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漢獻帝劉協終於主動答應了曹操的無理要求,給予了他“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
雖然劉協十分不甘心,但卻形格勢禁、身不由己,為了保住伏壽的性命,他也隻好勉為其難。
曹操終於如願以償,也感到了又一次勝利之後帶來的喜悅。
經曆了這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也讓曹操心有餘悸。
一迴想之前的種種情景,便讓曹操感到陣陣後怕。
如果伏壽當時的眼神再自然一些、如果伏壽當時的舉止再得體一些、如果伏壽當時的言辭再合理一些、如果伏壽當時的思維再縝密一些,曹操還真有可能著了伏壽的道。
如果伏壽和劉協真的把曹操給弄暈了,那麽後果會怎樣,簡直是不堪設想!
曹操不由又想起了荀彧。
有荀彧在一旁出謀劃策,劉協手中再挾持曹操,他們完全可以掀起暴風驟雨、驚濤駭浪。
劉協畢竟是當朝皇帝,影響力和號召力尚在,再加上荀彧的輔佐,他們就可以很快召集到天下各路諸侯。
到時候劉備、劉璋、孫權、馬超、韓遂等各路諸侯,都會帶著自己的兵馬紛至遝來,幫劉協鏟除逆賊。
而曹操那邊再群龍無首,大家亂作一團,就很難抵禦各路諸侯的圍攻。
所以曹操如果真的被挾持了,劉協和荀彧很可能會讓整個朝廷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劉協重新奪迴大權也不無可能。
通過這場風波,也讓曹操徹底對荀彧失去了信心。
這次荀彧明顯是幫著劉協說話,跟曹操唱反調。
許褚發現曹操“死了”,頓時傷心欲絕,如喪考妣一般。
而反觀荀彧,卻是置若罔聞、無動於衷,大有幸災樂禍的意思。
曹操原打算把荀彧架空,就讓他默默無聞地老死在許昌,但經曆了這次的風波之後,曹操改變了主意,他覺得荀彧就是個絆腳石,此人萬萬留不得。
曹操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都這麽大年紀了,也早就大權在握、位極人臣了,竟然還有人敢陷害自己。
曹操不由對伏壽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但劉協既然已經主動答應了曹操的要求,曹操也不好把事情做的太絕,總得給劉協留點兒麵子,畢竟人家現在還是名義上的皇帝。
曹操覺得此事絕對不會就此了結,隻不過是暫時告一段落。
他決定先讓伏壽那個毒婦活一段兒時間,等日後有機會了,再找個合適的理由將其鏟除。
同時曹操也派人繼續嚴密監視伏壽,並暗中調查她的各種情況。
劉協親手寫下了聖旨,給予了曹操特殊禮遇,並當著許昌的所有官員隆重宣讀了一遍,就是想給足曹操麵子,讓曹操放伏壽一馬。
曹操對伏壽的事也是隻字不提,就當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這也讓劉協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
得到特殊禮遇之後,曹操先是得意洋洋地在許昌朝廷炫耀了幾天,隨後又返迴了鄴城。
目前朝廷的文武百官主要集中在鄴城,曹操本來也想好好炫耀一番。
但他卻忽然發現沒有劉協在,劍履上殿又有什麽意義?
曹操在鄴城本來就是老大,也早就做到了劍履上殿這一點。
在鄴城沒法拿特權耍威風,曹操隻好安下心來處理朝政。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之間便春迴大地、萬物複蘇,到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一日,夏侯淵突然寫來了書信。
原來梁興逃到了涼州之後,駐紮在藍田等地,時常侵擾左馮翊一帶。
夏侯淵派張合、徐晃前去圍剿,並陣斬了梁興,還招降了好幾千名俘虜。
而馬超在潼關逃跑之後,得到了任養的大力相助,順利進入了涼州的上邽。
隨後馬超又在當地和周邊集結了大量兵馬,攻取了隴上等郡縣。
漢中張魯也派大將楊昂出兵,聯合馬超一同圍攻涼州刺史韋康。
張魯是鐵了心地與朝廷為敵了,已經公然與馬超同流合汙起來。
韋康在涼州治所冀城率領手下將士據城死守,但卻十分吃力,希望能夠得到曹操的救援。
韓遂則是與閻行迴到了金城,一直都沒什麽動靜。
從夏侯淵這封書信的字裏行間當中,曹操並沒有看出什麽緊急形勢,似乎夏侯淵在關中對付那些餘孽完全是遊刃有餘,並不需要曹操指點和救援。
夏侯淵寫這封信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跟曹操匯報目前關中以及周邊的情況,順便再表述一下自己的功勞。
曹操又想起了當時在關中時夏侯淵鐵骨錚錚、信誓旦旦的那番話,他如果不平定整個西部,此生誓不還朝。
曹操覺得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夏侯淵完全有能力統領整個西部兵馬,所以暫時也不用走馬換將,更不用曹操親自出馬。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救不救韋康。
韋康是當年涼州牧韋端的兒子,剛出仕時被保舉為郡主簿,隨後又被朝廷征辟為太仆。
在荀彧的推薦下,曹操才讓韋康擔任了涼州刺史。
但曹操卻對韋康的表現很不滿意,他上任之後,涼州依然是軍閥割據、狼煙四起,根本不在朝廷的掌控範圍之內。
所以曹操也覺得韋康並不是個可堪重任之人。
愛屋及烏,惡其餘胥。
前不久荀彧已經徹底惹怒了曹操,曹操也對荀彧討厭至極。
一想到韋康是荀彧推薦的人,曹操便又對韋康多了幾分厭惡。
此時馬超聯合楊昂圍攻韋康,曹操並不想施以援手。
曹操認為反正韋康也是個沒用的人,救他不但沒什麽用,還會折損自己的兵馬。
倒不如讓他們鬥個兩敗俱傷,韋康若是能打敗馬超更好,若是被馬超所敗,起碼也會消耗掉一些馬超的實力。
曹操拿定主意之後,便提筆給夏侯淵寫了封迴信,告訴他先不用救韋康,等他和馬超拚個兩敗俱傷再說。
同時,曹操還封夏侯淵為博昌亭侯,以表彰他消滅梁興所部的功勞。
信寫好了之後,曹操又把信裝入信封封好,派人給關中方向送了過去。
雖然目前並沒什麽危險,但曹操心中還是隱隱感到有些不安,畢竟夏侯淵並不是曹仁那樣的儒將。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妙才,希望你能不讓老夫失望啊!”曹操自言自語地道。
雖然劉協十分不甘心,但卻形格勢禁、身不由己,為了保住伏壽的性命,他也隻好勉為其難。
曹操終於如願以償,也感到了又一次勝利之後帶來的喜悅。
經曆了這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也讓曹操心有餘悸。
一迴想之前的種種情景,便讓曹操感到陣陣後怕。
如果伏壽當時的眼神再自然一些、如果伏壽當時的舉止再得體一些、如果伏壽當時的言辭再合理一些、如果伏壽當時的思維再縝密一些,曹操還真有可能著了伏壽的道。
如果伏壽和劉協真的把曹操給弄暈了,那麽後果會怎樣,簡直是不堪設想!
曹操不由又想起了荀彧。
有荀彧在一旁出謀劃策,劉協手中再挾持曹操,他們完全可以掀起暴風驟雨、驚濤駭浪。
劉協畢竟是當朝皇帝,影響力和號召力尚在,再加上荀彧的輔佐,他們就可以很快召集到天下各路諸侯。
到時候劉備、劉璋、孫權、馬超、韓遂等各路諸侯,都會帶著自己的兵馬紛至遝來,幫劉協鏟除逆賊。
而曹操那邊再群龍無首,大家亂作一團,就很難抵禦各路諸侯的圍攻。
所以曹操如果真的被挾持了,劉協和荀彧很可能會讓整個朝廷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劉協重新奪迴大權也不無可能。
通過這場風波,也讓曹操徹底對荀彧失去了信心。
這次荀彧明顯是幫著劉協說話,跟曹操唱反調。
許褚發現曹操“死了”,頓時傷心欲絕,如喪考妣一般。
而反觀荀彧,卻是置若罔聞、無動於衷,大有幸災樂禍的意思。
曹操原打算把荀彧架空,就讓他默默無聞地老死在許昌,但經曆了這次的風波之後,曹操改變了主意,他覺得荀彧就是個絆腳石,此人萬萬留不得。
曹操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都這麽大年紀了,也早就大權在握、位極人臣了,竟然還有人敢陷害自己。
曹操不由對伏壽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但劉協既然已經主動答應了曹操的要求,曹操也不好把事情做的太絕,總得給劉協留點兒麵子,畢竟人家現在還是名義上的皇帝。
曹操覺得此事絕對不會就此了結,隻不過是暫時告一段落。
他決定先讓伏壽那個毒婦活一段兒時間,等日後有機會了,再找個合適的理由將其鏟除。
同時曹操也派人繼續嚴密監視伏壽,並暗中調查她的各種情況。
劉協親手寫下了聖旨,給予了曹操特殊禮遇,並當著許昌的所有官員隆重宣讀了一遍,就是想給足曹操麵子,讓曹操放伏壽一馬。
曹操對伏壽的事也是隻字不提,就當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這也讓劉協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
得到特殊禮遇之後,曹操先是得意洋洋地在許昌朝廷炫耀了幾天,隨後又返迴了鄴城。
目前朝廷的文武百官主要集中在鄴城,曹操本來也想好好炫耀一番。
但他卻忽然發現沒有劉協在,劍履上殿又有什麽意義?
曹操在鄴城本來就是老大,也早就做到了劍履上殿這一點。
在鄴城沒法拿特權耍威風,曹操隻好安下心來處理朝政。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之間便春迴大地、萬物複蘇,到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一日,夏侯淵突然寫來了書信。
原來梁興逃到了涼州之後,駐紮在藍田等地,時常侵擾左馮翊一帶。
夏侯淵派張合、徐晃前去圍剿,並陣斬了梁興,還招降了好幾千名俘虜。
而馬超在潼關逃跑之後,得到了任養的大力相助,順利進入了涼州的上邽。
隨後馬超又在當地和周邊集結了大量兵馬,攻取了隴上等郡縣。
漢中張魯也派大將楊昂出兵,聯合馬超一同圍攻涼州刺史韋康。
張魯是鐵了心地與朝廷為敵了,已經公然與馬超同流合汙起來。
韋康在涼州治所冀城率領手下將士據城死守,但卻十分吃力,希望能夠得到曹操的救援。
韓遂則是與閻行迴到了金城,一直都沒什麽動靜。
從夏侯淵這封書信的字裏行間當中,曹操並沒有看出什麽緊急形勢,似乎夏侯淵在關中對付那些餘孽完全是遊刃有餘,並不需要曹操指點和救援。
夏侯淵寫這封信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跟曹操匯報目前關中以及周邊的情況,順便再表述一下自己的功勞。
曹操又想起了當時在關中時夏侯淵鐵骨錚錚、信誓旦旦的那番話,他如果不平定整個西部,此生誓不還朝。
曹操覺得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夏侯淵完全有能力統領整個西部兵馬,所以暫時也不用走馬換將,更不用曹操親自出馬。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救不救韋康。
韋康是當年涼州牧韋端的兒子,剛出仕時被保舉為郡主簿,隨後又被朝廷征辟為太仆。
在荀彧的推薦下,曹操才讓韋康擔任了涼州刺史。
但曹操卻對韋康的表現很不滿意,他上任之後,涼州依然是軍閥割據、狼煙四起,根本不在朝廷的掌控範圍之內。
所以曹操也覺得韋康並不是個可堪重任之人。
愛屋及烏,惡其餘胥。
前不久荀彧已經徹底惹怒了曹操,曹操也對荀彧討厭至極。
一想到韋康是荀彧推薦的人,曹操便又對韋康多了幾分厭惡。
此時馬超聯合楊昂圍攻韋康,曹操並不想施以援手。
曹操認為反正韋康也是個沒用的人,救他不但沒什麽用,還會折損自己的兵馬。
倒不如讓他們鬥個兩敗俱傷,韋康若是能打敗馬超更好,若是被馬超所敗,起碼也會消耗掉一些馬超的實力。
曹操拿定主意之後,便提筆給夏侯淵寫了封迴信,告訴他先不用救韋康,等他和馬超拚個兩敗俱傷再說。
同時,曹操還封夏侯淵為博昌亭侯,以表彰他消滅梁興所部的功勞。
信寫好了之後,曹操又把信裝入信封封好,派人給關中方向送了過去。
雖然目前並沒什麽危險,但曹操心中還是隱隱感到有些不安,畢竟夏侯淵並不是曹仁那樣的儒將。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妙才,希望你能不讓老夫失望啊!”曹操自言自語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