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雖然也是一代梟雄,但他隻擅長好勇鬥狠,對戰略戰術方麵,實在沒什麽太深的研究。


    所以他聽了曹操的一番說辭之後,也是似懂非懂。


    “丞相的意思是……”馬騰小心翼翼地問道。


    “如果我能拿下益州的話,就可以從西路出兵,先取荊州,再拿江東!”曹操言簡意賅地說道。


    馬騰這才明白曹操的意思,問道:“丞相是想先取西川?”


    曹操看著馬騰,緩緩點了點頭。


    馬騰聽到這裏,似乎已經意識到曹操為什麽突然把他叫過來了。


    他是土生土長的西涼人,在那裏生活了大半輩子,所以對整個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還是十分熟悉的。


    西涼一帶雲集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大家雖然都尚武,但卻從來沒人打西川的主意。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西涼是苦寒之地,而西川則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大家肯定是願意到更適合人類生存的西川去。


    他們之所以一直待在西涼,是因為別無選擇。


    西川雖好,外人卻很難進得去,那裏到處都是高山大川,可謂易守難攻。


    而且外人對那裏的地形根本不熟悉,去了之後別說打仗了,恐怕沒走多遠就會迷路。


    如果貿然進攻的話,守軍埋伏在崇山峻嶺之中,居高臨下地隨便扔一些石頭下來,就會讓敵軍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這麽多年來,西川一直是個十分神秘的地方,西涼的諸侯就是再厲害,也不敢對那裏有非分之想。


    馬騰覺得曹操打西川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還不如直接南下去進攻江東呢!


    如果曹操想取西川的話,就必然要從中原進入關中,然後再途經漢中,最後抵達西川。


    馬騰十幾年前舉家來到了鄴城,唯獨把自己的長子馬超留在了西涼,也把自己當年的所有兵馬都交到了他的手上。


    馬超武藝高強、驍勇善戰,在西涼的各路軍閥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唯一能與他相提並論的,恐怕也就隻有韓遂了。


    那麽曹操把馬騰叫來,又說想取益州,馬騰覺得他很可能是想借助馬超的力量。


    馬騰是從心底裏不想讓馬超去冒險,但又不能直接拒絕曹操,一時之間感到有些左右為難。


    “壽成,你想什麽呢?”曹操笑著問道。


    馬騰迴過神兒來,說道:“哦,丞相的這個想法倒是不錯。隻是……”


    “隻是什麽?”曹操問道。


    “隻是西川並不好取啊!想進入西川的話,就得先過張魯那一關。”馬騰有些心不在焉地說道。


    曹操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道:“區區張魯,何足道哉!我先把他滅了就是!”


    曹操其實早就想打張魯了,隻是一直沒倒出空來。


    就算漢中不是進入西川的必經之地,曹操也會去討伐張魯。


    據傳張魯是漢初三傑之一張良的十世孫,原本也是忠良之後。


    但到了他爺爺那輩兒,出現了個半人半仙的人物,叫做張道陵。


    這個人創立了天師道教,還被人們說得神乎其神,竟然說他是玉皇大帝身邊的四大天師之一。


    張魯沒有繼承張良的優秀品質,反倒是把張道陵的天師道給發揚光大了。


    後來天師教又改名為五鬥米教,張魯還做了第三代天師。


    在占據了漢中之後,張魯便在當地的民眾當中大肆傳播五鬥米教,信奉的人也越來越多。


    久而久之,張魯便在漢中建立起了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當年黃巾起義的反賊頭領張角,就是創立了太平道,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就發展了數十萬教徒,弄得差點兒顛覆了大漢朝廷。


    曹操早年間也參與過對黃巾軍的平叛,所以他對那些人也有所了解。


    一個人一旦信奉了邪教,便會變得不可理喻,把教主奉若神明,也會完全對教主言聽計從。


    就算是教主讓他去殺自己的爹娘妻兒,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還會天真地認為教主是為了他好。


    無論是皇上,還是諸侯,就是手下再忠心的臣子,也無法像教徒對教主那樣忠心。


    當一個人可以為你心甘情願地去做任何事,甚至可以為你去死,這將是何等的可怕?


    而且還遠不是一個人,而是無數人。


    信徒這種東西,一旦讓他們發展起來,就會猶如雨後春筍一般,隨處可見、遍地都是。


    如果有朝一日張魯的五鬥米教也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則必然會像當年的張角那樣揭竿而起。


    曹操雖然不擔心大漢王朝被顛覆,也不介意劉協被取而代之,但他絕不希望這件事由別人來完成。


    他覺得隻有自己才是改朝換代的最佳人選,也是唯一人選。


    客觀上來說,無論是張角也好,還是張魯也罷,即便讓他們重新建立了政權,曹操也絕不相信他們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


    政教合一的政權要遠遠比現在的大漢朝廷還腐朽不堪。


    如果皇上想殺掉一個好人,他可以利用邪教的名義,說什麽神得讓他死,他死了就會帶來怎樣的好處,他不死就會帶來怎樣的災難,等等。


    如果皇上想放過一個壞人,他依然可以利用邪教的名義,說什麽神會保佑他,他不死會有怎樣的好處,他一死會有怎樣的壞處,等等。


    到時天下將沒什麽公平、正義可言,所有的事情完全憑皇上一個人的心情而定。


    如果張魯哪天真的造反了,曹操又要像當年平定黃巾軍那樣,投入大量精力去討伐各地叛賊。


    本來天下就四分五裂,還沒完全統一,再冒出來一個類似於黃巾起義的事情來,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雖然張魯現在隻是占據了漢中,手下的教徒也並不是很多,但曹操還是決定將其盡快地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


    正所謂:爝火雖微,卒能燎原;涓流雖寡,浸成江河。


    馬騰又道:“張魯隻不過偏居漢中一隅,他絕不是丞相的對手。關鍵是西川離我們中原實在太遠,而且那裏又到處都是高山大川,外人實在是不太容易進入啊!”


    曹操不以為然地道:“不錯,不過越是艱難險阻,我們就越要勇於攻克,這樣才能成就一番大業!正所謂:犯其至難,圖其至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