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選被打了八十軍棍,棍棍無虛,雖然沒有死,卻也隻剩下了半條命。
侯選並不感恩韓遂饒了他一命,而是在內心之中對韓遂更加痛恨。
他覺得自己能有今日的遭遇,完全是拜韓遂所賜。
一開始被韓遂召集到了潼關,稀裏糊塗地加入了對抗朝廷的諸侯聯盟之中。
在潼關渾渾噩噩地過了大半年,好處沒撈到多少,卻把自己的兵馬給拖垮了。
由於今年荒廢了農耕,導致部隊的糧食消耗殆盡,手下的弟兄們不是私自潛逃,就是饑腸轆轆。
想迴老家弄糧食,韓遂又不放人,管韓遂要糧食他又不給。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才偷偷逃跑,結果還被抓迴來打了一頓軍棍。
這可真是把人往死裏逼啊!
有道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侯選覺得自己被打了個半死,倒也並不是什麽壞事,起碼韓遂不會再派他去跟曹操交戰了。
如今連炕都起不來了,還哪有能力再帶兵打仗?
至於手下的這幫弟兄,那就隻能自謀生路、自求多福了。
侯選因為逃跑而被打的事,很快便在軍營裏傳播開來。
韓遂殺雞儆猴,其他諸侯也都打消了逃離潼關的念頭。
如今大家是既不能走,又不能等,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跟曹軍交戰,盡快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各路諸侯紛紛帶著自己的兵馬前去曹軍城下挑戰,但無論他們如何辱罵,曹軍卻始終都是堅守不出。
關中軍糧草日益緊缺,也導致了軍營之中怨聲載道,將士們都苦不堪言。
最頭疼的人,自然是關中十路諸侯的盟主韓遂。
麵對眼前的形勢,他毫無辦法,自身的壓力更是與日俱增。
這一日,韓遂又把十路諸侯都召集到了自己的軍帳之中。
“小侯子,你的傷勢怎麽樣了?”韓遂一上來便對侯選噓寒問暖地說道。
侯選齜牙咧嘴地道:“大哥放心,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不過一時半會兒也好不了,估計怎麽也得養上個一年半載的,才能正常走路吧。”
韓遂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道:“唉!打在你身,痛在我心呐!其實我也實在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啊!有道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你逃迴去了,其他弟兄們也會紛紛效仿,到時候咱們諸侯聯盟就會土崩瓦解,曹操的十幾萬大軍就會順利進入關中。然後他再各個擊破,弟兄們就都沒有活路了。所以我們寧可沒飯吃,也得咬牙把眼下的難關挺過去。隻有擊退了曹軍,我們才能夠高枕無憂啊!”
雖然韓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在座的各位卻沒幾個人讚成他的觀點。
如果諸侯聯盟解散了,大家各迴各家的話,起碼會解決眼下的吃飯問題。
至於日後曹操是否會對各路諸侯逐一討伐,那也是未知之數。
就算他真的討伐,大家也可以逃跑,或者投降,死的可能性並不大。
可如果再這麽耗下去的話,就算不戰死沙場,大家也早晚都會被餓死。
韓遂一看大家都不以為然,又接著道:“這段時間我想了很多,今天把大家找來,也是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商議。孔子曾經說過: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我如今已經年近古稀了,無論是體力上,還是精力上,早已不複當年之勇。這個盟主,我當的實在是力不從心、苦不堪言,也讓弟兄們跟我受苦了。有道是:居者能之、能者居之。所以我決定退位讓賢,大家再共同推舉出一個能夠勝任的人,來擔任這個盟主吧。”
自從曹操來到潼關,韓遂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也沒睡上一個安穩覺。
這段時間關中軍糧草告急,曹操又堅守不戰,更加讓韓遂心力交瘁、束手無策。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韓遂也感到了這個盟主並不好當,所以他決定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出來,自己也能輕鬆一下。
韓遂此言一出,大家都感到十分驚訝,誰也沒想到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韓遂竟然想撂挑子不幹了。
眾人麵麵相覷,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想繼任這個盟主。
韓遂把目光望向了成宜,他很希望成宜能夠接替他的位置。
雖然韓遂想交出盟主之位,但他也不希望盟主落在外人手裏。
繼任盟主的人,要是韓遂的死黨,而且還要聽他的話,凡事為他考慮。
這就好比皇帝嫌累了,決定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自己當太上皇。
太上皇雖然不是皇帝,但卻是皇帝的老爹。
平時的時候皇帝幹活,太上皇享福,真遇到了什麽大事,皇帝還得聽太上皇的。
在關中十路諸侯當中,韓遂覺得也隻有成宜是最適合的人選。
馬超到底是不是曹操的奸細,到現在也無從判斷。
侯選、程銀、楊秋是親曹派,侯選又剛被韓遂打了一頓,所以他們三個肯定不適合。
張橫、梁興、馬玩是中立派,說白了都是一群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勢利小人,也不適合當盟主。
成宜和李堪是韓遂的心腹,相比較起來,成宜頭腦更加機靈,李堪隻是一介匹夫。
所以在韓遂看來,成宜是接替盟主之位的不二人選。
成宜一看韓遂把目光望向自己,自然明白他是什麽意思,但他卻根本不與韓遂的目光對接,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
成宜並不想當這個盟主,眼下的局勢就連老奸巨猾的韓遂都被弄得捉襟見肘、焦頭爛額,就更別說他成宜了。
曹操是擺明了要跟你耗下去,韓遂又不讓大家解散,那就隻能想辦法解決糧草的問題,可要想解決十來萬人的糧草問題又談何容易!
成宜也知道自己躲不過去,他眼珠一轉,說道:“哎?我倒是有個提議!孟起武藝高強、深諳兵法,又是大哥的義子,子承父業,天經地義啊!大家覺得呢?”
各路諸侯誰也不想接任盟主,一聽成宜這麽說,都跟著附和起來。
韓遂一琢磨,如果讓馬超繼任盟主的話,也算差強人意,可以把自己的重擔卸下來,便道:“我兒意下如何呀?”
馬超站起身來,當仁不讓地道:“既然大家都看好我,那我也就不再推辭,接任義父這個盟主!我隻提兩點要求:第一,今後誰也不許再逃離潼關;第二,所有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違抗我的命令!”
侯選並不感恩韓遂饒了他一命,而是在內心之中對韓遂更加痛恨。
他覺得自己能有今日的遭遇,完全是拜韓遂所賜。
一開始被韓遂召集到了潼關,稀裏糊塗地加入了對抗朝廷的諸侯聯盟之中。
在潼關渾渾噩噩地過了大半年,好處沒撈到多少,卻把自己的兵馬給拖垮了。
由於今年荒廢了農耕,導致部隊的糧食消耗殆盡,手下的弟兄們不是私自潛逃,就是饑腸轆轆。
想迴老家弄糧食,韓遂又不放人,管韓遂要糧食他又不給。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才偷偷逃跑,結果還被抓迴來打了一頓軍棍。
這可真是把人往死裏逼啊!
有道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侯選覺得自己被打了個半死,倒也並不是什麽壞事,起碼韓遂不會再派他去跟曹操交戰了。
如今連炕都起不來了,還哪有能力再帶兵打仗?
至於手下的這幫弟兄,那就隻能自謀生路、自求多福了。
侯選因為逃跑而被打的事,很快便在軍營裏傳播開來。
韓遂殺雞儆猴,其他諸侯也都打消了逃離潼關的念頭。
如今大家是既不能走,又不能等,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跟曹軍交戰,盡快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各路諸侯紛紛帶著自己的兵馬前去曹軍城下挑戰,但無論他們如何辱罵,曹軍卻始終都是堅守不出。
關中軍糧草日益緊缺,也導致了軍營之中怨聲載道,將士們都苦不堪言。
最頭疼的人,自然是關中十路諸侯的盟主韓遂。
麵對眼前的形勢,他毫無辦法,自身的壓力更是與日俱增。
這一日,韓遂又把十路諸侯都召集到了自己的軍帳之中。
“小侯子,你的傷勢怎麽樣了?”韓遂一上來便對侯選噓寒問暖地說道。
侯選齜牙咧嘴地道:“大哥放心,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不過一時半會兒也好不了,估計怎麽也得養上個一年半載的,才能正常走路吧。”
韓遂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道:“唉!打在你身,痛在我心呐!其實我也實在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啊!有道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你逃迴去了,其他弟兄們也會紛紛效仿,到時候咱們諸侯聯盟就會土崩瓦解,曹操的十幾萬大軍就會順利進入關中。然後他再各個擊破,弟兄們就都沒有活路了。所以我們寧可沒飯吃,也得咬牙把眼下的難關挺過去。隻有擊退了曹軍,我們才能夠高枕無憂啊!”
雖然韓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在座的各位卻沒幾個人讚成他的觀點。
如果諸侯聯盟解散了,大家各迴各家的話,起碼會解決眼下的吃飯問題。
至於日後曹操是否會對各路諸侯逐一討伐,那也是未知之數。
就算他真的討伐,大家也可以逃跑,或者投降,死的可能性並不大。
可如果再這麽耗下去的話,就算不戰死沙場,大家也早晚都會被餓死。
韓遂一看大家都不以為然,又接著道:“這段時間我想了很多,今天把大家找來,也是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商議。孔子曾經說過: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我如今已經年近古稀了,無論是體力上,還是精力上,早已不複當年之勇。這個盟主,我當的實在是力不從心、苦不堪言,也讓弟兄們跟我受苦了。有道是:居者能之、能者居之。所以我決定退位讓賢,大家再共同推舉出一個能夠勝任的人,來擔任這個盟主吧。”
自從曹操來到潼關,韓遂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也沒睡上一個安穩覺。
這段時間關中軍糧草告急,曹操又堅守不戰,更加讓韓遂心力交瘁、束手無策。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韓遂也感到了這個盟主並不好當,所以他決定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出來,自己也能輕鬆一下。
韓遂此言一出,大家都感到十分驚訝,誰也沒想到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韓遂竟然想撂挑子不幹了。
眾人麵麵相覷,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想繼任這個盟主。
韓遂把目光望向了成宜,他很希望成宜能夠接替他的位置。
雖然韓遂想交出盟主之位,但他也不希望盟主落在外人手裏。
繼任盟主的人,要是韓遂的死黨,而且還要聽他的話,凡事為他考慮。
這就好比皇帝嫌累了,決定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自己當太上皇。
太上皇雖然不是皇帝,但卻是皇帝的老爹。
平時的時候皇帝幹活,太上皇享福,真遇到了什麽大事,皇帝還得聽太上皇的。
在關中十路諸侯當中,韓遂覺得也隻有成宜是最適合的人選。
馬超到底是不是曹操的奸細,到現在也無從判斷。
侯選、程銀、楊秋是親曹派,侯選又剛被韓遂打了一頓,所以他們三個肯定不適合。
張橫、梁興、馬玩是中立派,說白了都是一群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勢利小人,也不適合當盟主。
成宜和李堪是韓遂的心腹,相比較起來,成宜頭腦更加機靈,李堪隻是一介匹夫。
所以在韓遂看來,成宜是接替盟主之位的不二人選。
成宜一看韓遂把目光望向自己,自然明白他是什麽意思,但他卻根本不與韓遂的目光對接,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
成宜並不想當這個盟主,眼下的局勢就連老奸巨猾的韓遂都被弄得捉襟見肘、焦頭爛額,就更別說他成宜了。
曹操是擺明了要跟你耗下去,韓遂又不讓大家解散,那就隻能想辦法解決糧草的問題,可要想解決十來萬人的糧草問題又談何容易!
成宜也知道自己躲不過去,他眼珠一轉,說道:“哎?我倒是有個提議!孟起武藝高強、深諳兵法,又是大哥的義子,子承父業,天經地義啊!大家覺得呢?”
各路諸侯誰也不想接任盟主,一聽成宜這麽說,都跟著附和起來。
韓遂一琢磨,如果讓馬超繼任盟主的話,也算差強人意,可以把自己的重擔卸下來,便道:“我兒意下如何呀?”
馬超站起身來,當仁不讓地道:“既然大家都看好我,那我也就不再推辭,接任義父這個盟主!我隻提兩點要求:第一,今後誰也不許再逃離潼關;第二,所有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違抗我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