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考試緊隨而至,看到考題考生們頓時傻眼了!”
“考題共有三道,第一題考的是如何防範治理水患。”
“第二題考的是如何治理幹旱,如何預防治理蝗災。”
“第三題考的是如何防治瘟疫,若是治下出現瘟疫如何治理。”
“熟悉考題的考生滿臉詫異,這算是老題新考嗎?”
此前的科舉考試,曾經有過這方麵的考試內容,有些出人意料。
“不熟悉考題的考生滿臉沮喪,這特麽是考生能會的東西?”
“考題內容莫說是考生,就算是地方官員大多也不會,太難了!”
考生們的抱怨君陌視若無睹,該怎麽出題還是怎麽出題,毫不手軟。
“緊隨而來的第三場考試,考的是時政國策還有附加題。”
“時政國策不難,但凡關心國家大事的考生基本沒什麽問題。”
附加題就難了,大多考生不明白為什麽要出附加題,還如此難。
“附加題考的是海洋知識,內陸考生滿臉懵逼不明其意。”
“沿海考生眉頭緊皺,暗歎這次的科考實在是太難了!”
“如何在海上辨明方位,如何做到遠洋不迷失,如何征服大海……”
“這特麽是考生會的?”
如此難的考題,且不說考生哪怕是滿朝文武大臣,他們也不行。
“君陌出這道題倒也不是刁難,主要是提前為遠洋做準備。”
“附加題並不算成績,會做的將來必受重用不會也沒關係。 ”
“君陌這次的效率非常高,五天後就公布了中舉的名單。”
這次參加恩科的人非常多,據統計共有五萬三千餘考生參加。
“當然錄取的人也不少,這次錄取的進士足足三千人!”
“除了排名前三百的考生,上榜的考生當天就收到了任命書。”
二千七百名進士皆是縣令,次日務必啟程上任,拖延者取消功名。
收到朝廷的任命文書,考中的官老爺們滿頭霧水一臉懵逼。
“曆朝曆代以來,哪有這麽快公布成績並且要求上任的?”
“盡管疑惑的人不少,但大家還是乖乖收拾細軟火速去上任。”
進京這麽久大家多少知道些,女帝做事曆來雷厲風行,不喜磨嘰。
“那位主考官也就是君陌,攝政王同樣是雷厲風行的主。”
“違令遲到後果很嚴重,官老爺們可不敢拿前途開玩笑。”
“落榜考生搖頭歎息者不少,心中不服氣的人更多!”
“不服氣的大多是書呆子,認為主考官故意刁難致使大家落榜。”
“書呆子多了也是能鬧騰的,這些人齊聚宮外要求給個說法。”
“淩千芊得知此事後,讓君陌全權處理此事她不過問。”
“君陌懶得和他們磨嘰,命人張貼上榜考生的所有考卷。”
考卷張貼完成,君陌又命人提著銅鑼喊話:“菜就承認不要找借口。”
聽見君陌命人喊的話,不服氣的考生們氣的大罵欺人太甚。
等他們看完別人的考卷,這些眼高手低的書呆子總算是消停了。
官府張貼出來的考卷,每一份都不是他們能比的,差距太大了!
“這麽高的難度還能考上,說明自己是真的不如人,誤會了。”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大多考生羞愧的收拾行李默默離開了。”
也有堅持繼續鬧的考生,認為朝廷拿往年的試卷出來蒙蔽。
這些考生被削了功名逐出京都,這輩子再不能參加科舉。
直到這個時候他們才知道,惹怒朝廷的後果很嚴重,代價太大!
“辛苦寒窗苦讀多年,如今卻是前途盡毀再不能科舉入仕。”
“此次恩科放榜很快,殿試緊隨而至間隔僅僅兩天時間。”
“殿試君陌沒插手,那是大舅哥和嶽母大人的主場。”
“殿試當天君陌沒上朝,留在家裏測試剛打造好的電台。”
教會五個工匠使用,君陌派人護送他們帶著電台繼續測試。
“學會如何使用電台後,工部的幾個工匠簡直把君陌當成神。”
“原以為千裏傳音隻是傳說,駙馬卻把傳說變成了現實。”
“君陌並沒有那麽樂觀,效果如何還得經過驗證才能確定。”
“這種跨越時空的東西,隻有認真反複驗證才能放心使用。”
看完三百考生的考卷,淩千芊當即禦筆欽點狀元、榜眼、探花。
“三人皆入內閣參政,其餘考生大多外放地方部分進了六部。”
答出部分附加題的考生,全部調任帝國水師任職,歸君海調遣。
“淩千芊下旨舉辦宮宴,親自為三百恩科進士舉辦瓊林宴。”
“邀請京都四品以上官員參加,官員可帶家眷隨行赴宴。”
“接到宮裏的通知,夏雨微想都沒想就迴絕了,嚴詞拒絕。”
“有過上次宴會的危機感,她可不會傻乎乎的讓夫君出門。”
“事實上夏雨微想多了,若非推脫不過君陌是絕對不會去的。”
“更何況君陌又不是傻子,怎會不知她在擔憂害怕什麽。”
“明知夫人心有危機還出去浪,這種蠢事打死君陌也不會做。”
“接下來的日子裏,君陌特意挑選了三百特種兵繼續培訓。”
“重點教授如何使用電台,教授海洋知識以及海上作戰等。”
“君陌忙著培養人才之時,四國這邊的戰鬥也打響了!”
“淩飛虎親率大軍五十萬,突襲大乾帝國拿下邊境關隘。”
“打開敵國邊境門戶,淩飛虎率領大軍長驅直入直奔敵國京都。”
“驚聞邊關被破敵軍入侵,大乾皇帝滿臉驚駭非常害怕。”
“想起此前被轟塌的皇宮毀壞的軍營和府衙,他就害怕。”
“原以為做了皇帝就不怕了,誰知做了皇帝更怕啊!”
“那群惡魔要是卷土重來,新建好的皇宮怕是又保不住了!”
“強壓下內心的懼怕,大乾皇帝即刻下旨命各地駐軍迴京勤王。”
“同時下令京郊大營迴防,撤迴京都配合城防營堅守京都。”
“特命周邊府縣速速募兵,組建好的軍隊開拔進京防守。”
命戶部官員籌措糧草,工部速速打造武器裝備,準備與敵決一死戰……
“考題共有三道,第一題考的是如何防範治理水患。”
“第二題考的是如何治理幹旱,如何預防治理蝗災。”
“第三題考的是如何防治瘟疫,若是治下出現瘟疫如何治理。”
“熟悉考題的考生滿臉詫異,這算是老題新考嗎?”
此前的科舉考試,曾經有過這方麵的考試內容,有些出人意料。
“不熟悉考題的考生滿臉沮喪,這特麽是考生能會的東西?”
“考題內容莫說是考生,就算是地方官員大多也不會,太難了!”
考生們的抱怨君陌視若無睹,該怎麽出題還是怎麽出題,毫不手軟。
“緊隨而來的第三場考試,考的是時政國策還有附加題。”
“時政國策不難,但凡關心國家大事的考生基本沒什麽問題。”
附加題就難了,大多考生不明白為什麽要出附加題,還如此難。
“附加題考的是海洋知識,內陸考生滿臉懵逼不明其意。”
“沿海考生眉頭緊皺,暗歎這次的科考實在是太難了!”
“如何在海上辨明方位,如何做到遠洋不迷失,如何征服大海……”
“這特麽是考生會的?”
如此難的考題,且不說考生哪怕是滿朝文武大臣,他們也不行。
“君陌出這道題倒也不是刁難,主要是提前為遠洋做準備。”
“附加題並不算成績,會做的將來必受重用不會也沒關係。 ”
“君陌這次的效率非常高,五天後就公布了中舉的名單。”
這次參加恩科的人非常多,據統計共有五萬三千餘考生參加。
“當然錄取的人也不少,這次錄取的進士足足三千人!”
“除了排名前三百的考生,上榜的考生當天就收到了任命書。”
二千七百名進士皆是縣令,次日務必啟程上任,拖延者取消功名。
收到朝廷的任命文書,考中的官老爺們滿頭霧水一臉懵逼。
“曆朝曆代以來,哪有這麽快公布成績並且要求上任的?”
“盡管疑惑的人不少,但大家還是乖乖收拾細軟火速去上任。”
進京這麽久大家多少知道些,女帝做事曆來雷厲風行,不喜磨嘰。
“那位主考官也就是君陌,攝政王同樣是雷厲風行的主。”
“違令遲到後果很嚴重,官老爺們可不敢拿前途開玩笑。”
“落榜考生搖頭歎息者不少,心中不服氣的人更多!”
“不服氣的大多是書呆子,認為主考官故意刁難致使大家落榜。”
“書呆子多了也是能鬧騰的,這些人齊聚宮外要求給個說法。”
“淩千芊得知此事後,讓君陌全權處理此事她不過問。”
“君陌懶得和他們磨嘰,命人張貼上榜考生的所有考卷。”
考卷張貼完成,君陌又命人提著銅鑼喊話:“菜就承認不要找借口。”
聽見君陌命人喊的話,不服氣的考生們氣的大罵欺人太甚。
等他們看完別人的考卷,這些眼高手低的書呆子總算是消停了。
官府張貼出來的考卷,每一份都不是他們能比的,差距太大了!
“這麽高的難度還能考上,說明自己是真的不如人,誤會了。”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大多考生羞愧的收拾行李默默離開了。”
也有堅持繼續鬧的考生,認為朝廷拿往年的試卷出來蒙蔽。
這些考生被削了功名逐出京都,這輩子再不能參加科舉。
直到這個時候他們才知道,惹怒朝廷的後果很嚴重,代價太大!
“辛苦寒窗苦讀多年,如今卻是前途盡毀再不能科舉入仕。”
“此次恩科放榜很快,殿試緊隨而至間隔僅僅兩天時間。”
“殿試君陌沒插手,那是大舅哥和嶽母大人的主場。”
“殿試當天君陌沒上朝,留在家裏測試剛打造好的電台。”
教會五個工匠使用,君陌派人護送他們帶著電台繼續測試。
“學會如何使用電台後,工部的幾個工匠簡直把君陌當成神。”
“原以為千裏傳音隻是傳說,駙馬卻把傳說變成了現實。”
“君陌並沒有那麽樂觀,效果如何還得經過驗證才能確定。”
“這種跨越時空的東西,隻有認真反複驗證才能放心使用。”
看完三百考生的考卷,淩千芊當即禦筆欽點狀元、榜眼、探花。
“三人皆入內閣參政,其餘考生大多外放地方部分進了六部。”
答出部分附加題的考生,全部調任帝國水師任職,歸君海調遣。
“淩千芊下旨舉辦宮宴,親自為三百恩科進士舉辦瓊林宴。”
“邀請京都四品以上官員參加,官員可帶家眷隨行赴宴。”
“接到宮裏的通知,夏雨微想都沒想就迴絕了,嚴詞拒絕。”
“有過上次宴會的危機感,她可不會傻乎乎的讓夫君出門。”
“事實上夏雨微想多了,若非推脫不過君陌是絕對不會去的。”
“更何況君陌又不是傻子,怎會不知她在擔憂害怕什麽。”
“明知夫人心有危機還出去浪,這種蠢事打死君陌也不會做。”
“接下來的日子裏,君陌特意挑選了三百特種兵繼續培訓。”
“重點教授如何使用電台,教授海洋知識以及海上作戰等。”
“君陌忙著培養人才之時,四國這邊的戰鬥也打響了!”
“淩飛虎親率大軍五十萬,突襲大乾帝國拿下邊境關隘。”
“打開敵國邊境門戶,淩飛虎率領大軍長驅直入直奔敵國京都。”
“驚聞邊關被破敵軍入侵,大乾皇帝滿臉驚駭非常害怕。”
“想起此前被轟塌的皇宮毀壞的軍營和府衙,他就害怕。”
“原以為做了皇帝就不怕了,誰知做了皇帝更怕啊!”
“那群惡魔要是卷土重來,新建好的皇宮怕是又保不住了!”
“強壓下內心的懼怕,大乾皇帝即刻下旨命各地駐軍迴京勤王。”
“同時下令京郊大營迴防,撤迴京都配合城防營堅守京都。”
“特命周邊府縣速速募兵,組建好的軍隊開拔進京防守。”
命戶部官員籌措糧草,工部速速打造武器裝備,準備與敵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