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兄,無論如何你也不能再有輕生的想法了!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的,誰一輩子沒個風風雨雨、溝溝坎坎的!俗話說得好:隻有上不去的天,沒有過不去的山。隻要我們有勇氣去麵對,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龐統又勸道。
魯肅苦笑著道:“嗬嗬,就算我不死的話也沒用了。現在有一大堆難題擺在我麵前,根本無力解決。我現在算是真正體會到了莊子的那句話——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龐統又勸道:“子敬,你可千萬不能失去鬥誌啊!你眼下的困難的確是不少,而且也都很棘手,但你跟那些個梟雄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矮了一大截啊!”
龐統知道,如果魯肅真的自殺了的話,那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自己花了這麽多心思、費了這麽大力氣,其目的無非就是想讓魯肅乖乖地把江陵給交出來。
但如果魯肅死了的話,劉備便沒法占據江陵。
江陵畢竟是孫權的地盤,也是周瑜辛辛苦苦花了兩年時間才打下來的。
如果劉備直接把江陵給占了,孫權絕不會善罷甘休、坐視不理。
隻有魯肅活著,他主動想把江陵讓給劉備,再想辦法去說服孫權,劉備才有可能順利進入江陵。
所以龐統無論如何也要想方設法打消魯肅輕生的念頭,哪怕是費再多的口舌也在所不惜。
魯肅也不搭話,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龐統又道:“當年的彭城之戰,子敬兄應該有所耳聞吧。項羽用三萬兵馬把劉邦的五十六萬人馬殺得七零八落、滿地找牙,那也是劉邦此生敗得最慘的一次。如果換了別人,根本承受不了這種打擊。將近二十倍於敵軍的兵力啊,竟然敗了,這不是太白癡了嘛,簡直讓人笑掉大牙啊!當時劉邦也消沉了一段時間,但他很快又振作了起來,跟項羽展開了持久戰。經過三年的周旋,劉邦終於把項羽給折磨得精神崩潰了,最後在烏江邊上自刎了。”
魯肅一聽這話,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自己不過是折損了兩萬兵馬,而且曹操的傷亡也不在少數,還成功地把曹軍給逼退了。
如果跟當年的劉邦比起來,這還真不算什麽失敗。
人家在彭城敗得那麽慘,最後都能振作起來呢,我這也沒怎麽樣,就尋死覓活的了,還真是有點兒說不過去啊!
龐統看魯肅有些動搖了,又繼續趁熱打鐵道:“其實從實力上來說,項羽要遠比劉邦強大,但為什麽最後劉邦贏了,項羽輸了。就是因為意誌!劉邦擁有堅強的意誌,所以他可以屢敗屢戰、越挫越勇。而項羽卻意誌薄弱,遇到一點兒挫折便想要輕生,所以他才曇花一現、功虧一簣。如果當年項羽也擁有劉邦那種堅強意誌的話,他就不會自刎於烏江!隻要項羽迴到了江東,再重整旗鼓、厲兵秣馬的話,最後的勝利就一定會屬於他!真正的勇士,並不是一咬牙自行了斷,而是忍辱負重地活下去!求死隻是懦夫,求生才是勇者!一個人隻要能活下去,後麵就有無限可能。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魯肅聽完了龐統的一番勸說,的確是深受啟發,但一想到活下去會麵臨那麽多難題,他還是有幾分猶豫。
“子敬兄,如果你真的輕生了,至少會有五大愧對!”龐統又說道。
“哦?此話怎講?”魯肅有些好奇地問道。
“首先,你愧對孫權!你想啊,周瑜一死,他就任命你為江東的大都督了,可見他對你是何等的信任!江東有那麽多將軍,他們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戰功累累。還有很多老將不但久經沙場,還輔佐過孫家三代主公,可謂資曆頗深。而你卻沒怎麽帶兵打過仗,更沒什麽功勞和資曆。孫權敢大膽啟用你,肯定也是力排眾議,頂著很大的壓力。如果你就這麽死了,你對得起他對你的知遇之恩嗎?”龐統十分煽情地說道。
魯肅有些無言以對,不禁羞愧地低下了頭。
龐統又接著道:“其次,你愧對周瑜!周瑜生前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臨死之前也向孫權舉薦你接替他的位置,可見他跟你的友誼是何等的深厚,可以說不亞於當年他跟孫策的關係。如果你並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在了自己手裏,到了九泉之下,你又有何麵目去見周瑜?”
魯肅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再次,你愧對劉備!劉備聽說你遇到了困難,二話不說就把自己在公安的所有兵馬都派了過來,可見他對你是多麽的仗義!一場大戰下來,劉備的兵馬幾乎消耗殆盡,但他絕不會心疼這些。可如果你要是輕生了的話,劉備才會真正心疼,心疼他的兵馬都白死了!以我對劉備的了解,他並不圖你怎麽還他人情,而隻是想結交你這個朋友。”龐統煞有介事地說道。
“除了這幾個人,我還愧對誰啊?”魯肅又問道。
“你若輕生的話,還愧對我龐統!劉備此時在公安並沒有大將,是我主動請纓,才擔任了這次戰鬥的主帥。我圖的什麽?還不是看在我們是莫逆之交的份兒上!若是換了其他人,我才不去管那個閑事呢!打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你看我身上受了多少傷?可以說是從死人堆兒裏爬迴來的啊!如果你就這麽自殺了的話,我所付出的這些,豈不都是徒勞的嘛!”龐統一邊向魯肅展示著自己身上的傷痕,一邊說道。
“士元賢弟,非常感謝你為愚兄付出了這麽多。”魯肅一臉感激地說道。
龐統又接著道:“第五個,就是你愧對你的家人和列祖列宗!當官兒是為了什麽,一方麵為了穿衣吃飯,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光宗耀祖!你說你這剛當了大都督沒幾天,如果就這麽莫名其妙地自殺了的話,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遭所有人詬病!到時你的家人和列祖列宗也會跟著蒙羞的!”
魯肅一聽這話,頓時臉紅的像個大蘋果,緩緩地點了點頭道:“士元賢弟所言極是,愚兄不會再幹蠢事了!”
魯肅苦笑著道:“嗬嗬,就算我不死的話也沒用了。現在有一大堆難題擺在我麵前,根本無力解決。我現在算是真正體會到了莊子的那句話——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龐統又勸道:“子敬,你可千萬不能失去鬥誌啊!你眼下的困難的確是不少,而且也都很棘手,但你跟那些個梟雄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矮了一大截啊!”
龐統知道,如果魯肅真的自殺了的話,那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自己花了這麽多心思、費了這麽大力氣,其目的無非就是想讓魯肅乖乖地把江陵給交出來。
但如果魯肅死了的話,劉備便沒法占據江陵。
江陵畢竟是孫權的地盤,也是周瑜辛辛苦苦花了兩年時間才打下來的。
如果劉備直接把江陵給占了,孫權絕不會善罷甘休、坐視不理。
隻有魯肅活著,他主動想把江陵讓給劉備,再想辦法去說服孫權,劉備才有可能順利進入江陵。
所以龐統無論如何也要想方設法打消魯肅輕生的念頭,哪怕是費再多的口舌也在所不惜。
魯肅也不搭話,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龐統又道:“當年的彭城之戰,子敬兄應該有所耳聞吧。項羽用三萬兵馬把劉邦的五十六萬人馬殺得七零八落、滿地找牙,那也是劉邦此生敗得最慘的一次。如果換了別人,根本承受不了這種打擊。將近二十倍於敵軍的兵力啊,竟然敗了,這不是太白癡了嘛,簡直讓人笑掉大牙啊!當時劉邦也消沉了一段時間,但他很快又振作了起來,跟項羽展開了持久戰。經過三年的周旋,劉邦終於把項羽給折磨得精神崩潰了,最後在烏江邊上自刎了。”
魯肅一聽這話,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自己不過是折損了兩萬兵馬,而且曹操的傷亡也不在少數,還成功地把曹軍給逼退了。
如果跟當年的劉邦比起來,這還真不算什麽失敗。
人家在彭城敗得那麽慘,最後都能振作起來呢,我這也沒怎麽樣,就尋死覓活的了,還真是有點兒說不過去啊!
龐統看魯肅有些動搖了,又繼續趁熱打鐵道:“其實從實力上來說,項羽要遠比劉邦強大,但為什麽最後劉邦贏了,項羽輸了。就是因為意誌!劉邦擁有堅強的意誌,所以他可以屢敗屢戰、越挫越勇。而項羽卻意誌薄弱,遇到一點兒挫折便想要輕生,所以他才曇花一現、功虧一簣。如果當年項羽也擁有劉邦那種堅強意誌的話,他就不會自刎於烏江!隻要項羽迴到了江東,再重整旗鼓、厲兵秣馬的話,最後的勝利就一定會屬於他!真正的勇士,並不是一咬牙自行了斷,而是忍辱負重地活下去!求死隻是懦夫,求生才是勇者!一個人隻要能活下去,後麵就有無限可能。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魯肅聽完了龐統的一番勸說,的確是深受啟發,但一想到活下去會麵臨那麽多難題,他還是有幾分猶豫。
“子敬兄,如果你真的輕生了,至少會有五大愧對!”龐統又說道。
“哦?此話怎講?”魯肅有些好奇地問道。
“首先,你愧對孫權!你想啊,周瑜一死,他就任命你為江東的大都督了,可見他對你是何等的信任!江東有那麽多將軍,他們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戰功累累。還有很多老將不但久經沙場,還輔佐過孫家三代主公,可謂資曆頗深。而你卻沒怎麽帶兵打過仗,更沒什麽功勞和資曆。孫權敢大膽啟用你,肯定也是力排眾議,頂著很大的壓力。如果你就這麽死了,你對得起他對你的知遇之恩嗎?”龐統十分煽情地說道。
魯肅有些無言以對,不禁羞愧地低下了頭。
龐統又接著道:“其次,你愧對周瑜!周瑜生前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臨死之前也向孫權舉薦你接替他的位置,可見他跟你的友誼是何等的深厚,可以說不亞於當年他跟孫策的關係。如果你並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在了自己手裏,到了九泉之下,你又有何麵目去見周瑜?”
魯肅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再次,你愧對劉備!劉備聽說你遇到了困難,二話不說就把自己在公安的所有兵馬都派了過來,可見他對你是多麽的仗義!一場大戰下來,劉備的兵馬幾乎消耗殆盡,但他絕不會心疼這些。可如果你要是輕生了的話,劉備才會真正心疼,心疼他的兵馬都白死了!以我對劉備的了解,他並不圖你怎麽還他人情,而隻是想結交你這個朋友。”龐統煞有介事地說道。
“除了這幾個人,我還愧對誰啊?”魯肅又問道。
“你若輕生的話,還愧對我龐統!劉備此時在公安並沒有大將,是我主動請纓,才擔任了這次戰鬥的主帥。我圖的什麽?還不是看在我們是莫逆之交的份兒上!若是換了其他人,我才不去管那個閑事呢!打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你看我身上受了多少傷?可以說是從死人堆兒裏爬迴來的啊!如果你就這麽自殺了的話,我所付出的這些,豈不都是徒勞的嘛!”龐統一邊向魯肅展示著自己身上的傷痕,一邊說道。
“士元賢弟,非常感謝你為愚兄付出了這麽多。”魯肅一臉感激地說道。
龐統又接著道:“第五個,就是你愧對你的家人和列祖列宗!當官兒是為了什麽,一方麵為了穿衣吃飯,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光宗耀祖!你說你這剛當了大都督沒幾天,如果就這麽莫名其妙地自殺了的話,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遭所有人詬病!到時你的家人和列祖列宗也會跟著蒙羞的!”
魯肅一聽這話,頓時臉紅的像個大蘋果,緩緩地點了點頭道:“士元賢弟所言極是,愚兄不會再幹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