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拿迴影衛的指揮權,淩飛鴻即刻命影衛奔赴邊關探查。”
“看完影衛傳迴來的訊息,淩飛鴻不禁倒吸了口涼氣。”
“先帝在位之時,曾想過內外夾擊消滅鎮北軍,因為立儲才擱置了。”
邊關被封鎖傳遞消息困難,兩部按照約定動手,最終大敗而歸。
“皇叔趁著京都內亂之時,出兵一舉征服兩部,至今都沒有上報。”
“皇叔又趁著中州幹旱,青州水患之機出兵南疆,南疆也被征服了。”
“皇叔屯兵梓君關,下一步怕是還想出兵關外開疆拓土。”
皇叔此舉對帝國而言,確實是了不起的豐功偉績,對皇室就未必了。
“皇叔隱瞞不報還上書求救,這是把自己當成傻子了!”
此前還在想皇叔會不會反,這哪是會不會反的事,而是皇叔已經反了。
皇叔不僅拿下北疆兩部,南疆也順勢拿下了,昆陽七府也在皇叔手裏。
“這不是分疆裂土是什麽?”
皇叔此時還沒動手,估計是顧忌梓君關外的強敵,否則早打過來了。
“起義軍還沒消滅,皇叔又在邊關虎視眈眈,皇叔好手段啊!”
“淩飛鴻氣的雙眼通紅,火速命人召集六部尚書議事。”
“翌日早朝。”
“淩飛鴻一改往日的暴脾氣,發布了一係列的任命。”
“任命兵部尚書為帝國大元帥,統領帝國所有軍隊,賜兵符。”
“但凡不聽軍令者,大元帥可以先斬後奏不必請示。”
“大元帥即日出京督戰,京都駐防的二十萬大軍隨行。”
“任命吏部尚書為欽差大臣,巡視南方各地府縣,賜尚方寶劍。”
“此次南巡主旨查看各地稅收,順帶監察地方官員,可先斬後奏。”
“命戶部尚書籌措錢糧物資,務必保證前方將士軍需充足,不得有誤。
“命工部尚書督造兵器,務必保證所造兵器足夠供應前方將士。”
命禮部左右侍郎即日出京,出使西方各國友好交流,簽訂和平契約。
“命虎賁軍主將帶領虎賁軍,即日出發接管北疆兩處關隘。”
命玄武軍主將帶領玄武軍,即日出發接管飛虎關,抗旨不遵者,斬。
“鎮北王勞苦功高,即日起卸下兵權防務迴京榮養,不得有誤。”
昆陽布政使夏北政績傑出,擢升從一品大理寺卿,即日迴京述職。
“擬定所有旨意蓋上印璽,不待滿朝文武出言反對,聖旨已經發出。”
原本還有大臣想進言,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不禁感歎陛下瘋了。
鎮北王本就是帝國大元帥,現在又弄出來一個大元帥,這是想做什麽?
北疆本就是鎮北王在駐守,讓虎賁軍接管北疆關防,這是要火拚?
飛虎軍負責駐守飛虎關,讓玄武軍過去接替關防,這是什麽意思?
“區區十萬玄武軍,憑什麽可以頂替三十萬飛虎軍?”
想褫奪鎮北王的兵權,陛下怕不是還沒睡醒,是想逼著鎮北王反嗎?
“事實上大臣們猜對了,淩飛鴻就是想逼著鎮北王造反。”
“或者說是逼著鎮北王妥協,要麽交出兵權要麽打一架。”
梓君關外八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梓君關僅僅隻有五十萬人駐守。
此刻的鎮北王動彈不得,趁機拿迴北疆和飛虎關關防,正是好時機。
“加上兵部尚書的二十萬大軍,梓君駐軍這迴想不死都難!”
“接收三處關防之後,即刻下旨昭告天下北疆兩部劃歸帝國版圖。”
南疆十五府一百餘縣,領土同樣劃歸帝國疆域,如此功績豈能歸功別人。
“淩飛鴻想的很好,和大臣們敲定行動方案之前也很自信。”
“隻是他和大臣們都忽略了,鎮北王麾下軍隊的真實戰力。”
“忽略了鎮北王在朝中的威望,以及鎮北王府的人脈關係。”
淩飛鴻還沒下旨之前,所有行動計劃已經不是秘密,徹底失了先機。
“虎賁軍到達鎮北關後,並沒有接手關防而是並入了鎮北軍。”
“虎賁軍所有將領家小,這次是隨軍一起走的,根本沒人發覺。”
“等淩飛鴻發現之時,虎賁軍都已到了鎮北關了,有氣都沒地方撒。”
“梓君關這邊的形勢,也不是淩飛鴻猜想的那般不堪。”
“對於鎮北王來說,五十萬對戰八十萬大軍,優勢在我。”
收到京都的消息之時,梓君關外的聯軍已經是殘兵敗將,敗走三十餘萬。
梓君關守軍損失十五萬,徹底殲滅敵五十萬大軍,並且擊退敵聯軍。
“淩飛鴻想前後夾擊下黑手,這迴隻能是自尋死路。”
兵部尚書帶領的二十萬人,遭到起義軍伏擊損失慘重,僅剩幾千人逃走。
兵部尚書想破腦袋都沒想明白,起義軍遠在三百裏外,是從哪冒出來的?
“得知計劃失敗,淩飛鴻立刻命人飛鴿傳書,命玄武軍原地待命。”
“同時命人八百裏加急,火速把吏部尚書追迴來,怕他遭遇不測。”
“隻可惜吏部尚書保住了,十萬玄武軍卻是再也迴不去了。”
“玄武軍將領全部陣亡,士兵全部被收編進昆陽駐軍。”
短短幾個月損失四十萬大軍,淩飛鴻氣的理智失常,做事更加偏激。
“不僅命人捉拿鎮北王家小,同時命人不惜代價刺殺鎮北王。”
“鎮北王府早就人去樓空,僅僅隻剩下人家仆在打理。”
“隻可憐這些下人家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一死,死相淒慘。”
當然淩飛鴻的報應來的也快,莫名其妙就中毒了,中的還是南疆奇毒。
“徹查之後才發現,下毒之人竟然是南疆公主玉貴妃。”
“得知國破家亡之後,玉貴妃消沉了一段時間,最近才緩過來。”
原本是想借機對付鎮北王府的,無奈人家早就跑的遠遠的,鞭長莫及。
兩國本就是世仇不死不休,玉貴妃急切之下才會下毒,沒考慮後果。
“玉貴妃下毒之後就後悔了,後悔下毒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應該蠱惑昏君荒淫無道,弄得蒼龍帝國民不聊生才是。”
“若能見到淩氏國破家亡,也算是對得起死去的親人和國家。”
“隻可惜衝動了,一切已成定局再也迴不了頭了……”
“看完影衛傳迴來的訊息,淩飛鴻不禁倒吸了口涼氣。”
“先帝在位之時,曾想過內外夾擊消滅鎮北軍,因為立儲才擱置了。”
邊關被封鎖傳遞消息困難,兩部按照約定動手,最終大敗而歸。
“皇叔趁著京都內亂之時,出兵一舉征服兩部,至今都沒有上報。”
“皇叔又趁著中州幹旱,青州水患之機出兵南疆,南疆也被征服了。”
“皇叔屯兵梓君關,下一步怕是還想出兵關外開疆拓土。”
皇叔此舉對帝國而言,確實是了不起的豐功偉績,對皇室就未必了。
“皇叔隱瞞不報還上書求救,這是把自己當成傻子了!”
此前還在想皇叔會不會反,這哪是會不會反的事,而是皇叔已經反了。
皇叔不僅拿下北疆兩部,南疆也順勢拿下了,昆陽七府也在皇叔手裏。
“這不是分疆裂土是什麽?”
皇叔此時還沒動手,估計是顧忌梓君關外的強敵,否則早打過來了。
“起義軍還沒消滅,皇叔又在邊關虎視眈眈,皇叔好手段啊!”
“淩飛鴻氣的雙眼通紅,火速命人召集六部尚書議事。”
“翌日早朝。”
“淩飛鴻一改往日的暴脾氣,發布了一係列的任命。”
“任命兵部尚書為帝國大元帥,統領帝國所有軍隊,賜兵符。”
“但凡不聽軍令者,大元帥可以先斬後奏不必請示。”
“大元帥即日出京督戰,京都駐防的二十萬大軍隨行。”
“任命吏部尚書為欽差大臣,巡視南方各地府縣,賜尚方寶劍。”
“此次南巡主旨查看各地稅收,順帶監察地方官員,可先斬後奏。”
“命戶部尚書籌措錢糧物資,務必保證前方將士軍需充足,不得有誤。
“命工部尚書督造兵器,務必保證所造兵器足夠供應前方將士。”
命禮部左右侍郎即日出京,出使西方各國友好交流,簽訂和平契約。
“命虎賁軍主將帶領虎賁軍,即日出發接管北疆兩處關隘。”
命玄武軍主將帶領玄武軍,即日出發接管飛虎關,抗旨不遵者,斬。
“鎮北王勞苦功高,即日起卸下兵權防務迴京榮養,不得有誤。”
昆陽布政使夏北政績傑出,擢升從一品大理寺卿,即日迴京述職。
“擬定所有旨意蓋上印璽,不待滿朝文武出言反對,聖旨已經發出。”
原本還有大臣想進言,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不禁感歎陛下瘋了。
鎮北王本就是帝國大元帥,現在又弄出來一個大元帥,這是想做什麽?
北疆本就是鎮北王在駐守,讓虎賁軍接管北疆關防,這是要火拚?
飛虎軍負責駐守飛虎關,讓玄武軍過去接替關防,這是什麽意思?
“區區十萬玄武軍,憑什麽可以頂替三十萬飛虎軍?”
想褫奪鎮北王的兵權,陛下怕不是還沒睡醒,是想逼著鎮北王反嗎?
“事實上大臣們猜對了,淩飛鴻就是想逼著鎮北王造反。”
“或者說是逼著鎮北王妥協,要麽交出兵權要麽打一架。”
梓君關外八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梓君關僅僅隻有五十萬人駐守。
此刻的鎮北王動彈不得,趁機拿迴北疆和飛虎關關防,正是好時機。
“加上兵部尚書的二十萬大軍,梓君駐軍這迴想不死都難!”
“接收三處關防之後,即刻下旨昭告天下北疆兩部劃歸帝國版圖。”
南疆十五府一百餘縣,領土同樣劃歸帝國疆域,如此功績豈能歸功別人。
“淩飛鴻想的很好,和大臣們敲定行動方案之前也很自信。”
“隻是他和大臣們都忽略了,鎮北王麾下軍隊的真實戰力。”
“忽略了鎮北王在朝中的威望,以及鎮北王府的人脈關係。”
淩飛鴻還沒下旨之前,所有行動計劃已經不是秘密,徹底失了先機。
“虎賁軍到達鎮北關後,並沒有接手關防而是並入了鎮北軍。”
“虎賁軍所有將領家小,這次是隨軍一起走的,根本沒人發覺。”
“等淩飛鴻發現之時,虎賁軍都已到了鎮北關了,有氣都沒地方撒。”
“梓君關這邊的形勢,也不是淩飛鴻猜想的那般不堪。”
“對於鎮北王來說,五十萬對戰八十萬大軍,優勢在我。”
收到京都的消息之時,梓君關外的聯軍已經是殘兵敗將,敗走三十餘萬。
梓君關守軍損失十五萬,徹底殲滅敵五十萬大軍,並且擊退敵聯軍。
“淩飛鴻想前後夾擊下黑手,這迴隻能是自尋死路。”
兵部尚書帶領的二十萬人,遭到起義軍伏擊損失慘重,僅剩幾千人逃走。
兵部尚書想破腦袋都沒想明白,起義軍遠在三百裏外,是從哪冒出來的?
“得知計劃失敗,淩飛鴻立刻命人飛鴿傳書,命玄武軍原地待命。”
“同時命人八百裏加急,火速把吏部尚書追迴來,怕他遭遇不測。”
“隻可惜吏部尚書保住了,十萬玄武軍卻是再也迴不去了。”
“玄武軍將領全部陣亡,士兵全部被收編進昆陽駐軍。”
短短幾個月損失四十萬大軍,淩飛鴻氣的理智失常,做事更加偏激。
“不僅命人捉拿鎮北王家小,同時命人不惜代價刺殺鎮北王。”
“鎮北王府早就人去樓空,僅僅隻剩下人家仆在打理。”
“隻可憐這些下人家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一死,死相淒慘。”
當然淩飛鴻的報應來的也快,莫名其妙就中毒了,中的還是南疆奇毒。
“徹查之後才發現,下毒之人竟然是南疆公主玉貴妃。”
“得知國破家亡之後,玉貴妃消沉了一段時間,最近才緩過來。”
原本是想借機對付鎮北王府的,無奈人家早就跑的遠遠的,鞭長莫及。
兩國本就是世仇不死不休,玉貴妃急切之下才會下毒,沒考慮後果。
“玉貴妃下毒之後就後悔了,後悔下毒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應該蠱惑昏君荒淫無道,弄得蒼龍帝國民不聊生才是。”
“若能見到淩氏國破家亡,也算是對得起死去的親人和國家。”
“隻可惜衝動了,一切已成定局再也迴不了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