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關羽和張飛的匯報,劉備大致了解了目前手中各郡的基本情況,總體來說還算順利,他也比較滿意。


    聊完了正事,剩下的就是胡侃閑扯、胡吃海塞。


    劉、關、張三兄弟又喝了一會兒,張飛突然問道:“大哥,我有一件事不太明白。我們這才剛走沒幾天,你怎麽就又把我們叫迴來了?”


    劉備叫關羽、張飛迴來,最大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個人在軍營之中沒有安全感。


    畢竟之前被人行刺過,一迴想起那個月黑風高、驚心動魄的夜晚,劉備就心有餘悸。


    關羽、張飛武藝高強,又是劉備多年來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有他們在身邊,劉備才方可安然無恙、高枕無憂。


    但這些話劉備並不能直接說出來,否則他膽小怕事、貪生怕死的特點將再次暴露無遺。


    “這個,把你們倆叫迴來,主要有兩點原因吧。”劉備一邊小酌了一口,一邊說道。


    關羽和張飛都很好奇,也不插話,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第一點原因,就是我們都經曆了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這將近兩年的時間當中,我們都付出了很多。所以按理來說,周瑜應該會論功行賞的。第二點原因,就是我一個人呆在這裏實在沒意思,這麽多年了,一直都是我們三個人在一起朝夕相伴、形影不離,突然分開了,我實在適應不了。我估計你們一個人在外邊,也跟我是同樣的感受吧。”


    張飛點了點頭,又問道:“大哥,曹仁那廝都退兵這麽多天了,周瑜那小子也如願以償地進入了江陵城。到現在周瑜都一點兒動靜沒有嗎,他一次也沒找過你?”


    “就是啊,按理來說,他應該主動找你,或者派人過來請你啊!不能說仗是咱們一起打下來的,江東占了江陵城,然後就一點兒也不搭理咱們了吧?”關羽也打抱不平地問道。


    劉備這段時間也一直在等周瑜的消息,但自從周瑜進了江陵城之後,就如同泥牛入海了一般,杳無音信。


    “這不是剛地震嘛,我估計周瑜進城了之後,也很忙吧,裏麵肯定到處都亂七八糟的,災民也不少。再等等吧,我估計他不會一直不搭理咱們的。”劉備鬱鬱地說道。


    張飛又道:“大哥,要我說你也別等他找你了。就算他哪天找你了,又有個屁用啊?他不可能把江陵城讓出來,也不可能分給咱們什麽好處。咱們哥仨,還是找個地方呆著去得了。要麽上羽哥那,要麽跟我去夏口,省著你老在這荒郊野外的吃苦受罪!”


    劉備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如今手下的弟兄都有了落腳之處,唯有他這個主公反倒成天呆在野外的軍營裏。


    而且這次又把關羽和張飛找過來了,他們本來可以在舒適的地方養尊處優,卻跑到這荒郊野外來一起陪自己,劉備心下的確有些過意不去。


    但劉備卻總有些不甘心,覺得周瑜怎麽也能給他個說法。


    周瑜畢竟是江東的大都督,也不是個糊塗人。


    如果仗打完了,好處都讓江東得了,那以後誰還跟他結盟?


    所以劉備覺得周瑜一定是最近很忙,等倒出工夫來了,還是要找他過去聊聊的。


    “再等等,如果周瑜真的是一直都沒什麽動靜的話,我再研究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劉備說道。


    關羽和張飛都有些不樂意,但看劉備執意要這樣,也不好再說什麽。


    劉備又端起酒碗說道:“今日我們三兄弟敞開了喝,能喝多少就喝多少、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張飛頓時心裏樂開了花,先幹了一碗,又問道:“大哥,你這今天是怎麽了?以前你可一直都是看著我,不讓我多喝的!今天不年不節的,也沒什麽喜事可慶祝,你怎麽又讓我們隨便兒喝了呢?”


    劉備歎了口氣,真情流露道:“雲長、翼德,還記得我們哥兒仨多久沒在一起喝酒了嗎?我的意思是,就我們哥兒仨,沒有其他外人。”


    張飛撓了撓後腦勺,說道:“哎呀,這可有日子了!上次我們哥兒仨在一起喝酒,恐怕得追溯到當年在徐州的時候吧。”


    “不錯,後來有了子龍和孔明,我們就幾乎沒機會再哥兒仨一起喝酒了。”關羽也不無感慨地說道。


    劉備歎道:“唉!其實我喝酒,最願意跟你們倆在一塊兒。至於其他人,那是沒辦法,我當主公的不能在眾人麵前顯得太偏向,得盡量一碗水端平。叫這個,不叫那個,那個就會不滿意。叫你們不叫別人,別人就會有意見。所以我也是沒辦法,隻能盡量不落下誰,這也導致了我們哥兒仨很少有機會在一起喝酒。咱們哥兒仨在一起的機會很難得,以後也隻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倍加珍惜,也就不約束你們了。”


    劉備說的完全是心裏話。


    長久以來,劉備一直都是喜怒不形於色、悲歡不溢於麵,隻有跟關羽、張飛在一起的時候,他才是最放鬆的,也是最能說心裏話的。


    但凡再有一個外人在場,劉備都要顧及很多東西,這也是所有為人主者所必須要麵臨的問題。


    手下那麽多人,如果有一個人照顧不到,或者有一句話得罪了人家,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甚至是滅頂之災。


    正所謂: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劉備自己心知肚明,雖然他平日裏一副謙謙君子的姿態,也滿口的仁義道德,但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真正的君子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而絕不是虛偽的、做作的。


    然而生活所迫、形勢所逼,劉備又不得不說一些違心的話、做一些違心的事。


    《尚書》有雲: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劉備這些年來一直過得很累,也衰老得很快。


    今天好不容易能跟關羽、張飛喝酒,終於可以說心裏話、以真麵目示人了,他便索性真情流露,放下所有虛與委蛇。


    張飛聽得熱血沸騰,紅著眼眶端起酒碗說道:“大哥,羽哥,我們仨才是最好的兄弟!來,我們一起喝一個!”


    劉備、關羽點了點頭,端起酒碗與張飛重重地撞了一下,又把整碗酒倒入了肚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秘事第三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寰宇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寰宇散人並收藏三國秘事第三部最新章節