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夫人和孫小妹對於與劉備聯姻的事答應的如此痛快,倒是大大出乎了孫權的意料。
如今隻差劉備這最後一步了,如果劉備也能同意這門親事的話,就萬事大吉了。
孫小妹跟孫權說,劉備同不同意是他孫權的事,這就把難題又推給了孫權。
對於劉備肯不肯娶孫小妹,孫權還真是沒有一點把握。
如果是放在兩年前,孫權跟劉備說,要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的話,劉備肯定得樂瘋了。
帶著區區兩三千老弱殘兵,被曹操追得東跑西顛兒的,總算找到個大靠山了。
但此時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劉備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終日顛沛流離、四處寄人籬下的落魄之人了。
他占領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手下的兵馬也不下十萬,而且還明顯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趨勢。
此時再想讓劉備跟東吳聯姻的話,孫權還真不知道劉備會不會同意。
而且劉備身邊早就已經有了女人,還不止一個。
不光有女人,兒子也有了,所以再不再娶這件事,對於劉備來說是可有可無的。
孫權不可能主動降下身段,到荊州去跟劉備提這門親事。
那樣的話,一個是自降身份,再一個也會讓劉備生疑。
自古男女婚配,都是男方主動去求親,女方再考慮同不同意。
如果女方這邊主動的話,劉備很可能會以為孫小妹有什麽問題,沒男人要她,所以娘家人才會這麽主動。
俗話說上趕子不是買賣,要想促成這樁交易,絕對不能顯著太輕浮、太主動,還得端莊、矜持一些才行。
孫權不親自去荊州找劉備,那就隻剩下了兩個辦法,一個是給劉備寫信,一個是派人去請劉備來江東麵議。
如果給劉備寫信,邀請他前來江東的話,劉備十有八九不會答應。
劉備不是傻子,畢竟也是帶著一夥人馬打拚了多年的老大。
周瑜之前曾經多次算計過他,他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他肯定對江東有所戒備,更不可能因為一封書信,就輕易來江東。
給劉備寫信邀請的話,他很可能會隨便找個理由就推辭了。
如果請劉備,劉備不來,跟劉備說想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劉備再不同意的話,孫權的臉可就丟大了。
孫權目前的確是沒什麽太好的主意,能讓劉備答應這門親事。
於是他覺得還是算了,就當是一場鬧劇吧。
這件事畢竟是孫權的一個想法,劉備壓根就不知道,孫權要想達到目的就得去跟劉備商量。
這就相當於是去求劉備,人家能不能答應,那就得看人家的意思了,主動權根本不在孫權手裏。
有道是:不求於人,其尊弗傷。
如果不去求劉備的話,孫權的尊嚴就不會受到什麽傷害。
可是吳夫人那邊又如何交代呢?
她老人家可是盼著早點兒見見劉備呢。
如果就這麽不了了之了的話,老太太肯定會埋怨,弄不好還可能大病一場。
還有孫小妹那邊,她倒是挺主動的,恨不得立刻就把自己給嫁出去。
如果就這麽放棄了的話,孫小妹也不會善罷甘休的,肯定又得過來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一時之間,孫權直感到左右為難。
這日一大早,孫權又把魯肅叫了過來,想問問他有什麽主意。
“子敬啊,上次你給我講的那個秦晉之好的故事,這幾天我可是一直在迴味啊!今天把你找來,想問問你,到底是何寓意啊?”孫權明知故問道。
魯肅趕緊小心翼翼地道:“在下並不敢在主公麵前故弄玄虛。”
“讓我先猜一下吧。你的意思是,想讓我跟劉備聯姻,把舍妹嫁給他吧?”孫權問道。
魯肅連忙道:“主公果然絕頂聰明,在下正是這個意思。”
孫權歎了口氣道:“主意倒是個好主意。不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實在是難乎其難啊!我娘那邊能否同意、小妹那邊是否願意,還有就是,那個劉備,他會不會給臉不要臉。”
魯肅微笑著點了點頭。
孫權又道:“實在不行還是算了吧,婚姻這種事得看緣分,強求不得。”
“主公,有道是:路在人走,事在人為。盡人事,而後知天命。我們可以先努力嚐試一下,如果實在行不通的話,再作罷也不遲啊!”魯肅勸道。
孫權不置可否,陷入了沉默之中。
魯肅又道:“主公,若是我們與劉備聯姻成功的話,會有以下幾點好處:首先,孫劉聯盟將會變得更為堅固,因為我們跟劉備成了實打實的親戚,他也會更好地幫助我們對抗曹操;其次,若是劉備娶了孫小妹,就算他發展得再快,也不會輕易跟我們反目,劉備向來是以仁義之士自居,如果跟自己丈人這邊鬧矛盾的話,也實在說不過去;再次,若是孫小妹嫁給了劉備,我們就相當於在劉備身邊安插了自己人,萬一劉備有什麽不軌之心的話,我們也會及時獲悉;還有就是,劉備向來是以大漢皇叔的身份示人,主公也得管他叫劉皇叔,如果他做了東吳的女婿,以後主公就可以叫他妹夫了。”
魯肅說的前三點,孫權也早就想到過,這第四點他卻從未想過。
以前在劉備麵前,孫權為了表示客氣,都稱他為‘劉皇叔’。
本來孫權的年紀就比劉備小很多,又對他這種稱唿,顯然在劉備麵前孫權就矮了一截,就像是一個晚輩在麵對一個長輩。
如果以後能管劉備叫妹夫的話,在輩分上就比他大了,也可以揚眉吐氣了。
孫權覺得就憑這第四點,也得放手一搏,盡力地去促成這樁婚事。
“子敬啊,你說的這些都對。現在主要是我們麵臨三大難題,一個是我娘,一個是小妹,一個就是劉備。要不然你看這樣行嗎,我去做我娘和小妹的工作,你去想辦法讓劉備同意這門親事。”孫權提議道。
魯肅並不知道吳夫人和孫小妹都很樂意,所以孫權才故意這麽說。
這就顯著孫權要完成兩個任務,而魯肅隻需完成一個任務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孫權就把難題巧妙地甩給了魯肅。
魯肅沉吟了一下,說道:“主公,在下自當盡力而為!勞煩主公先給劉備寫一封信,然後我再到江陵走一遭,把您的親筆書信當麵交給劉備。”
如今隻差劉備這最後一步了,如果劉備也能同意這門親事的話,就萬事大吉了。
孫小妹跟孫權說,劉備同不同意是他孫權的事,這就把難題又推給了孫權。
對於劉備肯不肯娶孫小妹,孫權還真是沒有一點把握。
如果是放在兩年前,孫權跟劉備說,要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的話,劉備肯定得樂瘋了。
帶著區區兩三千老弱殘兵,被曹操追得東跑西顛兒的,總算找到個大靠山了。
但此時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劉備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終日顛沛流離、四處寄人籬下的落魄之人了。
他占領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手下的兵馬也不下十萬,而且還明顯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趨勢。
此時再想讓劉備跟東吳聯姻的話,孫權還真不知道劉備會不會同意。
而且劉備身邊早就已經有了女人,還不止一個。
不光有女人,兒子也有了,所以再不再娶這件事,對於劉備來說是可有可無的。
孫權不可能主動降下身段,到荊州去跟劉備提這門親事。
那樣的話,一個是自降身份,再一個也會讓劉備生疑。
自古男女婚配,都是男方主動去求親,女方再考慮同不同意。
如果女方這邊主動的話,劉備很可能會以為孫小妹有什麽問題,沒男人要她,所以娘家人才會這麽主動。
俗話說上趕子不是買賣,要想促成這樁交易,絕對不能顯著太輕浮、太主動,還得端莊、矜持一些才行。
孫權不親自去荊州找劉備,那就隻剩下了兩個辦法,一個是給劉備寫信,一個是派人去請劉備來江東麵議。
如果給劉備寫信,邀請他前來江東的話,劉備十有八九不會答應。
劉備不是傻子,畢竟也是帶著一夥人馬打拚了多年的老大。
周瑜之前曾經多次算計過他,他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他肯定對江東有所戒備,更不可能因為一封書信,就輕易來江東。
給劉備寫信邀請的話,他很可能會隨便找個理由就推辭了。
如果請劉備,劉備不來,跟劉備說想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劉備再不同意的話,孫權的臉可就丟大了。
孫權目前的確是沒什麽太好的主意,能讓劉備答應這門親事。
於是他覺得還是算了,就當是一場鬧劇吧。
這件事畢竟是孫權的一個想法,劉備壓根就不知道,孫權要想達到目的就得去跟劉備商量。
這就相當於是去求劉備,人家能不能答應,那就得看人家的意思了,主動權根本不在孫權手裏。
有道是:不求於人,其尊弗傷。
如果不去求劉備的話,孫權的尊嚴就不會受到什麽傷害。
可是吳夫人那邊又如何交代呢?
她老人家可是盼著早點兒見見劉備呢。
如果就這麽不了了之了的話,老太太肯定會埋怨,弄不好還可能大病一場。
還有孫小妹那邊,她倒是挺主動的,恨不得立刻就把自己給嫁出去。
如果就這麽放棄了的話,孫小妹也不會善罷甘休的,肯定又得過來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一時之間,孫權直感到左右為難。
這日一大早,孫權又把魯肅叫了過來,想問問他有什麽主意。
“子敬啊,上次你給我講的那個秦晉之好的故事,這幾天我可是一直在迴味啊!今天把你找來,想問問你,到底是何寓意啊?”孫權明知故問道。
魯肅趕緊小心翼翼地道:“在下並不敢在主公麵前故弄玄虛。”
“讓我先猜一下吧。你的意思是,想讓我跟劉備聯姻,把舍妹嫁給他吧?”孫權問道。
魯肅連忙道:“主公果然絕頂聰明,在下正是這個意思。”
孫權歎了口氣道:“主意倒是個好主意。不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實在是難乎其難啊!我娘那邊能否同意、小妹那邊是否願意,還有就是,那個劉備,他會不會給臉不要臉。”
魯肅微笑著點了點頭。
孫權又道:“實在不行還是算了吧,婚姻這種事得看緣分,強求不得。”
“主公,有道是:路在人走,事在人為。盡人事,而後知天命。我們可以先努力嚐試一下,如果實在行不通的話,再作罷也不遲啊!”魯肅勸道。
孫權不置可否,陷入了沉默之中。
魯肅又道:“主公,若是我們與劉備聯姻成功的話,會有以下幾點好處:首先,孫劉聯盟將會變得更為堅固,因為我們跟劉備成了實打實的親戚,他也會更好地幫助我們對抗曹操;其次,若是劉備娶了孫小妹,就算他發展得再快,也不會輕易跟我們反目,劉備向來是以仁義之士自居,如果跟自己丈人這邊鬧矛盾的話,也實在說不過去;再次,若是孫小妹嫁給了劉備,我們就相當於在劉備身邊安插了自己人,萬一劉備有什麽不軌之心的話,我們也會及時獲悉;還有就是,劉備向來是以大漢皇叔的身份示人,主公也得管他叫劉皇叔,如果他做了東吳的女婿,以後主公就可以叫他妹夫了。”
魯肅說的前三點,孫權也早就想到過,這第四點他卻從未想過。
以前在劉備麵前,孫權為了表示客氣,都稱他為‘劉皇叔’。
本來孫權的年紀就比劉備小很多,又對他這種稱唿,顯然在劉備麵前孫權就矮了一截,就像是一個晚輩在麵對一個長輩。
如果以後能管劉備叫妹夫的話,在輩分上就比他大了,也可以揚眉吐氣了。
孫權覺得就憑這第四點,也得放手一搏,盡力地去促成這樁婚事。
“子敬啊,你說的這些都對。現在主要是我們麵臨三大難題,一個是我娘,一個是小妹,一個就是劉備。要不然你看這樣行嗎,我去做我娘和小妹的工作,你去想辦法讓劉備同意這門親事。”孫權提議道。
魯肅並不知道吳夫人和孫小妹都很樂意,所以孫權才故意這麽說。
這就顯著孫權要完成兩個任務,而魯肅隻需完成一個任務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孫權就把難題巧妙地甩給了魯肅。
魯肅沉吟了一下,說道:“主公,在下自當盡力而為!勞煩主公先給劉備寫一封信,然後我再到江陵走一遭,把您的親筆書信當麵交給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