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這段時間的心情很差。


    已經是年終歲尾了,但迴想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孫權幾乎就沒什麽能讓他開心的事,反倒是糟心的事一大堆。


    赤壁之戰江東打敗了曹操,讓孫權看到了希望,覺得曹操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麽厲害,竟然親自率領的十幾萬大軍,被周瑜的三萬人馬給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於是新年伊始,孫權便親自率軍主動向曹操發起了進攻。


    他覺得周瑜能做到的事,他孫權應該也能做到。


    人家是將軍,自己是主公,主公理應比手下的人厲害,才能領導他們。


    而且孫權也已年近三十,正是古人所說的而立之年。


    到目前為止,孫權還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戰績。


    相比於當年的江東猛虎孫堅、小霸王孫策來說,孫權實在是相差甚遠。


    孫權不甘人後,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給父親和大哥丟臉,便也想在戰場上大展一下拳腳。


    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孫權決定親自率領兵馬主動去攻打九江郡的合肥,再派張昭去攻打九江郡的當塗。


    但事情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簡單,成功也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麽容易。


    在合肥圍城數月,江東軍卻絲毫沒有進展。


    到了七月份,曹操又親自率軍反攻廬江郡,讓孫權真正見識到了曹軍的厲害。


    赤壁之戰結束後不久,雷緒、陳蘭、梅成等人就暗通孫權,打算叛變曹操投奔江東。


    曹孫之間的大戰開啟之後,他們也的確公然反叛了曹操,但卻又被曹操派出的兵馬很快鎮壓下去。


    張遼、張合、於禁、夏侯淵、臧霸等人,各個驍勇善戰,而雷緒那群烏合之眾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孫權也派出大量兵馬前去救援,但最後不但傷亡慘重,還沒起到任何效果。


    陳蘭、梅成直接戰死沙場,雷緒也率領手下的五萬兵馬轉投了劉備。


    孫權差點兒沒氣吐血,自己為他們付出了那麽多,到頭來雷緒卻投奔了別人,還罵孫權虛情假意、見死不救。


    迴想當初劉備逃到江東時,是何等的狼狽,簡直如同喪家之犬,手下能打仗的兵馬也不過區區兩三千人。


    沒想到還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就一下子由一棵小草變成了參天大樹。


    雷緒的五萬多兵馬,加上劉琦的兩萬精兵,再加上荊州本土紛紛慕名投奔劉備的人馬,再加上劉備原有的兵馬,保守估計也在十萬人以上。


    劉備已經今非昔比,實力也著實不容小覷。


    這還不算完,更讓孫權氣憤的是,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兩場曠日持久的大戰打下來之後,雖然江東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卻沒什麽太大的收獲,隻不過拿下了一個小小的江陵城。


    而劉備雖然在兩場戰爭當中沒付出多少,卻賺得盆滿缽滿,不但得到了大量的兵馬,還占據了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以及江夏郡的夏口、南郡的油江口。


    這叫什麽事?


    孫權覺得自己瞎忙乎了半天,完全是在給劉備做嫁衣。


    更加可氣的是,劉備表奏天子,自領荊州牧,竟然還提議讓孫權擔任徐州牧。


    徐州是曹操的地盤,又怎麽可能拱手讓給他孫權呢?


    劉備這分明是拿孫權當三歲小孩兒一樣來戲弄、挑逗。


    孫權也十分悔不當初,如果不跟劉備結盟,江東憑借自身的實力,也完全可以在赤壁打敗曹操。


    那樣的話,也就沒有了今天的劉備,荊州也幾乎都落在了孫權的手中。


    但如今木已成舟、米已成炊,一切都已成為定局,孫權就是再後悔,也根本無法重新來過。


    與曹軍交戰了數月,也讓孫權切身領略到了曹軍的勇猛。


    孫權屢戰屢敗之後,損失巨大、傷亡慘重,便主動跟曹操求和。


    但曹操卻根本不答應他,還說什麽赤壁之戰並不是江東打敗了曹軍,而是曹軍主動燒掉戰船之後的戰略性撤退。


    由於江東占據長江天險,曹操雖然占上風,卻也不能一下子就打過江東。


    後來曹操便主動撤兵了,孫權這才灰頭土臉地迴到了京口。


    孫權本來是想通過擊敗曹操,搶奪一些城池,來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結果卻接二連三地丟人現眼。


    又是打敗仗,又是求和,又是手下背叛,讓孫權實在無地自容。


    錢糧耗費了不少,將士也死傷了無數,卻一點兒好處都沒撈著,也讓孫權感到無比鬱悶。


    不過通過這次與曹操的交手,也讓孫權有了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孫權並不是孫堅,也不是孫策,更不是周瑜,他放權讓別人去打仗還行,親自出馬的話,實在是毫無勝算。


    除了這些之外,孫權也對周瑜很有意見。


    赤壁之戰打完之後,周瑜就沒有迴來主動跟孫權匯報。


    孫權倒是也能理解,乘勝追擊嘛,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但江陵之戰打完了,現在荊州已經消停了,或者說暫時已經消停了,你周瑜怎麽也得迴來跟主公匯報匯報吧。


    整個戰爭的來龍去脈,包括一些細節,以及當中存在哪些不足,日後又該如何完善,等等等等。


    孫權都很想聽周瑜站在自己麵前,麵對麵地給自己好好講一講。


    然而一連數日過去了,周瑜卻始終杳無音信,就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在赤壁之戰的過程當中,孫權就曾屈尊降貴,主動去前線慰問過將士。


    江陵之戰的過程當中,孫權本來也想再去慰問,但卻忙於與曹軍展開交戰,實在是分身乏術、無暇他顧。


    當主公的都能放下身段去前線探望周瑜,當下屬的竟然不能迴江東跟主公匯報情況,天下間哪有這樣的道理?


    有道是:君不入臣府、父不入子宅。


    孫權覺得總不能仗打完了,他親自去江陵找周瑜打聽情況吧。


    雖然周瑜拿下江陵之後,在第一時間就給孫權寫了封信,但孫權總覺得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要想真正了解這場戰爭,以及目前的形勢,還得聽周瑜親口描述才行。


    江陵之戰結束後,孫權本想上表天子,封周瑜為荊州牧。


    但他又怕周瑜當了大官兒之後忘乎所以,更加不受控製,便隻上表天子,讓周瑜做南郡太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