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巴丘的臨時葬禮結束了之後,孫權又下令讓人把周瑜的遺體運迴了江東。
孫權得知了周瑜的死訊,也是悲痛欲絕。
當年孫策在臨死之前,曾經對孫權說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張昭和周瑜就是孫權的左膀右臂,如今痛失一臂,孫權又怎能不傷心難過?
然而人死不能複生,孫權也知道“悲能埋誌、憂能傷人”的道理。
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考慮由誰來接替周瑜的位置,統領好江東的兵馬、穩固住江東的局麵。
呂蒙按照周瑜的吩咐,當麵把周瑜寫的信交給了孫權。
孫權看了之後,覺得周瑜說得很有道理,便把魯肅叫了過來。
“子敬啊,你看看吧,這是周瑜生前寫給我的最後一封信。”
孫權說罷,把信遞到魯肅手裏。
魯肅拿過信來,仔仔細細地讀了兩遍,不禁感激涕零,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公瑾的確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卻愧對公瑾。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魯肅便不知不覺地開始跟公瑾唱起了對台戲。
當年在赤壁戰場上,公瑾就說劉備不是什麽好東西,而我卻不以為然。
後來公瑾又說要除掉劉備,我又據理力爭地堅決反對。
再後來,公瑾幾次算計劉備未遂之後,又讓我設法除掉劉備,而我隻是敷衍了下來。
孫劉聯姻的事,如果公瑾事先知道的話,想必也絕不會同意。
公瑾聽說孫權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便立刻寫來了一封密信,勸孫權千萬不要那麽做。
我又在孫權麵前說了一大堆劉備的好話,最後導致孫權沒有采納公瑾的建議。
呂範又趕迴江東獻計,讓孫權借著孫劉聯姻的機會,把劉備留在江東。
我則是暗中給劉備通風報信,還給他出主意,想逃迴荊州要把希望寄托在孫小妹身上。
我之所以與公瑾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究其原因,無非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劉備是我找來江東的,與劉備結盟也是我提出來的,如果除掉劉備的話,我怕世人會對我有所詬病,說我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小人。
亂世之中,又有幾人是真正的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呢?
公瑾倒是大公無私,到頭來又有什麽好結果?
還不是被孫權猜忌,自己日夜操勞,導致英年早逝嘛!
公瑾你若是在天有靈的話,也不要怪我魯子敬,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就在魯肅感慨萬千之時,孫權又愁容滿麵地道:“子敬啊,公瑾去世對我的打擊真的很大啊!我現在的感覺,可以說是如喪考妣一般!”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每個人的壽數都是上天早就定好了的,非人力所能改變。主公不要太過悲傷,還是節哀順變吧!”魯肅勸道。
孫權點了點頭,又問道:“子敬,對於公瑾的這封信,你怎麽看?”
“在下很感激公瑾,臨死之前還記得我這個老朋友,不忘向主公舉薦我。不過在下實在能力有限,恐怕難以擔此大任啊!”魯肅一副虛懷若穀的樣子道。
魯肅在孫權身邊呆的時間也不短了,對孫權的脾氣秉性還是有所了解的。
世人都以為孫權是一個寬宏大量、任人唯賢的人,但實際卻並非如此。
他重用張昭和周瑜,隻不過是形格勢禁、迫不得已。
孫策去世後,把江東交給了孫權,當時他隻有十九歲,還不到弱冠之年。
也就是說,孫權還沒有成年,就接管了江東。
一個不諳世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又如何能夠統領整個江東?
又如何能夠讓那幫老臣折服?
所以孫權隻有聽孫策的臨終遺命,依賴於張昭和周瑜的扶持。
孫權倒是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帶兵打仗不行,便把兵權都交給了會打仗的周瑜。
他知道自己處理內政不行,便把大權都交給了懂政務的張昭。
但現在的孫權早已今非昔比,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毛頭小夥子了,而是統治了江東長達十年之久。
當一方諸侯並不容易,當一方諸侯十年之久更不容易,年紀輕輕就當一方諸侯十年之久,更是不容易中的不容易。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這幾年來,魯肅也發現孫權已經不再是那個毫無主見,凡事全憑周瑜、張昭做主的人了。
他很想從他們手中把權力奪迴來,當一個真真正正的主公。
合肥之戰孫權雖然沒輸,但也打得很不光彩,此役過後,孫權明顯對張昭冷落了許多。
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周瑜卻遲遲沒迴江東跟孫權匯報,這也讓孫權對周瑜頗有微詞。
所謂伴君如伴虎,為人臣者在君上麵前,一定要謹小慎微、謹言慎行,稍有不慎的話就會引來彌天大禍。
所以魯肅雖然也想接替周瑜大都督的位置,但卻絕對不能表現出來。
一旦在孫權麵前表現出對權力的強烈渴望,必然會引起他的猜忌。
而一旦遭到孫權的猜忌,後果則可大可小,輕者會被罷官免職,重者則會被滿門抄斬。
孫權一看魯肅這副態度,又道:“子敬啊,不瞞你說,這次我跟公瑾可以說是所見略同、不謀而合啊!就是沒有公瑾的這封親筆書信,我也打算啟用你擔任江東的大都督一職!”
魯肅連忙道:“在下感謝主公厚愛!不過在下能力有限,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子敬啊,你也不要過於妄自菲薄!江東這幫人,你說說,還有誰比你更適合接替周瑜的位置?別的不說,你是周瑜平生最好的朋友,他的思路、他的想法、他的韜略、他的智謀,沒有人比你更清楚!光是這一點,你就無人能及!”孫權鼓勵道。
魯肅不再說話,故作沉吟起來。
孫權變得稍微有些嚴肅起來,說道:“子敬啊,你就不要推辭了!你接任江東大都督,是我的命令,也是周瑜的遺願,所以你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那在下就隻好恭敬不如從命了!”魯肅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道。
孫權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嗯,這才對嘛!好,明日我就當眾宣布下一任大都督的人選!”
孫權得知了周瑜的死訊,也是悲痛欲絕。
當年孫策在臨死之前,曾經對孫權說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張昭和周瑜就是孫權的左膀右臂,如今痛失一臂,孫權又怎能不傷心難過?
然而人死不能複生,孫權也知道“悲能埋誌、憂能傷人”的道理。
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考慮由誰來接替周瑜的位置,統領好江東的兵馬、穩固住江東的局麵。
呂蒙按照周瑜的吩咐,當麵把周瑜寫的信交給了孫權。
孫權看了之後,覺得周瑜說得很有道理,便把魯肅叫了過來。
“子敬啊,你看看吧,這是周瑜生前寫給我的最後一封信。”
孫權說罷,把信遞到魯肅手裏。
魯肅拿過信來,仔仔細細地讀了兩遍,不禁感激涕零,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公瑾的確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卻愧對公瑾。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魯肅便不知不覺地開始跟公瑾唱起了對台戲。
當年在赤壁戰場上,公瑾就說劉備不是什麽好東西,而我卻不以為然。
後來公瑾又說要除掉劉備,我又據理力爭地堅決反對。
再後來,公瑾幾次算計劉備未遂之後,又讓我設法除掉劉備,而我隻是敷衍了下來。
孫劉聯姻的事,如果公瑾事先知道的話,想必也絕不會同意。
公瑾聽說孫權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便立刻寫來了一封密信,勸孫權千萬不要那麽做。
我又在孫權麵前說了一大堆劉備的好話,最後導致孫權沒有采納公瑾的建議。
呂範又趕迴江東獻計,讓孫權借著孫劉聯姻的機會,把劉備留在江東。
我則是暗中給劉備通風報信,還給他出主意,想逃迴荊州要把希望寄托在孫小妹身上。
我之所以與公瑾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究其原因,無非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劉備是我找來江東的,與劉備結盟也是我提出來的,如果除掉劉備的話,我怕世人會對我有所詬病,說我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小人。
亂世之中,又有幾人是真正的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呢?
公瑾倒是大公無私,到頭來又有什麽好結果?
還不是被孫權猜忌,自己日夜操勞,導致英年早逝嘛!
公瑾你若是在天有靈的話,也不要怪我魯子敬,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就在魯肅感慨萬千之時,孫權又愁容滿麵地道:“子敬啊,公瑾去世對我的打擊真的很大啊!我現在的感覺,可以說是如喪考妣一般!”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每個人的壽數都是上天早就定好了的,非人力所能改變。主公不要太過悲傷,還是節哀順變吧!”魯肅勸道。
孫權點了點頭,又問道:“子敬,對於公瑾的這封信,你怎麽看?”
“在下很感激公瑾,臨死之前還記得我這個老朋友,不忘向主公舉薦我。不過在下實在能力有限,恐怕難以擔此大任啊!”魯肅一副虛懷若穀的樣子道。
魯肅在孫權身邊呆的時間也不短了,對孫權的脾氣秉性還是有所了解的。
世人都以為孫權是一個寬宏大量、任人唯賢的人,但實際卻並非如此。
他重用張昭和周瑜,隻不過是形格勢禁、迫不得已。
孫策去世後,把江東交給了孫權,當時他隻有十九歲,還不到弱冠之年。
也就是說,孫權還沒有成年,就接管了江東。
一個不諳世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又如何能夠統領整個江東?
又如何能夠讓那幫老臣折服?
所以孫權隻有聽孫策的臨終遺命,依賴於張昭和周瑜的扶持。
孫權倒是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帶兵打仗不行,便把兵權都交給了會打仗的周瑜。
他知道自己處理內政不行,便把大權都交給了懂政務的張昭。
但現在的孫權早已今非昔比,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毛頭小夥子了,而是統治了江東長達十年之久。
當一方諸侯並不容易,當一方諸侯十年之久更不容易,年紀輕輕就當一方諸侯十年之久,更是不容易中的不容易。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這幾年來,魯肅也發現孫權已經不再是那個毫無主見,凡事全憑周瑜、張昭做主的人了。
他很想從他們手中把權力奪迴來,當一個真真正正的主公。
合肥之戰孫權雖然沒輸,但也打得很不光彩,此役過後,孫權明顯對張昭冷落了許多。
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周瑜卻遲遲沒迴江東跟孫權匯報,這也讓孫權對周瑜頗有微詞。
所謂伴君如伴虎,為人臣者在君上麵前,一定要謹小慎微、謹言慎行,稍有不慎的話就會引來彌天大禍。
所以魯肅雖然也想接替周瑜大都督的位置,但卻絕對不能表現出來。
一旦在孫權麵前表現出對權力的強烈渴望,必然會引起他的猜忌。
而一旦遭到孫權的猜忌,後果則可大可小,輕者會被罷官免職,重者則會被滿門抄斬。
孫權一看魯肅這副態度,又道:“子敬啊,不瞞你說,這次我跟公瑾可以說是所見略同、不謀而合啊!就是沒有公瑾的這封親筆書信,我也打算啟用你擔任江東的大都督一職!”
魯肅連忙道:“在下感謝主公厚愛!不過在下能力有限,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子敬啊,你也不要過於妄自菲薄!江東這幫人,你說說,還有誰比你更適合接替周瑜的位置?別的不說,你是周瑜平生最好的朋友,他的思路、他的想法、他的韜略、他的智謀,沒有人比你更清楚!光是這一點,你就無人能及!”孫權鼓勵道。
魯肅不再說話,故作沉吟起來。
孫權變得稍微有些嚴肅起來,說道:“子敬啊,你就不要推辭了!你接任江東大都督,是我的命令,也是周瑜的遺願,所以你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那在下就隻好恭敬不如從命了!”魯肅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道。
孫權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嗯,這才對嘛!好,明日我就當眾宣布下一任大都督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