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低下頭,聲音帶著哭腔:“大將軍,消息千真萬確。京城的訃告已經傳遍了……”
李嘉澤的身體搖晃了一下,仿佛被這個消息重重地擊中。
李樂和陳可急忙上前扶住他,臉上滿是擔憂。
“大將軍,節哀順變,身體要緊。”李樂輕聲勸慰道,同時向陳可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幫忙安撫李嘉澤的情緒。
李嘉澤仿佛沒聽見李樂的話,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雙眼空洞地望著前方。這個消息對他來說太過突然,太過沉重,他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陳可點了點他的肩膀,說道:“大將軍…將軍,我們知道你很難過。你要振作起來,想想這裏的百姓。”
李嘉澤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閉上了眼睛,各種母親的畫麵在腦海裏呈現出來。知道陳可說得對,他不能讓個人的情緒影響到整個規劃的進程。但是,母親的去世讓他心如刀割,自己該如何麵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呢?
另一位侍衛急匆匆地跑了上來,手中拿著一封信:“大將軍,京城來的急信!”
一下子就把李嘉澤驚醒過來,接過信箋,緩緩展開,細觀字跡,乃其母親手所書。其文曰:
“吾兒嘉澤,見字如麵。為母自知病入膏肓,時日無多,故留此書以寄吾衷腸。吾兒自幼聰穎過人,胸懷壯誌,為母甚慰。今當遠行,雖萬般不舍,然知吾兒誌在四方,非池中之物,終須翱翔於九天之上。
吾之遺願,非求汝等悲慟哀思,唯願汝能秉承母誌,繼續為國家和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汝當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母雖去,然精神永存。望汝時常緬懷,以之為勉,勇往直前,無愧於天地祖宗。珍重,吾兒!願天佑汝等,功成名就,光耀門楣。”
李嘉澤閱畢,淚在眼中打轉,母之遺言,字字珠璣,句句肺腑。
李嘉澤看完信後,眼中有了一絲堅定。他緩緩抬起頭,深邃的目光望向李樂和陳可,聲音帶著一絲沙啞說道:“你們說得有道理,我…不能…。”
他轉身走向城牆邊,手扶著破舊的城磚,眺望著京城方向,心中波瀾起伏。母親的遺言仿佛還在耳邊迴響,他知道自己肩負著希望,不能因悲傷誤了事情。
李樂和陳可相視一眼,默契地走上前,站在李嘉澤的身旁。李樂輕聲說道:“大將軍,我理解你的難處。你做為孝子,是出了名的,但同時也是我們的主心骨。我們願意跟隨你,無論你做出什麽決定。”
陳可也點頭附和道:“我也一樣。”
李嘉澤轉過身,看著他們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吸一口氣,說道:“給我一點時間,我想靜一靜,好好想一想。”
夜幕降臨,李嘉澤獨自一人在宮殿中的書房沉思。燭光搖曳,他的內心如同波濤洶湧的大海,無法平靜。母親的離世讓他心如刀絞,但規劃的最後階段也至關重要,他該如何抉擇?
時間一點點流逝,李嘉澤的眉頭緊鎖,仿佛在承受著巨大的煎熬。他忽然站起身,走到窗前,仰望星空。那些閃爍的星星仿佛是母親在天之靈在注視著他,給予他力量和指引。
第二天清晨,陽光柔和地穿透雲層,將桂林郡的街巷染上一層淡淡的金黃。李嘉澤站在議事廳的門前,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試圖平複心中激蕩的情緒。他的黑眼圈顯得格外明顯,透露出一夜未眠的疲憊。
進入議事廳,各級軍官和文臣已經按序坐好,等待著他的到來。李嘉澤走到主位上坐下,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看到了他們眼中的期待和關切,這讓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中帶著一絲沙啞:“諸位,我想你們都已經知道了我的情況。家母離世,話說是應該迴去奔喪。”他頓了一頓,眼中閃過一絲哀傷,卻迅速被堅定的光芒所取代,“但請放心,我並不會因此而放棄我們的規劃行程。我會盡快處理好家事,然後立刻返迴,繼續領導大家完成規劃的最後階段。”
話音剛落,一位軍官便站起身來,聲音洪亮地說道:“大將軍,您的孝心我們都能理解。可是陛下那邊怎麽辦呢?”
李嘉澤看著他,微微一笑:“我明白你的擔憂,我的請求早就已經送了。”
李樂拱手道:“大將軍,您盡管去,這裏有我和陳可等人盯著,絕不會出任何差錯。”
陳可也點頭附和:“大將軍,請放心,有我這個朝廷欽差在,確保規劃順利推進。”
李嘉澤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看向李樂和陳可,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感激:“二位,感謝了。”
李樂連忙擺手,豪爽地笑道:“大將軍言重了,我從從軍以來,就是你一直帶我,這一點小事,不必客氣。”
陳可也點頭附和,神色認真:“大將軍,您盡管放心去處理家事,這裏有我們能。”
李嘉澤聽後,心中暖意再次湧動。
隨後,他麵向大家,聲音威嚴而有力:“傳我命令,加強城牆警戒,確保規劃的最後階段順利進行,會議結束。!”
大家齊聲應諾,聲音震天響:“遵命。”
議事廳內的會議也隨之結束,眾人陸續離去,各自忙碌起來,而李嘉澤在等一封迴信。
至夜,漢勇帝之書信加急而至。書雲:
“嘉澤吾卿,聞卿家慈辭世,朕心甚悼。然今朝廷大事未竟,規劃之業,係國家安危,卿為朕之肱骨,豈可輕去?朕知卿孝思深篤,然君命難違,當以國事為重。望卿三思,勿負朕望。”
此書貌似關懷之辭,實則暗藏機鋒。漢勇帝以國家大事為辭,試圖羈絆嘉澤於任上,其真正用心,無非恐嘉澤離去,影響其得到領土的穩固。其虛偽之情,可見一斑。
李嘉澤覽信之後,心中明了漢勇帝之真實意圖,然其孝心難抑。
夜深人靜,月光如水,透窗而入,斑駁陸離。李嘉澤孤影徘徊於書房之中,心潮起伏,難以平複。他知此行將違君命,然孝道所驅,使他不得不為。
終而,他深吸一口氣,決心已下。夜色漸濃,為他的行動提供了天然的掩護。李嘉澤在書房內換上了便裝,一襲黑衣緊貼身軀,更顯得他身形矯健。他悄然走出書房,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他人。
當他迴頭望了一眼桂林郡的城牆,心中不禁湧起了不安。
在迴京的路上,李嘉澤的心情異常沉重。夜幕下,道路兩旁的樹林在風中搖曳,仿佛在低語著他的心事。他想起了母親生前的音容笑貌,那些溫馨的畫麵曆曆在目。母親總是那麽慈祥地微笑著,用那雙滿是老繭的手撫摸著他的頭,叮囑他要好好做人。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李嘉澤心中一驚,難道是有人發現了他的行蹤?他迅速躲到路邊的樹叢中,屏住唿吸觀察著情況。
隻見一隊騎兵疾馳而過,並沒有停留的意思。李嘉澤鬆了一口氣,原來是虛驚一場。他繼續踏上迴京的路程,隻是腳步更加匆忙了。
他的眼角不禁濕潤了,但他強忍著淚水,不讓它們流下來。
隨著離京城越來越近,李嘉澤的心情也越發複雜。思緒如波濤般翻湧,對母親的思念與對即將麵對的困境的擔憂交織在一起。
終於,在幾天後日出時分,李嘉澤大將軍迴到了京城。朝陽初升,金色的陽光灑在京城的街道上,卻難以驅散他心中的陰霾。
他直奔家中,步履匆匆,穿過熟悉的迴廊,終於看到了母親的靈堂。那一刻,他心中的防線瞬間崩塌,淚水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管家王叔迎了上來,眼中也含著淚水:“大將軍,您迴來了。老夫人她…她一直在等您。”
李嘉澤緊緊握住王叔的手,聲音哽咽:“王叔,我都知道了。是我迴來晚了…”
他走到母親的遺像前,緩緩跪下,磕了三個響頭。每一下都重重地落在地上,仿佛要將心中的愧疚與思念都傾注在這三個響頭之中。
“母親,孩兒不孝,讓您臨終前都未能見上一麵。”李嘉澤低聲訴說著,淚水順著臉頰滑落,“但請母親放心,孩兒定會完成您的遺願,繼續為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
王叔站在一旁,默默地抹著眼淚。他深知老夫人生前的擔憂,如今看到李嘉澤成長為一位有擔當的大將軍,心中湧現出一絲欣慰。他輕聲說道:“大將軍,老夫人若在天之靈,看到您迴來,定會特別開心。”
李嘉澤微微點頭,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叔。他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決心。他知道,自己不能沉溺於悲傷之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著他去麵對。
處理完母親的喪事後,李嘉澤陷入了沉思。他麵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偷偷返迴桂林郡,還是繼續前往皇宮麵見陛下?
他心中矛盾不已,一方麵,他深知自己的私自離崗已經觸犯了朝規,此時去麵聖無疑會麵臨皇帝的責難;但另一方麵,他也明白,身為臣子,忠誠和坦蕩是他應有的品質。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李嘉澤最終決定,他要進宮麵聖,向皇帝請罪。他相信,隻有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職責和良心。
於是,李嘉澤換上朝服,整了整衣冠,深吸了一口氣,決心進宮麵聖。當他踏入皇宮的那一刻,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氛撲麵而來。高聳的宮殿、威嚴的侍衛、以及那一道道深邃的宮門,都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縮。他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向皇帝的禦書房走去。每走一步,他的內心都充滿了掙紮與不安,但他依然堅定前行。
終於來到了禦書房前,他深吸一口氣,輕輕敲了敲門。門被一位小太監打開,他走了進去,跪在了漢勇帝麵前。
“臣李嘉澤,私自迴京奔喪,未能及時奏報,請陛下治罪。”他的聲音雖然有些顫抖,但卻充滿了堅定。
漢勇帝麵無表情地看著他,聲音冷淡:“李大將軍,朕可是等了你很久了。你可知你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朝規?”
李嘉澤抬頭,迎上皇帝的目光,他看到了皇帝眼中的不滿,卻依然堅定地說道:“臣知罪,但臣也深知孝道為先。家母離世,臣身為人子,實在難以忍受不能盡孝之痛。請陛下明察。”
漢勇帝眉頭緊鎖,聲音更加冷淡:“孝道固然重要,但你身為朝廷命官,難道不知朝廷法度的重要性嗎?”
李嘉澤低下頭,心中充滿了愧疚:“臣知道,臣的行為確實不妥。但請陛下念在臣一片孝心的份上,給予臣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勇帝沉默了片刻,目光在李嘉澤身上來迴打量。他看到了李嘉澤眼中的堅定與誠懇,心中的不滿稍微減輕了一些。他緩緩開口:“李嘉澤,你身為朝廷重臣,朕對你的期望很高。這次念在你孝心可嘉,朕就暫且不予深究。但你要記住,下不為例。”
李嘉澤聞言,心中頓時一喜。他連忙磕頭謝恩:“謝陛下寬宥之恩。臣定當謹記此次教訓,日後必定恪盡職守,不負皇恩。”
離開皇宮後,李嘉澤的心情依然沉重。他知道,雖然皇帝沒有嚴懲他,但這次的事件已經讓皇帝對他產生了不滿。他必須更加努力,才能重新贏得皇帝的信任。
在迴桂林郡的路上,李嘉澤不禁迴想起剛才的對話。
而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裏,陳可、李樂和李大炮三人肩負起了重任。
在桂林郡的議事廳內,三人圍坐一桌,商討著接下來的事宜。陳可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開口道:“兩位李將軍,大將軍目前不在,我們要更加小心謹慎。南越國的規劃工作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絕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李樂點了點頭,神色凝重:“陳兄說得是,我們要確保一切按照大將軍的計劃進行。李將軍,你那邊的情況如何?”
李大炮豪氣幹雲地說道:“放心,我負責的部分一切正常。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完成大將軍的囑托。”
三人相視一笑,彼此之間的信任更加深厚。他們憑借著過往的經驗和對李嘉澤戰略意圖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將南越國規劃為郡縣的全部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
然而,就在他們鬆了一口氣,準備迎接李嘉澤歸來時,一個突如其來的小事卻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事情起因於一份普通的文書。這份文書是關於郡縣規劃的總結報告,原本應由李嘉澤親自審閱後上報朝廷。但由於李嘉澤不在,陳可便代為審閱並簽了字。誰知,文書中的一處小小筆誤,竟被有心人士抓住了把柄。
這個有心人士便是朝廷中的一位新丞相的眼線,這個丞相上台以來一直與李嘉澤不和。
在早朝上,氣氛緊張而肅穆。
新上任的趙丞相站在殿下,義正言辭地指責著李嘉澤的過失。
“陛下!”趙丞相慷慨陳詞,“李嘉澤身為大將軍,卻玩忽職守,擅自離崗,導致重要文書出現錯誤。此等失職之行,豈能容忍!臣請陛下撤去其大將軍之職,以正朝綱!”
漢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眉頭緊鎖,目光深邃。他掃視了一眼殿下群情激動的朝臣們,心中明白這場彈劾並非表麵那麽簡單。
“李嘉澤離崗之事,朕已知悉。”漢勇帝緩緩開口,聲音威嚴而沉穩,“但撤銷大將軍職務,非同小可。此事朕需慎重考慮。”
趙丞相聞言,臉上閃過一絲不悅,卻仍堅持道:“陛下,此事證據確鑿,李嘉澤難辭其咎。若不嚴懲,何以服眾?”
漢勇帝沉默片刻,終於做出了決定:“好,既然丞相如此堅持,朕便撤銷李嘉澤的大將軍職務,以儆效尤。”
趙丞相臉色很高興,卻很快恢複平靜:“陛下英明,臣等自當遵命。”
朝堂上的風波暫時平息,但每個人心中都清楚,這場爭鬥還遠未結束。而李嘉澤的命運,也在這場黨爭中變得撲朔迷離。
此刻的李嘉澤還在迴桂林郡的路上,對朝堂上發生的一切尚不知情。他的命運將如何發展?
李嘉澤的身體搖晃了一下,仿佛被這個消息重重地擊中。
李樂和陳可急忙上前扶住他,臉上滿是擔憂。
“大將軍,節哀順變,身體要緊。”李樂輕聲勸慰道,同時向陳可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幫忙安撫李嘉澤的情緒。
李嘉澤仿佛沒聽見李樂的話,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雙眼空洞地望著前方。這個消息對他來說太過突然,太過沉重,他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陳可點了點他的肩膀,說道:“大將軍…將軍,我們知道你很難過。你要振作起來,想想這裏的百姓。”
李嘉澤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閉上了眼睛,各種母親的畫麵在腦海裏呈現出來。知道陳可說得對,他不能讓個人的情緒影響到整個規劃的進程。但是,母親的去世讓他心如刀割,自己該如何麵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呢?
另一位侍衛急匆匆地跑了上來,手中拿著一封信:“大將軍,京城來的急信!”
一下子就把李嘉澤驚醒過來,接過信箋,緩緩展開,細觀字跡,乃其母親手所書。其文曰:
“吾兒嘉澤,見字如麵。為母自知病入膏肓,時日無多,故留此書以寄吾衷腸。吾兒自幼聰穎過人,胸懷壯誌,為母甚慰。今當遠行,雖萬般不舍,然知吾兒誌在四方,非池中之物,終須翱翔於九天之上。
吾之遺願,非求汝等悲慟哀思,唯願汝能秉承母誌,繼續為國家和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汝當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母雖去,然精神永存。望汝時常緬懷,以之為勉,勇往直前,無愧於天地祖宗。珍重,吾兒!願天佑汝等,功成名就,光耀門楣。”
李嘉澤閱畢,淚在眼中打轉,母之遺言,字字珠璣,句句肺腑。
李嘉澤看完信後,眼中有了一絲堅定。他緩緩抬起頭,深邃的目光望向李樂和陳可,聲音帶著一絲沙啞說道:“你們說得有道理,我…不能…。”
他轉身走向城牆邊,手扶著破舊的城磚,眺望著京城方向,心中波瀾起伏。母親的遺言仿佛還在耳邊迴響,他知道自己肩負著希望,不能因悲傷誤了事情。
李樂和陳可相視一眼,默契地走上前,站在李嘉澤的身旁。李樂輕聲說道:“大將軍,我理解你的難處。你做為孝子,是出了名的,但同時也是我們的主心骨。我們願意跟隨你,無論你做出什麽決定。”
陳可也點頭附和道:“我也一樣。”
李嘉澤轉過身,看著他們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吸一口氣,說道:“給我一點時間,我想靜一靜,好好想一想。”
夜幕降臨,李嘉澤獨自一人在宮殿中的書房沉思。燭光搖曳,他的內心如同波濤洶湧的大海,無法平靜。母親的離世讓他心如刀絞,但規劃的最後階段也至關重要,他該如何抉擇?
時間一點點流逝,李嘉澤的眉頭緊鎖,仿佛在承受著巨大的煎熬。他忽然站起身,走到窗前,仰望星空。那些閃爍的星星仿佛是母親在天之靈在注視著他,給予他力量和指引。
第二天清晨,陽光柔和地穿透雲層,將桂林郡的街巷染上一層淡淡的金黃。李嘉澤站在議事廳的門前,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試圖平複心中激蕩的情緒。他的黑眼圈顯得格外明顯,透露出一夜未眠的疲憊。
進入議事廳,各級軍官和文臣已經按序坐好,等待著他的到來。李嘉澤走到主位上坐下,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看到了他們眼中的期待和關切,這讓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中帶著一絲沙啞:“諸位,我想你們都已經知道了我的情況。家母離世,話說是應該迴去奔喪。”他頓了一頓,眼中閃過一絲哀傷,卻迅速被堅定的光芒所取代,“但請放心,我並不會因此而放棄我們的規劃行程。我會盡快處理好家事,然後立刻返迴,繼續領導大家完成規劃的最後階段。”
話音剛落,一位軍官便站起身來,聲音洪亮地說道:“大將軍,您的孝心我們都能理解。可是陛下那邊怎麽辦呢?”
李嘉澤看著他,微微一笑:“我明白你的擔憂,我的請求早就已經送了。”
李樂拱手道:“大將軍,您盡管去,這裏有我和陳可等人盯著,絕不會出任何差錯。”
陳可也點頭附和:“大將軍,請放心,有我這個朝廷欽差在,確保規劃順利推進。”
李嘉澤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看向李樂和陳可,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感激:“二位,感謝了。”
李樂連忙擺手,豪爽地笑道:“大將軍言重了,我從從軍以來,就是你一直帶我,這一點小事,不必客氣。”
陳可也點頭附和,神色認真:“大將軍,您盡管放心去處理家事,這裏有我們能。”
李嘉澤聽後,心中暖意再次湧動。
隨後,他麵向大家,聲音威嚴而有力:“傳我命令,加強城牆警戒,確保規劃的最後階段順利進行,會議結束。!”
大家齊聲應諾,聲音震天響:“遵命。”
議事廳內的會議也隨之結束,眾人陸續離去,各自忙碌起來,而李嘉澤在等一封迴信。
至夜,漢勇帝之書信加急而至。書雲:
“嘉澤吾卿,聞卿家慈辭世,朕心甚悼。然今朝廷大事未竟,規劃之業,係國家安危,卿為朕之肱骨,豈可輕去?朕知卿孝思深篤,然君命難違,當以國事為重。望卿三思,勿負朕望。”
此書貌似關懷之辭,實則暗藏機鋒。漢勇帝以國家大事為辭,試圖羈絆嘉澤於任上,其真正用心,無非恐嘉澤離去,影響其得到領土的穩固。其虛偽之情,可見一斑。
李嘉澤覽信之後,心中明了漢勇帝之真實意圖,然其孝心難抑。
夜深人靜,月光如水,透窗而入,斑駁陸離。李嘉澤孤影徘徊於書房之中,心潮起伏,難以平複。他知此行將違君命,然孝道所驅,使他不得不為。
終而,他深吸一口氣,決心已下。夜色漸濃,為他的行動提供了天然的掩護。李嘉澤在書房內換上了便裝,一襲黑衣緊貼身軀,更顯得他身形矯健。他悄然走出書房,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他人。
當他迴頭望了一眼桂林郡的城牆,心中不禁湧起了不安。
在迴京的路上,李嘉澤的心情異常沉重。夜幕下,道路兩旁的樹林在風中搖曳,仿佛在低語著他的心事。他想起了母親生前的音容笑貌,那些溫馨的畫麵曆曆在目。母親總是那麽慈祥地微笑著,用那雙滿是老繭的手撫摸著他的頭,叮囑他要好好做人。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李嘉澤心中一驚,難道是有人發現了他的行蹤?他迅速躲到路邊的樹叢中,屏住唿吸觀察著情況。
隻見一隊騎兵疾馳而過,並沒有停留的意思。李嘉澤鬆了一口氣,原來是虛驚一場。他繼續踏上迴京的路程,隻是腳步更加匆忙了。
他的眼角不禁濕潤了,但他強忍著淚水,不讓它們流下來。
隨著離京城越來越近,李嘉澤的心情也越發複雜。思緒如波濤般翻湧,對母親的思念與對即將麵對的困境的擔憂交織在一起。
終於,在幾天後日出時分,李嘉澤大將軍迴到了京城。朝陽初升,金色的陽光灑在京城的街道上,卻難以驅散他心中的陰霾。
他直奔家中,步履匆匆,穿過熟悉的迴廊,終於看到了母親的靈堂。那一刻,他心中的防線瞬間崩塌,淚水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管家王叔迎了上來,眼中也含著淚水:“大將軍,您迴來了。老夫人她…她一直在等您。”
李嘉澤緊緊握住王叔的手,聲音哽咽:“王叔,我都知道了。是我迴來晚了…”
他走到母親的遺像前,緩緩跪下,磕了三個響頭。每一下都重重地落在地上,仿佛要將心中的愧疚與思念都傾注在這三個響頭之中。
“母親,孩兒不孝,讓您臨終前都未能見上一麵。”李嘉澤低聲訴說著,淚水順著臉頰滑落,“但請母親放心,孩兒定會完成您的遺願,繼續為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
王叔站在一旁,默默地抹著眼淚。他深知老夫人生前的擔憂,如今看到李嘉澤成長為一位有擔當的大將軍,心中湧現出一絲欣慰。他輕聲說道:“大將軍,老夫人若在天之靈,看到您迴來,定會特別開心。”
李嘉澤微微點頭,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叔。他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決心。他知道,自己不能沉溺於悲傷之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著他去麵對。
處理完母親的喪事後,李嘉澤陷入了沉思。他麵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偷偷返迴桂林郡,還是繼續前往皇宮麵見陛下?
他心中矛盾不已,一方麵,他深知自己的私自離崗已經觸犯了朝規,此時去麵聖無疑會麵臨皇帝的責難;但另一方麵,他也明白,身為臣子,忠誠和坦蕩是他應有的品質。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李嘉澤最終決定,他要進宮麵聖,向皇帝請罪。他相信,隻有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職責和良心。
於是,李嘉澤換上朝服,整了整衣冠,深吸了一口氣,決心進宮麵聖。當他踏入皇宮的那一刻,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氛撲麵而來。高聳的宮殿、威嚴的侍衛、以及那一道道深邃的宮門,都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縮。他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向皇帝的禦書房走去。每走一步,他的內心都充滿了掙紮與不安,但他依然堅定前行。
終於來到了禦書房前,他深吸一口氣,輕輕敲了敲門。門被一位小太監打開,他走了進去,跪在了漢勇帝麵前。
“臣李嘉澤,私自迴京奔喪,未能及時奏報,請陛下治罪。”他的聲音雖然有些顫抖,但卻充滿了堅定。
漢勇帝麵無表情地看著他,聲音冷淡:“李大將軍,朕可是等了你很久了。你可知你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朝規?”
李嘉澤抬頭,迎上皇帝的目光,他看到了皇帝眼中的不滿,卻依然堅定地說道:“臣知罪,但臣也深知孝道為先。家母離世,臣身為人子,實在難以忍受不能盡孝之痛。請陛下明察。”
漢勇帝眉頭緊鎖,聲音更加冷淡:“孝道固然重要,但你身為朝廷命官,難道不知朝廷法度的重要性嗎?”
李嘉澤低下頭,心中充滿了愧疚:“臣知道,臣的行為確實不妥。但請陛下念在臣一片孝心的份上,給予臣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勇帝沉默了片刻,目光在李嘉澤身上來迴打量。他看到了李嘉澤眼中的堅定與誠懇,心中的不滿稍微減輕了一些。他緩緩開口:“李嘉澤,你身為朝廷重臣,朕對你的期望很高。這次念在你孝心可嘉,朕就暫且不予深究。但你要記住,下不為例。”
李嘉澤聞言,心中頓時一喜。他連忙磕頭謝恩:“謝陛下寬宥之恩。臣定當謹記此次教訓,日後必定恪盡職守,不負皇恩。”
離開皇宮後,李嘉澤的心情依然沉重。他知道,雖然皇帝沒有嚴懲他,但這次的事件已經讓皇帝對他產生了不滿。他必須更加努力,才能重新贏得皇帝的信任。
在迴桂林郡的路上,李嘉澤不禁迴想起剛才的對話。
而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裏,陳可、李樂和李大炮三人肩負起了重任。
在桂林郡的議事廳內,三人圍坐一桌,商討著接下來的事宜。陳可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開口道:“兩位李將軍,大將軍目前不在,我們要更加小心謹慎。南越國的規劃工作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絕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李樂點了點頭,神色凝重:“陳兄說得是,我們要確保一切按照大將軍的計劃進行。李將軍,你那邊的情況如何?”
李大炮豪氣幹雲地說道:“放心,我負責的部分一切正常。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完成大將軍的囑托。”
三人相視一笑,彼此之間的信任更加深厚。他們憑借著過往的經驗和對李嘉澤戰略意圖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將南越國規劃為郡縣的全部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
然而,就在他們鬆了一口氣,準備迎接李嘉澤歸來時,一個突如其來的小事卻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事情起因於一份普通的文書。這份文書是關於郡縣規劃的總結報告,原本應由李嘉澤親自審閱後上報朝廷。但由於李嘉澤不在,陳可便代為審閱並簽了字。誰知,文書中的一處小小筆誤,竟被有心人士抓住了把柄。
這個有心人士便是朝廷中的一位新丞相的眼線,這個丞相上台以來一直與李嘉澤不和。
在早朝上,氣氛緊張而肅穆。
新上任的趙丞相站在殿下,義正言辭地指責著李嘉澤的過失。
“陛下!”趙丞相慷慨陳詞,“李嘉澤身為大將軍,卻玩忽職守,擅自離崗,導致重要文書出現錯誤。此等失職之行,豈能容忍!臣請陛下撤去其大將軍之職,以正朝綱!”
漢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眉頭緊鎖,目光深邃。他掃視了一眼殿下群情激動的朝臣們,心中明白這場彈劾並非表麵那麽簡單。
“李嘉澤離崗之事,朕已知悉。”漢勇帝緩緩開口,聲音威嚴而沉穩,“但撤銷大將軍職務,非同小可。此事朕需慎重考慮。”
趙丞相聞言,臉上閃過一絲不悅,卻仍堅持道:“陛下,此事證據確鑿,李嘉澤難辭其咎。若不嚴懲,何以服眾?”
漢勇帝沉默片刻,終於做出了決定:“好,既然丞相如此堅持,朕便撤銷李嘉澤的大將軍職務,以儆效尤。”
趙丞相臉色很高興,卻很快恢複平靜:“陛下英明,臣等自當遵命。”
朝堂上的風波暫時平息,但每個人心中都清楚,這場爭鬥還遠未結束。而李嘉澤的命運,也在這場黨爭中變得撲朔迷離。
此刻的李嘉澤還在迴桂林郡的路上,對朝堂上發生的一切尚不知情。他的命運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