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軍事會議上被張飛大鬧了一通,威嚴掃地、顏麵盡失,情緒也失落到了極點。
迴到自己的府上,他一個人把自己關在了屋子裏,誰也不想見。
張飛是劉備的部下,也是孫劉聯盟當中的一員,而周瑜是孫劉聯盟的最高統帥。
張飛公然對周瑜提出了各種質疑和諸多不滿,並讓他已經下達的軍令無法執行。
這讓周瑜以後還如何麵對江東的將士?
如何再對劉備的部隊下達命令?
此時此刻,周瑜的感覺,就仿佛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突然他的侄子拍著桌子罵他,而他侄子的父親就在跟前,完全一副置若罔聞的姿態。
周瑜對侄子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因為侄子並不是周瑜的親生兒子,所以他沒法說什麽。
但侄子確實是當著大家的麵兒對他破口大罵,讓他下不來台,他不說的話,以後侄子就會變本加厲,其他晚輩也會紛紛效仿。
但張飛這件事又遠沒有那麽簡單。
部隊不同於尋常百姓家裏過日子,軍法無情、軍令如山,講究一個鐵麵無私、令出必行。
可眼下又能拿張飛有什麽辦法呢?
不但拿他沒辦法,隻怕拿整個劉備那夥人全都沒有辦法。
這以後還怎麽跟劉備相處?
又如何維係孫劉聯盟?
本來就一直貌合神離、各懷鬼胎,這迴劉備一夥人則是擺明了跟你對著幹。
周瑜率領江東軍進入江陵城之後,便一直不敢麵對劉備。
他不想給劉備分什麽好處,但一點兒不分又實在說不過去,所以他才遲遲沒有跟劉備接觸。
後來他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這次江陵之戰雖然是取勝了,但曹仁的部隊卻全部逃迴了北方。
這無疑是劉備的責任,他是負責城北圍堵的最高統帥,讓敵軍全身而退,劉備實在難辭其咎。
於是周瑜計劃在軍事總結分析會上,當眾跟劉備說,他雖有功勞,卻放走了曹仁,本來是打算分他一座城池的,但功過相抵,他隻能得到一個油江口。
沒想到的是,當周瑜問到曹仁逃跑一事時,劉備就跟沒事人一樣,竟然讓關羽一個人把責任全部扛了下來。
關羽一向目中無人、眼高於頂,之前也曾對周瑜出言不遜,還毆打過江東的好幾個將軍。
周瑜覺得這樣也好,既然關羽默認放走了曹仁,那就不妨來個公報私仇,重重打他八十軍棍。
反正你武藝高強,膀大腰圓的也抗揍,八十軍棍打下去,也打不死。
可沒想到退了一步還是不行,張飛又蹦出來咆哮公堂。
對於張飛提出的那些問題,周瑜也時時在腦海中縈繞,根本揮之不去。
因為張飛雖然胡攪蠻纏,但他說的並不是一點兒沒有道理。
首先,是周瑜的年紀問題。
無論是在江東,還是在孫劉聯盟,周瑜的年紀都算是年輕的。
劉備、關羽、張飛,還有程普、黃蓋、韓當,等等,很多人都遠比他的年紀要大。
甚至可以說,他們從年紀上來說,應該是周瑜的長輩。
當年孫策任命周瑜為江東大都督時,江東的那群老將就有很多不服。
尤其是程普,他仗著自己資格老,便眼紅周瑜年紀輕輕的就爬到了他的頭上,而且處處跟周瑜作對。
周瑜是一忍再忍、一讓再讓,用了好多年,才好不容易把程普給感化了。
現在張飛直接把這個問題當眾指出來了,恐怕日後又會冒出一堆年紀大的老油條,跟周瑜對著幹,或者想方設法地違抗命令。
其次,是周瑜的兵力問題。
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都曠日持久,加起來前後持續了將近兩年時間。
在這兩場消耗戰當中,江東雖然是全部取得了勝利,卻也損失了一定數量的兵馬。
在開戰之前,周瑜手下有三萬精兵,而兩場大仗下來,滿打滿算,也隻剩下了兩萬多人。
而且其中還有很多人都身負重傷,將士們大多也都兵疲將乏,急需休整。
而劉備通過這兩場仗,則是從之前的區區幾千人馬,發展到了現在的十幾萬兵馬。
鬥轉星移、此消彼長,讓孫劉兩家的實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時劉備已經完全不容小覷。
他擁兵自重,也搖身一變,從當初的低三下四、卑躬屈膝,變成了現在的小人得誌、春風得意。
作為周瑜來說,也隻能望而興歎、徒喚奈何。
再次,是周瑜的身體問題。
雖然周瑜極力地在眾人麵前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但還是無法掩飾他愈發虛弱的身體。
曾幾何時,周瑜在外人麵前說話,便一直很想咳嗽。
但他卻很努力地控製著自己,一想咳的時候就把唿吸變得微弱,忍一忍就過去了。
這種做法雖然很辛苦,但他卻咬牙堅持了下來。
沒想到還是被張飛看了出來,並當著眾人的麵兒,直接說了出來。
周瑜身體每況愈下是不爭的事實,就算他再不想承認,就算他再極力偽裝,也無法在外人麵前,裝得跟正常人一樣。
周瑜覺得此時的孫劉聯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劉備的翅膀也硬了,他不會再屈居人下了。
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除掉劉備,趁他目前還立足未穩,趕緊想方設法解除這個江東日後的心腹大患。
一想到這裏,周瑜不禁又想到了魯肅。
雖然他之前對魯肅提出了設法除掉劉備的要求,但一連數日過去了,劉備卻始終安然無恙,魯肅那裏也是杳無音信。
估計魯肅也沒什麽好主意,所以才一直沒有動靜。
周瑜已經沒法再把魯肅找來了,朋友之間就算關係再好,也不能接觸得太過頻繁。
正所謂: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萬事大吉。
周瑜決定還是自己親自迴江東麵見一下孫權,才是上上之策。
一方麵,他得跟孫權把這次江陵之戰的情況,做一個全麵的匯報。
另一方麵,他要跟孫權當麵闡述一下劉備的危害程度,讓孫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下定決心盡快鏟除劉備。
迴到自己的府上,他一個人把自己關在了屋子裏,誰也不想見。
張飛是劉備的部下,也是孫劉聯盟當中的一員,而周瑜是孫劉聯盟的最高統帥。
張飛公然對周瑜提出了各種質疑和諸多不滿,並讓他已經下達的軍令無法執行。
這讓周瑜以後還如何麵對江東的將士?
如何再對劉備的部隊下達命令?
此時此刻,周瑜的感覺,就仿佛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突然他的侄子拍著桌子罵他,而他侄子的父親就在跟前,完全一副置若罔聞的姿態。
周瑜對侄子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因為侄子並不是周瑜的親生兒子,所以他沒法說什麽。
但侄子確實是當著大家的麵兒對他破口大罵,讓他下不來台,他不說的話,以後侄子就會變本加厲,其他晚輩也會紛紛效仿。
但張飛這件事又遠沒有那麽簡單。
部隊不同於尋常百姓家裏過日子,軍法無情、軍令如山,講究一個鐵麵無私、令出必行。
可眼下又能拿張飛有什麽辦法呢?
不但拿他沒辦法,隻怕拿整個劉備那夥人全都沒有辦法。
這以後還怎麽跟劉備相處?
又如何維係孫劉聯盟?
本來就一直貌合神離、各懷鬼胎,這迴劉備一夥人則是擺明了跟你對著幹。
周瑜率領江東軍進入江陵城之後,便一直不敢麵對劉備。
他不想給劉備分什麽好處,但一點兒不分又實在說不過去,所以他才遲遲沒有跟劉備接觸。
後來他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這次江陵之戰雖然是取勝了,但曹仁的部隊卻全部逃迴了北方。
這無疑是劉備的責任,他是負責城北圍堵的最高統帥,讓敵軍全身而退,劉備實在難辭其咎。
於是周瑜計劃在軍事總結分析會上,當眾跟劉備說,他雖有功勞,卻放走了曹仁,本來是打算分他一座城池的,但功過相抵,他隻能得到一個油江口。
沒想到的是,當周瑜問到曹仁逃跑一事時,劉備就跟沒事人一樣,竟然讓關羽一個人把責任全部扛了下來。
關羽一向目中無人、眼高於頂,之前也曾對周瑜出言不遜,還毆打過江東的好幾個將軍。
周瑜覺得這樣也好,既然關羽默認放走了曹仁,那就不妨來個公報私仇,重重打他八十軍棍。
反正你武藝高強,膀大腰圓的也抗揍,八十軍棍打下去,也打不死。
可沒想到退了一步還是不行,張飛又蹦出來咆哮公堂。
對於張飛提出的那些問題,周瑜也時時在腦海中縈繞,根本揮之不去。
因為張飛雖然胡攪蠻纏,但他說的並不是一點兒沒有道理。
首先,是周瑜的年紀問題。
無論是在江東,還是在孫劉聯盟,周瑜的年紀都算是年輕的。
劉備、關羽、張飛,還有程普、黃蓋、韓當,等等,很多人都遠比他的年紀要大。
甚至可以說,他們從年紀上來說,應該是周瑜的長輩。
當年孫策任命周瑜為江東大都督時,江東的那群老將就有很多不服。
尤其是程普,他仗著自己資格老,便眼紅周瑜年紀輕輕的就爬到了他的頭上,而且處處跟周瑜作對。
周瑜是一忍再忍、一讓再讓,用了好多年,才好不容易把程普給感化了。
現在張飛直接把這個問題當眾指出來了,恐怕日後又會冒出一堆年紀大的老油條,跟周瑜對著幹,或者想方設法地違抗命令。
其次,是周瑜的兵力問題。
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都曠日持久,加起來前後持續了將近兩年時間。
在這兩場消耗戰當中,江東雖然是全部取得了勝利,卻也損失了一定數量的兵馬。
在開戰之前,周瑜手下有三萬精兵,而兩場大仗下來,滿打滿算,也隻剩下了兩萬多人。
而且其中還有很多人都身負重傷,將士們大多也都兵疲將乏,急需休整。
而劉備通過這兩場仗,則是從之前的區區幾千人馬,發展到了現在的十幾萬兵馬。
鬥轉星移、此消彼長,讓孫劉兩家的實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時劉備已經完全不容小覷。
他擁兵自重,也搖身一變,從當初的低三下四、卑躬屈膝,變成了現在的小人得誌、春風得意。
作為周瑜來說,也隻能望而興歎、徒喚奈何。
再次,是周瑜的身體問題。
雖然周瑜極力地在眾人麵前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但還是無法掩飾他愈發虛弱的身體。
曾幾何時,周瑜在外人麵前說話,便一直很想咳嗽。
但他卻很努力地控製著自己,一想咳的時候就把唿吸變得微弱,忍一忍就過去了。
這種做法雖然很辛苦,但他卻咬牙堅持了下來。
沒想到還是被張飛看了出來,並當著眾人的麵兒,直接說了出來。
周瑜身體每況愈下是不爭的事實,就算他再不想承認,就算他再極力偽裝,也無法在外人麵前,裝得跟正常人一樣。
周瑜覺得此時的孫劉聯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劉備的翅膀也硬了,他不會再屈居人下了。
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除掉劉備,趁他目前還立足未穩,趕緊想方設法解除這個江東日後的心腹大患。
一想到這裏,周瑜不禁又想到了魯肅。
雖然他之前對魯肅提出了設法除掉劉備的要求,但一連數日過去了,劉備卻始終安然無恙,魯肅那裏也是杳無音信。
估計魯肅也沒什麽好主意,所以才一直沒有動靜。
周瑜已經沒法再把魯肅找來了,朋友之間就算關係再好,也不能接觸得太過頻繁。
正所謂: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萬事大吉。
周瑜決定還是自己親自迴江東麵見一下孫權,才是上上之策。
一方麵,他得跟孫權把這次江陵之戰的情況,做一個全麵的匯報。
另一方麵,他要跟孫權當麵闡述一下劉備的危害程度,讓孫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下定決心盡快鏟除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