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宮深處,漢勇帝孤獨地坐在龍椅上,他的眉頭緊鎖,仿佛兩座巍峨的山峰,難以逾越。他的手中緊握著一封戰報,紙張的邊緣還帶著新鮮的血痕,仿佛是從戰場上直接送到他的案前。那字跡如同烈火般熾熱,每一個筆畫都似乎帶著張掖城下血戰的硝煙與慘烈。


    漢勇帝的目光在戰報上緩緩掃過,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一錘一錘地敲擊在他的心上,讓他無法平靜。


    突然,他抬起頭,望向遠方,仿佛能夠透過這層層宮牆,看到張掖城下那激烈守城的戰鬥。他自言自語,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敵將木華帶著蒙古騎兵突然撤退,這其中必有蹊蹺,我新派的援軍,還有幾日才到呢。”


    他轉向一旁的太監,語氣中透著一絲詢問:“你覺得,他們為何會突然撤退?”


    太監低頭沉思,片刻後小心翼翼地迴答:“或許,是蒙古大軍內部出現了什麽問題,或許,是他們覺得繼續攻打張掖城已是無望。”


    漢勇帝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不,我覺得事情沒有這麽簡單。蒙古騎兵素來勇猛善戰,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已經取得的戰果。這其中,必有我們尚未知曉的陰謀。”


    他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這皇宮中的沉悶氣息一並吸入肺中。他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外麵那陰沉的天空,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他深知,張掖城的守軍已經筋疲力盡,能夠堅守十天已是不易。若非蒙古騎兵突然撤退,張掖城恐怕早已淪陷。然而,這突如其來的轉機卻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傳令下去,立即召集重要大臣來議事殿商議此事。”漢勇帝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透著急切和不容置疑的威嚴。他臉色凝重,眉宇間透露出深深的憂慮。


    不久,重要大臣便匆匆而至,齊聚於議事殿之上。他們紛紛議論,對於蒙古騎兵的突然撤退都感到意外和困惑。


    丞相捋著胡須,眉頭緊鎖:“陛下,這蒙古騎兵向來以勇猛善戰著稱,此次突然撤退,定有蹊蹺。臣以為,或許是蒙古內部出現了分歧,導致他們不得不暫時撤退。”


    禦史大夫卻持不同意見,他劍眉星目,聲音洪亮:“老丞相此言差矣。張掖城的守軍英勇抵抗,讓蒙古騎兵久攻不下,損失慘重。我看他們是怕了,所以才不得不撤退。”


    “此言差矣!”一個文臣反駁道,他手持玉笏,神色肅然,“蒙古騎兵向來以驍勇著稱,豈會輕易畏懼?依我看,這其中必有更大的陰謀。”


    漢勇帝聽著眾臣的議論,心中卻更加憂慮。他深知,這些猜測都隻是表麵現象,真正的原因恐怕更加複雜。他掃視了一圈大殿,最終將目光定格在蕭逸風身上:“蕭卿,你有何看法?”


    他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臣認為這些猜測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足以解釋蒙古騎兵的突然撤退。臣鬥膽猜測,這或許是蒙古大軍在策劃更大的行動。”


    “哦?此話怎講?”漢勇帝好奇地問道。


    蕭逸風繼續道:“陛下請看,蒙古騎兵撤退之際,並未帶走多少物資和傷員,這說明他們並非真正的撤退,而是在故意製造假象。而且,他們撤退的路線也十分詭異,似乎是在故意避開我們的探子。這些跡象都表明,他們在策劃一場更大的行動。”


    漢勇帝聽後,心中猛地一顫,仿佛被重錘擊中。他深深地看著蕭逸風,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這位年輕的得官員,總是能洞察先機,給出獨到的見解。他緩緩地點了點頭,沉聲道:“蕭愛卿所言有理,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做好應對準備。”


    他頓了頓,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眾臣,繼續道:“傳令下去,加強邊境的巡邏和防禦,務必確保國家的安全。同時,命令援軍加快行軍速度,以備不時之需。”


    大殿內,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眾臣紛紛領命,準備退出大殿。然而,漢勇帝突然開口問道:“蕭愛卿,怎麽李大將軍還沒迴京?”


    此言一出,眾臣皆是一愣。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此次蒙古國撤軍,是否與李大將軍的動向有關呢?他之前領十多萬鐵騎在恆寧郡休整,或許是他們,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決策。”


    漢勇帝聽後,眉頭皺得更深了。他思索片刻,目光轉向蕭逸風,問道:“蕭愛卿,你如何看待此事?”


    蕭逸風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王大人所言有理。李大將軍乃是國之棟梁,他這些外征戰多年,征服了衛氏朝鮮和烏恆國。蒙古騎兵的撤退,或許真的與他有關。”


    他頓了頓,繼續道:“不過,陛下請放心。臣已派人前往李大將軍在的恆寧郡,相信很快就會有消息傳來。”


    漢勇帝聽後,微微頷首。他沉思片刻,然後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但我們必須謹慎行事。蒙古騎兵的撤退,或許隻是他們的緩兵之計。我們必須查明事情真相,同時也要快速查明李嘉澤大將軍的下落。”


    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斷,大殿內的眾臣紛紛低頭領命。丞相突然開口道:“陛下,若是李大將軍抗命不迴,那該如何是好?”


    漢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厲色。他沉聲道:“抗命不遵,乃是重罪。但若他有合理的原因,朕自然會酌情處理。但現在,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查明真相。”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傳令下去,加派人手,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李大將軍的行蹤,並向他傳達朕的命令,要他即刻迴京述職。另外,邊境的防禦也要加強,不可有任何疏忽。”


    大殿內,眾臣齊聲應是,氣氛緊張而肅穆。


    一周後,當朝廷的議事大廳中,皇帝與蕭逸風正深入商議國家大事之際,一名身著紫衣的太監急匆匆地穿過長廊,他的腳步在空曠的殿堂中迴蕩,帶著一種難以掩飾的急促。他的手中緊握著一封密封的卷軸,那卷軸之上,金色的火漆封印在燈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太監的臉上滿是汗水,顯然是趕路匆忙所致。他來到議事大廳的門口,微微躬身,而後小心翼翼地步入其中。他的目光在皇帝與蕭逸風之間流轉,最後定格在皇帝的臉上,那眼中帶著幾分敬畏與急迫。


    “陛下,蕭大人,”太監深深吸了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的喘息,“有緊急消息傳來,事關重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牧童到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等風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等風萊並收藏牧童到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