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話雖然說得拐彎抹角,但孫權卻完全能聽出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目前荊州的武陵、零陵、長沙、桂陽都被劉備進駐了大量人馬。
唯一不同的是,武陵太守是黃蓋,手下有五百士兵在那裏。
不過他這個太守也是有名無實,關羽在武陵有兩萬兵馬,黃蓋根本無法掌控武陵的局麵。
劉備說想把駐紮在野外的將士安置到武陵,其實意思就是想讓孫權把黃蓋的人都撤出去,給劉備的人騰地方。
也就是說,讓孫權承認武陵是劉備的,黃蓋隻不過是掛個虛職而已。
其實對於孫權來說,在不在武陵駐軍並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區區五百士卒,在關羽的兩萬人馬麵前,豈不是太過微不足道了嘛!
關羽又是當世數一數二的猛將,真想徹底拿下武陵郡,把江東軍趕出去的話,根本不是什麽難事。
從某種角度來說,從武陵撤軍,對孫權更有意義。
黃蓋是個將軍,如果把他撤迴來的話,還可以派到其他的戰場。
而讓黃蓋呆在武陵的話,仗又不能打,武陵又無法控製,根本毫無意義。
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賣劉備個麵子。
孫權沉吟了一下,索性說道:“既然劉皇叔都提出來了,那在下自然會有求必應。隨後我就讓黃蓋帶著他的人馬從武陵撤迴來,這下劉皇叔該滿意了吧!”
劉備一看孫權是這個態度,不禁心下十分驚訝。
真沒想到他這麽容易就答應把武陵徹底交給自己了,早知道是這樣的話,把江夏也提一下好了。
然而轉念一想,還是見好就收吧,人得學會知足,不能得寸進尺、得隴望蜀。
正所謂:知足者富,多欲者苦。
如果再提江夏的話,孫權別再一翻臉,連武陵也不給了。
想到這裏,劉備連忙拱手作揖道:“孫將軍這次可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啊!大恩大德,容劉某日後再報!”
二人聊到這裏,基本就達成了一致:孫權從武陵撤軍,承認劉備對荊南四郡的控製權;劉備同意跟江東聯姻,迎娶孫小妹。
孫權又問道:“劉皇叔,這門親事咱們二人算是都同意了。那麽接下來,還要看看家母和小妹是什麽意思。我這就帶你去見家母如何?”
劉備沒想到事情會這麽麻煩,還以為孫權這邊家裏人事先都商量好了呢,不禁心下一陣叫苦。
自古婚配嫁娶,講究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雖然孫權做媒,但孫小妹的家長這邊還是要見的。
於是劉備也隻好硬著頭皮,又跟孫權來到了吳夫人的府上。
來到大廳之後,孫權說道:“劉皇叔,你先在這裏稍等片刻,待我進去之後跟家母通報一聲。”
劉備點了點頭,又四處打量起吳夫人的府邸來。
不大一會兒,孫權帶著一個雍容華貴的老嫗走了出來,正是吳夫人。
吳夫人落座之後,又暗自仔細地打量了一下劉備,但見他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笑容可掬、和藹可親,雙目更是炯炯有神,不禁頓生幾分好感。
“這位就是劉皇叔嗎?”吳夫人問道。
劉備連忙拱手答道:“正是在下!”
吳夫人一看劉備言談舉止之中,都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不禁暗自點了點頭。
“請問劉皇叔,目前身居何處?官居何職啊?”吳夫人又問道。
劉備知道該到自我介紹的環節了,想給未來的丈母娘留下好印象的話,必須得隆重介紹一下,絕不能謙虛,更不能低調。
劉備整理了一下語言,鄭重其事地道:“在下目前居住在荊州的南郡。至於官職嘛,不大,隻不過是荊州牧而已!不過在下手下的兵馬可不少,粗略估算的話,也要在十五萬左右。而且麾下猛將如雲,如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都是當世一等一的名將。關羽是在下多年來出生入死的兄弟,他當年在官渡之戰當中,曾經單人獨騎於萬軍叢中取下上將首級。而那個上將並非等閑之輩,而是袁紹麾下的第一猛將,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顏良。張飛也是我多年來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當年曾經在當陽橋一聲斷喝,嚇得曹操十幾萬大軍不敢靠近,也為我們的戰略性撤退贏取了寶貴的時間。趙雲也是我多年來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當年曾在長阪坡數次進出於曹操的大軍之中,還從其中救迴了內子和犬子。黃忠雖然與我認識的時間不久,但我們卻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他武藝高強、老當益壯,有著‘荊州第一猛將’的美譽。”
劉備覺得,自己最值得炫耀的資本,就是自己手下的這幾員猛將,於是便在吳夫人麵前濃墨重彩地講述了一番。
吳夫人與她的姐姐一樣,當年都愛慕孫堅,但她卻不像姐姐那麽幸運。
吳夫人也喜歡英雄好漢,曾被孫堅的驍勇善戰所俘獲芳心。
隻可惜有緣無分、天意弄人,最後姐姐嫁給了孫堅,而吳夫人卻是終生未嫁。
如今聽劉備這麽一說,吳夫人一下子又對劉備的印象好了很多。
吳夫人雖然沒聽說過什麽張飛、趙雲,但關羽和黃忠的名號她還是有所耳聞的。
關羽當年一戰成名、威震天下,世間各路諸侯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江東的文武群臣自然也不例外,也會經常聚在一起議論紛紛,所以吳夫人自然聽說過。
劉表在世時,江東與荊州就有著血海深仇,孫堅也正是因為追擊黃祖時遭遇埋伏而英年早逝。
後來孫權繼承江東基業之後,便多次與荊州展開激戰,誓要為父親報仇。
所以這些年來,江東的戰事不斷,人們談論最多的也是荊州的將士。
在荊州的那些武將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沙的黃忠,人們都說他武藝蓋世、能征慣戰,箭法更是神乎其技。
吳夫人擔心孫權的安危,也曾多次叮囑他隻打江夏,殺了黃祖為父報仇即可,千萬不要去招惹長沙的黃忠。
別的不說,黃忠那個百步穿楊的本事,就足以讓人聞風喪膽。
到時候人家在暗處瞄準你,你都不知道人家在哪,就很可能命喪黃泉了,就跟當年的孫堅一樣。
所以吳夫人對黃忠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這麽厲害的人物,都能投入到劉備麾下,吳夫人覺得劉備也絕非等閑之輩。
目前荊州的武陵、零陵、長沙、桂陽都被劉備進駐了大量人馬。
唯一不同的是,武陵太守是黃蓋,手下有五百士兵在那裏。
不過他這個太守也是有名無實,關羽在武陵有兩萬兵馬,黃蓋根本無法掌控武陵的局麵。
劉備說想把駐紮在野外的將士安置到武陵,其實意思就是想讓孫權把黃蓋的人都撤出去,給劉備的人騰地方。
也就是說,讓孫權承認武陵是劉備的,黃蓋隻不過是掛個虛職而已。
其實對於孫權來說,在不在武陵駐軍並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區區五百士卒,在關羽的兩萬人馬麵前,豈不是太過微不足道了嘛!
關羽又是當世數一數二的猛將,真想徹底拿下武陵郡,把江東軍趕出去的話,根本不是什麽難事。
從某種角度來說,從武陵撤軍,對孫權更有意義。
黃蓋是個將軍,如果把他撤迴來的話,還可以派到其他的戰場。
而讓黃蓋呆在武陵的話,仗又不能打,武陵又無法控製,根本毫無意義。
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賣劉備個麵子。
孫權沉吟了一下,索性說道:“既然劉皇叔都提出來了,那在下自然會有求必應。隨後我就讓黃蓋帶著他的人馬從武陵撤迴來,這下劉皇叔該滿意了吧!”
劉備一看孫權是這個態度,不禁心下十分驚訝。
真沒想到他這麽容易就答應把武陵徹底交給自己了,早知道是這樣的話,把江夏也提一下好了。
然而轉念一想,還是見好就收吧,人得學會知足,不能得寸進尺、得隴望蜀。
正所謂:知足者富,多欲者苦。
如果再提江夏的話,孫權別再一翻臉,連武陵也不給了。
想到這裏,劉備連忙拱手作揖道:“孫將軍這次可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啊!大恩大德,容劉某日後再報!”
二人聊到這裏,基本就達成了一致:孫權從武陵撤軍,承認劉備對荊南四郡的控製權;劉備同意跟江東聯姻,迎娶孫小妹。
孫權又問道:“劉皇叔,這門親事咱們二人算是都同意了。那麽接下來,還要看看家母和小妹是什麽意思。我這就帶你去見家母如何?”
劉備沒想到事情會這麽麻煩,還以為孫權這邊家裏人事先都商量好了呢,不禁心下一陣叫苦。
自古婚配嫁娶,講究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雖然孫權做媒,但孫小妹的家長這邊還是要見的。
於是劉備也隻好硬著頭皮,又跟孫權來到了吳夫人的府上。
來到大廳之後,孫權說道:“劉皇叔,你先在這裏稍等片刻,待我進去之後跟家母通報一聲。”
劉備點了點頭,又四處打量起吳夫人的府邸來。
不大一會兒,孫權帶著一個雍容華貴的老嫗走了出來,正是吳夫人。
吳夫人落座之後,又暗自仔細地打量了一下劉備,但見他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笑容可掬、和藹可親,雙目更是炯炯有神,不禁頓生幾分好感。
“這位就是劉皇叔嗎?”吳夫人問道。
劉備連忙拱手答道:“正是在下!”
吳夫人一看劉備言談舉止之中,都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不禁暗自點了點頭。
“請問劉皇叔,目前身居何處?官居何職啊?”吳夫人又問道。
劉備知道該到自我介紹的環節了,想給未來的丈母娘留下好印象的話,必須得隆重介紹一下,絕不能謙虛,更不能低調。
劉備整理了一下語言,鄭重其事地道:“在下目前居住在荊州的南郡。至於官職嘛,不大,隻不過是荊州牧而已!不過在下手下的兵馬可不少,粗略估算的話,也要在十五萬左右。而且麾下猛將如雲,如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都是當世一等一的名將。關羽是在下多年來出生入死的兄弟,他當年在官渡之戰當中,曾經單人獨騎於萬軍叢中取下上將首級。而那個上將並非等閑之輩,而是袁紹麾下的第一猛將,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顏良。張飛也是我多年來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當年曾經在當陽橋一聲斷喝,嚇得曹操十幾萬大軍不敢靠近,也為我們的戰略性撤退贏取了寶貴的時間。趙雲也是我多年來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當年曾在長阪坡數次進出於曹操的大軍之中,還從其中救迴了內子和犬子。黃忠雖然與我認識的時間不久,但我們卻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他武藝高強、老當益壯,有著‘荊州第一猛將’的美譽。”
劉備覺得,自己最值得炫耀的資本,就是自己手下的這幾員猛將,於是便在吳夫人麵前濃墨重彩地講述了一番。
吳夫人與她的姐姐一樣,當年都愛慕孫堅,但她卻不像姐姐那麽幸運。
吳夫人也喜歡英雄好漢,曾被孫堅的驍勇善戰所俘獲芳心。
隻可惜有緣無分、天意弄人,最後姐姐嫁給了孫堅,而吳夫人卻是終生未嫁。
如今聽劉備這麽一說,吳夫人一下子又對劉備的印象好了很多。
吳夫人雖然沒聽說過什麽張飛、趙雲,但關羽和黃忠的名號她還是有所耳聞的。
關羽當年一戰成名、威震天下,世間各路諸侯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江東的文武群臣自然也不例外,也會經常聚在一起議論紛紛,所以吳夫人自然聽說過。
劉表在世時,江東與荊州就有著血海深仇,孫堅也正是因為追擊黃祖時遭遇埋伏而英年早逝。
後來孫權繼承江東基業之後,便多次與荊州展開激戰,誓要為父親報仇。
所以這些年來,江東的戰事不斷,人們談論最多的也是荊州的將士。
在荊州的那些武將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沙的黃忠,人們都說他武藝蓋世、能征慣戰,箭法更是神乎其技。
吳夫人擔心孫權的安危,也曾多次叮囑他隻打江夏,殺了黃祖為父報仇即可,千萬不要去招惹長沙的黃忠。
別的不說,黃忠那個百步穿楊的本事,就足以讓人聞風喪膽。
到時候人家在暗處瞄準你,你都不知道人家在哪,就很可能命喪黃泉了,就跟當年的孫堅一樣。
所以吳夫人對黃忠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這麽厲害的人物,都能投入到劉備麾下,吳夫人覺得劉備也絕非等閑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