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劉備在吳夫人的府上住了下來。
孫小妹有時跟吳夫人住在一起,有時住在自己的府邸。
此時為了保護劉備,孫小妹自然也在吳夫人的府上住了下來。
府上又增加了很多侍衛,吳夫人與孫小妹也是盡量不離劉備左右。
別說是孫權已經放棄了軟禁劉備的想法,就算是他想打劉備的主意,就劉備身邊這兩大護法,也讓孫權根本無法下手。
劉備雖然暫時看起來是安全了,但他卻仍然心有餘悸、驚魂未定。
因為他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危險,如果有危險的話,危險又到底來自於哪裏。
隻有先把這件事搞清楚了,劉備的心裏才能真正踏實。
劉備先是暗自在吳夫人府上觀察了兩天,並沒有人提起周瑜。
於是他又私下裏跟孫小妹的侍衛打聽了一下,也沒人聽說周瑜迴到了江東。
劉備不禁又滿腹狐疑起來。
莫非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江東並沒有什麽陰謀,那晚孫權和魯肅的離席,也是因為別的事情,而與自己無關?
為了把事情搞清楚,劉備思來想去,又叫人把魯肅找了過來。
在江東這幫人當中,雖然劉備跟孫小妹和吳夫人的關係相處得都十分融洽,但她們畢竟是婦道人家,不懂得軍國大事,即便孫權有什麽陰謀的話,也不會跟她們商量。
而除了這兩人之外,也隻有魯肅跟劉備的關係最好了。
而且那天晚上孫權離席之後,沒過多久魯肅便也離席出去了。
吳夫人組織的家宴,誰有那麽大能耐把魯肅叫出去?
毫無疑問,隻可能是孫權。
所以魯肅很可能是知情人,劉備決定從他那裏套套話,看看能不能察覺出一些蛛絲馬跡。
魯肅與劉備一向私交不錯,如今劉備又是吳夫人和孫小妹身邊的紅人,所以一看劉備單獨找他,也不敢怠慢,連忙趕到了吳夫人的府上。
劉備事先也考慮過了,魯肅並非等閑之輩,也是極具城府之人。
所以想從魯肅嘴裏套話並不容易,與其拐彎抹角,倒不如索性開門見山,若是他願意透露的話,就會直言不諱。
“劉皇叔,這迴搬到吳夫人這裏,安全了吧?”魯肅笑著問道。
劉備搖搖頭道:“那也未必呀!這俗話說得好:明槍好躲,暗箭難防。關鍵是我並不知道那晚在驛館裏,外麵到底是些什麽人,所以也無從防備。哎?子敬,你在江東這邊呆的時間長,對這裏的情況也十分熟悉,你是否能知道一些情況呢?”
魯肅一聽這話,大致猜到了劉備找自己過來是什麽意思了,笑了笑道:“嗬嗬,劉皇叔說笑了,在下隻不過是江東孫氏手下一個做事的,這驛館裏的情況又哪裏了解呢?”
“子敬,那麽那天晚上我們在吳夫人這裏吃飯,席間你與孫權出去了那麽久,可否跟在下透露一下,你們到底是所為何事啊?”劉備又正色問道。
魯肅一聽這話,不禁沉默下來。
劉備也不說話,暗自觀察著魯肅的表情。
此時魯肅正在心中琢磨著,要不要把那晚的事告訴劉備。
周瑜給孫權寫的是一封密信,目前為止知道這件事的人寥寥無幾。
恐怕隻有孫權、魯肅、周瑜三個人知道。
送信的哨騎雖然知道周瑜給孫權寫了密信,但卻並不知道信中的內容。
孫權、周瑜是絕不可能把這件事透露給劉備的,如果自己也守口如瓶的話,劉備短期內根本無法得知。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不好說了。
劉備與孫小妹大婚在即,到時肯定會大操大辦,江東和荊州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會知道,周瑜和他手下的那幫人自然也會知道。
周瑜一旦知道孫權並沒有軟禁劉備,反而把自己的親妹妹嫁給了劉備,說不定還會幹出什麽事來。
以周瑜的性格,就是直接迴江東來質問孫權也不無可能。
周瑜是孫策的生死弟兄,也一直把孫權當做親弟弟看待,如今他又命不久矣,根本不用顧忌什麽。
若是周瑜把事情鬧大的話,劉備便會知道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
此外,周瑜寫密信建議軟禁劉備這件事,孫權雖然不會直接告訴劉備,但他卻可能跟孫小妹或是吳夫人說。
俗話說得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
孫小妹更是被劉備迷得神魂顛倒、欲罷不能。
所以憑著劉備跟孫小妹和吳夫人的關係,她們也很有可能把這件事告訴劉備。
總而言之,日後劉備十有八九會知道事情真相。
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則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則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既然無法保密,那就別藏著掖著。
你不跟人家說,或是說個謊話騙人家,日後人家通過其他渠道知道了,肯定會對你有所怨懟,甚至是打擊報複。
再者說,自己為了劉備,那天晚上在孫權麵前是又哭又跪、費勁唇舌,也應該讓劉備知道知道。
想到這裏,魯肅長出了一口氣,說道:“劉皇叔,實不相瞞,那天晚上我與孫權中途離席,的確是與你有關!”
劉備點了點頭,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那天晚上,周瑜派人送來了一封密信。信是寫給我家主公的,裏麵說了很多內容,但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我家主公把你軟禁起來。”魯肅表情凝重地沉聲說道。
劉備一聽這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心想還真是讓自己給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結果孫權沒采納周瑜的建議?”劉備又問道。
魯肅點了點頭道:“不錯!結果雖然是這樣,但過程卻遠不是那麽簡單的!劉皇叔可還記得,那晚我與主公席間離開了好長時間嗎?”
劉備點點頭道:“嗯,當然記得!”
“我家主公一向是對周瑜言聽計從,這一點劉皇叔你也該清楚。後來他把我叫去,問我什麽意見。我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給他講了一大堆道理,最後他才決定不把你軟禁起來,而是與你結為連理!”魯肅添油加醋地說道。
劉備一聽這話,立刻拉著魯肅的雙手,感恩戴德地道:“子敬,這次多虧了你呀!大恩大德,劉某日後必報!”
孫小妹有時跟吳夫人住在一起,有時住在自己的府邸。
此時為了保護劉備,孫小妹自然也在吳夫人的府上住了下來。
府上又增加了很多侍衛,吳夫人與孫小妹也是盡量不離劉備左右。
別說是孫權已經放棄了軟禁劉備的想法,就算是他想打劉備的主意,就劉備身邊這兩大護法,也讓孫權根本無法下手。
劉備雖然暫時看起來是安全了,但他卻仍然心有餘悸、驚魂未定。
因為他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危險,如果有危險的話,危險又到底來自於哪裏。
隻有先把這件事搞清楚了,劉備的心裏才能真正踏實。
劉備先是暗自在吳夫人府上觀察了兩天,並沒有人提起周瑜。
於是他又私下裏跟孫小妹的侍衛打聽了一下,也沒人聽說周瑜迴到了江東。
劉備不禁又滿腹狐疑起來。
莫非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江東並沒有什麽陰謀,那晚孫權和魯肅的離席,也是因為別的事情,而與自己無關?
為了把事情搞清楚,劉備思來想去,又叫人把魯肅找了過來。
在江東這幫人當中,雖然劉備跟孫小妹和吳夫人的關係相處得都十分融洽,但她們畢竟是婦道人家,不懂得軍國大事,即便孫權有什麽陰謀的話,也不會跟她們商量。
而除了這兩人之外,也隻有魯肅跟劉備的關係最好了。
而且那天晚上孫權離席之後,沒過多久魯肅便也離席出去了。
吳夫人組織的家宴,誰有那麽大能耐把魯肅叫出去?
毫無疑問,隻可能是孫權。
所以魯肅很可能是知情人,劉備決定從他那裏套套話,看看能不能察覺出一些蛛絲馬跡。
魯肅與劉備一向私交不錯,如今劉備又是吳夫人和孫小妹身邊的紅人,所以一看劉備單獨找他,也不敢怠慢,連忙趕到了吳夫人的府上。
劉備事先也考慮過了,魯肅並非等閑之輩,也是極具城府之人。
所以想從魯肅嘴裏套話並不容易,與其拐彎抹角,倒不如索性開門見山,若是他願意透露的話,就會直言不諱。
“劉皇叔,這迴搬到吳夫人這裏,安全了吧?”魯肅笑著問道。
劉備搖搖頭道:“那也未必呀!這俗話說得好:明槍好躲,暗箭難防。關鍵是我並不知道那晚在驛館裏,外麵到底是些什麽人,所以也無從防備。哎?子敬,你在江東這邊呆的時間長,對這裏的情況也十分熟悉,你是否能知道一些情況呢?”
魯肅一聽這話,大致猜到了劉備找自己過來是什麽意思了,笑了笑道:“嗬嗬,劉皇叔說笑了,在下隻不過是江東孫氏手下一個做事的,這驛館裏的情況又哪裏了解呢?”
“子敬,那麽那天晚上我們在吳夫人這裏吃飯,席間你與孫權出去了那麽久,可否跟在下透露一下,你們到底是所為何事啊?”劉備又正色問道。
魯肅一聽這話,不禁沉默下來。
劉備也不說話,暗自觀察著魯肅的表情。
此時魯肅正在心中琢磨著,要不要把那晚的事告訴劉備。
周瑜給孫權寫的是一封密信,目前為止知道這件事的人寥寥無幾。
恐怕隻有孫權、魯肅、周瑜三個人知道。
送信的哨騎雖然知道周瑜給孫權寫了密信,但卻並不知道信中的內容。
孫權、周瑜是絕不可能把這件事透露給劉備的,如果自己也守口如瓶的話,劉備短期內根本無法得知。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不好說了。
劉備與孫小妹大婚在即,到時肯定會大操大辦,江東和荊州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會知道,周瑜和他手下的那幫人自然也會知道。
周瑜一旦知道孫權並沒有軟禁劉備,反而把自己的親妹妹嫁給了劉備,說不定還會幹出什麽事來。
以周瑜的性格,就是直接迴江東來質問孫權也不無可能。
周瑜是孫策的生死弟兄,也一直把孫權當做親弟弟看待,如今他又命不久矣,根本不用顧忌什麽。
若是周瑜把事情鬧大的話,劉備便會知道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
此外,周瑜寫密信建議軟禁劉備這件事,孫權雖然不會直接告訴劉備,但他卻可能跟孫小妹或是吳夫人說。
俗話說得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
孫小妹更是被劉備迷得神魂顛倒、欲罷不能。
所以憑著劉備跟孫小妹和吳夫人的關係,她們也很有可能把這件事告訴劉備。
總而言之,日後劉備十有八九會知道事情真相。
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則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則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既然無法保密,那就別藏著掖著。
你不跟人家說,或是說個謊話騙人家,日後人家通過其他渠道知道了,肯定會對你有所怨懟,甚至是打擊報複。
再者說,自己為了劉備,那天晚上在孫權麵前是又哭又跪、費勁唇舌,也應該讓劉備知道知道。
想到這裏,魯肅長出了一口氣,說道:“劉皇叔,實不相瞞,那天晚上我與孫權中途離席,的確是與你有關!”
劉備點了點頭,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那天晚上,周瑜派人送來了一封密信。信是寫給我家主公的,裏麵說了很多內容,但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我家主公把你軟禁起來。”魯肅表情凝重地沉聲說道。
劉備一聽這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心想還真是讓自己給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結果孫權沒采納周瑜的建議?”劉備又問道。
魯肅點了點頭道:“不錯!結果雖然是這樣,但過程卻遠不是那麽簡單的!劉皇叔可還記得,那晚我與主公席間離開了好長時間嗎?”
劉備點點頭道:“嗯,當然記得!”
“我家主公一向是對周瑜言聽計從,這一點劉皇叔你也該清楚。後來他把我叫去,問我什麽意見。我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給他講了一大堆道理,最後他才決定不把你軟禁起來,而是與你結為連理!”魯肅添油加醋地說道。
劉備一聽這話,立刻拉著魯肅的雙手,感恩戴德地道:“子敬,這次多虧了你呀!大恩大德,劉某日後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