋聖同場對弈。
時間很緊,任務很重,養精蓄銳是很有必要的。
“小師叔。”剛要準備去看看另一組優勝者是誰的餘生突然被一個小沙彌攔住了去路,那個小沙彌穿一身僧袍,雙手合十笑眯眯地攔住了餘生。
“你叫我什麽?”餘生滿頭霧水。
“小師叔啊!”小沙彌笑著解釋道:“清覺長老是我師爺,我的師父是靜慈,我法號真正。”
“哦···”這麽一說餘生明白過來了,有些尷尬的對真正小和尚解釋道:“我那時候年幼不懂事,纏著清覺長老要了個靜淨的法號,但你不必如此當真,是我年少不更事罷了。”
真正小和尚卻堅定地搖頭,並說道:“清覺長老既然已經收你為俗家弟子,那就必須有個長幼尊卑。”
看著小和尚一臉認真,餘生也不好繼續掰扯,隻好轉而問道:“你來找我是何事?”
“隻是他怎麽這個時候來找我了?”餘生心底雖有疑問,但是表麵上不顯露,熱情的問道:“伯庸,你怎麽來了?”
劉伯庸與少年時沒什麽兩樣,少了些嬰兒肥,多了些成年人的剛毅,那最為明顯的鷹鉤鼻還是那麽引人注目。
“來看看你啊,我的大棋士,真沒想到五六年沒見,你都已經能參加春賽了。”劉伯庸拍了拍餘生的肩膀,臉上滿是唏噓。
餘生聽到這些話心裏也是一陣恍惚,原來已經過去這麽些年了嗎?“這麽些年你去幹嘛了?怎麽一直沒有你的消息?”餘生追問道。
“害。”劉伯庸搖搖頭,隨後說道:“走,咱們邊走邊說,我來給你駕車!”
“那年我覺得我可能不適合下棋以後,賭氣從老師家離開,迴到家被我父親好一陣打罵,但我心意已決,任他怎麽說我也不肯迴來,後來父親拗不過我,就打算讓我好好讀書,看看能不能考個功名。”劉伯庸一手拽著韁繩,一邊對餘生娓娓道來。
“後來呢?”餘生問道。
“後來啊···”劉伯庸自嘲地笑了笑,接著道:“考了幾年,結果年年落榜,父親也病逝了。”
餘生愣住了,拍一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曾想你這些年居然經曆了這麽多,節哀。”
“害,都過去了。”劉伯庸灑脫一笑,隨後看向餘生,說道:“不聊我了,說說你吧。”
“我?”餘生指指自己,搖搖頭:“我哪有什麽好說的啊?”
“你現在可是整個汴京的名人啊,誰不知道你要擊敗黃通幽,幫你師父奪迴屬於他的一切啊!”劉伯庸笑著打趣道。
“你快別取笑我了。”餘生苦笑一聲,隨後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你來隻是跟我聊這些?”
劉伯庸聞言有一瞬間的沉默,過了一會兒後,他才解釋道:“父親病逝後,我就去做了陽王的幕僚,我今日來一是為了給你送信,叫你小心 ,二是告訴你陽王說隻要你肯交出秘辛,他願意保韓家無恙。”隨後他好像怕餘生不相信似的,又一一補充道:“餘生,你相信我,陽王跟陛下還有他的其他子嗣不一樣,如果他能上位的話,這個世界絕對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餘生看著眼前這個兒時最好的玩伴,突然之間一股陌生感油然而生,記憶會將許多以前的事情潤色的光鮮亮麗,但現實卻隻有黑與白的寡淡。
馬車停在驛站前,二人一時間都沒有說話。
“伯庸,請迴吧。”餘生下了馬車,笑著說道。
劉伯庸想要說些什麽,但卻猶豫著沒有開口。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不過我的答案跟當年我勸你的時候一樣。”餘生笑著補充道:“這是我的選擇。”
劉伯庸看著眼前的餘生,又看到六年前的自己,那個因為老是輸棋而哭著說再也不下棋的小孩兒,鬼使神差的他問了一件毫不相幹的事。
“老師還好嗎?”
“他很好。”
劉伯庸笑著點頭,從車上下來後揮手與餘生告別。
“伯庸。”餘生叫住了他,劉伯庸停下腳步,但沒有迴頭。
“汴京的水太深了,我希望你能早日抽身,否則······”
“餘生,這是我的選擇······”
餘生看著劉伯庸漸漸走遠,徒留一聲歎息。
第二日一大早,春賽繼續。餘生迎來了小組賽中他的最後一位對手,魏齊梁陳四大家中名義上的最強接班人——魏啟明。
昨日與陳玉書的那盤棋,讓餘生有些心力交瘁,一晚上的休息時間根本不夠,這樣緊湊的賽程對於餘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我承認你的確有狂妄的本錢。”魏啟明肅然地坐在餘生對麵,十分認真地說道:“昨天的棋我看了,我與陳玉書棋力不相上下,換我來我也贏不了你。但今天我希望你能拿出十成的本事來與我下這一盤,讓我看看我們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餘生深吸一口氣,沉默地點點頭,隨後略顯疲憊的朝他說道:“猜先吧。”
運氣比較好,餘生再一次拿到黑棋,與前幾次如出一轍,依舊是那熟悉的第一手天元!
魏啟明看到這一手雖然心底憋屈,心知餘生還是沒有認真對待這一局,但他不敢有絲毫大意,在與陳玉書那一盤以後,魏啟明已經意識到了他們與餘生的差距。
“還是那熟悉的被譽為“嘩眾取寵”的一手。”遠在皇宮的正德皇帝看到這一手後,扭頭對他身邊的大楚棋聖說道:“昨日的那盤棋看完了嗎?”
黃通幽低垂著眼眉,恭敬地迴答道:“看完了。”
“評價一下。”
黃通幽沉默著沒有說話。
正德皇帝見他這副模樣,也沒再繼續逼問,而是又問向另一個人,“搖光,你說一下。”。那個人眉眼間與正德皇帝有些相像,麵容比起正德皇帝更加威嚴一些,而他正是如今大楚朝堂上真真正正的話事人——監國太子,楚銘字搖光。
“這盤棋可稱為三年來最佳,棋局之複雜精妙,近幾年來少見,更有趣的是對弈者的心態,那種勝負拋之腦後的灑脫更是點睛之筆。”搖光太子如實評價道。
“還是謙虛了。”正德皇帝更正道:“依我看啊,這局棋是二十年來無人可出其右!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看你們這些老家夥下棋一個個畏手畏腳!這樣下出的棋能有什麽看頭?若是像二十年前那樣,瀛洲和南詔再派人來挑釁,你們還有膽量應戰嗎?”
聽著正德皇帝毫不留情地訓斥,黃通幽的臉色平靜的猶如一潭死水。
“若瀛洲名人再設十番棋,臣就算死在擂台上,也會為大楚贏下這局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黃通幽的心裏滿是不甘,可正德皇帝卻好像沒聽到他話中的堅決一般,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看棋吧。
反倒是搖光太子反過來安慰道:“大棋士莫往心裏去,我父皇他向來這樣。”
黃通幽低下頭,沒有繼續再說什麽,隨後搖光太子向正德皇帝告假道:“父皇,朝中事務繁雜,兒臣就先行告退了。”
正德皇帝揮揮手,搖光太子低垂著目光離開。
迴到這盤棋棋局本身,餘生為了這盤棋速戰速決,索性轉變行棋思路,不再如之前一般借助厚勢進行後期發力,而是在開局便先奪棋盤四角,最後借四角的根據地,大破魏啟明中央厚勢,上演了一出“四角穿心”的好戲。
“我輸了。”魏啟明爽快認輸,記錄員隨即接著記錄上“餘生執黑217手中盤勝”。
“能告訴我這些招法你是從哪裏學來的嗎?”魏啟明看著棋盤上的棋局,他敏銳的察覺到他與餘生的差距並不僅僅是棋力上的,更多的是對圍棋的理解上,有許多被世人所否定的招法,在餘生這裏卻能化腐朽為神奇,這不得不讓他感到震撼。
“這東西有的是學不來的。”餘生用手指指指自己,隨後特別欠揍的說道:“得靠天賦!”
隨後跟記錄員請示了一下後,餘生便獨自離去了。
留在原地的魏啟明望著餘生的背影默默地攥緊了拳頭。
走出比賽亭的餘生看著時間還早總算是鬆了口氣,贏下這一場的餘生明天要接著對戰另一組的優勝者,隨後勝者休息一天後,就迎來整個春賽的重頭戲——與當今棋聖同場對弈。
時間很緊,任務很重,養精蓄銳是很有必要的。
“小師叔。”剛要準備去看看另一組優勝者是誰的餘生突然被一個小沙彌攔住了去路,那個小沙彌穿一身僧袍,雙手合十笑眯眯地攔住了餘生。
“你叫我什麽?”餘生滿頭霧水。
“小師叔啊!”小沙彌笑著解釋道:“清覺長老是我師爺,我的師父是靜慈,我法號真正。”
“哦···”這麽一說餘生明白過來了,有些尷尬的對真正小和尚解釋道:“我那時候年幼不懂事,纏著清覺長老要了個靜淨的法號,但你不必如此當真,是我年少不更事罷了。”
真正小和尚卻堅定地搖頭,並說道:“清覺長老既然已經收你為俗家弟子,那就必須有個長幼尊卑。”
看著小和尚一臉認真,餘生也不好繼續掰扯,隻好轉而問道:“你來找我是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