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大半年的對峙,曹操終於擊敗了關中軍,成功拿下了關中各郡,關中各路諸侯死走逃亡,聯盟也自然土崩瓦解、不複存在。


    從此關中便正式成為了朝廷的管轄範圍,也變成了曹操的勢力範圍。


    唯一遺憾的是,關中諸侯的主要人物馬超和韓遂都逃之夭夭,成了漏網之魚。


    當初集結在潼關的關中十路諸侯當中,馬超、韓遂、梁興逃往了涼州,侯選、程銀逃往了漢中,楊秋逃往了雍州安定郡,成宜、李堪陣亡,張橫、馬玩則下落不明。


    曹軍進入潼關之後,整個大軍先駐紮下來,隨後曹操又馬不停蹄地帶著一隊人馬直奔長安而去。


    長安是一座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古都,其曆史和文化底蘊都十分厚重,在整個華夏大地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此之外,長安在建築、美食、宗教、藝術等方麵,也都獨具特色。


    秦朝的兵馬俑、阿房宮、驪山墓,東漢的長樂宮、未央宮、明光宮、上林苑、昆明池等等宏偉的建築都雲集於此。


    這些建築都是各個皇帝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打造出來的,金碧輝煌、雕梁畫棟,可謂世界文化遺產的瑰寶。


    宗教在長安城也十分盛行,尤其佛教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很多外地的信徒都紛紛慕名前來朝拜。


    長安這座古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見證了華夏曆史的變遷。


    也有人說長安這座城市的曆史,就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曆史。


    這話雖然說的有些誇張,但卻也有幾分道理。


    因為在西周、秦朝、西漢、新朝、東漢時期,長安城都曾經是首都。


    在西周時期,長安叫做“酆鎬”,周文王在灃水西部建造了酆京,周武王在灃水東部建造了鎬京,合稱“酆鎬二京”。


    後來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位,又在長安大力發展經濟、工業、商業,使得西周日益昌盛起來。


    再後來周成王的兒子周康王繼位,一度讓長安的經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很多平民通過經商而發家致富,百工、商賈的數量也日益增多,城中百姓大多過上了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生活。


    秦孝公時期,秦國的都城是鹹陽,其地理位置在渭水東西兩岸,包括現在的長安和長安以西的一部分地區。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登基稱帝,也是定都在鹹陽。


    鹹陽地域十分廣闊,東至黃河、西達渭水,北起九山、南到秦嶺,南北長達四百餘裏,東西更是長達八百餘裏。


    當時的鹹陽,可以說是全天下最龐大、最繁華的城市,鹹陽宮、阿房宮、甘泉宮、上林苑、冀闕等宏偉建築都坐落在其中。


    後來秦朝被西楚霸王項羽推翻,劉邦又擊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也就是日後人們所說的西漢王朝。


    關於西漢定都的問題,有人提出在關中,也有很多人反對在關中。


    張良對劉邦說,東周定都洛邑,也就是後來的洛陽,那裏無險可守,可以說是四戰之地,而關中東有潼關,西有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可謂天府之國。


    於是劉邦便采納了張良的建議,最終定都關中長安。


    關於長安地名的來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在秦朝時期就有了“長安”這個名字,當時長安是秦始皇之弟成蟜的封地,成蟜是長安君,所以他的封地便叫做“長安”。


    第二種說法則是在高祖五年時在關中修建了一座城池,取名“長安城”,意思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在整個西漢時期,長安始終都是整個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


    漢武帝劉徹時期,派張騫出使西域,讓長安成了連接歐亞大陸的紐帶。


    長安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之路開通之後,長安便成了東方文明的中心。


    到了漢平帝劉衎時期,長安城的人口數量達到了頂峰,成為曆史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西漢末年王莽建立了新朝,仍然是把首都定在了長安。


    隨後劉秀推翻王莽政權建立東漢,把首都定在了洛陽,把長安改名為“西京”。


    東漢末年,董卓入京,天下諸侯割據、狼煙四起,袁紹還召集了各路英雄,組成了十八路討董聯盟。


    董卓被孫堅打得節節敗退,無奈之下隻好把首都從洛陽再次遷到了長安。


    董卓死後,長安又爆發了李郭之亂,漢獻帝逃出長安,被曹操帶到了許昌,並在那裏建都。


    時至今日,東漢朝廷的首都仍然是許昌。


    雖然曹操對長安早有耳聞,也向往已久,但他卻是頭一次來到這裏。


    一進入長安城之後,他便被這裏的秀美景色和濃厚氛圍所深深吸引。


    長安不愧是五朝古都,其規模之壯闊、氣勢之恢宏,人丁之興旺、商業之繁榮,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流連忘返。


    無論是許昌、洛陽,還是曹操所在的鄴城,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曹操東瞧瞧、西轉轉,不由想起了當年楚懷王的那句話——先入關中者為王。


    劉邦先進入了關中,當上了關中王,後來又打敗了項羽,當了大漢的開國皇帝。


    那麽我曹操如今也是在眾多諸侯之中,頭一個進入了關中,稱王自然是理所當然。


    不過我的夙願絕非稱王那麽簡單,而是要改朝換代、君臨天下,就像當年高祖皇帝劉邦那樣。


    如今天下各路諸侯之中,死的死、亡的亡,也沒剩下幾個人了。


    能與我曹操相抗衡的,簡直是屈指可數、唾手可查!


    韓遂、馬超完蛋了,成了喪家之犬,已經不足為患。


    劉璋向來胸無大誌、昏庸無能,也是不堪一擊的家夥。


    思來想去,目前就還剩下兩塊絆腳石,一個是劉備,一個是孫權。


    一個膽小如鼠,一個乳臭未幹,消滅他們也都不在話下。


    等掃清了天下之後,就得考慮定都的問題了。


    鄴城和許昌都沒什麽曆史和文化底蘊,洛陽也早就被董卓燒成了一片廢墟。


    有道是英雄所見略同,既然曆史上那麽多帝王都選擇了定都長安,我也覺得這裏非常合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